学术投稿

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口腔患者边缘着色及牙龈状况的影响

贺燕;李扬;王宁

关键词:氧化锆全瓷冠, 全瓷冠, 口腔修复, 边缘着色, 牙龈状况
摘要:目的 研究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口腔患者边缘着色及牙龈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月接受口腔治疗90例患者(146个牙位),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71个牙位)和对照组45例(75个牙位).其中观察组采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对照组采用镍铬合金全瓷冠修复,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修复效果为优占57.75%(41/71),优良率为98.59%(70/7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00%(27/75)、89.33%(67/75).观察组修复边缘着色、颜色匹配以及边缘完整性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d、3个月后观察组牙龈健康状况为Ⅰ级的病患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Ⅱ级病患比例低于对照组.两组修复时间、费用对比无差异,且观察组修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化锆全瓷冠修复相对于镍铬合金全瓷冠修复具有更好的效果,在边缘着色、牙龈健康状况修复更佳.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亚急性咳嗽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在亚急性咳嗽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进而发现FENO在亚急性咳嗽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3月~10月亚急性咳嗽患者200例,根据病因分成感染后咳嗽组95例(PIC)、咳嗽变异性哮喘组45例(CVA)、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组30例(EB)、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组15例(UACS)、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组(GERC)组5例、双病因组10例,评估患者咳嗽症状程度、FENO值、肺通气功能以及治疗反应性.结果 亚急性咳嗽中PIC组的FENO水平12(7-32) ppb低于CVA组20.5(13-32)ppb(Z=-3.385,P<0.01),同时也低于EB组22(12-35)ppb(Z=-3.732,P<0.01);但PIC组的FE-NO水平分别高于UACS组7(6-9)ppb(Z=-3.011,P<0.01)、GERC组3.5(3-4)ppb(Z=-2.115,P<0.05)、双病因组7(6-9)ppb(Z=-2.336,P<0.01);而CVA组与EB组的FENO水平无显著差别(Z=-0.739,P=0.341);各病因组中,相对于CVA组FEV1 (88.19±17.80)%,PIC组(110.35±14.36)%和EB组(107.63±14.29)%均显著升高,P<0.05;MMEF pred%在PIC组(96.24±17.27)%和EB组(98.12士14.72)%显著高于CVA组(58.36±16.67)%,P<0.01;FVC pred%和FEV1/FVC%在各病因组间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组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比例低于CVA组,CVA组、EB组的均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组(P<0.01);结果显示FENO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存在显著正相关(R=0.928,P<0.001).结论 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对亚急性咳嗽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支持FENO作为亚急性咳嗽经验性吸入激素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FENO≥19ppb可以作为预测疗效的衡量标准之一.

    作者:高阳;杨帆;蒋晓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28例的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

    目的 通过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以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I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41.61±14.60)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55∶1.42.86%(12/28)的患者至少伴有一种基础心脏疾病,其中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占(66.67%,8/12).临床表现以发热(67.86%,19/28)及活动后心累气促(67.86%,19/28)为常见.心脏超声检查阳性率为67.86%(19/28),50.00%(14/28)患者检出病原体,其病原体以链球菌属多见(71.43%,10/14).青霉素为常使用的治疗药物(64.29%,18/28).25.00%(7/28)患者行手术治疗.85.71%(24/28)的患者至少伴有一种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约为7.14%(2/28).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E)常见心脏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体征呈多样性,诊断仍以血培养及心脏超声为主.病原体仍以链球菌为主.IE治疗以抗感染及祛除赘生物为治疗原则.手术治疗指征为严重心衰、难以控制的感染、瓣膜赘生物大.IE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总体预后尚可.

    作者:颜可;袁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比较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16年2月前发表的有关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两名研究者独立、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根据Cochrane协助网RCT评价手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终纳入6篇RCT,共372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等指标上,二者无统计学差异,加权均数差(WMD)值分别-o.05U/L(95% CI:-0.40,0.31,P=0.97)、0.29(95% CI:-2.46,3.04,P=0.84)、-0.04(95% CI:-0.22,0.14,P=0.68)、0.28(95% CI:-0.23,0.80,P=0.28)、-0.04(95% CI:-0.42~0.34,P=0.84);二者临床总有效率(RR=1.74,95% CI:1.83~3.64,P=0.14)无统计学差异;但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患者体重指数(BMI),加权均数差(WMD)值为3.08(95% CI:0.94,5.21,P=0.005).结论 本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在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ALT、AST、TC、TG、HOMA-IR及临床总有效率方面,二者疗效相似;但在降低BMI方面,二甲双胍优于吡格列酮.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肥胖者,更推荐使用二甲双胍.

    作者:李月;李锐;何平;田文广;袁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原藏族COPD600例患者合并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原藏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症的临床分布特点,为高原藏族COPD合并症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2年3月~2016年4月临床确诊的565例伴有合并症的高原藏族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高原藏族COPD合并症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结果 高原藏族COPD患者的合并症类型主要包括CVD(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支气管扩张、感染、焦虑抑郁及支气管哮喘,以合并高血压比例高为(33.3%),其次为CVD(包括肺心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所致)为16.5%,糖尿病11.8%及代谢紊乱合并症9.7%,支气管扩张症6.3%.随着增龄,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3个不同年龄段相比,高原藏族COPD合并高血压、CVD在60~80岁年龄段的患病比例高(P<0.05),而代谢综合征、支气管扩张和感染的患病比例在>80岁年龄段的患病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原缺氧环境下,COPD可与多种疾病伴发,而在COPD低氧、炎症和氧化应激等作用下,进一步促进了CVD、尤其高血压的发生,也可能导致和加重代谢紊乱和糖尿病.因而,重视和研究这些疾病的相关机制对预防高原COPD合并症的发生、进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军頵;蒙毅;文富强;吴艳秋;王浩;李晓萍;曾以萍;徐红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静脉利尿扩血管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BNP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静脉利尿扩血管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无肺心病证据的AECOPD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个研究组,在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等相同治疗的基础上,A组62例使用小剂量利尿剂治疗和B组46例采用利尿剂加血管扩张剂治疗.另选择50例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对照(C组).AECOPD患者(A、B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和第6天检测血浆BNP浓度,给药前后测定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并与COPD稳定期(C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A、B组AECOPD患者血浆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对照C组(P-<0.05).治疗后AECOPD患者血浆BNP水平均有降低,但B组下降更显著,B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A组(P<0.05).治疗前A、B组患者SGRQ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对照C组(P<0.05).治疗后,AECOPD患者SGRQ评分均有下降,且B组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采用静脉利尿血管扩张联合治疗可同时降低血浆BNP水平和SGRQ评分,有利于患者健康状况的改善,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琳;吴友茹;徐维国;文富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HBV-DNA对乙肝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使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中HBV-DNA对治疗乙肝的临床意义.方法 筛选146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先采用ELISA检测HBVM作为参照,再分别采用FQ-PCR和nPCR检测参与研究的HBV病人HBV-DNA,并判断HBV的复制和活动情况.另外选择49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PCR模板1和PCR模板4中的HBV-DNA阳性率都很高,PCR模板1中ELISA检测的阳性率与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DNA的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PCR模板2中ELISA检测阳性率与nPCR和FQ-PCR检测HBV基因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nPCR法和FQ-PCR法的结果对比可见,nPC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FQ-PCR,具有明显差异(P<0.05).nPCR的阳性率要比ELISA的阳性率高很多,具有明显差异(P<0.05).ELISA阳性率比对照组高很多,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nPCR检测技术诊断HBV疾病的检出率高、特异性强,对HBV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红建;封伟;张健;刘殿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糖对小鼠足细胞TRPC6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糖对小鼠足细胞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 (TRPC6)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条件永生化小鼠足细胞,分为高渗对照组(甘露醇30mmol/L+葡萄糖5mmol/L),正常对照组(葡萄糖5mmol/L)、实验组(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5mmol/L、25mmol/L和35mmol/L);高糖(葡萄糖25mmol/L)刺激足细胞,以刺激后0、12、24、48 h为时间观察点,光镜下观察足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小鼠足细胞TRPC6表达及分布,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足细胞TRPC6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光镜下足细胞胞体明显缩小,足突明显减少或消失,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可见TRPC6主要表达于足细胞胞膜,沿足突分布明显增多,RT-PCR和WB检测到TRPC6表达逐渐增加,以25mmol/L变化明显.糖刺激足细胞后,与0h相比,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足细胞TRPC6蛋白和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在48h达到高峰,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结论 高糖可导致足细胞形态学明显改变,引起细胞损伤,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均可导致足细胞TRPC6表达增加,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作者:胡春丽;谢席胜;冯胜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LOX和CD14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赖氨酰氧化酶(LOX)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IHC)检测118例NSCLC组织、癌旁组织、及其相对应的正常肺组织中LOX和CD147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IHC结果显示LOX主要在细胞质表达,CD147主要在细胞浆及细胞膜表达;LOX与CD147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其相对应的正常肺组织(P<0.05);在NSCLC组织中,LOX和CD147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是否伴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LOX与CD147在NSCLC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P=0.578,P<0.01).结论 LOX和CD147在NSCLC中表达增强,LOX和CD147的高表达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并且LOX与CD147的高表达协同促进了NSCLC的侵袭及转移.

    作者:袁铃;喻昌利;郑贸根;李球兵;李琳;王晓波;郭霞;韩晓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骶管减压髂腰固定治疗复杂DenisⅢ型骶骨骨折

    目的 探讨髂腰固定、骶管减压治疗DenisⅢ型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5年5月收治作髂腰固定、骶管减压治疗的DenisⅢ型骶骨骨折患者20例,术后定期随访并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应用Gibbons标准和Majeed标准进行临床评分.结果 20例患者随访12~25个月,平均16.3个月.无切口感染、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Gibbons评分由术前至末次随访逐渐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jeed评分由术前至末次随访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定:优11例、良4例、中5例,优良率75.o%.结论 经后路骶管减压、髂腰固定治疗DenisⅢ型骶骨骨折,临床疗效肯定,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是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选择.

    作者:黄南翔;林宏;李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口腔幽门螺杆菌基因定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评价

    目的 建立一种通过口腔唾液的特异、灵敏测定幽门螺杆菌核酸DNA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其进行临床比对评价,为快速、准确、无创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新方法.方法 以高度保守的幽门螺杆菌16s rRNA序列为靶序列设计引物,经Blast软件对相似序列比对后,筛选出一对优并与常见胃肠道细菌无交叉反应的引物;用荧光定量PCR扩增,对引物的退火温度及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反应条件;用已知菌落数(CFU/ml)的幽门螺杆菌菌悬液与唾液混合,梯度稀释扩增测试后进行灵敏度分析,建立幽门螺杆菌菌落数(CFU/ml)和荧光定量PCR循环数(Ct)关系的标准曲线;用乳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奈瑟氏菌、小齿类杆菌和唾液链球菌的基因进行特异性分析;利用此方法对150例来自临床胃镜中心的已完成尿素酶(URT)测定,并自愿参加研究者的口腔唾液标本进行收集检测,结果与同一病人的14C呼气实验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计算阳性率、阴性率和符合率.结果 本检测方法的引物退火温度是62℃,反应体系10μl;对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敏感度为102 CFU/ml;本检查与乳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奈瑟氏菌、小齿类杆菌和唾液链球菌无交叉反应;本方法与14C呼气实验检测结果比较灵敏度74.12%,特异度86.15%,符合率79.33%,Kappa值为0.59.结论 建立了口腔唾液幽门螺杆菌基因检测的分子诊断方法;该方法的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临床检测口腔幽门螺杆菌提供了一个无创、方便的新方法.

    作者:别明江;严谨;王保宁;谢艳;祝捷;王馨田;王红仁;李明远;杨靖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301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胸腔镜下表现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胸腔积波在内科胸腔镜下的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301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行内科胸腔镜检查的镜下表现、病理特征、临床特征,并评价手术安全性.结果 病理表现为恶性肺癌103例其中腺癌82例,鳞癌10例,腺鳞癌3例,小细胞癌3例,恶性间皮细胞瘤2例,印戒细胞癌转移1例,T细胞来源恶性肿瘤1例,浆细胞瘤1例;结核156例;真菌1例;非干酪样肉芽肿(结合临床考虑结缔组织疾病)4例;纤维素性炎症9例;未确诊28例,其中恶性肿瘤未能分型18例;非特异性慢性炎症10例.确诊率90.7%.恶性肿瘤镜下主要表现为血性胸水及肿块、菜花样结节、葡萄串样结节或弥漫小结节部分融合成块,质硬,触之易出血;结核主要为淡黄色胸水,胸膜粘连,胸膜充血,弥漫粟粒样结节,或部分融合成片,质地较软.发生术后疼痛需镇痛治疗89例,胸膜反应2例,复张性肺水肿3例.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病变在胸腔镜下表现有差异,内科胸腔镜检查在胸膜疾病诊断中具有确诊率高、安全及创伤小的优点.

    作者:蒋莉;董琼;贾军;王波;贾晓兰;姚丽;范昌碧;杨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研究进展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支气管扩张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即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Bronchiectasi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verlap syndrome,BCOS).该综合征是目前国内外被忽略的一个研究领域,其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治疗等尚不清楚,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本文就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作者:文富强;曾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影像应变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源于组织多普勒超声及斑点追踪的应变成像技术是评估心肌功能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迅速、简便、无创、重复性定量分析室壁运动,评价局部心肌功能、血供情况、心肌活力,对节段性心肌缺血的识别、心脏功能的检测及心脏同步性运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发现早期心脏病变,评估心脏手术预后等.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超声应变成像的成像原理、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局限性做一综述.

    作者:向丹;薛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微信平台在提高妇科患者疾病认知及康复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在提高妇科患者疾病认知及康复质量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妇科接受治疗的患者14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妇科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妇科患者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状况、焦虑抑郁状态、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后,妇科患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自身疾病相关知识,显著改善了妇科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焦虑抑郁状况、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两组间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后,妇科患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显著改善了妇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抑郁状况、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琳;李卡;李怡魏;周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一日门诊延续护理对妊娠高血压妇女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一日门诊延续护理对妊娠高血压妇女的临床效果价值.方法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在孕妇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80例,按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行一日门诊延续护理,对照组患者行一日门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孕期血压、眩晕程度、监测情况、分娩方式、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眩晕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控制水平和CL-90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妇阴道分娩数多于对照组,孕妇剖宫产仅11例,少于对照组25例(P<0.05);研究组孕妇早产和出血分别为2例和2例,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例和8例(P<0.05);研究组孕妇胎盘早剥和胎儿窘迫分别为4例和5例低于对照组的11例和10例(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9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例(P<0.05).结论 一日门诊延续护理模式可以帮助孕妇有效控制血压,减少不良妊娠结局事件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会;钟燕;陈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重塑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以不完全可逆且进行性加重的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与结构上病变分不开,气道重塑是气道壁及肺实质的慢性炎症和结构破坏.支气管壁中成分的变化,引起气道腔变狭窄扭曲,肺气肿形成,导致的结果则是气流阻力增加、进行性加重的小气道气流受限,慢性的气流阻塞.本文就COPD气道重塑机制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庞才双;曾妮;申永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ICU病房与普通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ICU病房与普通病房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以CLSI 2012年版判断标准分析临床分离株的敏感性,分析采用WHONET5.4及SPSS18.0统计软件.结果 2011年1月~2014年12月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275株,其中ICU病房分离出452株,占35.5%;分离的菌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痰标本,占70.1%.ICU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为19.0%;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高,为47.3%;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在21.0%~34.3%之间;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36.3%.普通病房(内、外科及其它科)中分离出823株,其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仍然低,为10.9%;其后由低到高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洛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氨曲南、头孢哌酮,其耐药率介于12.5%~39.9%之间.ICU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株的检出率均要显著高于普通病房,且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相应的用药频度有关.结论 ICU中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仍是监控重点.通过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减缓细菌耐药的发生.

    作者:杨政;胡勤明;袁喆;杨忠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入院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20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都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不同体位、呼吸频率、间隔时间及依从性等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患儿采取坐位时雾化的治疗效果要比卧位的好;患儿呼吸频率发生改变情况下雾化吸入的效果不如未改变的好;两次雾化之间相隔大于4小时的患儿获得的治疗效果要比小于4小时的好;患儿依从性良好其雾化效果比依从性差的好.以体位、呼吸频率、间隔时间、依从性等作自变量,对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体位、间隔时间、依从性是独立影响超声雾化疗效的因素.结论 超声雾化吸入因安全性高、起效快等特点广受欢迎,针对患儿治疗时的体位、依从性、间隔时间等进行有目的性的护理,可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

    作者:谷姗;伊美娜;岳俊秋;李莉;卢德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多粘菌素B治疗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新策略

    近年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所致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多粘菌素B成为治疗这类细菌所致感染的后选择被重新应用于临床.虽然多粘菌素B在临床上已使用数十年,但目前对其认识仍不全面.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就多粘菌素B临床应用进展、抗菌谱及抗菌活性、药动学、药效学以及毒理学等方面做一述评,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指导.

    作者:袁喆;张婷婷;王纯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甲基泼尼松龙与吸入性布地奈德混悬液对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基泼尼松龙与吸入性布地奈德混悬液对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3~2015年于我院就诊的60岁以上的老年COPD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除采用常规综合处理外,对照组吸入甲基泼尼松龙,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吸入性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治疗.治疗7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MIP、MEP)、血气指标(PaO2、PCO2)、血清降钙素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PCT及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且该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明显升高(P<0.05).结论 吸入性布地奈德混悬液能够显著改善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缓解患者病情,且在副作用较低的情况下,调节患者PCT、CRP水平,有效改善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文艳梅;徐治波;苟冶然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