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锦斌;周力;陈晓琴;龙瑞银;冯世勇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片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治疗组68例用复方丹参片加西医三联疗法,对照组68例用西医三联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丹参片的四联方案能显著提高慢性浅表性胃交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24h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71例60岁以上高血压痛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白天、夜间和24h血压以及血压负荷,诊室血压和脉压变化,评价不同血压测量参数和血管损害的关系.结果颈总动脉内膜厚度与24 h收缩压负荷及夜间脉压显著相关;颈总动脉斑块与夜间脉压、夜间舒张压负荷显著相关;普通诊室测量血压参数与颈动脉受损关系没有显着性.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判定血压的危害和指导高血压痛的治疗.
作者:高文谦;朱平;郭豫涛;冯全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血气分析是重症监护室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临床监测指标.在选择动脉采血时,因股动脉直径粗(约1 cm),位置表浅,搏动明显,穿刺时患者相对痛苦小,特别是在生命体征不稳定、循环差、血压低、脉搏细弱等情况下多选择经股动脉采血[1].
作者:刘春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环状混合痔手术治疗的有效疗法.方法 将9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翼形切除结扎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比较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4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治愈24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9.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 翼形切除结扎术疗效确切,术后伤口出血、水肿、肛门狭窄明显减少,复发率低.
作者:王忠诚;谢守勇;张孟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 通过回顾519倒患者护理的资料,分析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事件产生的特点因素.结果神经内科监护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包括:NICU护士应急能力低或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防范意识差;护患冲突;病情的现察不及时;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院内感染;护理文书书写风险;护理人员缺编导致的护理不到位等.结论 加强NICU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及危重患者急救知识的培训,重视护士专业理论和技术探作培训,加强护患沟通,及时观察病情变化,防止院内感染,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和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保障患者医疗护理的安全,预防护理事件发生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齐志华;吴冬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双排螺旋CT的Dental 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患者颌骨进行1mm薄层扫描,利用Dental CT软件重建出牙齿,颌骨的冠状曲面图像争矢状位断层图像,与原始轴住图像结合,对牙科疾病进行分析.结果Dental CT软件能清楚的重建出牙、牙槽骨及颌骨的冠状曲面图像和矢状位断层图像,能清楚显示牙、颌骨微小病变,可为牙科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结论 Dental CT密度分辨率高,无重叠、无伪影,为牙科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及诊断方法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尹俊;赵祖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脑正常表现白质微观病变.方法 选取13例脊髓型多发性硬化患者,运用弥散张量技术观察脑正常表现白质微观病变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EDS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半年后随访,EDSS无变化.与正常组相比,观察组白质各区域FA值降低,ADC值上升(P<0.01),经过治疗后12周,各脑区FA值上升,而ADC值下降(P<0.05).治疗后半年,各脑区FA值和ADC无变化.结论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脑正常表现白质存在微观病变.
作者:粱辉;龚洁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本文分析了营养不良与COPD的相关性;介绍了近年热点研究评估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几项人体测量评定指标,包括BMI、FFM、MNA等;描述了COPD患者实施营养支持的研究现状;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痰病的营养支持是医生、营养治疗师和护士相互协作的系统流程.
作者:刘祚燕;张清琼;胡秀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无痛性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及心理护理的方法 ,以提高检查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40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肠遭准备及心理护理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40例患者进行无痛性结肠镜检查,有28例肠镜清晰度达优,10例清晰度达良,2例肠道准备差改为清法灌肠完成检查.结论 为老年患者进行无痛性结肠镜检查术前只要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争心理护理,就可以大大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并明显地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申姜琼;付艳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现察雷贝拉唑四联方案4日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 12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四联方案)和对照组(三联方案)各60例,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10mg、雷尼替丁枸橼酸铋(RBC)350 mg、阿莫西林1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d,共4d.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d,共7d.活动期溃疡抗HP治疗后继续服用雷贝拉唑10mg,1次/d,疗程2周.观察HP根除率、活动期溃疡和糜烂性胃窭炎的愈合率及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按治疗意向(ITT)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83.33%、71.67%,按完成随访病例(PP)分析的根除率分别为94.55%、77.78%(P<0.05);两组对活动期溃疡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糜烂性胃窦炎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8.33%、11.67%(P>0.05).结论 雷贝拉唑与RBC四联4日疗法是一种短程、高效、安全的根除HP的方法 ,值得进一步试用.
作者:何明顺;漆红;李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浓度补钾方法 在纠正体外循环术后低钾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体外循环术后的低钾血症患者按不同血钾浓度分为三组,观察高浓度补钾方法 对纠正低血钾的作用.结果三组不同浓度的低钾血症患者,经高浓度补钾方法 ,均能在1~6 h内达到正常水平.结论 在严密监测血钾浓度和尿量等护理指标的情况下,高浓度补钾方法 是治疗体外循环术后低钾血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马秀兰;云红梅;李海阳;赵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脂多糖(LPS)刺激对SW480、A549细胞HMGB1、HBD-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浓度为5、10、50和100 ng/μl LPS刺激SW480、A549细胞24 h后,提取细胞RNA,并用RT.PCR法检测HMGBl以及HBD-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SW480以及A549细胞,HMGB1以及HBD-1均有较高的表达.在SW480细胞中,不同的LPS刺激浓度下,5ng/μl LPS即可上调HMGB1基因mRNA的表达,但其表达量并不随LPS浓度的增高而有所增加;而同样刺激条件下HBD-1基因mRNA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在A549细胞中,不同的LPS刺激浓度下HMGB1以及HBD-1基因mRNA表达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HMGB1及HBD-1固有表达于肠道及呼吸道上皮细胞.LPS能上调SW480细胞HMGB1的表达,其表达量无浓度依赖性,但LPS不能上调HBD-1的表达.在A549细胞,LPS不能诱导HMGBl以及HBD-1的表达.
作者:陈善泽;邓璐霞;黄宁;吴桂霞;曹玥;范波;李夏;赵静;韩琴;高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高低对急性胰腺炎(AP)发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从收治的136例AP中,分检出高脂血症性AP 37例,其中重症AP 11例、轻症AP 26倒.比较两型血脂高低与AP发病的关系.结果轻症AP甘油三脂范围(14.13±2.14)mmol/L,重症AP甘油三脂范围(20.59±2.8)mmol/L,重症AP血脂显著高于轻症AP血脂(P<0.01).结论 血脂浓度与发病严重程度有关.AP患者病前和病中降低血脂可减少AP及重症AP的发生,也有益AP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周晓睛;杜宗汉;陈福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三维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对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併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2周的肝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三维超声引导下PTCD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均为100%,术后饼发症发生率3.33%,与X线下,二维起声引导下的PTCD术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术后2周的肝生化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维超声导向行PTCD术优于X线下和二维超声下导向穿刺,其首次穿刺成功率和王管成功率高,术后钟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占斌;刘金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手术创面脱落癌细胞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 对150例结直肠癌术后引流液作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将结果与相关因素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脱落癌细胞阳性者38例,占25.33%(18.37%~32.29%).Logistin回归分析看,年龄、性别、T分期、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均是脱落癌细胞的危险因素.结论 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肿瘤大小、痛期早晚、组织学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提高手术操作质量可降低脱落癌细胞阳性率.
作者:黄文河;庄业忠;吴俊东;黄棉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白头翁醇提物对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组3组.TNBS法制备大鼠结肠炎模型,造模后白头翁组予以白头翁醇提物水溶液(2g/kg·d)2mL灌肠.于第8天评价各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TNF-α、IL-10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 p65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测定MMP3-mRNA的表达.结果相比模型组,白头翁组大鼠结肠粘膜DAI和组织学损伤评分、TNF-α含量、NF-κB p65的表达、MMP3-mRNA的表达均降低(P均<0.01或P<0.05),而IL-10含量增高(P<0.01);MMP3-mRNA的表达与NF-κBp65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677.P<0.01).结论 白头翁醇提物对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有明显的抗炎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MMP3-mRNA的表达、抑制NF-κB的活性、平衡细胞因子网络等实现的.
作者:张文远;程倬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现察抗结核性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6年4月~2009年4月318倒抗结核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24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轻度损害者加用保肝治疗,患者肝功能可恢复正常.中、重度患者改用或停用肝毒性药物,并加保肝治疗,大部分患者肝功能可恢复,但仍有部分患者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导致抗结核治疗终止.结论 加强对抗结核治疗患者肝功能损伤的观察,并在早期加以保肝治疗,这是保证抗结核治疗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福敏;陈勃江;周晓晴;杜宗汉;陈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美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环氧合酶-2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转移以及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防治包括胃癌在内的各种恶性肿瘤的研究成为了肿瘤防治中的一大热点.选择性COX-2抑制剂能够通过COX-2依赖或非COX-2依赖的多种不同途径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分化和凋亡、调节促癌基因与押癌基因的平衡以及抑制肿瘤的新生血管的生成等机制控制胃癌的发生和进展.由于近期研究认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长期应用有诱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其临床研究产生部分争议,进一步深入开展对选择性COX-2抑制剂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可能有利于正确揭示上述存在的问题,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真正应用于临床胃癌防治奠定基础.
作者:强占荣;覃泱;林中;刘泓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一张优质病理切片是病理医生作出正确诊断的前提.在日常病理工作中,由于各种不同原因往往导致病理切片质量低劣,造成诊断医师镜下诊断困难.切片制作是一个连续复杂的过程,各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高质量的切片,要在每个环节上下功夫.为此,我们根据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相应处理办法.
作者:周会芹;杨江辉;熊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以柴胡疏肝汤治疗肝郁证勃起功能障碍(ED),检测相关指标,研究其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成年Wistar雄性大鼠27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治疗组和模型组.以束缚筒慢性应激束缚法制作肝郁ED模型.治疗组灌服柴胡疏肝散浓缩液,其他两组分别以相应剂量清水同步灌胃.造模共8周,检测性活动,包括嗅舔次数,首次爬背时间,爬背次数,累计爬背时间,体重差,睾丸重量及病理切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累计爬背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与正常组累计爬背时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正常组累计爬背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与治疗组和模型组体重差有极显著差异(P<0.01).睾丸病理切片正常组、治疗组与模型组存在差异.正常组与治疗组相比总Nos活力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与治疗组和模型组相比iNos活力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肝郁ED阴茎组织iNOS大量增加,从而使具有活性的NO产量降低导致ED,同时存在睾丸组织细胞的病理改变.柴胡疏肝汤可以增强肝郁ED大鼠的性活动能力,是通过提升总NOS,减低iNOS(与模型组相比)来维持勃起功能,并对性器官发挥了相应的调节作用.
作者:金玉忠;王慧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