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智文
目的 探讨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经胃镜证实的R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8例,给予埃索荧拉唑40 mg,每日1次;B组50例,予以奥美拉唑20 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两组均同时加用促动力药莫沙比利,分别于治疗4、6、8周后记录烧心、反酸和胸骨后灼痛等症状记分,判断疗效.并于8周后复查胃镜,现察胃镜下愈合率.结果 两组治疗均有效,而A组A级、B级食管炎疗效、烧心症状改善均优于B组.结论 埃索美拉唑治疗RE疗效确切.
作者:彭兰;冯琦;李昌平;马春华;章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Injection,rHuEPO)治疗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患者56例,其中治疗组28例行rHuEPO治疗,用法为:150 u/kg·次,皮下注射3次/周,疗程4周;对照组28例未用rHuEPO治疗,余治疗相同.观察rHuEPO对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及对患者生存质量(QOF)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Hb水平显著提高,KPS较化疗前无变化,而对照组Hb水平下降,KPS较前下降.结论 rHuEPO治疗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副反应少,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泽阳;侯梅;王海燕;陈萍;徐聂;赵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6例乳腺导管扩张患者的高频超声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探讨超声检查的优势和不足.结果 本组156例患者中,单纯性导管扩张75例,超声全部检出,符合率100.0%,乳管炎33例,超声检出28例,诊断符合率84.8%;导管内孔头状瘤37例,超声检出19例,诊断符合率51.4%;导管内癌11例,超声检出3例,符合率27.3%.结论 高频超声能准确的显示扩张的乳腺导管,对单纯性导管扩张和导管炎的诊断较为准确,但对导管内肿瘤的诊断相对较低.
作者:何小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CD44及其变异体分子属于重要粘附分子,在肿瘤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文对CD4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形式,CD44分子与子宫内膜癌分期、浸润转移以及预后的关系做简要综述.
作者:廖治;肖洪涛;瞿大成;高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肺耐药相关蛋白(LRP)是人类的穹隆体主蛋白(MVP),可在正常细胞和包括白血病细胞在内的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LRP可通过阻止化疗药物进入胞核以及胞吐机制将化疗药物排出胞外,降低核内和胞内药物浓度而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多药耐药.检测白血病细胞LRP的表达情况,对预测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惠锋;杨策尧;李玛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腋部副乳抽吸整形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腋部副乳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加强术前、术后、心理基础及专业护理,并观察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切口极小隐蔽局部外形明显改善,满意率达100%.结论 对腋部副乳手术患者采取科学主动的护理措施,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治疗兼顾美容的目的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储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来氟米特(LEF)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将66例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LEF组和环磷酰胺(CTX)组,LEF组34例,给予LEF(20 mg/d)联合中等剂量激素(30 mg/d)治疗;CTX组32例,给予CTX(600 mg/2w,iv)联合中等剂量激素(30 mg/d)治疗,共持续6个月.观察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LEF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为87.5%,其中完全缓解Z2例(64.7%),显著缓解6例(17.6%),部分缓解3例(8.8%),无效3例(12.5%).而CTX组总有效率为81.2%,其中完全缓解16例(50%),显著缓解4例(12.5%),部分缓解6例(18.8%),无效例6(18.8%).LEF组在完全缓解和显著缓解率较CTX组显著(P<0.05).LEF治疗对微小病变和轻度系膜增生型难治性肾综有效率为93.75%和92.3%,而对膜性肾病有效率为6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CTX组比较,治疗3个月时,LEF组24h尿蛋白显著低于CTX组,血浆总蛋白和血浆白蛋白均显著高于CTX组.LEF和CTX均显著减少血清中TNFα和IL-1含量,两组间无显著差异.LEF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而CTX组为43.8%,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来氟米特是一种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效的免疫抑制剂,且耐爱性良好,不良反应小,疗效优于环磷酰胺.
作者:金南惠;冯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为落实<四川省医院复查及管理评价标准>,结合省、市开展医院感染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我们对辖区内8所中心卫生院(舍1所民营医院)的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简称院感)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分析了院感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对策和建议,供决策和管理部门参考.
作者:何玉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关键路径法(Crmcal path method,CPM)是一种项目时间管理技术,目前已成为包括医学在内的多领域项目管理中应用为广泛的计划与控制的方法之一.肿瘤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针对学生们实习前接触不多、实习时间短的特点,我们尝试在学生实习中引进CPM,尤其是以某一单病种为切入点,实施关键路径法的教学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朱波;董世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和容量的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时学龄期及青春期男性患儿阴茎手术的骶管阻滞效果.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怠儿,ASA Ⅰ~Ⅱ级,年龄≥7岁,体重≥30kg,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用1%利多卡因5ml+0.25%罗派卡因15ml骶管阻滞;B组用1.5%利多卡因10ml+0.25%罗派卡因10ml骶管阻滞.现察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达到高平面、镇痛效果、镇痛维持时间以及术毕下肢的运动阻滞程度等指标.结果 B组镇痛效果优于A组,起效快,但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并且较易出现下肢1级运动阻滞(P<0.05);两组达到的麻醉平面上界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5%利多卡因和罗派卡因用于学龄期及青春期男性患儿阴茎手术骶管麻醉,起效时间短,安全有效,但术后镇痛持续时间较短,并可能存在短暂、轻微的下肢运动阻滞.
作者:黄振华;左云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乳腺癌P5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PET/CT诊断的乳腺癌患者,且计算病灶大SUV(SUVmax);所有病例均手术后病理证实且进行免疫组化检查(P53检测).结果 118例乳腺癌患者中,P53阳性组占64.4%,P53阳性组与P53阴性组的年龄之间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53阳性乳腺癌患者组平均SUVmax为5.06±1.47;而P53阴性乳腺癌患者组平均SUV-max为3.16±0.69,组间SUVmax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试验ROC曲线显示,SUVmax诊断P53表达正确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达0.910±0.028,用SUVmax诊断P53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根据ROC曲线发现SUV分界值为3.785,其诊断敏感性为85.5%,特异性为81.0%.结论 利用18F-FDG PET/CT显像的SUVmax早期评价乳腺癌P53表达情况可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初步认为,将SUVmax>3.785作为乳腺癌P53表达的一个分界值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作者:温广华;冯彦林;邓候富;余丰文;刘德军;袁建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CCF-CCM专为接受外科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提供风险评估,用以评估人群中30天手术死亡风险,通过了解结直肠癌术后风险预测模型CCF-CCM的应用进展情况,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此外还发现经内源性验证发现CCF-CCM准确度较好,但在CCF-CCM为病人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前,还需要在各中心进行专业验证与校准,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结果出来之前,该模型还不能用于对病人结果和外科医生能力进行绝对性的测量.
作者:汪晓东;曹霖;李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硬膜外阻滞局麻药初量用量,为临床麻醉提供依据.方法 总结400例低位硬膜外阻滞,100例20~50岁患者为对照组即Ⅰ组,300例老年病例,按年龄段分为3组,每组i00例,即Ⅱ组60~69岁,Ⅲ组70~79岁,Ⅳ组大于80岁.所有患者均选择腰2~3问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结果 Ⅰ、Ⅱ、Ⅲ、Ⅳ4组患者硬膜外阻滞局麻药初量分别为:(16.8±3.3)ml、(13.8±2.8)ml、(11.3±3.0)m1和(8.5±2.3)ml.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局麻药初量较对照组及各年龄段之间均有差异.结论 低位硬膜外阻滞,Ⅱ、Ⅲ、Ⅳ组老年患者初量分别为对照组的82%、67%和51%.
作者:浦明昇;董波;马颖琳;秦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 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天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天开始经鼻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现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重量、血红蛋白(HGB)、血清前白蛋白(PA)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 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天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
作者:陈溉;姚健;官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在早期发现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患者冰醋酸湿敷外阴后行阴道镜检查,以出现污浊白上皮为异常,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阴道镜检查中以外阴出现污浊醋酸白上皮诊断VIN的敏感性为72.7%(8/11),特异性为84.2%(16/19),准确性为80.0%(24/30),假阳性率为15.8%(3/19),假阴性率为27.3%(3/11).结论 冰醋酸湿敷外阴后行阴道镜检查,观察是否出现污浊白上皮,对早期检出VIN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在不同时间服左旋氨氯地平降压治疗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未服用降压药物或停用其他降压药物治疗7天以上的86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随机分为早上服药组(n=42例)和晚上服药组(n=44例),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d,每日观察诊室血压.所有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行动态血压监测,共治疗12周.结果 经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后2组患者诊室血压明显降低(P<0.05),且下降程度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压显示2组治疗后均能降低24h血压,降压程度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上服药组白天血压达标(SBP<135mmHg)者占46.2%,夜间血压达标(SBP<125mmHg)者占31.7%.晚上服药组白天血压达标(SBP<135mmHg)者占42.5%,夜间血压达标(SBP<125mmHg)者占51.3%.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有较好的降压效果,特别是对夜间血压升高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在晚上服药可以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更好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作者:肖红;何保明;刁瑞蓉;李欣;陈春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和不同术式的选择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3例老年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穿孔缝合修补术1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个月;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5例,平均生存时间为18个月;胃癌根治术6例,平均生存时间24个月.结论 提高术前、术中确诊率,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胃癌穿孔的并发症、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杨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可乐定硬膜外给药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5例,ASAⅡ~Ⅲ级,随机分成A组硬膜外给予利多卡因;B纽硬膜外给予利多卡因+氯胺酮;C组硬膜外给予利多卡因+氯胺酮+可乐定,每组15倒.各组均采用L<,2~3>间隙硬膜外穿刺,抽取不同时点静脉血测血糖、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 术中各指标均升高,A组血糖、皮质醇及血管紧张素Ⅱ均于切皮时开始升高,骨水泥放置时达高峰,且术中各时点明显高于B、C组.结论 氯胺酮复合可乐定硬膜外给药用于髋关节置换术能改善术后免疫抑制时间和程度,降低患者术中术后应激反应.
作者:刘定一;吕志平;刘敏;唐香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伴肠梗阻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 时手术治疗的398例直肠癌患者中的82例同时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手术治疗的398例直肠癌患者中,316例无肠梗阻,生存期为(104.494±4.076)个月,5年生存率为61.9%;82例伴有肠梗阻,生存期为(57.583±5.175)个月,5年生产率为34.9%.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辅助化疗均为保护性因素,而肠梗阻、大体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远处转移均为危险因素.结论 癌性肠梗阻严重地影响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术后化疗能改善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黄文河;庄业忠;吴俊东;许慕明;黄棉生;刘东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应用与安定、利多卡因、阿托品联合应用两种镇痛方法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360例早孕自愿要求终止妊娠且无人流禁忌症者随机分为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静脉应用与术前分别肌注安定和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及阿托品两组,观察孕妇术中、术后的反应,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芬太尼组100%元痛,无人流综合征.芬太尼组较利多卡因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结论 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应用静脉麻醉组完全无痛,杜绝了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可控性强的人工流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永洁;邓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