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IV感染的临床血液学特点

周挚;李淑娈;黎承萍;杨晋辉

关键词:艾滋病, 血液学改变, 细胞免疫缺陷
摘要:目的 探讨艾滋病的临床及血液学特点.方法 总结在我院确诊并有详细血液学资料的14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免疫功能及血液学特点.结果 14例患者中发热10例(71.4%),淋巴结肿大6例(42.9%),消瘦6例(42.9%),真菌感染3例(21.4%),白细胞减少5例(35.7%),贫血9例(64.3%),为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血小板减少11例(79.6%),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浆细胞增多及病态造血,免疫学检查主要为细胞免疫缺陷.结论 艾滋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其临床、血液学和骨髓改变有一定特点.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兵HIV抗体初筛试验假阳性与实验室质量控制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HIV抗体初筛试验的准确率及HIV抗体初筛实验室质量控制要点.方法 用ELISA方法对新兵血清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将初筛阳性样本送全军艾滋病检测中心复检,得到反馈结果后与2005年和2004年假阳性率对比.结果 2006年新疆军区某部新兵HIV抗体初筛试验假阳性率(0.27%)明显高于前2004年(0%)和2005年(0.07%).结论 影响HIV抗体初筛实验结果的因素较多,但是客观因素能通过严格规范、校准仪器等方法得以解决,而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自身的素质、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才是降低假阳性结果出现的关键.

    作者:郑重;马永红;董路宁;张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特殊病人安置胃管的一种方法

    临床工作中有可能遇到由于各种原因使得用通常使用的安置胃管的方法不能完成.我们处理了2例被诊断为脑梗塞球麻痹的病人,病人神志清楚,可以见到吞咽动作,但无法咽下唾液及其它任何东西,咽部反射剧烈,在病房工作人员反复使用各种办法均不能为病人置入胃管的情况下,我们结合困难气管插管的经验,用一种特殊方法成功地完成了胃管安置.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作者:刘洪;林岚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输血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例

    病例 男,55岁,因呕血、黑便6天伴腹痛1天,于2006年12月25日住院,患者既往有胰腺炎胰腺囊肿病史,曾输血治疗6次,无输血反应.

    作者:李菊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35颗上颌错位尖牙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错位尖牙的疗效.方法 先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间隙扩展,然后根据上颌尖牙错位情况,采用直接粘接或外科翻瓣导萌术,暴露错位尖牙的牙冠,粘贴托槽,再选择不同的方向和方法,对35颗上颌错位尖牙进行牵引治疗.结果 35颗错位尖牙除2颗因位置错位复杂拔除外,其余均导入牙列排齐,其牙髓、牙周情况正常.结论 通过对错位尖牙进行精确的定位,正确的应用外科导萌术,从适宜的方向进行正畸牵引,同时注意牵引力的大小和支持控制,能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

    作者:韩红娟;王加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型系统性红斑狼疮2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诊治经验,提高对腹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认识.方法 对26例腹型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结果 21例(80%)与SLE活动有关,14例(54%)以腹部表现为首发症状,4例行剖腹探查并部分小肠切除术,病理报告均提示血管炎.保守治疗总有效率84%,4例手术治疗全部死亡.结论 腹型SLE病变广泛多变,病情危重,容易误诊,应尽早明确病因,恰当选择治疗措施,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武伟;潘楚瑛;吕云福;黄烈诚;张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清CA125、EmAb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关系

    目的 探讨CA125、EmAb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关系.方法 测定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简称巧囊)患者血清CA125、EmAb水平和进行痛经评分.结果 血清CA125水平与痛经严重程度呈正相关,EmAb水平与痛经严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 CA12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朱小凤;蒋凤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膜透析病人焦虑状况调查及其护理干预

    目的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病人的焦虑状况,并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评估.方法 将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然后再测评SAS 1次,并与护理干预前比较.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前焦虑分无差异,护理干预后焦虑分有明显差异.结论 腹膜透析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症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病人的焦虑.

    作者:周英;韦玉林;陈丽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危重多发性损伤患者的救治护理

    病例 男,45岁,农民,于2006年3月20日因车祸伤,急来我院就诊.入院时患者呈浅昏迷状态.查体:神志不清,T37.2C,P 96次/min,R 24次/min,BP 90/60mmHg.眼睑青紫,面部呈熊猫眼征.

    作者:唐莉;邓春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临床上较常见,修复困难,修复方法较多.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年来有关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相关文献,对各种修复方法的适应证、疗效及优缺点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卿勇;王怀胜;王耀军;岑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并Ⅱ型呼吸衰竭家庭无创通气的随访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家庭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情况,确定其临床意义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 重度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稳定期患者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行面罩通气,与长期氧疗患者比较在随访的1年中的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以及6分钟行走距离、圣·乔治呼吸量表评分、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 COPD稳定期患者家庭使用无创通气后,PaCO2和圣·乔治呼吸评分降低,pH、PaO2和6分钟行走距离增加;与氧疗组相比,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次数减少,PaCO2和圣·乔治呼吸评分也明显改善.每天坚持使用无创通气12h以上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COPD稳定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家庭使用无创通气优势明显,但存在着消毒不好,因缺乏医疗专业知识,可能耽误病情等问题,需要加强巡诊和随访服务,指导排痰方面的康复治疗和呼吸锻炼.

    作者:黄勇;崔社怀;孙缙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时期聘用护士人性化管理初探

    目的 本文针对聘用护士的执业属性、待遇及体制等原因导致的工作不安心、竞争意识不强、综合素质较低、流动性大,给医院护理队伍建设和护理管理带来较大的难度等问题,提出了强化对聘用护士的人性化管理举措,以发展的眼光,从政策、体制以及自身素质培养等方面去管理.从而为聘用护士提供了个性化的发展平台,稳定了护理队伍,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使聘用护士不断进步,进而实现自我.

    作者:张永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HSCs)外的另一种干细胞,不仅直接参与生成造血微环境支持造血,在适宜的条件下还可发育、分化为具有支持造血功能的多种骨髓基质细胞.因其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细胞替代和基因治疗理想的细胞来源.目前,临床研究的焦点集中于BMSCs对造血微环境(HME)损伤的修复,从而促进移植后造血和免疫功能的重建.

    作者:梁雪;孔佩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病因及胰腺外损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病因及胰腺外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59例AP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其病因、胰腺外损害的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59例AP患者以胆源性病因为主,占66.1%.其次是饮酒及饮食因素.78.6%的AP患者合并胰腺外损害,且胰腺外损害部位依次为肝脏74.6%、呼吸道18.6%、胃肠道11.8%.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胰性脑病等较少见.其中28.1%的AP患者合并2种或2种以上器官受损,与无胰腺外损害的AP患者相比,病死率升高、住院天数明显延长.结论 AP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的疾病,合并胰腺外损害者病死率升高,恢复较慢.

    作者:尤丽英;杨晋辉;徐志媛;唐映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入路颈浅神经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颈神经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对50例甲状腺肿物患者采用颈深丛阻滞颈4横突一点法阻滞麻醉基础上,按颈浅丛不同入路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Ⅰ组选择胸锁乳突肌内侧缘中点进针;Ⅱ组选择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进针,对两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Ⅰ组效果满意者23例(92.0)%,Ⅱ组22例(88.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两组颈浅丛阻滞方法麻醉效果差异无显著性,但Ⅰ组采用的方法与Ⅱ组比较,具有标志清楚、易于掌握、安全系数大等特点,更适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文莉;李继蒙;刘玉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复肝宁对实验性肝损伤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LN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复肝宁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ya-luronic acid(HA)、Laminin(LN)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中药复肝宁低、中、高剂量组、秋水仙碱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复肝宁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HA、LN的含量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中药复肝宁各组ALT、AST活性、HA、LN的血清含量低于模型组及秋水仙碱组,病理变化减轻.结论 中药复肝宁能有效地防止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ALT、AST、HA、LN的升高,有保护肝细胞、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周语平;孟宪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连台手术紫外线与臭氧空气消毒的效果比较

    手术室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随着手术进行过程中时间的推移,细菌量会不断增加.在无空气层流消毒设施的条件下进行连台手术时,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缩短连台间隔时间,对减少术中感染,为急诊手术争取时间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杨莉;易婧;冯雪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冠脉特征及对血运重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olic Suyndrome,MS)的冠脉病变特征及对血运重建的影响.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34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CAD合并MS组及单纯CAD组,分析比较两组间冠脉病变的评分及多支病变、左主干(LM)病变、弥漫长病变、分叉病变、急慢性闭塞病变的比例和接受支架术比例、平均支架数、支架平均长度、靶血管内径及推荐冠脉搭桥术的比例.结果 CAD病人MS患病率为34.5%,男女分别为33.3%、37.0%,MS组冠脉病变左回旋支(LCX)及右冠脉(RCA)平均评分、冠脉总评分、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RCA弥漫长病变比例、LCX及RCA分叉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单纯CAD组,推荐血运重建及行搭桥术比例MS组显著高于单纯CAD组(70.0% vs 57.9%、16.7% vs 5.3%),LM病变、急慢性闭塞病变及行支架术的比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置入支架平均数及总长度MS组高于单纯CAD组,平均支架长度及靶血管平均内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AD合并MS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复杂程度及对血运重建的需求显著增加,需要合理的血运重建策略.

    作者:李长龙;邹剑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方法 100例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分二组.50例治疗组(换血组),50例对照组(光疗+药物),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操作简单、安全、无明显并发症,可迅速清除血中游离的间接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纠正贫血,阻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刘小芸;彭云中;易冬玲;邓全敏;蒋丽;谢小平;李佳;辜艳;伍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肺组织IL-6的变化

    目的 探讨肺组织中IL-6含量及mRNA表达在老年大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中的变化.方法 80只SD大鼠分为老年组(20月龄)和青年组(3月龄)各40只,建立油酸/脂多糖(OA/LPS)二次致伤老年MODS和青年MODS模型.观察对照组及伤后2、6、24 h,重要器官(肺、心、肝、肾)病理及功能的变化,通过ELISA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IL-6含量,IL-6 mRNA表达用RT-PCR法检测.结果 OA/LPS二次致伤MODS模型,肺脏是损害出现早也是重的器官,致伤后2 h青年组和老年组PaO2即下降至低值,伤后6 h,心、肝、肾生化指标达峰值,在相同时相点老年鼠脏器损害重于青年鼠.致伤2h后肺、心、肝和肾组织中IL-6 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均升高,且持续高于正常对照组,以肺组织中升高幅度大,老年组高于同时相点青年组.结论 老年MODS过程中肺损伤出现早且严重,其原因可能与OA/LPS致伤早期老年鼠肺组织中IL-6 mRNA表达及蛋白含量迅速升高有关.

    作者:王兴胜;吴国明;钱桂生;徐智;陈维中;李淑平;薛桥;王士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186例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186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对HSP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肾损害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SP冬春季节发病者占79.57%,有前驱感染或出现紫癜时伴有感染者占43.55%,肾脏损害发生率为37.63%,皮肤紫癜反复在非肾损组占14.66%,而在肾损组占58.57%,皮肤紫癜伴有消化道症状者的肾损害发生率高.结论 HSP以学龄期男性儿童多见,发病诱因以感染占第一位,合并肾损害常见,皮肤紫癜反复或合并消化道症状明显者肾脏更易受累.尿4项蛋白能敏感地反映HSP肾受累情况,可作为HSP早期肾受累的敏感判断指标.

    作者:胡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