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勇;王怀胜;王耀军;岑瑛
目的 观察芬太尼、利多卡因单独应用或复合应用对消除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将3~14岁自愿接受无痛电子胃镜检查的患儿10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相等的四组(L、F、F+L、D),试验采用双盲对照的方法.根据疼痛严重程度划分为不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严重疼痛.结果 L组注射痛发生率48%;F组注射痛发生率56%;F+L组注射痛发生率12%.D组注射痛发生率96%.L组和F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F+L组的疼痛发生率少.结论 复合用药使单一药物的用量明显减少,使用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一种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浪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为血液透析病人行鼻咽窝动静脉内瘘术前选择合适的血管提供参数依据.方法 利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40例血液透析病人的桡动脉、尺动脉、头静脉管径、流速,进而算出血流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咽窝动静脉内瘘术应选择动静脉管径均>2.0mm,动脉流速应>20.0cm/s,头静脉流速应>8.0cm/s,桡动脉流量应>84.0ml/m,尺动脉流量应>54.0ml/m,头静脉流量应>21.0ml/m的血管进行手术.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术前选择合适的血管.
作者:李嘉俊;张晓玲;程印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缺血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血脂正常的慢性缺血性心衰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他汀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或洋地黄),他汀组加用辛伐他汀(20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测定LVEF、TNF-α、NF-κB活性.结果 TNF-α、NF-κB活性与心衰程度相关,治疗12周后,两组TNF-α、NF-κB活性均下降,LVEF升高;他汀组较常规组变化更显著.结论 慢性缺血性心衰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影响相关细胞因子活性.
作者:罗贵全;邓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多周期化疗期间血管的保护措施.方法 选择120例乳腺癌术后需行多周期化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所选择的输液途径入组观察,将3组患者分别采用外周静脉化疗、外周静脉加PICC化疗、PICC化疗.结果 3种输液途径穿刺次数、所致静脉炎情况以及在化疗期间药物外渗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行多周期化疗期间早期置入PICC导管,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可避免化学性静脉炎和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能够大限度地保护病人的血管.
作者:冯菊华;谭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医院在护士中推广讲普通话,不仅给患者一种新鲜、愉悦感,也是一种顺应时代、尊重患者的表现,对促进护患和谐以及塑造医院良好社会形象等都具有重要价值.我院通过1年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体会与经验介绍于下,仅供借鉴、探讨.
作者:黄燕;孙云;祁红;徐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液肿瘤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在血液系统肿瘤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PA,观察32例影像学有肝脏浸润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在治疗前后PA的变化,并与47例无肝脏浸润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进行对照.结果 对照组PA基本正常;21例有肝脏浸润的白血病、非何杰金淋巴瘤(NHL)患者的前白蛋白值(PA)明显降低,而11例有肝脏浸润的何杰金淋巴瘤(HD)患者PA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21例有肝脏浸润的血液肿瘤患者治疗前血清前白蛋白降低,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恢复正常,11例何杰金淋巴瘤患者治疗前PA升高,治疗后PA恢复正常,治疗前后PA不同.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PA)是判定肝损害程度的敏感指标,与恶性血液肿瘤的预后相关.
作者:罗静;曾东风;姚磊;梁雪;刘红;孔佩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防止污物扩散,造成第二次感染.方法 规范医疗废物,建立医疗废物管理体系,开展全院培训,结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结果 各项措施得到落实,增强医务人员对废物管理的意识,医疗废物分类回收率100%,未发生泄漏、扩散造成感染.结论 做好基层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关键在于:领导重视,全院参与;加强培训宣传;制度健全;监控是关键.
作者:王淑琼;周俊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病例 女,26岁,以产后1月,头痛20天,右侧肢体麻木12天入院.头痛为弥漫性持续性钝痛,进行性加重.无胸闷、气促、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
作者:王晓彬;李静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标准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对59例患者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20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术后均定期化疗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结果 两组病人随访1~5年,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随访51例,5年生存率为98.04%;对照组随访18例,5年生存率为88.88%.结论 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提高5年生存率,术后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减少并发症.
作者:陈自力;单逖奎;马世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静脉滴注在儿科十分广泛,有几个环节值得重视.一是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观察;二是致热原的累加;三是药物配制的准确性;四是预防输液反应与合理用药;五是抗生素副作用的临床观察.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师做好静脉给药,提高用药的安生性,达到佳效果.
作者:李玉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家庭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情况,确定其临床意义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方法 重度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稳定期患者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行面罩通气,与长期氧疗患者比较在随访的1年中的急性加重次数、住院次数,以及6分钟行走距离、圣·乔治呼吸量表评分、血气指标和肺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 COPD稳定期患者家庭使用无创通气后,PaCO2和圣·乔治呼吸评分降低,pH、PaO2和6分钟行走距离增加;与氧疗组相比,急性加重次数及住院次数减少,PaCO2和圣·乔治呼吸评分也明显改善.每天坚持使用无创通气12h以上的患者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COPD稳定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家庭使用无创通气优势明显,但存在着消毒不好,因缺乏医疗专业知识,可能耽误病情等问题,需要加强巡诊和随访服务,指导排痰方面的康复治疗和呼吸锻炼.
作者:黄勇;崔社怀;孙缙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HSCs)外的另一种干细胞,不仅直接参与生成造血微环境支持造血,在适宜的条件下还可发育、分化为具有支持造血功能的多种骨髓基质细胞.因其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是细胞替代和基因治疗理想的细胞来源.目前,临床研究的焦点集中于BMSCs对造血微环境(HME)损伤的修复,从而促进移植后造血和免疫功能的重建.
作者:梁雪;孔佩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中化脓型59例(53.6%),单纯型30例(27.2%),坏疽型14例(12.7%),梗阻型7例(6.0%).结论 小儿急性阑尾炎由于其年龄、解剖生理的特殊性,临床表现多样化,穿孔发生率,病理分型中化脓型较为多见.详细询问病史,反复对比查体,合理的辅助检查,可获得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正确的围手术期治疗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何平;李挺;岳小东;张成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的临床及血液学特点.方法 总结在我院确诊并有详细血液学资料的14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免疫功能及血液学特点.结果 14例患者中发热10例(71.4%),淋巴结肿大6例(42.9%),消瘦6例(42.9%),真菌感染3例(21.4%),白细胞减少5例(35.7%),贫血9例(64.3%),为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血小板减少11例(79.6%),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浆细胞增多及病态造血,免疫学检查主要为细胞免疫缺陷.结论 艾滋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其临床、血液学和骨髓改变有一定特点.
作者:周挚;李淑娈;黎承萍;杨晋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 4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洗胃、导泻、保肝、补液、利尿及其它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24例中死亡6例,病死率29%;对照组13例死亡,病死率76%.副作用主要是灌流后血小板一过性减少,所有病例均未见新鲜出血.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万超;刘牧;聂晓冬;赵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为额部扩张皮瓣全鼻再造的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总结13例鼻缺损患者额部扩张皮瓣全鼻再造的成功护理经验.结果 13例额部扩张皮瓣全鼻再造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半年以上,额部瘢痕不明显,再造鼻外观效果满意.结论 良好的手术前后护理是额部扩张皮瓣全鼻再造成功的保证.
作者:黄建琼;周敏;吴直惠;钟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干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案及疗效,降低原发性脑干损伤的病死率.方法 对3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使病死率降到27.8%,预后良好15例(41.7%),中残7例(19.4%),重残3例(8.3%),植物生存1例(2.8%).从而大大提高了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抢救成功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早期诊断、积极有效治疗和积极防治并发症与愈后密切相关,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及致残程度.而高压氧促进康复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对提高生存质量有意义.
作者:王志利;侯林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宽QRS心动过速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45例住院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3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其余42例均复律为窦性心律.结论 病史及体表心电图、食道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宽QRS心动过速的主要方法,治疗应个体化.
作者:童辉;丁玲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独一味胶囊和三七伤药片在治疗软组织损伤疗效特点.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独一味胶囊为治疗组,三七伤药片为对照组,治疗组106例,对照组35例.结果 治疗组肿胀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软组织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他各症状的消失以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独一味胶囊治疗软组织损伤疗效特点主要体现在消肿作用和抑菌作用上有更高的疗效.
作者:扶世杰;黄家骏;彭忠毅;关钛元;伍光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我院近5年来婴幼儿血培养中病原菌的阳性率、种类及常见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依据.方法 无菌法采集静脉血5~10ml于双相瓶,摇匀置于35℃孵箱,每日观察培养基,是否有液体混浊,菌膜,斜面生长菌落等.阳性标本采用API系统进行鉴定.结果 从405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50株,总阳性率为12.3%(9.1%~15.5%),其中革兰阳性细菌46株,革兰阴性细菌4株;婴幼儿感染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43株葡萄球菌对常见抗生素:青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青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依次为69.8%,65.1%,60.5%,55.8%,53.4%,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结论 目前婴幼儿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属,其次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药敏结果提示病原菌耐药性严重且广谱耐药.
作者:石来军;杨均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