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广达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腹部手术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4年6月接诊58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进行总结,同时给予其相应规定护理和治疗。结果34例临床治愈,占58.62%;20例有效,占34.48%;4例无效,占6.90%;总有效率为93.10%。结论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主要包括:腹腔内脓性物、肠管浆膜面损伤、腹腔内血性液及积血块,通过对这三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帮助患者治愈。
作者:王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胃溃疡的治疗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我所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等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溃疡的治疗上,中西医结合的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治疗的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使用强度的相关性。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住院部235例患者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资料,2011年患者80例,2012年患者78例,2013年患者77例,观察不同年份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及使用强度的相关性。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对氨苄西林、氨曲南耐药性较高,均>60%;经Spearman相关法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与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氨曲南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均rs>0,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头孢吡肟、头孢哌酮、阿米卡星呈负相关,均rs<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医院相关部门需强化对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尽大限度减少细菌耐药性,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赵玉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失稳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治疗30例。对术后植骨融合手术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效果优20例,良10例,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1-3年,脊柱无失稳,椎弓根螺钉无松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植骨融合率为:第一年85%,第二年全部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结论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失稳,可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作者:张勇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脊柱侧弯患者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康复。方法通过对7例脊柱侧弯手术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术前训练及术后观察,正确运用各种护理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进行康复训练,观察良好的护理对预防早期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结果7例脊柱侧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通过精心的护理均未发生各种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提高对脊柱侧弯患者的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芳;牛婷婷;刘丹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为减少母婴死亡率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0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80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同期无胎膜早破的8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难产发生类型,新生儿存活死亡情况、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胎膜早破组难产发生率为47.8%,胎膜早破组的Apgar评分为(5.3±1.6)分,显著较低;有3例新生儿死亡。结论重视和准确处理胎膜早破发生难产,是减少难产和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小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文在分析总结视神经炎的药物治疗方式的基础上,探讨视神经炎病人的护理措施。通过回顾日常护理工作中的要点,总结归纳了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方法,护理及心得体会。
作者:刘苗苗;赵春丽;鲁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长春市某区直机关公务员的健康状况研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某机关126名在职公务员的健康体检结果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公务员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结果该区公务员患病率为38.53%,其中发病率前四位的疾病有高血压、血脂紊乱、脂肪肝和腰椎疾病,分别为14.23%、12.42%、14.82%、13.64%,影响因素包括吸烟、被动吸烟、吃饭时间不规律、锻炼时间、年龄大小等。结论长春市某区直机关公务员健康状况并不乐观,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生活工作习惯存在健康风险,是急需健康管理的重点群体。
作者:李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经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卧气垫床对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为日后临床治疗和预后护理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到2014年8月我院接收的经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气垫床护理,对照组术后给予普通床垫护理,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轻微褥疮6例,中度褥疮2例,重度褥疮0例,褥疮发生率为16%;观察组患者轻微褥疮2例,中度褥疮0例,重度褥疮0例,褥疮发生率为4%,且P<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卧气垫床可以减少经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发生褥疮的情况,对患者皮肤的保护具有积极作用,且患者的睡眠质量较高,基本无腰酸背痛等情况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老年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和SDS量表评分, FEV1、FEV1/FVC、FEV1/pred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有统计学差异,肺功能改善程度干预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呼吸内科焦虑抑郁患者的症状及肺功能状况。
作者:李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为保证血站血液质量,加强临床输血安全,提高血站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为优化质量管理提出科学的方法。方法对献血人员实施全程护理模式,同时加强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建立完整的护理管理体系。结果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护理及管理,使整个献血过程操作严谨,献血人员心情愉悦,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血液。结论血站采血护士的熟练操作技术和科学的质量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作者:张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无偿献血者档案是献血者献血全过程的真实质量记录,是采供血机构进行科研、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领导重大决策以及临床输血活动提供的第一手资料[1]。以下主要针对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的现状、提高管理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作者:陈承益;李聚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心脏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体会,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行全胸腔镜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的4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1例术毕右室前壁出血中转前胸正中切口手术止血成功,全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均顺利出院。结论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安全可靠,刨伤小,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朝坤;罗永金;吴远林;沈长军;王徽;李泽伟;解少强;刘金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本文简要针对脑室引流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入院进行脑室引流手术治疗的患者50人,对其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脑室引流治疗以后,都得到了康复,其中,痊愈患者人数有30人,明显好转患者人数有12人,好转人数有8人,无效人数有0人。结论针对脑室引流的患者来讲,医护人员需要给予细心的护理,从而更快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梁世英;张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不同冲洗剂应用于鼻内镜术后患者行鼻腔冲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40例)、中药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西药组采用地塞米松与庆大霉素注射液行术后鼻腔冲洗,中药组采用中药水善邦通鼻腔冲洗液,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后冲洗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的鼻腔冲洗,西药组总有效率97.5%,中药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85.0%,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术后患者应用地塞米松联合抗生素的冲洗剂冲洗鼻腔能有效降低术后鼻腔粘连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用药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伯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法洛氏四联症患儿围手术期的呼吸系统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法洛氏四联症患儿的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管理措施资料。结果通过对患儿术前做好呼吸道准备,术后做好机械通气管理,正确有效的吸痰,积极的肺部治疗措施,加强呼吸系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从而使法洛氏四联症患儿的术后恢复顺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加强婴幼儿围手术期的呼吸系统管理,本组40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均治愈出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具有安全、微创的特点。2012年7月以来我科采用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隔绝术治疗此病21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春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确定子宫颈抹片检查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妇科门诊收集370例女性患者的相关信息资料。把研究人群分为曾经至少做过一次子宫颈抹片检查和没有做过检查两组。结果22.4%研究人群对子宫颈抹片检查有一定认识,10.8%至少做过一次子宫颈抹片检查。较高的年龄(P=0.002),高教育水平(P=0.002),在外工作(P=0.000),采取避孕措施(P=0.002),有癌症家族史(P=0.000),有性传播疾病史(P=0.009),对妇科检查持积极的态度(P=0.005),认为自己在宫颈癌的危险行列(P=0.000)等人群倾向于做子宫颈抹片检查。结论宫颈抹片检查率非常低,对子宫颈抹片检查方法普及及预防子宫颈癌相关知识的宣传将有助于提高宫颈涂片检测率。
作者:李文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在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收治的159例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均在抗菌素常规输液治疗基础上配合雾化治疗,I组采用糜蛋白酶,Ⅱ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Ⅲ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在雾化治疗效果上,清开灵显著高于α-糜蛋白酶(P<0.05),而清开灵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比单纯清开灵治疗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于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症,用清开灵雾化治疗效果显著,联合地塞米松疗效更明显。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孕前医学检查对优生优育的意义,增强育龄妇女孕前检查的意识,降低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30位自愿来我院孕前门诊行检查的妇女进行一般情况及检出疾病分析。结果参与孕前检查的妇女,有不良孕产史者占16.39%,现患病及查出异常及疾病者占36.63%,在影响优生的异常与疾病中,前3位分别为阴道炎、甲状腺功能异常、盆腔炎。结论育龄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的健康意识与行为有待提高,要突出女性自感健康与生育健康的区别,加强所有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教育,更提示医师要加强多方面的学习,完善孕前检查工作。
作者:姚宇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