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燕
目的 分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治疗中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9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甲状腺肿体积、甲状腺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甲状腺肿体积均小于对照组,且甲状腺功能指标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糖皮质激素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治疗中,可有效减小患者甲状腺肿体积,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提升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作者:王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妇产科患者76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降低患者焦虑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刘淑霞;陈慧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究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2日的120例住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感染的类型进行分组,A组为细菌感染,B组为病毒感染,两组患者均接受血常规、C反应蛋白测定,比较和分析120例感染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120例感染患者接受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其检测的阳性率(96.67%)明显高于C反应蛋白检测的阳性率(82.50%)和血常规检测的阳性率(60.83%)(P<0.05);同时120例感染患者的C反应蛋白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常规检测的阳性率(P<0.05);A组细菌感染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组病毒感染的患者(P<0.05).结论 感染患者接受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检测阳性率,有助于对患者的感染类型进行鉴别,从而为临床针对性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彭小婉;徐碧钰;彭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术手术细节对腋臭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腋臭患者281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大汗腺修剪术进行治疗,调整手术的切口位置、修剪方法、引流方法等手术细节;回顾性分析腋臭患者235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肿、皮缘坏死率、炎性肿物和皮肤皱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善手术细节可明显提高腋臭手术治愈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张有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将其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双以及多支病变组,另选取50例于我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运用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ys-C水平,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统计两者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双以及多支病变组的Cys-C水平和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单、双以及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的Cys-C水平和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C水平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Cys-C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ys-C水平的检测有利于对冠脉病变进行临床诊断、危险分层以及治疗.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不同后路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6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予以后路直接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后路间接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围术期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及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及围术期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后凸Cobb角均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3/31),低于对照组的30.00%(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间接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较后路直接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相当,但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少,且安全性高.
作者:武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的应用效果与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血常规检查的90例受检者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资料,将每位患者血样分为两份,分别进行血细胞分析检测和血细胞形态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各类细胞异常的检查阳性率和符合率.结果 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查检出阳性率为35.56%,显著高于血细胞形态观察的13.33%(P<0.05).血细胞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检出阳性符合率为37.50%,其中:单核粒细胞符合率高(50.00%),显著高于红细胞形态异常(37.50%)、幼稚粒细胞(40.00%)、杆状粒细胞(28.57%)、嗜酸粒细胞(33.33%),差异显著(P<0.05);杆状核粒细胞符合率低(28.57%),与其他细胞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细胞分析仪是筛查血细胞异常的手段,但存在一定假阳性风险,应联合血细胞形态学观察进一步提高异常检测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
作者:李三中;余德玲;张希冀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所致关节僵硬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4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所致关节僵硬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本体感觉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患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8周的治疗,患关节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体感觉训练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所致关节僵硬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患膝主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控制能力、关节稳定性、患膝关节功能及平衡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宪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92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采用匹多莫德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奇霉素与匹多莫德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辅助性T细胞(CD4+)水平均低于研究组,毒性T细胞(CD8+)水平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 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应用阿奇霉素与匹多莫德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强患儿机体免疫,减少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
作者:杨文楠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术后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全身辅助化疗,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复发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VEGF以及MM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68.75%)高于对照组(37.50%),观察组复发率(6.25%)低于对照组(27.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腹腔热灌注化疗是提高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治疗质量的有效途径,可减少患者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留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上给予外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对症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还能降低病死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吴勤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输尿管上路结石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尿病原微生物及药敏试验结果,为指导输尿管上路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11月我院310例输尿管上路结石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尿液中细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310例输尿管上路结石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共检测出320例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为44株(13.75%),革兰阴性菌为272株(85.00%),真菌为4株(1.25%);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耐药性较高;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呋喃妥因、头孢他啶等抗生素耐药性较高.结论 经尿病原微生物分布分析可知,大肠埃希菌感染是导致我院输尿管上路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且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四环素等具有较高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呋喃妥因、头孢他啶等具有较高耐药性.
作者:朱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比较糖皮质激素敏感和无效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疗效,以指导ITP患者用药.方法 对52名既往对糖皮质激素无效(n=9)和对糖皮质激素依赖(n=43)的ITP患者予以大剂量地塞米松与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结果 经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1,3,6及12个月,对糖皮质激素无效和存在糖皮质激素依赖的ITP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44.4%vs 90.7%;33.3%vs 81.4%;22.2%vs 76.7%;22.2%vs 74.4%.进一步分析了治疗后1,3,6及12个月两组ITP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1.63±0.68)vs(3.44%±1.11%);(1.59%±0.62%)vs(4.47%±1.20%);(1.50%±0.86%)vs(4.32%±1.56%);(3.45%±1.14%)vs(4.56%±1.67%).其中在治疗后3、6个月时,两组ITP患者间Tregs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糖皮质激素敏感的ITP患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来看,糖皮质激素无效患者虽然也有明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既往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或存在依赖的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后疗效更高,Treg细胞对、IL-2调节是其影响因素.
作者:高凌侠;邱莹玉;葛岩;丁香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宫腔填纱术治疗,观察组联合欣母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2 h、2~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在宫腔填纱术基础上联合欣母沛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俊杰;鄂艳丽;张晶;李彩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2012-2016年我院收治的180例淋巴结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浅表淋巴结淋巴瘤超声图像特点与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超声仪对患者进行检测,分析淋巴结长颈与短颈比值(L/S),淋巴结门髓质区存在与否,淋巴结皮质回声类型,血流分型和淋巴结的病理分型.结果 180例患者的病理类型中霍奇金淋巴瘤占25%,非霍奇金淋巴瘤占75%.180例患者中,共入选422个淋巴结,其中,颈部淋巴结230个,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192个.不同区域浅表淋巴结淋巴瘤的L/S<2或者L/S≥2、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髓质区、皮质回声及皮质回声类型、血流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区域淋巴瘤的超声图像有一定差异,门髓质区消失者居多,皮质回声多不均匀,血流类型以淋巴门型和混合型为主,但均与病理结果没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闫晓慧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小剂量艾司洛尔预先静脉注射对减轻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治疗的82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在麻醉前给予小剂量艾司洛尔预注,对照组麻醉前常规给予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分析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全部入选患者的治疗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插管前的MAP、HR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研究组患者插管时、插管后的MAP、HR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全麻手术治疗中,给予小剂量艾司洛尔预注射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将患者插管时的反应明显减轻.
作者:张玉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髓炎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骨髓炎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换药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创面缩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植皮时间、换药次数以及植皮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临床中在对骨髓炎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治疗时,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具有较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高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5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37例,试验组38例.对照组给予普通加压螺钉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4.24±2.07)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7.95±2.5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四肢骨折患者应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骨愈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马奉举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吸虫合并胆管细胞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影像学特点及其病理学表现.方法 收集19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细胞癌的患者的MRI图像及病理资料,对照分析其肿瘤分型及胆管扩张特点.结果 19例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细胞癌患者的MRI检查中,在影像上分为结节/肿块型14例,浸润型3例,腔内生长型2例.14例结节/肿块型中含低分化腺癌7例,高分化腺癌7例;浸润型3例含低分化腺癌2例,高分化腺癌1例;腔内生长型2例,均为高分化乳头状瘤.19例中有1例是低分化腺癌部分向鳞状细胞癌分化,1例低分化胆管细胞腺癌伴粘液细胞癌,部分印戒细胞癌.结节/肿块型及浸润型胆管细胞癌的MRI增强扫描特点为延迟强化,而腔内型胆管细胞癌则呈轻度强化,无延迟强化现象.19例胆管细胞癌在普通MRI检查中,显示末梢胆管扩张13例,占68.4%,12例行MRCP检查显示末梢胆管扩张10例,占83.3%,而病理结果显示所有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细胞癌的标本中,均可见到末梢胆管不同程度的扩张,管壁僵硬.结论 MRI能反映胆管细胞癌肿瘤的病理状态;MRCP较普通MRI检查更容易发现肝吸虫性胆管细胞的末梢胆管扩张.MRI动态增强扫描结合MRCP的应用为肝吸虫性胆管细胞癌的定位、定性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徐世昌;黄孝增;柯程英;熊驰利;钱笑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经桡、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股动脉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桡动脉介入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病情复发率以及术后卧床时间、手术用时.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为4.0%,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与手术用时为(21.54±8.28)h、(1.76±2.65)h,研究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与手术用时为(13.23±4.56)h、(1.34±2.29)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均非常显著,但桡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情复发率都相对较低,且缩短了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解光辉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