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粘蛋白MUC1与卵巢肿瘤研究进展

王莉莉;高积勇

关键词:Muc1粘蛋白, 卵巢肿瘤
摘要:MUC1粘蛋白是一种分布于人上皮细胞表面高度糖化、高分子量的糖蛋白,在卵巢肿瘤细胞其表达水平上调,糖基化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粘附力、免疫识别、转移,与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21056 发展中国家婴儿出生时身体大小与儿童期的血压

    [英]/CM La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1,30.-52-59.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中,胎儿时期的生长减慢与儿童及成人时的血压升高有关.在发展中国家,胎儿的生长延迟是一种常见现象,但与儿童期血压的相关性研究的甚少.为弄清在发展中国家,胎儿的生长延迟与血压升高的关系,研究者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了该课题的研究.在1994~1995年间,研究者选择中国、危地马拉、智利、尼日利亚和瑞典的1 570名3~6岁儿童,测定其血压并对血压与其出生时胎儿的身长、体重和头围的关系进行研究.所有儿童均为孕37周后出生,出生体重均在2.5 kg以上.结果:在每个国家里,血压均与现有体重明显相关,将体重和性别调整后,除尼日利亚外,其它国家儿童收压均与出生时身体大小有关.在智利、中国、危地马拉,出生时个头成比例小的儿童的收缩压升高.在智利,婴儿出生时体重、身长、头围分别每减少1公斤、1公分和1公分时,根据现有体重调整后的儿童收缩压就分别增加4.9 mmHg(0.652 kPa)、1 mmHg(0.133 kPa)和1.3 mmhg(0.173 kPa)在瑞典,出生时不成比例地瘦小的儿童的收缩压较高,出生时体重指数每下降1个单元(kg/m3),收缩压就升高0.3 mmHg(0.040 kPa).以上所有联系均与孕期无关.综上,研究者认为,来自中国和中、南美洲三个国家的儿童血压升高与出生时胎儿身体个头成比例缩小有关,而后者主要源于孕期胎儿的生长缓慢.胎儿生长与血压的关系在非洲可能源于孕期胎儿的生长缓慢.胎儿生长与血压的关系在非洲可能不同.胎儿生长成比例地减慢是发展中国家胎儿生长延迟的主要方式,与妇女的慢性营养不良有关.在发展中国家,提高女孩和年轻妇女的营养和身体状况或许对预防其后代心血管疾病很重要.(张世勇摘 高秋菊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儿童各年龄阶段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 简称 CMV)感染在全球广泛流行,多表现为亚临床不显性感染和潜伏感染.而孕期和儿童CMV感染较为严重,是引起出生缺陷和各种不可逆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CMV对儿童的影响已受到广泛重视.本文就不同年龄段儿童CMV感染综述如下.

    作者:史晓薇;李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粘蛋白MUC1与卵巢肿瘤研究进展

    MUC1粘蛋白是一种分布于人上皮细胞表面高度糖化、高分子量的糖蛋白,在卵巢肿瘤细胞其表达水平上调,糖基化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粘附力、免疫识别、转移,与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作者:王莉莉;高积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

    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表明,多巴胺D4受体极富多态性,这一特征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存在密切关联,提示DRD4受体基因可能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高风险因子.本文将就国内外的新动态做一综述.

    作者:王朝晖;王亚萍;姚凯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妇科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及其受体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形成新生血管而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如何对其进一步研究来为临床肿瘤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已成为近年来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就两者与妇科肿瘤的发病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周玮;张晨;安瑞芳;刘惠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21066 日本死亡胎儿及出生婴儿的男女比例

    [英]/Mizuno R …∥Lancet.-2000,356(9231).-738-739.1950年以来少数工业化国家出生婴儿的男女比例下降.日本男婴比例由1970年的0.517降至1996年的0.513.已知许多因素可影响新生儿男女比例,性别分化在某一特定时期接触内分泌激素灭活剂或其他环境毒素是原因之一,死亡胎儿男女比例亦可影响到存活新生儿男女比例.本世纪以来,产科水平提高死胎率降低,由于死胎中男婴较多,故新生儿男婴比例增高可能是死胎减少和死胎中男婴数量减少所致.但男婴比例的下降与死胎变化无关,1956~1996年间死胎率持续降低,但1970年以来死胎中男女比例增高,1996年达到2.0,故1970年以来死胎中男女比例增高可以解释存活的新生儿男女比例降低,而1955~1996年间出生后死亡的婴儿男女比例并无实质改变.日本死胎数目是从妊娠12周后计算的,由于94%以上的中止妊娠均在第12周以前,这个数字可代表流产胎儿数.1972、1982、1992和1996年流产胎儿的男女比例分别为1.34、1.50、1.64和1.72.主要通过检查外生殖器判断胎儿性别,这往往造成性别不明胎儿数量增加,尤其是妊娠12~15周时,但排除不确定因素后,妊娠12~15周和16~19周流产胎儿的男女比例仍有显著差异,1966、1926、1986和1996年二组流产胎儿的男女比例分别为2.52、3.10、6.16、10.01和1.57、1.78、2.34、2.79.而且胎儿死亡可影响早期妊娠,1956~1996年间相对于总流产数而言妊娠12~15周死胎数逐渐增高,流产多发生在妊娠早期,主要为染色体异常所致.有许多因素可影响新生儿男女比例,诱发排卵是其中之一.日本有1/10的夫妇患有不育症,1970年以来诱导排卵已普及,每年有5 000例,约14%(7 000例)成功分娩,略低于日本年出生婴儿数的1%,这并不影响日本的性别比例趋势.其他因素有受孕时间,胎次及父母的年龄等.第1胎的男女比例由1950年的27.2%上升到1970年的45.5%和1996年的47.6%.由于新生儿男女比例在1970年后发生变化,故胎次因素并不重要;母亲在生育第一胎时的年龄在1950~1996年增长了3岁,亦不能解释1970年以来男婴比例的变化.1970年以来日本死亡胎儿男女比例增高可能导致了近20年来新生儿男女比例下降,这揭示某些环境因素变化影响了胎儿生存以及男婴在出生前更容易受到损伤的可能.(张立明 宋光莹摘 段金纪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发育性阅读障碍的脑功能研究进展

    发育性阅读障碍的脑功能研究有利于探索其病理生理和心理原因.fMRI和MEG的应用使动态研究人脑的活动成为可能,研究表明阅读障碍者存在形态方面的大细胞缺陷和认知方面的语音加工障碍,大脑相关区域激活时空模式的区别以及优势半球激活不足.结合两种技术将为其脑机制的研究的新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庆雄;静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温治疗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

    高温治疗是近20年来再度兴起的又一项治疗癌症的方法,以其独到之处引起人们的关注,应用于临床后亦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卵巢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五年生存率始终低于50%,因此寻找佳治疗方法一直是妇产科医生的努力方向.高温治疗应用于卵巢癌给人们带来了一线希望,本文就此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安晓汾;陈必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前列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系统与早产发动的关系

    早产一直是困扰产科医师的重要问题,尽管保胎治疗已应用了40多年,早产率并无下降,相反,还在上升.早产的确切动因至今仍不清楚,已知前列腺素系统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系统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早产时此两系统都被激活,并相互作用,加速早产的发生.

    作者:李蕾;屈新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ADHD)易合并的行为问题

    儿童注意缺陷伴多动性障碍(ADHD)是目前儿科心理门诊多见的行为疾病之一.研究发现,ADHD早期易合并违拗挑衅性障碍(ODD)、品行障碍(CD)、焦虑障碍、学习障碍、抽动障碍以及物质滥用等问题.未经及时矫治干预者可影响到人格特质,发展为反社会人格、攻击性人格、表演性人格、自恋性人格、边缘性人格等.早期预防和干预可以有效遏止这类问题的发展.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介绍.

    作者:静进;苏祖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21057 妊娠胆汁瘀积症患者的雌激素水平

    [英]/Kimberly K…∥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0,95(3) .-327-376.妊娠胆汁瘀积症(ICP)是一种典型的亚临床胆汁瘀积,其常见的症状和特点是瘙痒伴有血清胆酸水平升高,这些特征一般都会在产后几天内消失.但再次妊娠或口服避孕药时可再次出现.ICP的大危害是早产和胎心率(FHR)异常等.有人提出ICP是由于孕妇受体内高浓度雌激素影响造成肝脏胆酸转运受损引起的,ICP的好发倾向与遗传多态现象造成的某些家族对雌激素作用过度敏感有关.正是考虑到雌激素在ICP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者比较了正常孕妇和ICP患者的雌激素合成和排泄情况.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为1994~1996年在Co和Ch地区登记、检查的22~36岁、孕龄在35~38周的孕妇.其中正常对照27例,轻度ICP 9例,重度4例,两组孕妇的平均年龄,孕产次及孕龄无差异.瘙痒伴有胆酸水平升高为轻度ICP,瘙痒伴胆酸水平升高且血清转氨酶或胆红素水平升高(非其它原因引起的肝功异常)为重度ICP.对照组无肝功异常,无与妊娠有关的瘙痒,无能引起肝功异常的服药史.两组孕妇均采集晨起血尿样本.尿液中脱氢表雄酮(DHEA)、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雌四醇、孕酮和16-羟孕酮的浓度用气相色谱光谱测定法检测,并通过尿中肌酐予以校正.血浆中硫酸DHEA、游离E2、游离E3、游离孕酮和总E3的浓度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统计学处理用Hotelling-Lawley多元统计学分析.结果:尿液中每毫克肌酐对应的DHEA、E1、E2、E3、雌四醇、孕酮和16-羟孕酮的水平基本符合直线多变量模式.经检验,尿液中两组孕妇甾体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25),作者分析这是由于样本量较少引起的.每毫升血浆中硫酸DHEA、游离E2、游离E3、孕酮和总E3的水平也基本符合直线多变量模式.两组孕妇血浆中硫酸DHEA和雌激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2).血浆中硫酸DHEA、游离E2、游离E3、总E3的平均水平在ICP 孕妇中分别为0.271、10.21、9.80、99.53ng/mL,在对照组中分别为0.802、18.98、16.28和145.07ng/mL.血浆中游离孕酮的含量在两组中无差异(分别为77.05ng/mL和73.98ng/mL).通过检测两组孕妇体内糖醛酸化E3、硫酸化E3和游离E3发现,20%为游离E3,60%为硫酸化E3或硫酸化并糖醛酸化E3,20%为糖醛酸化E3,并且这种比例在两组间无差别.讨论:结果表明ICP孕妇硫酸DHEA和雌激素水平是下降的而不是升高的.硫酸DHEA由胎儿肾上腺合成,是胎盘雌激素的前体物质.研究提示:ICP孕妇胎儿器官功能受到损害,硫酸DHEA在血浆中水平下降与ICP有关.Pasanen等报道ICP孕妇的胎盘受毒素(可能为胆酸)影响后酶活性下降.研究者认为毒素还可使胎儿肾上腺受到影响,因为在ICP孕妇新生儿脐血中发现胆酸水平升高,胆酸在动物模型中是一种强缩血管物质,这一特征可以使胎儿的器官(包括肾上腺在内)功能受损,所以,研究者推想ICP引起的胎儿死亡可能与胎儿清除母体胆酸产生的缩血管复合物的能力下降有关.(孟金来摘 岳亚飞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21064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妊高征发病的危险性

    [英]/Sonya K…∥J Reprod Med.-2000,45.-991-994.妊高征是导致孕妇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来研究发现,妊高征与孕妇高胰岛素血症有关.妊高征患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而且是日后高胰岛素血症的高危因素.多囊卵巢综合症(PCOD)的临床特征是排卵困难和高雄激素血症,现也发现与高胰岛素血症有关.有25%~50%的PCOD患者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耐受.长期随访资料也证明PCOD是慢性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本文作者对PCOD妊娠病例进行了回顾分析.PCOD的诊断标准为:临床上有月经不规则史,血清睾酮升高,LH/FSH>2或超声证实多囊卵巢伴月经不规则及血清睾酮升高者.妊高征的诊断标准为:孕20周以后,相隔至少6小时2次测血压均>140/90 mmHg(18.7/12.0 kPa),分娩后4~6周血压降至孕前水平.孕早期(孕周<20周)及孕前血压均正常<140/90 mmHg(18.7/12.0 kPa)).选择近两年在Ottawa大学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孕症患者中经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治疗并单胎妊娠,成功获活婴者.将病例分为PCOD组和非PCOD组(对照组)进行比较.PCOD病例中HMG使用指征是对枸橼酸克罗米酚耐药的排卵过少,非PCOD病例则作超排卵,用于宫内受精或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资料经统计分析.该组共49例,PCOD22例,非PCOD27例.对照组的不孕原因中,输卵管疾病17例,原因不明8例,黄体功能不足1例,男性因素1例,排卵过少者除外,PCOD组初产妇18例,对照组20例.PCOD组的体重指数(BMI)为25.8 kg/m2(20~42.1 kg/m2),较对照组的23.4 kg/m2(20~44.8 kg/m2)略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13).两组孕妇年龄、产次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两组孕妇均无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和肾脏疾病.PCOD组中7例发生妊高征,占31.8%;对照组仅1例发生,占3.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6,OR=12.1,95%CI=1.3~566.8).该资料显示,PCOD孕妇发生妊高征的危险性显著升高(OR=12.1).本组资料通过严格的组间匹配对照,包括体重指数,不孕症治疗用药及其他因素.结果证明,PCOD是妊高征发病的危险因素,作者建议对PCOD孕妇进行更加严密的产前监护.尽管PCOD高胰岛素血症致妊高征发病的机理尚未明了,但现有的研究已揭示,胰岛素可以影响肾水钠储留,高胰岛素血症可致血管内皮细胞障碍,这些均与妊高征的发病机理有关,还有研究发现胰岛素可以影响血管张力致血压升高.该组样本较少,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前瞻性,大样本研究证实.(康乐摘 杨建明 程忠平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21062 绝经后妇女复合性卵巢囊肿合并卵巢癌的危险因素

    [英]/Hartge P…∥Am J Obstet Gynecol.-2000,183(5).-1232-1237.目的:绝经后妇女超声检查无症状的卵巢异常是否为卵巢癌先兆.本研究在美国10个医学中心共分析78 000例.以往未诊断有大肠、肺或卵巢癌,年龄在55~74岁,妇女不用他莫昔芬者参加,其中白人占92.8%,亚洲人3.5%,黑人3.0%,太平洋岛、印第安或阿留特(Aleat)人0.6%,西班牙人均1.0%.被研究者由答卷询问家族癌肿史、月经、生殖与避孕史及妇科手术史;不孕指≥一年不孕者;妇科手术包括绝育术,子宫切除及一侧卵巢切除;乳房、卵巢癌家族史限于母亲及姐妹,可供分析者共19 884例.筛查包括双合诊,阴道超声检查、血清CA125检查,超声检查双侧卵巢并记录其异常卵巢数、卵巢体积0.523×纵×横×前后径,注意实质部份、分膈及囊肿外形、囊壁厚度及超声回声等级:如正常、癌肿可疑、异常但并非癌或癌证据不充分;若发现囊肿>10 cm3或任何一个实质部份、乳头状突起或实质与囊性成份混合构成.超声检查者认为是癌或CA125>35 u/mL,再由筛查中心住院医师复查,实步诊断卵巢癌者共30例.结果:能见≥1 cm卵巢者11 433例占57%,二侧卵巢均能见者6688例,能见的卵巢平均1.1 cm3,从1.3 cm3<60岁至0.9 cm3≥70岁.70~74岁超声能见一侧或双侧卵巢者占该年龄组的54%;能见卵巢与年龄相关,40岁前绝经者能见卵巢48%,≥55岁绝经者能见卵巢者61%,如一侧卵巢切除者另侧卵巢很少能见,体重指数大(肥胖)者卵巢也很少能见.能见的卵巢中异常者21%,其中5%只少有一种复合囊肿,其异常如壁厚、乳头状、间隔超声回声部份异常或有实质性成份;单纯回声囊肿无实质成份、无膈、并光滑、壁薄者有16%.异常比较:单纯囊肿与复合囊肿对妇女本人有下列5种因素者会增加卵巢癌的危险--年龄、绝经年龄、乳腺或卵巢癌家族史、有乳腺癌及不孕史,直接的癌肿先兆绝对与上述五种因素有关;年龄较大者与癌的危险呈正相关,绝经较迟者癌的危险稍有增加,若该妇女的母亲或姐妹有乳腺癌史者其复合或单纯囊肿卵巢癌的危险也稍有增加;家庭中有卵巢或乳腺癌高危险比无此家族史者易有单纯囊肿而少有复合囊肿.有乳房癌者患卵巢癌的危险性增加,也易有卵巢异常;未产妇易有复合囊肿及有较高卵巢癌危险.产次数、口服避孕药持续时间及妇科手术史三种保护因素可减少卵巢癌危险,复合肿也较少;口服避孕药≥5年者易看单纯囊肿但少有复合囊肿;妇科手术后卵巢癌危险减少.校正较多的因素如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家族史中卵巢癌与乳腺癌者发生卵巢癌的机会三倍于无该二种家族史者;有单纯乳腺癌早期者有中度危险,>60岁妇女发生单纯或复合囊肿稍低于较年轻妇女;一般卵巢癌70~74岁是55~59岁妇女危险性的一半;复合囊肿与产次之间关系有统计学意义,一般卵巢癌在多产妇或长期服用避免药的妇女中发生率减少一半.黑人与白人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产次多在统计学上仍显示与复合囊肿少有关(P<0.01),(例如分娩1或2次;3或4次与≥5次其OR分别是0.75,0.58与0.68).由上可知临床无症状的绝经后妇女超声检查卵巢癌比例很少;复合性囊肿不能认为是卵巢癌预兆,高危妇女筛查常是早期诊断机会和恶性肿瘤致死的原因.(张竹梅摘 饶儒瑾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非侵入性产前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母体血清标记物筛查、母体外周血中胎儿细胞的富集和分析、母体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的提取和分析等.各类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本文就其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加以综述.

    作者:马建鸿;张元珍;胡伦颖;王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21059 正常妊娠和高血压妊娠妇女的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

    [英]/Valensise H…∥Am J Ci in Nutv.-2000,72.-780-783.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MF-BIA)是测量总体液(TBW)的一种无创伤性技术.本研究旨在测定孕早、中、晚期孕妇的细胞外液(ECW)及TBW的纵向变化,同时确定二者与孕期的关系.对象和方法:173名正常单胎孕妇,平时月经周期正常,根据血浆β-人绒毛膜促进腺激素试验阳性诊断为妊娠.经过筛选,其中13名有妊娠高血压或子痫前期或两者合并者为高血压组,50名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分别在孕早、中、晚3个时间段进行MF-BIA.试验前一天,受试者进行日常饮食,避免剧烈体育活动,过夜禁食后测量立高,体重,进行MF-BIA及血细胞比容评估.应用四极多频阻抗分析仪测定生物电阻抗,计算TBW,ECW及细胞间液(ICW).结果:变量的双因素重复测量分析表明,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之间,TBW,ECW及ICW在孕早期无明显差异,但孕中,晚期对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整个孕期,对照组的TBW,ECW及ICW呈进行性升高,而高血压组则呈进行性降低.且两组的TBW,ECW及ICW在不同孕期都存在明显差异.高血压组孕中晚期的BIA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高血压组由于液体储留而使血浆容量增加不足.结论:MF-BIA是检测孕妇体液纵向变化的一种好方法,可以评估机体对妊娠的适应性并能发现妊娠高血压.(刘海珍 夏美莲摘 王娟校)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铅对胎儿的神经毒性

    铅对神经发育有很强的毒性,即使是低水平铅接触,胚胎和发育期的中枢神经系统仍是其主要靶器官.胎儿期较低水平铅暴露可以对胎儿及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就铅的胎盘转运,铅对胎儿毒性的可能机理进行综述.

    作者:张淑萍;王珏;苟文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妊娠期低水平铅暴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铅对人体的危害已具有广泛性和严重性.妊娠期低水平铅暴露对胎儿的危害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铅的胎盘转运及来源,以及对胎儿体格和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作者:李明霞;李维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胎儿三维超声心动图研究进展

    胎儿三维超声心动图经历了较为成熟的静态和动态三维重建阶段,现已走向实时三维的起步和发展时期,此项技术能够从不同方位显示胎心各种剖面的立体结构及其活动状态,以及心腔和大血管内血流的分布和流向,无需二维超声显像要求医生在头脑中进行模拟三维构思来建立诊断,对胎心复杂畸形的诊断和优生优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作者:朱向明;王新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滋养层细胞侵入调控因子研究进展

    胚胎的植入过程中,滋养层细胞的粘附与侵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是滋养层细胞侵入子宫组织的精细调控非常关键,过度侵入或侵入不足均将导致病变.然而迄今对这一过程的调节机制了解不多,普遍认为滋养层细胞的侵入与肿瘤的浸润机制有诸多相似之处,揭示滋养层细胞有限侵入的调控机制将对防止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发现的能够调节滋养层细胞侵入过程的各类因子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庞战军;邢福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母亲多种维生素增补与先天心脏缺陷

    出生缺陷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有关.但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出生缺陷的确切原因不明,预防手段极少.已有研究证明围受孕期母亲增补叶酸可降低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近年来也有研究显示围受孕期母亲增补多种维生素可使某些先天心脏缺陷的发生率减少,其为预防先天性心脏缺陷提供了一种方法.

    作者:岳亚飞;邹余粮;张树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