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丽玲;王茜
目的 探讨耸肩法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置管体位操作,观察组在耸肩下进行置管操作.置管成功后拍胸片确定导管头端位置,比较两种方法的异位率.结果 共有7例患者发生导管异位,其中,对照组6例(21.43%),观察组1例(3.57%).观察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 =4.08,P=0.043 4).结论 耸肩法能有效地降低在置管过程中PICC导管穿刺的异位率.
作者:孙玉梅;张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使用新型气管切开换药方法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3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按气管切开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碘伏消毒后,普通无菌纱布外敷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护理,观察组在碘伏消毒后,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外涂于管周皮肤,待干后,再使用无菌纱布外敷,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护理.比较两组气管切开患者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气管切开术后第1周换药的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管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第1周需进行气管切开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护理,可减少管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减少护士更换气管切开敷料次数,减轻了患者痛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作者:徐佩丽;罗在琼;宋倩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膝关节联合麻醉术后平卧的具体时间、方法 以及不同起点计时对患者不良反应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运动医学病房联合麻醉下膝关节手术患者420例,按照病房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0例.其中,观察组又按房间不同分为A组70例、B组70例、C组70例.对照组自患者回到病房后作为起点去枕平卧6h;观察A组为麻醉拔出硬膜外导管后作为起点去枕平卧6h,观察B组为麻醉拔出硬膜外导管后作为起点去枕平卧4h,观察C组为麻醉拔出硬膜外导管后作为起点低枕平卧4h.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了解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与不舒适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更容易发生尿潴留;两组腰背酸痛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更容易引起腰背酸痛;其他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组内比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坐起前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组内舒适度为C组高于A组和B组(P<0.05),但A组和B组间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麻醉拔管时间作为术后平卧的起点,并适当缩短平卧时间至4h,采用低枕平卧的方式,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王欣;韩咲;李亚红;张晓乐;腾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不同水化方式对肾功能正常人群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下肢CT血管成像检查的240例患者分为A、B、C、D四个组,实施不同水化方式.A组采用常规口服方式,B组采用标准化口服方式,C组采用静脉水化方式,D组采用静脉加口服方式.将患者水化后第3天的血清肌酐与基础血清肌酐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水化方式对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效果.结果 (1)四组患者基础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化后第3天各组间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水化后第3天血清肌酐均值较基础血清肌酐均值有不同程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18.3%(11/60),B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5.0%(3/60),C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5.0%(3/60),D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3.3%(2/60).水化后四组患者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其他三组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三组间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标准化口服方式可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标准化口服方式、静脉水化方式、静脉加口服方式都可以有效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临床可根据需要选择.
作者:刘立艳;李艳;万业达;张越;李宝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关切自我形象背景病人,刘老太太,70岁,高级知识份子,因患脑出血住院两周.因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故卧床两周末洗头,自感不舒适,自行起床洗头.护士小陈对病人进行了正确的护理引导.交流病人:睡了一个多星期了,每天护工阿姨给我擦两次身,这身上的感觉倒还可以.就是这头发,我自己都能闻到酸臭味了,摸上去腻腻的,真是难受死了!病人老伴:让我摸摸你的头发,还好啊.现在可是生病的非常时期啊,你可不能像平时那样讲究了.
作者:王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及降低差错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1月收治的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时间进行分组,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1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是在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后收治的,比较两组在手术物品准备的完善率、护理过程中差错的发生率、术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患者在住院期间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物品准备的完善率以及患者在住院期间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分别为95.65%、94.78%,对照组分别为87.96%、8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过程中差错的发生率分别为6.96%、2.61%,对照组分别为12.04%、6.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显著改善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该方法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万瑶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在医护工作及家庭生活中,都会遇到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剂量进行药片分量.特别是儿童患者,更需要计量分药.鉴此,我们设计了药片切分装置,现介绍如下.1与方法设计1.1设计药片等分器通过连接轴相连底座和切分机构两部分,底座上设有用于放置药片的菱形槽体,该菱形槽体的中心位置设有一对位点.而切分机构与菱形槽体对应处设有可拆卸的由三片刀片组成的切割刀片,该三片刀片的中心交汇点位于菱形压槽的中心点处,并与所述对位点相对应设置.在底座前部设有一个用于磨碎药片的容置槽体,与切分机构上凸出部相配合设置,通过两部分压合将切分好的药片压碎磨粉.见图1.
作者:庄美平;黄月丽;庄小莹;傅懋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跨肺压监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5年1-10月收治我院重症医学科经CT确诊“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在急诊全麻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Cabrol加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手术患者1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例,对照组10例.两组患者入室后,每日均给予肺复张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食道压监测设定呼气末正压(PEEP)值,维持跨肺压为正值;对照组患者则通过PEEP递增法设定PEEP值,观察两组患者0h、24 h、48 h、72h肺顺应性、氧合指数、PEEP值及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0h及入室时肺顺应性、氧合指数、PEE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室后观察组患者通过食道压监测维持呼气末跨肺压为正值后24 h、48h、72 h监测肺顺应性、氧合指数、PEEP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食道压监测设定PEEP值在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手术后患者跨肺压维持方面具有指导意义,且在维持跨肺压的过程中更需要护士精心护理,规范护理操作,连续监测、自动调整气囊压力,保持呼吸机管路的密闭性.
作者:唐燕;冯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显微手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体会.方法 通过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显微手外科手术的患者80例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和观察,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8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再植断指发生栓塞坏死,其余均成功,治疗成功率达97.5%.结论 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显微手外科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作者:乐荣荣;胡晶晶;魏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需要肠内营养治疗的重症颅脑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GCS评分及预后.结果 腹泻、感染及转氨酶变化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预防腹胀、便秘、肌肉萎缩,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14d时的GCS评分,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伤残率、完全康复率的效果更优(P<0.05).结论 将精细化护理引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将营养相关护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细化,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部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淑萍;曹丽芬;吴海峰;杨波;孙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小儿慢性肉芽肿病(CGD)是致死性遗传性白细胞功能缺陷,临床主要特征为由于某种原因吞噬细胞NADPH氧化酶缺乏,导致宿主吞噬细胞系统产生的活性氧、H2O2产生减少,杀菌功能缺陷[1].患儿对各种过氧化氢酶阳性菌属,如葡萄球菌、沙雷菌、曲酶属等高度敏感,反复发生慢性细菌感染,感染局部形成慢性肉芽肿.以皮肤、肺及淋巴结广泛肉芽肿性损害为特点.发病多在2岁以内,少数可晚至10岁以后.初是耳和鼻周围皮肤湿疹样改变,逐渐进展为化脓性皮炎,形成瘢痕伴局部淋巴结肿大.脓肿形成是CGD的重要表现,可发生在机体的任何部位,尤其常见于肝脏、脾脏、肺及骨骼.[2]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CGD报告如下.
作者:李庆;曹秀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制订一种科学、合理并适用于妇科、产科住院患者的首次护理评估单,提高妇产科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的质量,体现专科性,全面筛查患者的安全隐患,同时缩短护士书写护理文书的时间.方法 针对妇产科住院患者的疾病种类及患病特点,通过临床调研并全面征求医院妇产科专家及护士长的意见及建议,在原有住院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单的基础上,设计适用于妇科、产科的表格式首次护理评估单.结果 护士书写首次护理评估单的时间由应用前的10~15 min缩减到时5~8 min,对妇产科首次护理评估单的满意率由原来的82%提高到98%,缩短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减少了工作量.结论 缩短了护士的护理文书书写时间,明确护理问题并对患者的潜在住院风险进行初步筛查和管理,方便护士快速识别并掌握患者的专科疾病资料及危及患者安全的风险因素,为护士制订护理目标、落实护理措施、实施护理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耿秀娟;丁晶晶;张海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使骨髓供者能够正确认识骨髓移植对受者的作用及重要性,了解采髓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为受者提供骨髓的捐献,从而保障骨髓采集顺利进行.方法 我们根据供者年龄、知识背景以及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供者的心理状态,灵活的采取了口头讲解、书面教育、随机性教育三种教育方式,对50例供者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50例供者中有12例供者在骨髓采集前产生焦虑、紧张、入睡困难等不适,30例供者担心手术后会影响自身的健康,8例供者对骨髓采集术知识缺乏,通过我们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38例供者完全了解了骨髓移植对受者的重要性及采髓术的全过程,捐献骨髓对供者的健康没有影响;12例供者不同程度地消除了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减轻骨髓移植供者的心理负担,促使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结论 通过对供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以使供者了解捐献骨髓的相关知识,调动了供者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观念,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减轻心理负担,为移植受者提供了更多的生存几率.
作者:郑晓燕;曹秀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鸟-胞内分支杆菌复合群(MAC)是非结核分支杆菌中的一种缓慢生长型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水和土壤中.在美国,鸟-胞内分支杆菌复合群是常见的致病非结核分支杆菌菌株[1].鸟-胞内分支杆菌复合群感染后可侵害多种组织器官包括肺、骨髓和淋巴结等[2].我科于2015年8月收治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鸟-胞内分支杆菌复合群感染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高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病人加温系统与液体加温输入法对剖宫产产妇术中体温及麻醉后寒战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加温系统组(F组),液体加温输入加温组(W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三组均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记录产妇的体温,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和强度,及热舒适度模拟评分.结果 麻醉后20 min上肢体温增加明显,且F组明显高于W组和C组(P<0.01);麻醉后40 min机体核心温度下降明显,且F组、W组明显低于C组(P<0.05);麻醉后寒战的发生率F组、W组明显低于C组(P<0.05),且F组高于W组(P<0.05);热舒适度模拟评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人加热系统与液体加温输入法对防止剖宫产手术产妇术中低体温及降低麻醉后寒战有明显作用.
作者:曹海洋;李赫;罗超;曹梦如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自我饮食管理的真实体验与心理感受,为制订护理干预措施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通过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收集15例肺癌化疗患者的资料,将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 通过访谈归纳出3个主题,即化疗期间的营养知识认知不足、自我饮食管理体验困难和营养知识获取方式单一.结论 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患者,制订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以期更好地完成化疗,从而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燕;严晓霞;曹燕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是长期困扰护理教育的一个难题[1].情境模拟教学是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通过创设接近于真实的工作情境,将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习者参与其中,应用所学知识、锻炼职业技能、增进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2].近年来,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国内外护理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笔者于2015年1月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护理学院进行一年的访问学习,在学习期间通过随堂听课深入地了解了情境模拟教学在弗吉尼亚大学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将情境模拟教学在弗吉尼亚大学护理专业临床护理课程教学中的实施作一介绍.
作者:李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集体食物中毒的应急护理预案的制订和实施效果.方法 针对2013年5-11月我市发生的4起(69例患者)食用青川鱼集体食物中毒的突发事件,我们制订了一套应急护理预案并加以实施.评估抢救护理效果、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69例患者均得到及时、高效、有序的生理救护和心理护理,平均抢救时间为(39.7±10.8)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2.3±1.3)d.46例患者治疗后痊愈出院,19例患者经急诊留观室治疗12~24 h后症状康复出院,4例患者住院治疗2~3 d后好转出院.抢救护理显效率93.3%,有效率9.7%,总有效率100%.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结论 集体食物中毒应急护理预案的制订和实施,有利于急救现场的组织管理,促进急救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抢救效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周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剖宫术后患者的理想卧位,促进产妇舒适.方法 选择产科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取垫枕卧位2h更替侧卧位,6h后取半卧位.对照组按传统的护理方法,去枕平卧6h,6h后指导翻身活动.比较两组产妇呼吸、血压、头痛、头晕、呕吐、舒适程度.结果 观察组呼吸、血压、头痛、头晕、呕吐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舒适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患者,在麻醉顺利的情况下,无需采取传统体位护理模式,可术后垫枕、取自由卧位、翻身改变体位可减轻疲劳,增加产妇舒适度.
作者:沈洁;邓六六;李忠芳;陈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前临床中普遍应用的气管套管有两大类:金属气管套管和一次性塑料气管套管[1].其中,一次性塑料气管套管以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不用更换清洗消毒等优势临床应用广泛.而对于严重肥胖患者,现有的套管上端与连接头的位置太短,只有10 mm,容易造成脱管,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同时还发现在一次性套管球囊上方仍然会有一定量的痰液瘀积,增加了感染及误吸风险.我们根据一次性气管套管的上述缺点对套管进行改进,设计出一种长度可伸缩的气管套管,并在该套管球囊上方增加可吸痰的装置.现介绍如下.
作者:陆秀娟;沈咏芳;易云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