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萍;曹丽芬;吴海峰;杨波;孙磊
目的 使骨髓供者能够正确认识骨髓移植对受者的作用及重要性,了解采髓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为受者提供骨髓的捐献,从而保障骨髓采集顺利进行.方法 我们根据供者年龄、知识背景以及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供者的心理状态,灵活的采取了口头讲解、书面教育、随机性教育三种教育方式,对50例供者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50例供者中有12例供者在骨髓采集前产生焦虑、紧张、入睡困难等不适,30例供者担心手术后会影响自身的健康,8例供者对骨髓采集术知识缺乏,通过我们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38例供者完全了解了骨髓移植对受者的重要性及采髓术的全过程,捐献骨髓对供者的健康没有影响;12例供者不同程度地消除了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减轻骨髓移植供者的心理负担,促使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结论 通过对供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以使供者了解捐献骨髓的相关知识,调动了供者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观念,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减轻心理负担,为移植受者提供了更多的生存几率.
作者:郑晓燕;曹秀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鸟-胞内分支杆菌复合群(MAC)是非结核分支杆菌中的一种缓慢生长型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水和土壤中.在美国,鸟-胞内分支杆菌复合群是常见的致病非结核分支杆菌菌株[1].鸟-胞内分支杆菌复合群感染后可侵害多种组织器官包括肺、骨髓和淋巴结等[2].我科于2015年8月收治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鸟-胞内分支杆菌复合群感染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高玲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显微手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体会.方法 通过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显微手外科手术的患者80例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和观察,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8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再植断指发生栓塞坏死,其余均成功,治疗成功率达97.5%.结论 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有利于提高显微手外科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作者:乐荣荣;胡晶晶;魏琼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疼痛评估和护理干预方法,评估护理干预对减轻疼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6月我科60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五指疼痛评估法对其进行详细疼痛评估并及时准确给予疼痛治疗,总结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60例癌症患者根据疼痛评估后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干预效果显著,患者入院时、干预2周后和干预4周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伴有癌痛的患者,应引起足够的护理重视,早期进行动态疼痛评估,适时了解患者疼痛情况和采取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严婷婷;袁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手术患者压疮的预防评估一直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难题,围术期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来自多个方面,而现有的国际公认的压疮评估工具并不完全适用于手术室,笔者为寻找适合术中压疮评估的工具提供文献数据支持.方法 通过对国内文献进行回顾式分析,综述大量有关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与评估工具的文献,系统归纳手术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与专用评估工具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压疮危险因素与评估工具对减少压疮发生的影响关系,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手术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可概括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两大类.针对其危险因素,研究者自制的各类压疮评估量表各有优缺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均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关注和警惕意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实效性不高,缺乏持续、动态的评估性和围术期护理的系统性、完整性.结论 一个完整、标准、规范的专用评估工具能够及时指导护士对手术患者采取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的压疮预防措施,有利于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优化护理质量,并提高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晨;张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制订一种科学、合理并适用于妇科、产科住院患者的首次护理评估单,提高妇产科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的质量,体现专科性,全面筛查患者的安全隐患,同时缩短护士书写护理文书的时间.方法 针对妇产科住院患者的疾病种类及患病特点,通过临床调研并全面征求医院妇产科专家及护士长的意见及建议,在原有住院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单的基础上,设计适用于妇科、产科的表格式首次护理评估单.结果 护士书写首次护理评估单的时间由应用前的10~15 min缩减到时5~8 min,对妇产科首次护理评估单的满意率由原来的82%提高到98%,缩短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减少了工作量.结论 缩短了护士的护理文书书写时间,明确护理问题并对患者的潜在住院风险进行初步筛查和管理,方便护士快速识别并掌握患者的专科疾病资料及危及患者安全的风险因素,为护士制订护理目标、落实护理措施、实施护理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耿秀娟;丁晶晶;张海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肠道病毒71型小儿病毒性脑炎轻、重症临床特点及轻重症初期差异、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56例肠道病毒71型小儿病毒性脑炎,根据病情分为轻症组113例、重症组43例,比较轻、重症组初期症状差异,并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56例患儿中,男女之比1.45:1.重症组年龄小于3岁占62.8%.出现肢体抖动、病理征阳性、高血糖、白细胞计数升高是重症早期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肠道病毒71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早期识别重症及早救治,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林波;宋金霞;徐高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长程录像脑电图监测在诊治儿童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配合.方法 采用的录像脑电图是日本光电9200k型,根据国际10-20系统定位法安装头皮盘状电极,监测时间为24~48 h左右,做好监测前、监测中及监测后的护理配合.监测前做好头皮准备;饮食、药物及穿衣的管理;监测病床安全设置;患儿上肢穿刺留置针;备好心电监护仪等急救物品;备无菌治疗盘并用20 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18 mL加氯硝西泮2 mL.监测中做好心理护理;电极线安装及执行诱发试验;观察发作前的先兆;即刻治疗药物评价配合;抗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及抗癫痫治疗的护理;药物不良反应预防;脑保护护理;减少仪器对脑电图干扰.监测后继续抗癫痫治疗,定期复诊.结果 3例患儿静脉推注氯硝西泮后,临床发作停止或好转,脑电图异常节律可恢复正常.结论 怀疑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通过长程录像脑电图监测患儿发作期脑电图,及时静脉推注氯硝西泮评价,护理配合到位,可以明确患儿诊断.
作者:项慧慧;何彩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职业价值观是指一个人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其对职业的认知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1].同理,护理职业价值观(Nursing professional values)是指个人对护理职业的认知和态度以及他对于护理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观体现在其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和观点上,是决定护理人员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行为导向性.多项研究提示,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观与护士职业满意度[2]、护士离职意愿[3]、职业倦怠[4]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吴隽彦;王惠芬;路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我院产科于2015年1月开始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以实施前后1年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下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产妇和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下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58,P=0.00);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30,P=0.00);同时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2,P=0.00).结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用于剖宫产初产妇可有效降低下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程度.
作者:汪君芬;丁海燕;蒋红娜;夏群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前临床中普遍应用的气管套管有两大类:金属气管套管和一次性塑料气管套管[1].其中,一次性塑料气管套管以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不用更换清洗消毒等优势临床应用广泛.而对于严重肥胖患者,现有的套管上端与连接头的位置太短,只有10 mm,容易造成脱管,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同时还发现在一次性套管球囊上方仍然会有一定量的痰液瘀积,增加了感染及误吸风险.我们根据一次性气管套管的上述缺点对套管进行改进,设计出一种长度可伸缩的气管套管,并在该套管球囊上方增加可吸痰的装置.现介绍如下.
作者:陆秀娟;沈咏芳;易云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指采用每天连续24 h或接近24h的一种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以替代受损的肾脏功能[1],传统CRRT技术每天持续治疗24 h,目前临床常根据患者病情调整适当的治疗时间[2].随着CRRT技术的日趋成熟,其治疗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肾脏的替代治疗,还扩展到常见的危重患者的急救中.我科也将此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儿童的肾脏功能替代治疗及危急重症患儿的治疗中,整个治疗过程中所有的操作和观察全由护士负责,所以在CRRT的治疗中护士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儿科的治疗中对护士的要求更高,其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现将我科收治的年龄仅9个月,体质量9 kg的患儿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雪芹;陈秀英;马桂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膝关节联合麻醉术后平卧的具体时间、方法 以及不同起点计时对患者不良反应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运动医学病房联合麻醉下膝关节手术患者420例,按照病房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0例.其中,观察组又按房间不同分为A组70例、B组70例、C组70例.对照组自患者回到病房后作为起点去枕平卧6h;观察A组为麻醉拔出硬膜外导管后作为起点去枕平卧6h,观察B组为麻醉拔出硬膜外导管后作为起点去枕平卧4h,观察C组为麻醉拔出硬膜外导管后作为起点低枕平卧4h.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了解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与不舒适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更容易发生尿潴留;两组腰背酸痛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更容易引起腰背酸痛;其他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组内比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坐起前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组内舒适度为C组高于A组和B组(P<0.05),但A组和B组间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麻醉拔管时间作为术后平卧的起点,并适当缩短平卧时间至4h,采用低枕平卧的方式,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王欣;韩咲;李亚红;张晓乐;腾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究脑卒中患者开展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其日常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并为这类群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积累实战经验.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48例临床痊愈出院的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本组患者仅给予每月1次的电话追踪随访,了解患者康复状况并解答家属护理过程中的疑惑;另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临床痊愈出院的50例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开展家庭康复护理,每周1次,持续6个月.8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脑卒中残损量表(SIAS)及日常活动能力(ADL)测评,并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脑卒中残损量表评分及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肌张力恢复情况及总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活动能力,强化患者自我护理的的信心,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
作者:强荧艳;陈维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辅助腹腔镜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7月施行4例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做好充分的皮肤、肠道及阴道准备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预防肾创面出血及尿性囊肿,预防压疮及深静脉血栓等卧床并发症.结果 4例手术均成功,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体表不留疤痕、美容效果佳且不影响术后性功能,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术前积极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各引流管的护理,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兰英;蒙美英;李莉莉;冉慕雅;彭恬;刘佛林;张国玺;邹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小儿慢性肉芽肿病(CGD)是致死性遗传性白细胞功能缺陷,临床主要特征为由于某种原因吞噬细胞NADPH氧化酶缺乏,导致宿主吞噬细胞系统产生的活性氧、H2O2产生减少,杀菌功能缺陷[1].患儿对各种过氧化氢酶阳性菌属,如葡萄球菌、沙雷菌、曲酶属等高度敏感,反复发生慢性细菌感染,感染局部形成慢性肉芽肿.以皮肤、肺及淋巴结广泛肉芽肿性损害为特点.发病多在2岁以内,少数可晚至10岁以后.初是耳和鼻周围皮肤湿疹样改变,逐渐进展为化脓性皮炎,形成瘢痕伴局部淋巴结肿大.脓肿形成是CGD的重要表现,可发生在机体的任何部位,尤其常见于肝脏、脾脏、肺及骨骼.[2]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CGD报告如下.
作者:李庆;曹秀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使用新型气管切开换药方法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3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按气管切开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使用碘伏消毒后,普通无菌纱布外敷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护理,观察组在碘伏消毒后,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外涂于管周皮肤,待干后,再使用无菌纱布外敷,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护理.比较两组气管切开患者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气管切开术后第1周换药的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管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第1周需进行气管切开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进行早期气管切开护理,可减少管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减少护士更换气管切开敷料次数,减轻了患者痛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作者:徐佩丽;罗在琼;宋倩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优化不耐湿器械手工擦洗流程,提高清洗质量.方法 将200件手工擦洗器械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由一个人完成,流程:自来水擦洗→含酶清洗液擦洗→纯水擦洗→酸化水擦洗→纯水擦洗;B组由2人完成,流程:第一人自来水擦洗→含酶清洗液擦洗,第二人纯水擦洗→酸化水擦洗→纯水擦洗,两种方法擦拭后,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清洗质量.结果 A组RLU均值44,B组均值21,两组均低于生产厂家提供的发光单位(RLU)≤45的推荐值,两种手工擦洗方法RL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擦洗流程器械的清洗质量明显优于A组擦洗流程器械清洗质量.结论 对于不耐湿手工擦拭器械2人擦拭可实现洁污分开,有利于提高清洗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杨晶晶;周晓丽;黄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负压抽吸式灌肠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先天性巨结肠患儿22例,在传统清洁灌肠的基础上,吸引管接负压吸引器,维持一定的负压,以提高灌洗效果.并回顾性收集既往采用传统清洁灌肠的相同病例20例,比较两种方法在患儿腹胀的缓解率、术中粪便的残留情况、术后吻合口感染以及肠瘘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采用负压抽吸式灌肠对患儿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具有缓解症状明显,术前肠道准备良好以及减少术后吻合口感染以及肠瘘的发生等多项优点.结论 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负压抽吸式灌肠具有可行性,且较传统清洁灌肠有更多的优点.
作者:王乐;段建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不同水化方式对肾功能正常人群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效果.方法 将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下肢CT血管成像检查的240例患者分为A、B、C、D四个组,实施不同水化方式.A组采用常规口服方式,B组采用标准化口服方式,C组采用静脉水化方式,D组采用静脉加口服方式.将患者水化后第3天的血清肌酐与基础血清肌酐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水化方式对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效果.结果 (1)四组患者基础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化后第3天各组间血清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水化后第3天血清肌酐均值较基础血清肌酐均值有不同程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18.3%(11/60),B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5.0%(3/60),C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5.0%(3/60),D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为3.3%(2/60).水化后四组患者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其他三组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三组间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标准化口服方式可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标准化口服方式、静脉水化方式、静脉加口服方式都可以有效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发生,临床可根据需要选择.
作者:刘立艳;李艳;万业达;张越;李宝玖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