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的护理探讨

舒芸;李永敏

关键词:胆囊切除, 胆道损伤, 护理
摘要:胆道损伤是胆道手术的严重并发症,90%以上的胆道损伤发生于胆囊切除手术.发生率为0.1%~0.5%[1].术中胆道损伤如不及时处理,所产生的梗阻性黄疸、胆汁性腹膜炎及化脓性腹膜炎可造成病人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及时观察、早期发现、早期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肱动脉血压测量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讨以病人为中心、方便临床、有效的肱动脉血压测量方法.方法 将符合实验纳入标准的1153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进行两次肱动脉血压测量,两次测量间无时间间隔.对照组:标准方法测量两次;实验Ⅰ组:先按标准方法再用实验Ⅰ法测量;实验Ⅱ组:先按标准方法再用实验Ⅱ法测量.比较每组两次测的血压值,采用U检验;再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两次血压测量差值,采用U检验;然后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两次测量差值的波动范围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每组两次测得的血压值比较均P>0.05;测量差值比较:实验Ⅰ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实验Ⅱ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值波动范围比较:除实验Ⅰ组与对照组在舒张压≤10 mmHg比较P<0.05,余均P>0.05.结论 用实验法测量肱动脉血压对结果无影响,但应优选实验Ⅱ法,需要时用实验Ⅰ法.

    作者:龚茵;何春梅;舒泽芳;兰雁;李萍;王燕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一例闭孔神经移位修复腰骶丛神经根撕脱伤的护理

    近年来,由于骨盆严重创伤患者的增多,伴发腰骶丛神经损伤者也随之增加,后者致残率高,且治疗非常困难.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疗或骨折复位内固定、神经减压进行治疗,但效果欠佳[1-3],尤其是当骶神经损伤为根性撕脱伤时治疗更加困难,预后较差,其后果对个人、家庭及社会均会造成重大影响,是骨科临床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从理论上讲,对于腰骶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神经移位术应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神经束支移位在临床的成功,为腰骶丛神经根性撕脱伤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4].

    作者:沈杰;贺玉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初学PICC置管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PICC置管初学者在初的实践操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方法 对4名初学者进行的31例PICC置管操作进行分析,发现常见的置管问题有穿刺不成功、穿刺时出血过多、送管困难、穿刺口渗血、导管异位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 31例患者29例置管成功,25例为首次置管成功,送管困难3例,导管异位人颈静脉4例,穿刺口渗血3例.结论 初学者进行PICC置管要善于总结经验,置管前做好充分的技术及心理准备,才能提高置管成功率.

    作者:周君桂;刘芳;罗丹;蒋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食管癌患者术前免灌肠的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免灌肠对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按食管癌术前护理常规,在手术前一天8 Pm予0.1%肥皂水500~1000 ml灌肠1~2次;观察组术前免灌肠.术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及观察有无腹痛、腹胀、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术后腹痛、腹胀、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前免灌肠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增加患者手术的舒适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符合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

    作者:钟就娣;辛明珠;孔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护理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17例患者行EsD术前后的治疗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全部切除,少量渗血4例,予止血药、电凝及金属钛夹成功止血.无1例大出血、穿孔及中转手术.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安全有效,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可免剖腹手术之苦.护士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在手术前后与医生密切配合,进行针对性护理是内镜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者:黄海华;潘杰;翁冬兰;缪国凤;叶碧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治疗护理进展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尤其是小早产儿呼吸系统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由于早产儿存活率提高,BPD发生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并成为新生儿监护中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婴儿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因,严重影响早产儿存活率及生活质量.BPD约占出生体重<1 000 g新生儿的33.3 %5[1],占机械通气新生儿的20%[2].本文主要就BPD的治疗、护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开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护理实习生参与固定小组制护理模式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护理实习生参与固定小组制整体护理模式的效果,并与传统带教中单一跟班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将2008年11月~2009年3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65名作为实验组参与固定小组制护理模式,作为小组成员进行临床护理实践;将2007年同期来我科的52名护理实习生按照传统带教模式进行临床教学,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护理实习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理论及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实习生参与固定小组制护理模式,有利于增强工作责任感,增加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提高护理实习质量.

    作者:梁伟珍;应莉;李卫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活动检查通知提示牌的制作与应用

    临床上住院病人需要进行抽血、B超、CT、胃镜等若干空腹检查,中班护士需要口头通知病人禁食早餐或午夜后空腹.但是内科住院病人以老年患者居多,老年人健忘,常有晨起醒来后忘记检查事宜而自行进早餐,结果只能取消检查,重新预约检查日期,使住院天数延长,病人费用增加,导致患者不满,容易引起医患纠纷.为此,我科自行设计了一种活动检查通知提示牌,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朱丽萍;郑庆华;包纪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进口摹丝线线盒的巧利用

    我院手术室是一个综合性科室,使用的特殊缝线品种繁多,大约有50多种,在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我们采用摹丝线线盒来放置各类特殊缝线,效果良好.

    作者:沈凤岐;谢玉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山东省社区护理专业教育需求及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了解山东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护士的专业教育需求,为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09年6~8月对112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90.9%.结果 95.8%的管理者认为非常必要和有必要开设社区护理专业;60.8%的管理者认为佳学历应为大专,其次为本科(28.3%),93.3%的管理者认为社区护士应为全科人才;社区护士应掌握和加强的知识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全科护理知识(84.2%)、心理学知识(76.7%)、预防保健知识(75%)、法律知识(68.3%);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人际沟通能力(85%)、责任心(83.3%)和应对能力(65%).管理者认为重要的课程是:社区护理学和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比较重要的课程是;老年护理、社区紧急救护等;在开设必要性上,除了临终关怀、社区评估与护理程序、社区卫生服务导论可开可不开外,其他均应开设.结论 鼓励高校增设社区护理专业,培养高层次的社区护理人才是必要的,应尽快健全社区护士培养制度,完善社区护士培养模式.

    作者:索海英;杨瑞贞;李天民;孙淑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护理缺陷登记本的设计与应用

    护理缺陷是指在医疗活动中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医疗事故及其他医疗护理差错或缺点.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护理活动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在护理活动中,护士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一个患者和每一项操作,稍有疏漏,就有可能在护理过程的某个环节上出现问题,导致护理差错或事故发生.能否正确认识、预防和处理这些护理缺陷,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设计了护理缺陷登记本并应用到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世妮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英语会话及医院常用词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c Attack点评:由于病人的病情可不断发生变化,故必须说明有关检查的时间和症状发生的时间.

    作者:惠品晶;王美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对肠造口患者短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短期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我科2008年7月~2009年2月收治的53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V3.0中文版分别对两组病人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杜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方面在出院后3个月时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较传统护理方法能快速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能显著改善肠造口患者的短期生活质量.

    作者:钱惠玉;徐文亚;翁亚娟;胡双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及手术配合的护理要点.方法 将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69例(共78处创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分别给予武汉维斯弟成套专用敷料实施VSD治疗.结果 实验组在二期缝合时间、换药次数、创面缩小程度、植皮效果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并能减少患者频繁换药的痛苦,减少了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和用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经济费用.熟练的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缪霜霜;徐小群;沈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一例双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解决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变的根本手段,低心排综合征是术后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应用广泛而有效的机械性循环辅助方法.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常需服用抗凝药物华法令,而出血倾向是抗凝治疗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正确的术后抗凝治疗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具有决定性意义[1].我科2007年12月成功救治一例行二尖瓣置换术加主动脉置换术(DVR)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及并发脑出血的患者.通过及早的发现、积极的治疗、精心的护理及用药指导,患者于2008年1月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吉凤庆;汪琴;王燕梅;蔡燕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影响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随机抽查南宁市3个城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自制调查表、GQOLI-74、BPRS、SDSS、ADL等调查量表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婚姻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精神症状,社会功能有无缺陷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学历越高,心理功能越好,SDSS、ADL、BPRS得分与GQOLI-74呈负相关,即SDSS、ADL、BPRS得分越低,生活质量越高.结论 动员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杨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婴幼儿心脏手术经鼻气管插管的安全性评估

    目的 探讨婴幼儿心脏手术经鼻气管插管的安全性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经鼻气管插管患儿的物品仪器准备与相关并发症.结果 鼻道渗血11例,5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无麻醉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婴幼儿心脏手术经鼻插管,术前全面切实的麻醉评估和准备,正确的插管方法,对提高插管质量、减少并发症、保障围术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淑霞;胡强夫;黄维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对开设慢性病护士门诊需求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开设慢性病护士门诊的可行性及成效;健康素养对慢性病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206例慢性病患者对护士门诊相关知识、护理需求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6例慢性病患者在护士门诊就诊前后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5);健康素养等因素对护理需求的影响有差异性(P<0.05);205例(99.5%)就诊者认为通过该门诊的服务,相关的慢性病知识有所掌握,护理需求得到较好满足.结论 开设慢性病护士门诊,尤其是将健康素养理念运用到该门诊中,形成以健康素养为切入点的工作模式,能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及满足其多元化需求;其既能与医生门诊形成很好的互补,又能充分发挥高年资、高职称护士的潜能.

    作者:李素芬;廖耀玲;易华;马维红;何艳;王雅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PCI术后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不断普及与完善,为冠心病的确诊及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股动脉由于血管粗大、操作方便,目前仍是介人手术的主要路径.术后穿刺点的有效止血是预防出血、血肿的关键.

    作者:张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可调节式下肢减压抬高架的研制

    外伤、骨折、长期卧床患者因活动受限,尤其是下肢腓肠肌泵功能减弱或消失,血液回流不畅,易致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的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足跟部压疮、足下垂、水肿等并发症[1-2].据统计,美国每年有约20万人因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而住院治疗[2].下肢血流滞缓是形成DVT的三大因素之一,其重要的护理措施就是抬高病人下肢.此外,下肢静脉、淋巴疾病等引起的上述潜在并发症也需要抬高并制动患者下肢,以利于静脉血回流,达到预防或治疗目的[4].为解决上述临床问题,本课题组成员设计制作了可调节式下肢减压抬高架(以下简称抬高架),既有效抬高制动下肢,又确保下肢处于功能位,介绍如下.

    作者:施久军;江智霞;曾慧;权明桃;罗祎;张永春;颜余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