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学介入治疗原发性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龙海生

关键词:化学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 参芪扶正注射液
摘要:2001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学介入治疗原发性晚期肝癌的患者19例,观察其对介入化学治疗不良反应及机体免疫力的影响,并与单用化学介入治疗的16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注射治疗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60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寻找对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60例(治疗组),并与服用西药及中成药治疗40例(对照组)作比较,判断分析结果.结果:治疗组痊愈48例(占80.0%),有效8例(占13.3%),无效4例(占6.7%);对照组痊愈26例(占65.0%),有效8例(占20.0%),无效6例(占15.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表明以穴位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的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服用西药及中成药治疗的对照组.

    作者:吴文锋;陈秀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千层塔原植物形态观察

    目的:为千层塔原植物鉴别和药材鉴别提供参考.方法:对千层塔药材样品,蜡叶标本,浸制标本以及鲜活植物体进行分类观察.结果与结论:发现千层塔药材的原植物主要为石杉属四种植物,即蛇足石杉,皱边石杉,长柄石杉和四川石杉.四种石杉的植物形态基本相似,但是在叶形、叶缘、叶柄、叶片大小以及茎鳞叶、茎芽苞、茎大小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以作为分类鉴别的依据.

    作者:周汉华;钟可;潘娅;孙庆文;李丽丹;严章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7例

    采用六味安消胶囊与西药对照组对比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7例,取得满意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总积分((-x)±s)在2,4周分别是15.22±1.84、6.28±1.94和18.44±2.24、10.86±2.34,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对比P<0.001).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6%,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5%.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P<0.001),提示六味安消胶囊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中药.

    作者:赵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探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不仅限于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外语能力,医学英语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日显突出.为了适应这种需要,目前各大医学院校都相继开办了医学英语专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特别是医学英语教学水平还不高,不能满足医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需要,医学英语教学还有待探索和改革.本文将对我国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进行设想及探讨.

    作者:尤永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补肾调肝化瘀中药对再障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

    目的:建立白消安诱发造血功能障碍大鼠模型,胃饲补肾调肝化瘀中药,观察血清TNF-a、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白消安诱发造血功能障碍大鼠TNF-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β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补肾调肝化瘀中药治疗组TNF-a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IL-1β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补肾调肝化瘀中药可通过改善造血系统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减轻免疫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育;吴晓勇;傅汝林;毕莲;张雅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呈波谱样分布的急性心肌缺血相关的临床综合症,它涵盖了既往诊断的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QMl),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l),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心脏缺血性猝死,其中NSTEMI和UA有时在临床上难以鉴别,在治疗和护理上不需要严格区别,故常被合并为一个概念(NSTEMI/UA)提出,ACS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的存在,继而发生了冠状动脉痉挛、斑块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在临床上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快,且临床表现与危险性极不均一,严重并发症(恶性心律失常、需急诊干预的严重心肌缺血、明确的心肌梗死及心脏猝死等)发生率很高.

    作者:张国娟;邱红梅;王家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对中西医结合学科及专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

    阐述对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的现状及中西医结合理论前提、中西医结合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认识,并讨论了为实行中西医结合创造良好环境及中西医结合专业教材、中西医结合专科师资培养等问题.

    作者:孔德明;吴元黔;彭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加减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32例疗效观察

    2005年3~9月,我们应用加减补阳还五汤辅助治疗脑梗塞32例,疗效满意,并与同期应用尼莫地平治疗32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金元四大家针灸学术思想浅探

    金元四大家学术思想自成体系,开创了医学发展新局面.在针灸治疗思想上既各有特色,也有相似之处.笔者通过对四大医家学术著作的研读,总结出了各自的主要针灸学术思想,对现今针灸临床具有一定启迪作用.

    作者:朱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血瘀证与高血压病辨证论治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瘀证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论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证型肝火亢盛型、阴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分4个小组(每组20人).设对照组健康人20名.测定各研究对象的血压、血脂、血流变学、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结果: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组年龄构成偏高,肝火亢盛组年龄构成偏低;舒张压在肝火亢盛、痰湿壅盛组高于其它患者组;痰湿壅盛组的血脂、血流变学上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各实验组的NO与对照组相比都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而ET都明显高于健康人,尤其是肝火亢盛组ET含量显著升高;按中医证候血瘀证与高血压病患者各型均有关系,特别是痰湿壅盛组与血瘀证关系密切.结论:年龄层次、血压、血脂、血流变学、ET、PAI-1活性、t-PA活性与各组高血压病患者都有明显相关性,以痰湿壅盛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

    作者:王丹;杨振伟;张国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宁心安神胶囊治疗神经衰弱临床观察

    为观察宁心安神胶囊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我们选择了78例神经衰弱患者,采用宁心安神胶囊和舒乐安定加谷维素对照治疗并进行对比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宁心安神胶囊治疗神经衰弱疗效明显(P<0.001).

    作者:刘峻;陈戈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四君子汤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气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设立对照组,中药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变化,评价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FEV1/预计值%、FEV1/FVC%、PH、PaO2、PaCO2.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显效率、FEV1/预计值%、FEV1/FVC%、PH、PaO2、PaCO2等指标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四君子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AECOPD较单纯常规治疗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四君子汤能有效改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血气、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周洵;毕璠;杨秀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温病卫分神昏的辨治心悟

    温病神昏是指温病中出现嗜睡、神识模糊、时昏时睡及昏迷不省人事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丧失意识,发病急,变化快,证情凶险,易恶化而致死亡,是温病中的一种危重证候[1].

    作者:张敏;田杰;黄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我院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现状与对策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连续扩招,招生人数急剧增加,一方面适应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教育消费的需求,是开发和储备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有重大意义,但与此同时,高校持续扩招引起社会和教育界不少人士对教育质量的担忧:教育资源不足、经费投入不够、学生入学起点降低、结构失调等问题尤为突出,教育质量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分析我院现有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基本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控势在必行.

    作者:刘文;王盈盈;丁先露;曾繁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紧张性头痛中医治疗之我见

    当今随着生活工作的压力增大,紧张性头痛极为常见.这是由于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疲劳等致头颈部肌肉紧张,血管收缩,组织缺血,代谢异常,致痛物质释放所致.此类头痛常伴随有神经衰弱诸症.笔者运用单纯中医药治疗,常能奏效.

    作者:凌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复方追风膏临床研究中铅的含量测定

    目的:通过以原方复方追风膏与原方中去掉矿物药材制剂为对照药,进行对比试验.观察用药前后人体血、尿液中铅元素含量的变化.方法:双硫腙法,检测波长:510nm.结果:用药前后人体血、尿液中铅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原方复方追风膏与原方中去掉矿物药材制剂对人体无显著性影响.

    作者:陈庆;靳凤云;陈华国;王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遵义名医周家芳用药经验点滴

    正治之法乃以热攻寒,以寒泄热,以辛透表,以苦泻下.然辛苦乃味之极,寒热即气之端,事物之极必反,故用药之时当慎之又慎.用辛热、苦寒之药当审慎,其药量更应慎之又慎.周老师常告诫我们,辛热、苦寒之品,伤阴耗液,伤阳耗气,用药当慎,用量须小,中病即止.现介绍周老师两案如下:

    作者:黄如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学介入治疗原发性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2001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学介入治疗原发性晚期肝癌的患者19例,观察其对介入化学治疗不良反应及机体免疫力的影响,并与单用化学介入治疗的16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龙海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病位辨证在外感热病辨治中的地位初探

    病位是疾病发生的部位或场所,是正邪相争的具体位置.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都属于外感热病的病位辨证体系.病位辨证是中医诊治外感热病临床辨证的关键.对疾病病位的判定决定了相应的治则和方药.病位辨别准确,方药运用精当,则疗效显著.病位辨证是判定病势发展、转归的依据,是决定外感热病治疗法则和治疗禁忌的基础,是扶正、祛邪,阻断病势发展的前提,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保证.应重视病位辨证,遵循中医理论,合理用药.

    作者:黄惠刚;邓兴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皮内针治疗痛症临床运用概况

    介绍皮内针疗法在治疗痛症方面的临床运用概况,总结了皮内针疗法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并指出目前皮内针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作者:彭科志;向开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贵阳中医学院

主办:贵阳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