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水君;成焕忠
各种外伤因素引起脊柱胸腰段损伤,造成局部挫伤或局部单纯性骨折形成等,发病初期数日内病人未大便,并发大便秘结。处理时,或用泻下剂,或单味中药攻下,或灌肠……都一时不能理想地达到通便目的。我们运用中医理论,选用方剂复方大承气汤,拟活血化瘀攻积导滞,既治疗病因,又通下大便。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调大便,使病人大便次数正常,恢复自行大便能力。有利于胸腰段脊柱损伤的治疗,也有利于病人在治疗中的护理。
作者:王松;李宏武;黄锐;晏华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几年来,护理本科教育迅速发展,护理本科教育取代中专教育已经成为必然。开办护理本科专业,顺应了社会对护理高级人才的需求,也顺应了 21世纪医学发展的趋势。国内各中医院校开办护理本科教育的历史不长,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对于高等中医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不成熟,因此在护理本科教育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有的学校是从护理大专升格为本科的,教学基础好一些。对于直接从中专跃升到本科的学校而言,长期开办的中专护理教育所取得的经验,虽为实施护理本科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固有的中专护理专业教育思想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教学体系并不完全适应新的本科教育,因此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叶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见于老年人,其病程迁延较长,对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常成为失眠、心悸等疾病的诱因。临床上我们应用“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 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旺旭;尹旺胜;文明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穴位贴敷法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该疗法不影响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又可避免许多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具有药物的可撤性、用药次数少等优点。近年来,穴位贴敷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邹晓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旋复代赭汤是仲景用治“噫气不除,心下痞硬”症的代表方。由于该方有益气和胃、化痰降逆之效,所以临床上引伸用治呕吐症,疗效甚佳。为了验证该方和胃降逆止呕之功,特对该方的止呕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
作者:邓兴学;杨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螺旋 CT血管造影 (spiral CT angiography,简称 SCTA)应用于临床国内尚处于初期阶段,对于主动脉等大血管疾病的诊断已有报道 (1, 2),但对腹主动脉所属各内脏及其分支所产生的内脏动脉瘤未见报道。内脏动脉瘤病因尚不清楚,目前世界文献报告近 3000例,国内报道 50多例,发病率占动脉瘤的 0.2%,是一种危及生命的重要疾病,未破裂者死亡率 8.5%,瘤体破裂的死亡率 75%~ 80% (3)。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对外科手术方法的选择有重要意义。螺旋 CT血管造影 (SCTA)作为一种新的少创性检查方法正受到极大关注,螺旋 CT(SCTA)快速扫描能反映连续的解剖细节,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可获得靶血管内造影剂浓度峰值状态的扫描信息,经工作站后处理操作,可重建区域血管的三维形态结构,并描绘各种病理过程 (4~ 6)。本文结合 10例内脏动脉瘤的 SCTA临床应用结果,进一步探讨合理的 SCTA相关技术在诊断内脏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并对 SCTA多种成像方法进行比较。
作者:杨继东;余晓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临床观察华蟾素对 32例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方法: 0.9% NS250mg+华蟾素 30ml静滴,每日一次, 20天为一疗程。结果:有效率 (CR+ PR)为 62.5%,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卢文娜;杨世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以参脉注射液辅助治疗接受放射治疗的各种癌症患者 30例,并与单纯接受放射治疗的 30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的肿块缩小情况、白细胞计数均优于对照组,放疗反应亦小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唯血红蛋白检查,治疗组虽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邹彦;张逸群;柏玉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目前危害人民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迄今为止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本文收集了近 5年来的国内有关乙型肝炎报道的文章,发现湿浊之邪是乙肝的主要病因,祛湿法的恰当、适时运用尤为重要,故将有关文章收集起来做简要综述,旨在提高乙肝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娅;郑本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笔者以中药六味地黄汤为主加减治疗老年牙痛症 6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脉学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心血管功能对弦脉、细弱脉、滑脉的影响,我们观察了 155例患者的 SV、 MAP、 AC、 FEK、 TPE五项心血管指标,得出如下结果: (1)弦脉、细弱滑脉的 SV无差异,其差异反映在血管顺应度 AC和平均动脉压 MAP方面,即弦脉的 AC低于细弱脉、滑脉;细弱脉的 MAP低于弦脉、滑脉两组。 (2)弦脉的特征表现为血管顺应度降低,血管弹性减弱。 (3)同一脉象,证型不同,其心血管功能状态不同。
作者:刘正萍;葛正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糖尿病神经病变 (DN)是糖尿病 (DM)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发病率甚高,可达 90%~ 100%, DN可累及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其治疗的困难性及晚期不可逆性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作者:郑黔雯;黄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中医诊断标准“客观化”的提法是错误的,逻辑上说不通,实际操作也办不到,过分强调会走入“客观主义”误区,反而阻碍中医发展。根据“客观”这一哲学范畴的三个基础含义,对医生这个认识主体而言,一切疾病现象都是“客观”的,不应再“客观化”。本文还深入讨论了医学研究中所谓“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的有关问题。
作者:刘可勋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夹脊穴位注射甲氰咪胍、维生素 B1、 B12治疗季胁带状疱疹 30例,并与用常规药物治疗的 20例作对照比较,结果两组的痊愈率、痊愈时间、病程及止痛时间分别为 86.7%、 6.2天、 14天、 7.1天与 45.0%、 11.1天、 24天、 12.2天(P<0.01),有显著性差异,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作者:魏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肺心病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发病率较高,晚期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笔者 3年来师从于刘明达教授,在其指导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收治 48例肺心病人,取得较好疗效,并有一定体会,现介绍如下:
作者:程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为了更好的探讨治疗慢性咽炎的方法,我们对 148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92例 )和观察组 (56例 ),两组局部治疗用药相同,治疗组加服自拟养阴利咽汤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远高于对照组 (92.3%、 57.1% ),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较西医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喻青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科自 1995年 1月~ 2000年 9月共收治川崎病 38例,其临床分析如下:川崎病诊断参照日本 Mcls研究委员会标准。
作者:岑康群;谢清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系学科群建设的构思,是在学院教学改革提出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的前提下提出的课题。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按相关课程进行学科群重组后,师资队伍、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取得了明显的人才培养效益。
作者:李淦方;孙济平;林亚平;吴元黔;何苏;梁光义;冯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本人自 1989年以来采用局部封闭加中药外洗治疗肱骨外上髁综合征 1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由于耐青霉素的肺炎致病菌有所增加,使难治性肺炎的比例上升。笔者用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肺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予川;张昌华;阎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