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旋复代赭汤止呕作用的实验研究

邓兴学;杨硕

关键词:旋复代赭汤, 呕吐, 实验
摘要:旋复代赭汤是仲景用治“噫气不除,心下痞硬”症的代表方。由于该方有益气和胃、化痰降逆之效,所以临床上引伸用治呕吐症,疗效甚佳。为了验证该方和胃降逆止呕之功,特对该方的止呕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罐疗及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拨罐疗法是中医常用疗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近几十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罐疗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付罐疗法”即是对传统罐疗的发展和创新。该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应用“付罐”进行药物透皮开辟了罐疗作用的新领域。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罐疗对药物透皮的影响及促进作用,我们对罐疗的起源、历史、发展、临床运用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此查阅了历史文献、收集了建国以来国内有关罐疗的文献检索千余条,重点阅读了 70余篇有关文章。

    作者:陈筑芳;邱德文;付文心;刘文;张永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复方大承气汤治疗脊柱胸腰段外伤性便秘

    各种外伤因素引起脊柱胸腰段损伤,造成局部挫伤或局部单纯性骨折形成等,发病初期数日内病人未大便,并发大便秘结。处理时,或用泻下剂,或单味中药攻下,或灌肠……都一时不能理想地达到通便目的。我们运用中医理论,选用方剂复方大承气汤,拟活血化瘀攻积导滞,既治疗病因,又通下大便。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调大便,使病人大便次数正常,恢复自行大便能力。有利于胸腰段脊柱损伤的治疗,也有利于病人在治疗中的护理。

    作者:王松;李宏武;黄锐;晏华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肺炎 40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由于耐青霉素的肺炎致病菌有所增加,使难治性肺炎的比例上升。笔者用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肺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予川;张昌华;阎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试论“恬淡虚无”在老年期的心理卫生作用

    人是形神合一的机体。人到老年,五脏俱虚,气血精神衰耗、失和,功能低下,阴阳平衡相对处于较低水平。机体的反应力、调整力、适应力、抗病力与恢复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如《千金翼方·养老大例》说:“人事五十,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衰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情,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怒,性情变异。”这就是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特点的概括。由于老年人有特殊的心身相关的特点。因此,老年人在人生的终末阶段要注意摄生养性,做到“形与神俱”、“尽终天年”。

    作者:刘瑶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辨证施治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 138例体会

    自 1993年 9月~ 1999年 10月共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 138例。根据病因病机及临床见证的不同,将本病分为三种类型,辨证施治,中药与耳针并用取得较好疗效。结果肝瘀痰凝型有效率为 96%,治愈率为 71%;冲任失调型有效率为 90%,治愈率为 64%;气滞血瘀型有效率为 87%,治愈率为 62%。

    作者:赵志民;李琳;李卿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小半夏加茯苓汤及其拆方止吐药效的对比性研究

    通过对小半夏加茯苓汤及其拆方止吐药效的对比性研究,证实了复方止吐药效强于其各拆方组,而半夏与生姜的配伍是止吐药效发挥的核心。

    作者:冯泳;刘文;李江;邱德文;张新凤;陈洪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属祖国医学的“发斑”、“葡萄疫”等范畴。近 40年免疫学发展,已公认本病是一种由于体内产生自身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过多,数量减少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本病西医治疗多以激素、脾切除及免疫抑制剂为主,免疫球蛋白、干扰素、抗 Fc- r受体单克隆抗体、人白细胞因子、血浆置换、联合化疗等治疗方法也有报道,但并未使 ITP的治疗出现根本性改观。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医临床应用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两大方法治疗 ITP取得很好疗效,有效率高达 80%~ 90%,本文仅就近期中医药治疗 ITP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刘宏潇;付汝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旋复代赭汤止呕作用的实验研究

    旋复代赭汤是仲景用治“噫气不除,心下痞硬”症的代表方。由于该方有益气和胃、化痰降逆之效,所以临床上引伸用治呕吐症,疗效甚佳。为了验证该方和胃降逆止呕之功,特对该方的止呕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

    作者:邓兴学;杨硕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归芍异功散合黄连地榆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20例体会

    1997年 11月以来,我们开展归芍异功散合黄连地榆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在 20例患者治疗中,临床上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付安;杨颖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弦脉、细弱脉、滑脉的心血管功能比较

    脉学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心血管功能对弦脉、细弱脉、滑脉的影响,我们观察了 155例患者的 SV、 MAP、 AC、 FEK、 TPE五项心血管指标,得出如下结果: (1)弦脉、细弱滑脉的 SV无差异,其差异反映在血管顺应度 AC和平均动脉压 MAP方面,即弦脉的 AC低于细弱脉、滑脉;细弱脉的 MAP低于弦脉、滑脉两组。 (2)弦脉的特征表现为血管顺应度降低,血管弹性减弱。 (3)同一脉象,证型不同,其心血管功能状态不同。

    作者:刘正萍;葛正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穴位注射治疗季胁部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夹脊穴位注射甲氰咪胍、维生素 B1、 B12治疗季胁带状疱疹 30例,并与用常规药物治疗的 20例作对照比较,结果两组的痊愈率、痊愈时间、病程及止痛时间分别为 86.7%、 6.2天、 14天、 7.1天与 45.0%、 11.1天、 24天、 12.2天(P<0.01),有显著性差异,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作者:魏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医护理本科教育的若干问题探讨

    近几年来,护理本科教育迅速发展,护理本科教育取代中专教育已经成为必然。开办护理本科专业,顺应了社会对护理高级人才的需求,也顺应了 21世纪医学发展的趋势。国内各中医院校开办护理本科教育的历史不长,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对于高等中医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不成熟,因此在护理本科教育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有的学校是从护理大专升格为本科的,教学基础好一些。对于直接从中专跃升到本科的学校而言,长期开办的中专护理教育所取得的经验,虽为实施护理本科教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固有的中专护理专业教育思想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教学体系并不完全适应新的本科教育,因此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叶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外上髁综合征

    本人自 1989年以来采用局部封闭加中药外洗治疗肱骨外上髁综合征 1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刘明达教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经验介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肺心病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发病率较高,晚期死亡率较高的疾病。笔者 3年来师从于刘明达教授,在其指导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收治 48例肺心病人,取得较好疗效,并有一定体会,现介绍如下:

    作者:程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学习杨介宾刺血疗法临证验案举隅

    编者按:本文为作者阅读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之《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学习杨介宾教授经验并应用于临床的验案报道,理论联系实际,值得一读。杨介宾 (1929—— )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对象。杨氏生于中医名门,幼承庭训,后又得四川名医吴棹仙、蒲湘澄之真传,从医近 60年,医术精湛,治学严谨,尤长于针灸临床,主张针药并施,遣方选穴精专,崇尚泻血以祛血扶正,并注重感传,意守病所,疗效卓著。

    作者:许建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经络舒胶囊中丹参酮Ⅱ A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经络舒胶囊中丹参酮Ⅱ A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LUNA C18色谱柱,柱温 35℃。汉动相甲醇-水 (85∶ 15),流速 0.8ml/min,检测波长 270nm。结果:丹参酮Ⅱ A与其相邻峰完全分离。对照品线性范围 1.608~ 14.472ug/ml, r=0.9997,平均回收率 99.12%, RSD=1.99% (n=5)。结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经络舒胶囊中丹参酮Ⅱ A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李惠珍;李俊;贺祝英;孔德明;潘定举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药学系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进行学科群建设的研究

    我系学科群建设的构思,是在学院教学改革提出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的前提下提出的课题。通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按相关课程进行学科群重组后,师资队伍、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取得了明显的人才培养效益。

    作者:李淦方;孙济平;林亚平;吴元黔;何苏;梁光义;冯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举隅

    自血穴位注射是水针疗法的发展,是抽取患者少量肘静脉血,再注入其自体穴位,成为一种治疗疾病的独特疗法。方法是用一次性注射器配 7号针头,采血后迅速刺入穴位,使得气,再缓缓注入自血,每穴 1~ 3ml(单侧穴 ),一般分组交替进行, 2~ 6天穴注 1次。

    作者:林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咽炎 148例疗效观察

    为了更好的探讨治疗慢性咽炎的方法,我们对 148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92例 )和观察组 (56例 ),两组局部治疗用药相同,治疗组加服自拟养阴利咽汤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远高于对照组 (92.3%、 57.1% ),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较西医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喻青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蝮蛇抗栓酶治疗 3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糖尿病神经病变 (DN)是糖尿病 (DM)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其发病率甚高,可达 90%~ 100%, DN可累及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其治疗的困难性及晚期不可逆性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作者:郑黔雯;黄斌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贵阳中医学院

主办:贵阳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