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艾灸及耳穴压豆治疗45例气滞血瘀型痛经疗效比较研究

董甜甜;曹敏;冯园园;胡心月;郑渝凡;王园;唐懿;于晓华

关键词:针刺, 艾灸, 耳穴压豆, 气滞血瘀型痛经
摘要:目的:通过针刺、艾灸及耳穴压豆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疗效的差异,以指导临床的优化选择。方法:将45名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采用视觉类比量表观察三种方法对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治疗效果。结果:针刺组、艾灸组及耳豆组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总有效率均达100%;从治愈率来看,艾灸组优于针刺组和耳豆组(P<0.05)。结论:针刺组、艾灸组及耳豆组对于气滞血瘀型痛经均有效;根据优化原则,艾灸法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胃力康颗粒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采用胃力康颗粒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胃力康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胃力康颗粒联合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新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在48例哮喘焦虑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对哮喘焦虑患者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焦虑情绪,并观察对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HAMA评分情况、治疗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哮喘焦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临床观察

    目的:讨论并分析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113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其中75例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治疗(A组),38例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单纯植骨治疗(B组)。结果:A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相比,椎间隙高度以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月相比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而言,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Cage植骨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志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米氮平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失眠伴抑郁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失眠伴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失眠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采用米氮平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6、12周,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抑郁状态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间PSQI和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从治疗第3周开始观察组患者PSQI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悸、眩晕、恶心呕吐、口干及性功能障碍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氮平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失眠伴抑郁疗效优于单用阿米替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69例子宫切除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针对子宫切除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切除术1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开展日常宣教工作,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切除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治疗,避免手术不良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匡卫红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张建夫教授治疗癫痫经验

    张建夫教授认为癫痫发病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气血阴阳失调,机体抵抗力降低,感受外邪侵袭所致。以调节气血阴阳,补偏救弊,恢复气血阴阳的相对平衡,作为治疗癫痫的基本原则。并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研制了抗痫1号及抗痫2号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梅奎;胡龙涛;康晓妮;张效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40例体会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症状缓解及肾功能指标的疗效。方法:对4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增加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尿素、肌酐、尿酸、尿常规等变化。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尿素、肌酐有明显改善,治疗有效(尿毒症终末期效果不显),治疗方法痛苦小、经济、便于操作和推广。

    作者:冯晖;于洁;李卫婷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舒适护理在改善35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改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两组入院后均采用相同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改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大大减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许小颖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不同术式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开展不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实验组给予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与前列腺电切术开展治疗,对照组给予尿道电切镜取石与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总出血量、冲洗膀胱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样本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均未发生出血、膀胱穿孔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总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患者冲洗膀胱时间也有缩短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开展气压弹道碎石联合前列腺电切术的预后效果优于经尿道电切取石联合前列腺电切术,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胡小保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下颌阻生牙应用微创术拔除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微创拔牙法进行下颌复杂阻生牙拔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下颌复杂阻生牙需拔除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低速直机配合高速涡轮机的微创拔牙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器械拔牙法,对比分析两组方法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断根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断根率等方面均明显短(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速直机配合高速涡轮机的微创拔牙法进行下颌复杂阻生牙拔除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和断根的发生率。

    作者:王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反向交班模式在心内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反向交班模式在心内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现有护理人员和心内科病房分别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传统组和创新组,传统组护理人员以传统交班模式对传统组病房进行护理,创新组护理人员以反向交班模式开展创新组病房的护理工作,比较两种交班模式下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传统交接班模式中,交接班效率低下,对患者的实际病情缺乏有效、深入的了解;实行反向交班模式后,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的病情知晓度、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方面均得到有效提高;两种交班模式下的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反向交班模式后,危重患者病情知晓度、患者家属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护士自我效能感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可在心内科的护理管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罗良华;郭君强;曾军红;刘为群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PDCA循环在医院中药饮片调配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PDCA循环理论和方法对医院中药饮片的调配工作管理进行探讨。方法:将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前后相等时间段的中药饮片调配量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调配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后,处方的审核正确率、调配正确率和复核出的差错率均较原来的管理方法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医院的中药饮片调配,能有效控制差错率,提高发药质量,从而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杨巨华;戴雅琴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神经内科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患者270例随机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就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和侵入操作例数而言,感染组明显超过未感染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感染组服用抗菌药物时间短,而感染组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较长,且病理学的检查发现真菌比例较高。结论:患者自身情况、侵入操作和住院时间、基础疾病等均属于能引起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感染与治疗的方法存在一定联系,医院可以通过三联疗法使用抗菌药物,并针对性地照顾易感染患者。

    作者:高晓梅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20例严重外科创伤的急诊与救治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严重外科创伤的方法和效果,分析外科创伤急诊与急救体系的发展与建设模式,前瞻性研究战伤急救技术。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抢救的20例心脏大血管外科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救治过程的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并分析。结果:14例患者完全康复,在治疗30h后,6例颈总动脉裂伤患者死于DIC。结论:心脏大血管损伤常伴有许多并发症,由于在短时间内继发性损伤的链条被启动,使这种原发损伤常导致严重的后果。医院在进行严重创伤急救时较为合理的一体化急救模式是院前急救-急诊手术-EICU。

    作者:龙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重楼研究进展

    重楼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用药史,其在消肿止痛以及清热解毒等方面效果非常显著,现代研究发现其具有止血、抗肿瘤、抗炎等重要作用,为此,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和中药食材中,笔者对重楼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综述。

    作者:罗宝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规律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文献中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指导临床规范辨证治疗。方法:以描述频率分析为主统计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0~2012年涉及中医或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结果:获得合格文献52篇,涉及中医证型20个,中医证型主要以阴虚阳亢、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肾阴虚、肝火亢盛、阴阳两虚为主,累计频率为69.85%。结论:高血压病临床常见证型为阴虚阳亢、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肾阴虚、肝火亢盛、阴阳两虚六型。

    作者:余茂强;宋玉琴;胡孝刚;刘殿华;童晓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完善我院病区药房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思考

    目的:总结分析完善病区药房管理与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分析病区药房管理实践经验,总结完善药房管理与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结果:传统的药品供应型药房管理模式已经不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结论:必须要转变服务思想,以调剂药品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化为以服务患者为主的工作模式,全方位提升药房管理和服务水平。

    作者:谭作检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莲花清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莲花清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辩证属表寒里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表寒里热型急性上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服莲花清瘟颗粒,对照组给服“三九”感冒灵颗粒,观察72h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6.67%;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有效率占81.6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于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善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莲花清瘟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辩证属表寒里热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彬;孟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云南食用葛中大豆苷的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食用葛中大豆苷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期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样品以甲醇(70%)超声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AgilentZORBAXSB-C18柱,流动相为0~30min,甲醇-水(20∶80→65∶35)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为30℃。结果:建立了食用葛中大豆苷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并测定了三个产的食用葛药材中的大豆苷含量,其中产于昆明的食用葛含有的大豆苷0.84%,产于大理的含1.12%,产于香格里拉的含1.87%。结论:测定结果表明各产地间大豆苷含量有明显差异,本方法能有效测定食用葛中的大豆苷含量,且较为稳定,所得数据可为将来建立食用葛药材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张晓南;徐怡;牛延菲;符德欢;周培军;毛宏云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重度子痫前期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科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计45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母婴结局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中包括治疗过程中并发肺水肿、心力衰竭、胎盘早剥、子痫、HELLP综合征、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等不良结局,其余22例均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相关指标以及胎儿情况的差异,分析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①观察组出现子痫前期症状比例高于对照组,而规律产检比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病孕周、终止孕周时间较对照组早,差异显著(P<0.05)。②两组患者血小板、D-二聚体、凝血酶时间、尿蛋白++比例,白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应规律产检,特别是发病孕周较早的患者,以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曾银;孙丽萍;胡春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主管: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