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并发脑出血72例治疗体会

丰仕华;周雪莲;马超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科手术治疗, 运用, 院子, 疗效, 患者, 报告
摘要:我院子1999年5月至2006年4月以来运用外科手术治疗了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贵州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表阿霉素对肝癌细胞蛋白质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 以体外培养的人体肝癌细胞为研究对象,运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表阿霉素作用前后肝癌细胞细胞质蛋白质的差异表达情况,为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的阐释提供信息.方法 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包括抗癌药物处理前后的肝癌细胞)以超离心分离细胞质,双向电泳分离细胞质蛋白质,图像分析药物处理前后肝癌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质,MALDI-TOF-MS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 从抗癌药物处理前后的肝癌细胞中筛选出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质涉及到细胞的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凋亡调控等方面.结论 抗癌药物作用后肝癌细胞细胞质中蛋白质的表达发生了许多改变,可为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的阐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李兴;潘卫;韩昉;邱峰;邱宗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宫颈微偏腺癌8例病理形态学分析

    宫颈微偏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MDAC)是一种高度分化的恶性腺癌.我们收集8例MDAC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病理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表型特征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

    作者:李科成;余舰;付琴;任大宏;杨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13水平的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的变化及与病情轻重的关系,以及IL-13在本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1)分组:4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观察组,其中有22例轻症组(临床评分<6分),20例重症组(临床评分≥6分);16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婴儿为对照组(无过敏史和哮喘病家族史).(2)用ELIAS法检测血清IL-13的含量.结果 (1)观察组血清IL-3的含量为(6.88±2.12)ng/L,正常对照组为(5.48±1.28)ng/L,两组比较IL-13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症组和重症组分别为(7.11±1.95)ng/L、(6.64±2.24)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患儿血清IL-13含量明显增高,提示IL-13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但IL-13不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作者:范丽;张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颈路臂丛阻滞法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28例疗效观察

    2004~2005年我院麻醉科应用颈路臂丛阻滞法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2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屈献锋;陈淼;冉启华;孙小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Titmus立体视检测图检测弱视儿童立体视锐度的临床观察(附113例报告)

    立体视觉是视觉器官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远近、高低、深浅、凹凸的感知能力[1].而弱视患儿除中心视力不同程度的丧失外,还伴有立体视觉的丧失.因而立体视锐度的检测和评价可以作为筛选斜视、弱视及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采用Titmus立体视检测图对3~12岁的84例正常儿童和113例弱视儿童进行立体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洪涛;曾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662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我们对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庆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胎-胎输血综合征一例

    患儿母亲为农村妇女,自然流产一胎,人工流产一胎,有烟酒嗜好,未作任何孕期保健,临产才知为双胎,孕晚期患胆汁淤积综合征,患儿系38周因胎膜早破剖宫产.

    作者:官志清;杨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内镜直视下钳取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42例护理体会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儿科急症之一,处理不及时往往预后较差.现将我科在纤支镜下钳取气管-支气管异物42例的配合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庞勤辉;靳蓉;邵晓珊;全小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1 38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及Ⅹ线资料.结果 骨折Garden分型:Ⅰ型18例(1.3%),Ⅱ型494例(35.7%),Ⅲ型720例(52.0%),Ⅳ型152例(11.0%).发生股骨头坏死114例(8.2%),绝大多数在骨折后3年内发现,股骨头晚期塌陷55例(4.0%).骨折GardenⅠ-Ⅳ型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率分别为0%、5.9%、9.6%、10.5%,晚期塌陷率分别为0%、1.6%、5.1%、6.6%.4组年龄(<20岁、20~40岁、40~60岁、>60岁)的坏死率和晚期塌陷率分别为48.4%、15.6%、10.5%、3.8%和14.5%、8.2%、6.1%、2.0%,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结论 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和年龄是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晚期塌陷的主要危险因素,Garden Ⅲ、Ⅳ型和青少年发病率高.

    作者:彭加友;史德刚;栗国梁;吴家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错(牙合)Bolton指数180例实验研究

    本研究对贵阳地区恒牙期的各类错(牙合)Bolton指数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Bolton指数在错(牙合)患者中有无性别差异、判断不同错(牙合)组之间的Bolton指数是否相同并测量各错(牙合)组的Bolton不调量的大小及发生率.

    作者:张军梅;李季;麻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巨大肾积水肾折叠术对保存肾脏的作用(附21例报告)

    1997~2006年我们对21例巨大肾积水患者在解除梗阻的情况下行肾折叠加固定术治疗,术后肾形态和功能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图超;罗洪;李良成;杨政旭;胡志雄;郭贵华;杨胜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地塞米松抗氧化作用及其对I/R大鼠心脏功能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脏功能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地塞米松组、对照组,分别予地塞米松和生理盐水预处理.24小时后构建Langendorff离体心脏I/R动物模型,缺血30 min后再灌注60 min,动态观测缺血前及再灌注期间心脏功能的改变;测定心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水平;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地塞米松组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CAT、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地塞米松可改善再灌注期间心脏功能(LVDP、±dp/dtmax、CF P<0.01)及减轻缺血再灌注后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 地塞米松升高I/R心肌组织抗氧自由基酶的水平,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心脏具有延迟保护作用.

    作者:庄梅;方颖;吴立荣;雷大卫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严重多发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9例治疗体会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严重多发伤常见而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救治十分棘手,是严重多发伤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救治49例严重多发伤致ARDS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学友;李昆;沈奇;王春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不同部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5例电生理及射频消融治疗应用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是指现有诊断技术未能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证据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约占室速的10%[1].

    作者:刘志琴;杨天和;蔡运昌;刘小桥;郑亚西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危重患儿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附70例报告)

    危重患儿在应激状态下,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低血糖和高血糖.低血糖对患儿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高血糖是危重症应激代谢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已受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水平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莹;陈建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子宫肌壁间妊娠3例临床分析

    子宫肌壁间妊娠,又称子宫浆膜面妊娠[1],是罕见的异位妊娠.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子宫肌壁间妊娠3例,其中2例行开腹手术治疗,1例行甲氨蝶呤(MTX)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明娟;戴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80例临床分析

    轮状病毒(RV)肠炎是儿科常见疾病.我们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肠道外表现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竹梅;郑莉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磁共振诊断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分析(附3例报告)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lopathy syndrome,RPLS)是新提出的一个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病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可逆性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迅速进展的高颅压表现、癫痫、短暂神经功能缺损为特征,在神经影像学上显示大脑半球后部白质可逆性水肿,通过及时正确治疗1~2周后临床症状和神经影像改变可完全恢复.现将我院收治的3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报告如下,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作者:焦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23例临床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在影像设备介导下,经皮穿刺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提高椎体强度和稳定性,达到缓解或消除疼痛为目的.

    作者:陈惠玲;刘世联;倪星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肉毒杆菌毒素食物中毒4例护理体会

    肉毒杆菌毒素食物中毒是由于误食肉毒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其中毒机制,毒素主要作用于脑神经核、神经肌肉接头和自主神经末梢,抑制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和神经功能不全[1].

    作者:杨清团;陈琳;李登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贵州医药杂志

贵州医药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