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十二指肠腺瘤超声表现一例

牛卫东;韩素华

关键词:十二指肠腺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十二指肠息肉, 血流信号, 血流频谱, 强回声, 分布均匀, 超声检查, 显示, 胃镜, 头晕, 贫血, 轮廓, 结节, 患者, 黑便, 动脉, 查体, 边缘
摘要:患者女,31岁.黑便伴头晕、乏力1个月余入院.查体:腹平软,无明显压痛,贫血貌.胃镜显示:十二指肠息肉.常规超声检查:于十二指肠降段起始处管腔内见一结节样回声,大小3.0 cm×2.0 cm,轮廓清晰,边缘光滑,内部中等偏强回声(图1),分布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探及散在血流信号及动脉血流频谱.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外伤性胰腺破裂二例

    例1 男,18岁,因车把撞伤上腹部,腹部疼痛进行性加重6 h就诊.使用Aloka SSD 650、西门子Adara、HP 1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首次超声检查:胰腺体积增大显著,胰头大小6.6 cm×4.3 cm,体部直径3.0 cm,尾部直径4.6 cm,头部、体部示混合性回声,少部分无回声位于胰腺前方周边部,大部分显示为低、等回声,尾部呈等回声改变,腹膜后胰腺下方,脊柱右前侧探及较大范围的混合性回声10.0 cm×7.0 cm×4.1 cm,以低回声为主,有少部分无回声和等回声,与胰腺难以分离(图1).

    作者:张惠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第18例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多发性息肉合并腺瘤一例

    患者男,30岁,平素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和胆绞痛等病史.20天前超声检查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作者:谭石;张武;苗立英;王金锐;杨少敏;廖松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超声诊断胎儿高位气道阻塞综合征一例

    孕妇25岁,孕25周+2,孕2产1,有剖宫产史,来我院行产前常规检查.超声显示:胎儿心胸比例明显异常,心脏受压于前胸正中(图1,2),与肺的比例明显缩小,双肺体积明显增大,回声增强,分布均匀,双肺内可见较细的管状结构及动静脉血流频谱,未见明显扩张的无回声管状结构,会厌部可见低回声空腔管道结构,横膈变平反转突向腹腔、主动脉弓、三分支及腹主动脉均正常(图3,4).

    作者:王卫民;郭争捷;李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胃肠道间质瘤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女,63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1年余.无腹痛、恶心、呕吐.无明显消瘦等.查体:腹部无明显压痛,未扪及明显包块,无腹水征.超声检查:紧贴肝左叶后方可见一5.6 cm×5.2 cm×4.8 cm的实质性低回声团块,包膜清楚,呈类圆形,内部回声不均匀,呈疏松蜂窝结构,团块后方回声增强(图1).

    作者:顾成章;黄润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超声及微泡造影剂在基因转染中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在基因治疗,尤其是基因转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超声具有非损伤性、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等特点,同时,超声仪的高精密性、可调节性和有效的诊疗操作几乎能使超声波准确辐照到身体的任何部位.

    作者:郑颖;王文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7例病理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其中超声图像上位置明确的67例(恶性结节组,81个恶性结节)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彩色血流分布分为0、Ⅰ、Ⅱ、Ⅲ级,并检测肿块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与6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良性结节组,119个良性结节)患者的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良性结节组69例119个结节伴钙化18个(15.13%),其中8个(6.72%)微钙化(≤2 mm),10个(8.40%)粗钙化(>2 mm,包括弧形和环行钙化,合并微钙化4个);检出结节内低回声33个(27.73%),混合回声43个(36.13%),边缘毛刺20个(16.81%).恶性结节组81个恶性结节的超声图像特征为(1)多数结节(63/81,77.8%)呈低回声,边缘毛刺(54/81,66.67%),不规则(46/81,56.79%);(2)结节内部伴钙化(64/81,79.01%),以≤2 mm微钙化为主(50/81,61.73%);恶性结节组结节的低回声、边缘毛刺及微钙化的检出率均高于良性结节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彩色多普勒显示结节内部血流信号分布中等至丰富,以Ⅱ、Ⅲ级血流为主(73/81,90.12%),与良性结节组血流信号分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恶性结节内血流的平均PSV、RI值与良性结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对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恶性结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综合分析甲状腺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征象,可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唐丽娜;任永富;阎若元;尚志红;沈友洪;陈轶洁;黄伟钦;陈静;吴周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端扫式直肠探头在直肠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端扫式直肠超声探头在直肠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端扫式直肠探头对121例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行术前直肠腔内超声检查(TRUS)及直肠癌超声分期诊断,并与手术病理诊断及分期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121例直肠肿瘤病理诊断良性14例(绒毛管状腺瘤7例,绒毛状腺瘤4例,管状腺瘤3例);病理诊断恶性107例(隆起型腺癌44例,溃疡型腺癌50例,类癌6例,恶性黑色素瘤4例,淋巴瘤3例).术前直肠腔内超声检出腺瘤12例(12/14),均为中低位肿瘤,2例误诊为直肠癌,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7%;术前腔内超声检出直肠恶性肿瘤106例(106/107),99例为直肠癌(低位肿瘤35例,中位肿瘤28例,高位肿瘤36例),仅漏诊1例直肠癌,术前直肠腔内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9.1%.直肠良性肿瘤超声表现为高回声结节,恶性肿瘤均表现为低回声团块.与病理分期结果对照显示,100例直肠癌腔内超声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4.0%(84/100);对直肠癌周围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90.6%, 准确性为85.9%.直肠腔内超声可清晰完整显示中低位和高位直肠癌肿块图像,其检测高位直肠癌(30/36,83.3%)与中低位直肠癌的准确率(54/63,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端扫式直肠腔内超声检测对直肠癌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对高位或肠腔明显狭窄的直肠癌诊断有明显的优越性.对肿瘤较大(直径≥3 cm)及基底宽的腺瘤应考虑有恶变的可能.利用直肠内水窗检查以及良好的检查手法操作及技巧是提高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成功率与准确性的关键.

    作者:林晓东;林礼务;吴丽足;薛恩生;何以敉;高上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超声检查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断治疗中的意义

    胚胎种植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是极罕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国内外文献仅见个例报道[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该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作者:曹喜琴;林颖奇;李长虹;孟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我国超声医学科研的现状与思考

    一、我国超声医学科研的重大成就(1)自主创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2)引进发展的诊断技术和方法;(3)自主研制的诊断和治疗设备;(4)发展快的无创性诊断技术;(5)朝气蓬勃的老中青学科梯队.

    作者:张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及进展

    许多疾病表现有浅表淋巴结肿大(superficial lymph node enlargement,SLNE),其中包括全身性和局部感染,病毒、细菌(如结核杆菌等)直接侵袭,以及来自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non- Hodgkin's lymphoma,HL/NHL)和许多器官如乳腺、甲状腺、鼻咽部和胸腹腔器官恶性肿瘤的转移.

    作者:张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胃间质瘤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女,33岁.胃部不适5年,偶然发现并触及胃区肿物半个月就诊.超声检查于胃体小弯侧可见不均匀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晰,大小约54 mm×50 mm,肿块的胃腔侧可见一内凹,宽10 mm,深9 mm,表面不光滑.

    作者:张玉华;薛晓艳;任春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声像图特征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7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IDC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毛刺征、肿瘤周边高回声晕、肿瘤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L/T(纵横比)及腋窝肿大淋巴结等.根据免疫组化ER检测结果将73例IDC分为ER阳性组与ER阴性组,分析比较两组IDC声像图特征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73例IDC术前超声检出肿瘤伴毛刺征及钙化42例(57.5%);周边高回声晕43例(58.9%);肿瘤后方回声衰减26例(35.6%);L/T≥1 30例(41.1%),伴腋下肿大淋巴结37例(50.7%).免疫组化ER阳性表达40例(54.8%),余33例(45.2%)为阴性表达.ER阳性组毛刺(蟹足)征、肿瘤周边高回声晕、后方回声衰减的检出率均高于ER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ER阳性组微钙化、肿瘤L/T≥1及腋下肿大淋巴结的检出率与ER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超声检出37例腋下淋巴结转移,漏诊1例(1/38)腋下淋巴结转移,为ER阳性病例.结论 IDC声像图特征与ER表达存在相关性.超声声像图特征与免疫组化ER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临床治疗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敏;李俊来;宋丹绯;张艳;李亚卓;唐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无水乙醇量化治疗746例肝癌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无水乙醇量化治疗肝癌的远期疗效及其术后随访的重要性.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746例行超声引导无水乙醇量化治疗,2~3 d注射1次,4~10次为1个疗程.对伴有门静脉分支内瘤栓的病例同时行栓子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对显示清楚扩张肝动脉者同时行门静脉栓子与肝动脉穿刺(双介入)注射无水乙醇治疗瘤栓.统计1~8年生存率,肝内原位与异位复发率及复发次数.结果 746例患者的1、3、5及8年生存率分别为93.7%,73.8%,53.1%和47.6%;直径≤3 cm肿瘤患者的1、3、5及8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直径3~5 cm肿瘤患者(P<0.01).肝癌原位及异位复发率:746例患者1、2、3、5及8年原位复发率分别为2.5%,5.7%,6.4%,8.1%和8.9%,异位复发率分别为11.4%,32.6%,47.2%,65.8% 和 81.9%,总的复发人次为896次.直径≤3 cm肿瘤患者的1、2、3、5及8年原位复发率及异位复发率显著低于直径3~5cm肿瘤患者(P<0.01).87例于治疗后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仅8例(肿瘤直径均>3 cm)于量化治疗后1个月至2年内复查结节内见小片区域轻微增强,再次行量化治疗1个月后复查未见增强,余79例病灶均未见增强.治疗后AFP转阴者(降至20 ng/ml以下)占82.9%(422/509).结论 超声介入无水乙醇量化治疗肝癌远期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命.量化治疗后规范随访对提高肝癌的整体治疗效果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林学英;林礼务;何以敉;高上达;薛恩生;林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在糖尿病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

    背向散射积分(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无创性超声组织定征新技术.超声组织定征(ultrasonic tissue character,UTC)是通过检测组织的声学参数来定量描述正常和病理组织的物理特征.

    作者:阴海霞;刘爱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的超声研究

    目的 确定各孕周胎儿脊髓圆锥末端的正常位置.方法 选择3.5~5.0 MHz凸阵探头对828例孕17~39周正常胎儿的腰骶部行矢状面扫查,用数字表示脊髓圆锥末端位置,总结胎儿时期脊髓圆锥的移行规律.结果 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随孕周增长而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上升的高峰期在21周以前,以后上升缓慢,28周以前就已达到较稳定水平(L2~L3).胎儿脊髓圆锥末端的上升速度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结论 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随孕龄的增加而上升.

    作者:卢丹;陈欣林;陈常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肝癌介入超声微创疗法临床应用与展望

    肝癌预后很差,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受限因素较多,仅10%~40%患者可接受手术切除治疗.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接受肿瘤根治性切除后,近半数病例2年内可出现复发,小肝癌术后5年复发率也高达43.5%[1]

    作者:沈理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超声早期发现胰腺癌CT、MRI延误诊断一例

    患者女,65岁,退休医师,无任何不适,既往有结核病史,无糖尿病家族史.于2002年11月12日采用HP Sonos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超声体检时发现患者胰腺总体回声较强,大小在正常范围内,头、体、尾前后径分别为24 mm、8 mm、10 mm,胰头内见25 mm×20 mm低回声团,胰管无扩张(图1).

    作者:江声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超声检测门脉高压患者肝脾动脉阻抗指数与门脉压力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肝动脉、脾动脉阻力指数(HARI、SpARI)及门脉高压指数(PHI)在评价门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7例临床确诊门脉高压并行门奇断流或脾肾分流术的患者被纳为门脉高压组,对照组为25例健康志愿者.门脉高压组均在术前1 d行超声检查,对照组在空腹8 h以上行超声检查.采用频谱多普勒检测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PVVel)、HARI、SpARI及肝脾动脉搏动指数(HAPI、SpARI),并计算门脉高压指数(PHI).门脉高压组门脉压力以术中胃网膜右静脉直接测压为准.结果 对门脉高压组采用直接压力测定法测得门脉压力为(30.090±4.151)mm Hg.门脉高压组HAPI、SpAPI及PHI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P=0.034,P=0.026),而PVVel、HARI及SpARI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HAPI=1.34诊断门脉高压的敏感性为73%、特异性80%、准确性74%.HARI、HAPI与门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r=0.699,r=0.582,P均<0.001).门脉压力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显著正相关 (r=0.589,P=0.044).结论 HAPI在门脉高压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门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因此HAPI可作为评价门脉高压的有效指标.

    作者:张莉;段云友;李金茂;阴继凯;曹铁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超声误诊甲状腺髓样癌一例

    患者女,36岁,4个月前体检触及颈部结节,无不适,未行诊治,近1个月来自觉乏力,10 d前外院颈部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肿伴钙化,建议复查,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李金娥;李建初;吴世秀;赵金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在妇科良性囊性病变中的应用

    女性盆腔囊性病变常见,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无论是开腹手术、阴式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患者都需要住院治疗,手术创伤比较大,费用也比较高;而且有些患者的病变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或复发率高,手术本身也会带来一些并发症.

    作者:汪龙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