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室同步化运动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李治安;张烨

关键词:心室, 同步化, 不同步运动, 超声心动图, 电活动, 心脏泵血功能, 心房纤颤, 同步收缩, 机械, 心电图, 心肌, 舒张, 节律, 房室, 查检, 波导, 病变
摘要:一、心脏不同步运动正常心脏有节律地同步收缩和舒张是实现其泵血功能的必要条件.当心肌存在一些病变时会出现电活动和/或机械活动不同步,使心脏泵血功能减低.电活动不同步,如心房纤颤、房室不同步、宽QRS波导致的心室电活动不同步,主要通过心电图检查检出.机械活动不同步可单独存在,也可与电活动不同步同时存在.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运动负荷试验评价肺切除术后心肺功能变化

    目的探讨肺切除患者在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手术前后的心肺功能变化规律.方法41例因患肺肿瘤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老年组24例(≥60岁)、中青年组17例(<60岁),分别于术前3~5d和术后3~6个月在患者日常生活无障碍时,采用心肺功能仪和多普勒超声技术在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测定心肺功能,指标包括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VE)和氧摄取量(VO2),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在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心功能参数LVEDV和SV术后较术前均有降低(P<0.05,P<0.01);静息状态下CO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负荷状态下CO降低(P<0.01);静息状态下HR增加(P<0.01),运动负荷状态下HR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及运动负荷状态下肺功能参数VT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RR增(P<0.05),而静息状态下VE、VO2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负荷状态下两者均减少(P<0.01).进行年龄分组后,两组在静息状态下术后SV、VT均减小(P<0.05,P<0.01),CO、VE、VO2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负荷状态下术后两组VO2均减少(P<0.05),但老年组VE减少(P<0.01),CO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中青年组CO减少(P<0.05),VE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切除术后静息状态时CO和VE分别通过HR和RR的增加得到补偿,保证了氧摄取量,而术后运动负荷状态下CO和VE的减少不能通过HR和RR得到代偿,老年组VO2降低主要是VE减少所致,而中青年组则是由CO减少所致.

    作者:罗小东;范民忠;王一明;费秀渠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属老年病.据统计,50~60岁男性中约有40%患BPH,80岁以上老年男性发病率在80%.BPH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下尿路梗阻,其中约有25%需要治疗.

    作者:李娜;费兴波;裴峰;滕韵秋;郭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能量低频率超声在治疗冠状动脉内血栓中的作用

    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目的是要缩短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闭塞时间,快速获得心肌微循环水平的再灌注,常采用药物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其进行治疗.

    作者:陈明;刘怡;丁云川;李英华;李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横纹肌肉瘤的超声表现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横纹肌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前超声诊断横纹肌肉瘤23例,均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23/23).横纹肌肉瘤超声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肿块,肿块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75.结论超声有助于在术前了解肿块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临床诊断及手术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王荞;全学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多巴酚丁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定量心肌顿抑犬左心室容积变化

    心肌短暂(2~20min)缺血后恢复灌流,其功能并未立即恢复,往往延迟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这种缺血后功能障碍称为心肌顿抑.

    作者:王瑶;王新房;高长青;庄磊;邓斌华;张跃力;方凌云;谢明星;吕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第13例超声检查发现肝左叶实性巨大肿物伴少量腹水

    患者男,43岁,因左季肋区疼痛3个月,发现肝内占位病变伴发热、盗汗半个月就诊.既往无肝炎、结核病史.自发病以来体重减轻5kg余.查体: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重度黄染,双侧肝掌可见.实验室检查:谷丙、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总胆红素及直接、间接胆红素稍增高,癌胚抗原及甲胎蛋白阴性.

    作者:林静;李俊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宫颈炎性息肉一例

    患者女,44岁.因月经量增多3个月,近日来乏力、心悸、活动后气促,于2005年10月30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月经周期正常,有接触性出血,末次月经为2005年10月27日.体检:神清,营养差,身体消瘦,面色苍白,心肺及胸腹部检查无异常.

    作者:谷晶;李秀娟;赵云萍;杨立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新型盐水增强双极射频消融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新型盐水增强双极射频消融在离体猪竖脊肌肉上消融灶的大小和形态.方法将两电极针间距固定在3cm以内时,其他4个参数即灌注量、射频输出功率、射频消融时间、盐水浓度中保持3个参数不变,1个参数为变量,对猪竖脊肌肉进行射频消融,比较消融灶的形态及大小变化.结果当两电极针间距在3cm以内时,在适当的条件下消融灶体积并不随灌注量和盐水浓度的增加而扩大(P>0.05),而随着消融时间和输出功率的增加明显扩大(P<0.05).结论两电极针间距在3cm以内时,在一定条件下新型盐水增强双极射频消融形成规则的消融灶.

    作者:朱玲;胡兵;陈磊;吴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在子宫平滑肌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超声造影特征并与其他病变相鉴别.方法采用SonoVue造影剂结合新型CPS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45例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瘤的超声造影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超声造影诊断子宫肌瘤71个,其中经超声造影检出5个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未能发现的小肌瘤,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证实.子宫肌瘤造影表现为注入造影剂后可见肌瘤周边首先出现造影剂增强呈环状,然后内部迅速充盈;消退时肌瘤中央先消退,周边仍呈环状增强,然后周边逐渐消退.子宫腺肌瘤的造影表现与子宫肌瘤不相同,其特点为注入造影剂后可见多支较粗大的短线样增强信号自病灶周边伸入内部,未见周边环状增强.结论超声造影显示子宫肌瘤的血流灌注具有一定特征性,据此可为子宫肌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赵胜;陈欣林;陆兆龄;杨小红;卢丹;周明英;杨莉莉;陈常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子宫颈脉管平滑肌瘤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女,51岁,因月经中期下腹疼痛,伴腰痛3年入院.查体: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妇科检查:子宫如孕2个月大小,形态规则、质硬、活动好,双侧附件区未扪及明显异常.彩色多普勒检查:子宫体积增大,肌壁回声不均质,内可见多个低回声结节,大约2.4cm×2.2cm,结节内回声不均;子宫纵切面宫颈处可探及1个7.6cm×3.8cm的等回声包块,形态尚规则,边界清晰(图1);子宫横切面可见肿物位于子宫左侧,并与子宫关系密切.CDFI:肿物周边可探及少许血流信号(图2).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多发);宫颈左侧中等回声包块(性质待定).手术所见:子宫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形态不规则,肌壁间可见多个结节,大直径约2.0cm,于宫颈左侧向后突出1个8.0cm×4.0cm的包块,呈灰红色,似胎盘样结构.术后病理诊断:宫颈脉管平滑肌瘤伴水肿黏液变性(图3);子宫多发肌瘤.

    作者:曲春萍;谭兰荣;刘海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心室同步化运动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一、心脏不同步运动正常心脏有节律地同步收缩和舒张是实现其泵血功能的必要条件.当心肌存在一些病变时会出现电活动和/或机械活动不同步,使心脏泵血功能减低.电活动不同步,如心房纤颤、房室不同步、宽QRS波导致的心室电活动不同步,主要通过心电图检查检出.机械活动不同步可单独存在,也可与电活动不同步同时存在.

    作者:李治安;张烨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1,2],我们联合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CnTI),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晓东;雷小莹;方苇;林锦蓉;王艳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多巴酚丁胺-美托洛尔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分析多巴酚丁胺-美托洛尔负荷超声心动图(DMSE)在心肌缺血检测中的价值及机制.方法采用Ameroid环套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建立22只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于造模术前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DMSE检查,术后3周复查DMSE,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及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条件下行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确定缺血节段;计算DMSE检查中多巴酚丁胺及美托洛尔各剂量级别的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采用QTVI测定各剂量级别缺血节段心内膜及心外膜下心肌收缩期峰速度(Vs-end、Vs-epi),并计算心肌速度梯度(MVG).结果19只模型猪存活并完成各项检测,造模后12只实验猪DSE阳性,15只实验猪DMSE阳性.造模前Vs-end、Vs-epi、MVG均随多巴酚丁胺剂量的增大而升高(P<0.05),并在美托洛尔静脉注射后下降(P<0.05);造模后Vs-end、MVG随多巴酚丁胺剂量的增大及美托洛尔的注射无明显改变,而Vs-epi在达负荷心率时明显高于基础状态(P<0.05),并在美托洛尔静脉注射后降低(P<0.05).结论DMSE可提高DSE对冠心病检测的敏感性,其机理在于美托洛尔静脉注射后能快速阻断β受体,缓解心外高动力状态,从而有利于揭示多巴酚丁胺诱导的局限于心内膜下的心肌缺血.

    作者:姚静;陆凤翔;许迪;张友荣;周蕾;徐兢;曹克将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第11例体检发现左乳腺肿块——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超声体检后患者行左乳腺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乳腺)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有癌前病变倾向.

    作者:董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超声在胆囊管解剖变异诊断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囊管解剖变异的价值及其在胆囊切除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行胆囊切除术证实为胆囊管解剖变异的患者74例,将超声检查借助胆囊颈长轴与胆总管夹角及胆囊颈与肝总管的位置关系诊断的胆囊管解剖变异者的超声表现与胆囊切除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断胆囊管解剖变异与手术证实的胆囊管解剖变异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为0.547,P<0.01);超声诊断胆囊管解剖变异的患者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超声检查未诊断胆囊管解剖变异者(P<0.01).结论术前超查诊断胆囊管解剖变异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可降低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的生率.

    作者:李恂;董磊;戴萍;钱孝纲;邵明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正常人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初步研究

    心脏的运动较复杂,除沿心脏长轴和短轴运动外,还伴随扭转运动.心动周期中心脏的扭转运动对正常心功能很重要,可能还促进舒张早期心室充盈.不正常的扭转运动形式提示有心肌特性和功能改变,因此对扭转角度的测量能为临床提供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作者:阎国辉;智光;徐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不同分化程度超声造影模式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及与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60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经超声造影检查及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HCC中93例患者的112个病灶,记录其超声造影增强时间,分析不同分化程度肝癌的增强时相及灌注模式.结果93例(112个癌灶)中病理诊断为中低分化HCC65例(74个癌灶),高分化HCC28例(38个癌灶).中低分化HCC组癌灶平均大小(3.99±2.08)cm,高分化HCC组癌灶平均小(3.381.44)cm,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HCC 74(100%)25s内快速增强,71灶(95.9%)90s内快速退出;高分化HCC38灶(100%)25s内快速增强,22灶(57.9%)90s内快速退出,16灶(42.1%)90s后缓慢退出,不同分化程度HCC退出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C超声造影增强表现与分化程度有一定相关性,退出缓慢病灶可能分化程度较高.

    作者:范智慧;陈敏华;戴莹;王艳滨;严昆;吴薇;杨薇;尹珊珊;李吉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乳腺叶状肿瘤19例高频超声特征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高频超声特征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经术前超声检查及手术治疗的19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所测19例肿块大径范围2~18cm(平均6.4cm).其中良性肿块范围为2~8cm,平均4.8cm;交界性肿块范围为4~18cm,平均9.6cm;恶性肿块范围为4~8cm,平均6.5cm.二维超声:19例肿块均为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14例边界清楚,13例可见薄包膜回声,1例肿块呈椭圆形,5例轻度分叶,13例明显分叶,1例内部见微小钙化,13例肿瘤实质内可见高回声分隔,11例内部见不规则无回声区,17例出现后方回声增强,14例有侧壁声影.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19例肿瘤内可探及Ⅱ~Ⅲ级血流信号.术后病理证实19例乳腺叶状肿瘤(良性10例、交界性5例、恶性4例)位于左乳11例,右乳8例,3例伴有多发纤维腺瘤.结论乳腺叶状肿瘤高频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这些表现不具有特征性.乳腺良性、交界性与恶性叶状肿瘤超声表现无明显差别.CDFI对乳腺叶状肿瘤良性与恶性的鉴别、纤维腺瘤与乳腺叶状肿瘤的鉴别诊断均有帮助,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汤兵辉;瞿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先天性复合型胆管囊状扩张症并癌变超声表现一例

    患者男,50岁,因右上腹痛伴全身皮肤黏膜黄染6个月、加重10d入院.查体:皮肤黏膜重度黄染,腹软,右上腹及剑下压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527.60μmol/L,间接胆红素229.70μmol/L,直接胆红素297.90μmol/L.谷草转氨酶64.00U/L,r-谷氨酰转肽酶88.00U/L,碱性磷酸酶278U/L.

    作者:于洪娜;张秀珍;刘瑞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的应用及其病理学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术前应用高频探头对3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毗邻关系、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等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肿块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结果病理诊断上皮成分为主型多形性腺瘤20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呈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分布尚均匀;黏液样为主型多形性腺瘤7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内部有多处大小不等的囊性无回声区,黏液成分越多,无回声区越明显;混合型多形性腺瘤11例,镜下见上皮与黏液样成分相间,超声表现为肿块内部回声不均,为囊实混合性;肿块可纵向生长,形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且可突破包膜,肿块内有钙化斑且血流异常丰富者不能除外恶变可能.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超声表现各异,与其组织学多形性密切相关,超声图像有一定特异性,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有可能提示恶变倾向.

    作者:熊华花;李泉水;孙燕花;田平;张家庭;粟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