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谷氨酰胺在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中的意义

牛志军;张谢夫;赵春临;刘涛;翟二涛

关键词:谷氨酰胺, 肠梗阻, 肠黏膜屏障, D-乳酸,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在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中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方法:将收治的58例有腹部手术史且临床诊断为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应用抗生素、生长抑素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等;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Gln强化的TPN.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d、治疗8d、治疗12d后血清D-乳酸浓度、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记录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d),采用Pearson相关、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肠梗阻患者外周血中D-乳酸浓度、IFABP水平与肠功能障碍评分值呈正相关(r=0.824,r=0.891,均P<0.001);随治疗时间延长,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D-乳酸、IFAB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趋势更明显;治疗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6.83 d±1.49 dVS 8.76 d±1.5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Gln能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肠黏膜通透性,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相关文献
  • 谷氨酰胺在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在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中保护肠黏膜屏障的作用.方法:将收治的58例有腹部手术史且临床诊断为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应用抗生素、生长抑素和全胃肠外营养(TPN)等;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Gln强化的TPN.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d、治疗8d、治疗12d后血清D-乳酸浓度、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记录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d),采用Pearson相关、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肠梗阻患者外周血中D-乳酸浓度、IFABP水平与肠功能障碍评分值呈正相关(r=0.824,r=0.891,均P<0.001);随治疗时间延长,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D-乳酸、IFAB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趋势更明显;治疗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6.83 d±1.49 dVS 8.76 d±1.5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Gln能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肠黏膜通透性,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作者:牛志军;张谢夫;赵春临;刘涛;翟二涛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进展期胃癌术后调强放疗加同期口服替吉奥胶囊化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调强放疗加替吉奥胶囊配合中药调理胃肠道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术后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先后入院顺序半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术后4 wk开始行靶区调强放射治疗(每日180 Cgy,每周5次,总剂量45-55 GY),对照组33例行常规放疗.两组均加口服替吉奥胶囊80 mg/(m2·d),分2次口服,连服14d、21d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放化疗期间给予中药调理胃肠道.治疗后进行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后3 mo分析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前、治疗后3 mo、6 mo、12 mo随访进行Kamofsky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1.43%,对照组为30.30%,两组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Kamofsky评分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治疗前与治疗后3 mo、6 mo、12 mo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治疗后3 mo、6 mo、12 mo观察组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5).两组血液学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小.结论:经过临床对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行调强放疗加口服替吉奥胶囊化疗,同时配合补益类中药的治疗方法是防治胃癌复发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案.

    作者:钟琼;肖震宇;吴仁瑞;钟豪;邓江华;曾爱群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法分布及方剂运用规律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法分布及方剂运用规律,为制定CAG规范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络数据库检索近10年中医药治疗CAG文献,从2 300余篇文献中撷取了含有具体病例统计数据的文献206篇,对确诊CAG病例8 056例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其相关中医治法分布及方剂运用信息,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中医治法排在首位的是:健脾益气(构成比35.45%),其余依次是疏肝和胃(构成比22.24%)、益气养阴和清热化湿(构成比分别为16.68%,15.14%,均P<0.01),上述4种治法构成比总和达85%以上.4种证型的治法使用方剂频次居首的分别是:香砂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益胃汤和半夏泻心汤(使用频率依次为:25.23%,60.87%,34.67%,26.76%;均P<0.01).结论:健脾益气为CAG基本治法,疏肝和胃、益气养阴和清热化湿为临床常见治法,分别以香砂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益胃汤,沙参麦冬汤和半夏泻心汤为各证型首选方剂.其结果对制定CAG规范化治疗方案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易平钰;朱方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DEC205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H.pylon)感染的胃黏膜与DEC205的关系.方法:对13名H.pylori感染阳性患者的胃黏膜进行内窥镜活检,以及对这13例中7例被根除H.pylori的患者的胃黏膜进行二次内窥镜活检,活检标本行冰冻组织切片后,分别进行DEC205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进行DEC205抗体和CD14抗体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对比除菌成功H.pylori阴性的患者,H.pylori阳性患者胃小凹处的胃黏膜上皮细胞间DEC205的表达明显增多.胃黏膜中,DEC205与CD14表达在同一个位置,而且DEC205与CD14的表达在H.pylori感染胃黏膜中明显高于除菌成功的H.pylori阴性的患者.结论:胞吞受体DEC205在H.pylori感染的胃黏膜巨噬细胞中呈高表达.

    作者:魏晓晴;吕广艳;金海威;崔颖;赵莹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据WHO的统计,全球约有1.71亿人罹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感染[1].伴随HCV的感染,患者常常会出现疲劳、睡眠障碍、抑郁等身心异常的状态.既往有文献报道丙肝患者存在睡眠的问题,但往往淹没在众多肝纤维化及终末期肝病相关的睡眠障碍文献中,鲜有人关注与HCV感染直接相关的睡眠障碍[2].近年来,有少量的文献致力于慢性丙型肝炎睡眠障碍的探讨,让人惊讶的是睡眠问题在慢性丙肝患者中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普遍性,有证据提示其可能独立于干扰素的治疗.对HCV感染相关睡眠障碍的研究可能会为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化现有的治疗方案.

    作者:孙晓琦;方南元;张征波;薛博瑜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大承气汤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分析大承气汤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PubMed、CBMdisc、VIP、CNKI和WANFANG数据库,查找有关应用大承气汤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5.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终纳入16个研究,共894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承气汤能有效促进各项生命体征和生理指标恢复,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病死率和转手术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用大承气汤优于单独常规西医治疗,为当前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学军;曾宪涛;韩斐;尹玄;倪绍洲;肖敏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结合基因芯片表达谱研究miRNAs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中miRNAs的作用.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来分析ESCC和正常组织间的miRNAs和mRNA的表达差异;为了研究差异miRNA功能,参考基因mRNA表达数据来分析miRNA靶基因和调节基因,结果:得到了8个差异的miRNA和1 178个差异的mRNA.8个miRNA具有142个靶基因,137个基因被miRNA具有转录因子活性的靶基因调节.其中,53个基因参与KEGG信号通路,14个基因与BioCarta通路相关,137个基因发生相互作用,构成433边的相互作用网络.结论:miRNA的调节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ESCC基因表达失常的原因,8个miRNA和受他们调节的基因组成一个相互调节网络,并在ESCC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吴耀松;陈玉龙;尹素改;周发祥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LY294002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PANC-1细胞p-Akt和.MRP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LY294002联合吉西他滨对体外培养的人胰腺癌PANC-1细胞内p-Akt和MRP表达的作用.方法: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LY294002联合吉西他滨用药后PANC-1细胞内MRP mRNA以及p-Akt和MRP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LY294002联合吉西他滨能显著抑制PANC-1细胞内MRP mRNA的表达(1.47±0.03,1.31±0.05,1.02±0.04,0.76±0.06,0.37±0.02,P<0.05),亦显著抑制p-Akt和MRP蛋白的表达,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显著相关(p-Akt:0.80±0.02,0.63±0.01,0.52±0.01,0.41±0.02,0.35±0.02,P<0.05; MRP:0.93±0.05,0.87±0.03,0.81±0.03,0.71±0.02,0.40±0.03,P<0.05),在其浓度大组抑制效应达到大.结论:LY294002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途径抑制MRP mRNA和蛋白的表达,逆转肿瘤的耐药.

    作者:柯晓煜;王渝;谢祚启;刘志清;赵秋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C/EBPα基因与PARs在肝星状细胞激活中的作用及关系

    蛋白酶活化受体家族(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s,PARs)可通过MAPK/ERK,信号通路激活细胞内部分转录因子,从而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是肝纤维化自动放大循环过程中主要炎症和纤维化受体.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的活化是肝纤维化的关键,HSC活化的显著变化是细胞内维生素A和脂滴的减少和消失,而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在维持脂肪细胞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其对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具有负性调控作用,上调其表达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并诱导肝星状细胞的凋亡.深入研究PARs与C/EBPα的关系,将有助于对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理解,从而为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迎春;顾小红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siRNA沉默Bmi-1基因对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沉默Bmi-1基因表达后,对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Bmi-1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双链小干扰RNA(Bmi-1-siRNA),转染高转移性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转染效率,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mi-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体外Transwell小室基质侵袭和迁移实验,观察Bmi-1表达沉默后对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将针对Bmi-1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小干扰RNA(Bmi-1-siRNA)转染高转移性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后,流式细胞仪显示,转染效率可达到91%.与空白组、对照siRNA组相比,实验组Bmi-l-siRNA能有效抑制MHCC97-H细胞中Bmi-1基因的mRNA(F=56.199,P<0.05)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Transwell小室基质侵袭和迁移实验,我们分析了不同组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结果发现,与空白组、对照siRNA组相比,Bmi-l-siRNA转染的MHCC97-H细胞穿透能力明显降低(F=186.66,12.746,P<0.05).结论:沉默Bmi-1基因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株MHCC97-H的侵袭迁移力.

    作者:李小磊;宋文杰;陈战;陈亚峰;李霄;周亮;张福琴;窦科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MIF和AQP-5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c pancreatitis,ANP)并发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肺泡灌洗液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5,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经胰胆管内逆行注射4%牛磺胆酸钠构建大鼠ANP并发ALI模型,100只SD大鼠以是否接受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D)腹腔注射干预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每组再以6h、12h、24 h、36 h、48 h五个取材时间点继续随机分组,共10组,每组10只动物.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MIF的浓度和肺泡灌洗液中AQP-5的浓度,同时进行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肺组织湿/干重比检测,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相同时间点PHCD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比较显示,血清MIF浓度降低(X2=20.52,P=0.042),肺泡灌洗液AQP-5浓度增高(X2=17.22,P=0.044),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减小(X2=21.04,P=0.000),动脉血PaO2上升(X2=503.48,P=0.000)、PaCO2下降(X2=82.83,P=0.000).结论:PHCD的适当干预对大鼠ANP并发ALI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蔡丹磊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MALDI-TOF-MS分析新疆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蛋白组学

    目的:分析新疆食管鳞状细胞癌和食管正常上皮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运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分别获取食管鳞状癌细胞和食管正常上皮细胞,应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2-DE)分离纯化细胞,Imagemaster 2D软件比较分析两者电泳图谱的差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分析两者表达的差异蛋白.结果:建立了食管鳞状癌细胞和食管正常上皮细胞的2-DE图谱,获得43个差异蛋白点,通过质谱鉴定出17种蛋白,其中15种蛋白如Trangelin2、HSP27、S100A11、GSTP等在食管鳞状癌细胞中表达明显增高,2种蛋白如SCCA1,在食管鳞状癌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提示17种差异蛋白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为筛选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奠定基础.

    作者:吕秀平;蒲红伟;龚晓瑾;苗娜;陈晓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主管:华人消化杂志;新消化病学杂志

主办:山西省科学技术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