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杰;王哲;钱建华
目的 研究小儿肺炎护理干预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来我院就医的小儿肺炎患者(100例、2016年12月22日到2017年11月21日),分组方法主要是根据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式(分2组).分别给予基础性护理干预、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依从性情况、临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主动配合例数有42例,高于对照组,且在临床各项指标情况比较中,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 小儿肺炎护理干预在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推广.
作者:唐春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分析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就诊患者中随机选取52例急诊高血压病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个体化延续护理的26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的2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收缩压(132.1±3.6)mmHg、舒张压(81.4±2.5)mmHg、30d再就诊率3.84%、90d再就诊率11.53%均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96.15%明显更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护理前血压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在急诊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教育中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崔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采取小脑幕切开术配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我院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平均、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大骨瓣减压术,在此操作下,予以观察组小脑幕切开术.观察两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死亡及残疾情况.结果 治疗七天、四周,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分别为(8.95±1.12)分、(13.90±0.12)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概率数据差异性不大,P>0.05,观察组残疾概率(3.0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采取小脑幕切开配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效果较佳.
作者:张艳军;章德本;柴玉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在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护理中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效果.方法 自我院201 7年3月至2018年2月患者资料库中随机选取54例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为2组,27例实验组患者行针对性护理,2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6.29%、护理满意度96.29%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老年性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护理中运用针对性护理,效果理想.
作者:王铁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医院接收的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采取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赵妍;张伟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伦巴舞八字胯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1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伦巴舞八字胯训练.观察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10m大步行速度测试、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BI指数评分.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ugl-Meyer评分、MWS、Berg、BI指数评分均大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伦巴舞八字胯训练,有利于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李依欣;葛旻月;李瑞然;魏爽;赵阳;陈晴宇;崔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手法配合拉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位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手法配合拉伸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手法治疗,治疗隔天一次,10天为一疗程,观察两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疼痛等级计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情况.结果 经治疗两组的疼痛等级评分均比治疗前低;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等级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等级评分;治疗前后观察组的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值(P<0.01).结论 手法配合拉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疗效较好.
作者:王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对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此次研究70例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将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方案,而研究组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方案,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4.29%,相比于对照组的77.14%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BVCA未见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VCA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过程中,应用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视力状况,同时也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作者:胡小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及患者的满意度探讨.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42例患者(小儿消化不良),收治时间为2016年6月21日至2017年6月21日,把患者分为两组各71例(随机抽签),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以及小儿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干预.结果 两组护理前症状评分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大于0.05);两组护理后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两组满意度分别为95.77%与77.46%,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 对小儿消化不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临床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赵翠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对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口服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给予甲钴胺治疗的对照组与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依帕司他治疗的观察组各15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0%)高于对照组(84.7%),P<0.05;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帕司联合甲钴胺运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付红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长效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力图实现一定学术分析意义及现实借鉴意义.方法 sss选取本院收取的30例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患者辅以长效胰岛素联合治疗,及时记录患者在使用长效胰岛素前后静脉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BG)、餐后2hC肽(2hCP)、空腹C肽(FCP)与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标变化.结果 本文所选取的30例研究对象在采用长效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4周之后,患者的身体指标中FBG与2hBG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BMI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大(P>0.05);经过12周治疗后,FBG、2hBG、HbA1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FCP、2hC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周研究过程中,低血糖现象只出现在2例患者中.结论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佳,且对患者体重影响变化不大,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笔者认为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作者:李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而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7年5月~10月内接受治疗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55例.对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经过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共有25例,症状发生概率为45.5%;实验组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为5例,症状发生概率为9%.实验组患者病症发生率远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可降低低血糖症状发生概率,在临床中具有推广意义.
作者:周光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提高糖尿病签约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成立品管圈,以“提高糖尿病签约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为主题,通过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值,然后进行要因分析,拟定相应的对策及实施措施.结果 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相比,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知晓率62.4%上升为74.2%,目标达成率108.43%,品管圈活动采取的措施有效.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制定有效健康教育流程,成立团队进行慢病管理,提高了糖尿病签约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品管圈活动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及责任感,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就感等都有了综合的提升.
作者:汤洁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冷感评分、麻木评分、A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血管狭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其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起着重要作用,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因此,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珂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治疗期间依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予以对照组(6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61例)患者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以及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趋于正常范围;观察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比对照组短,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缩短血糖达标所需时间,并有助于胰岛素用量的控制,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作者:于红;刘永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小切口撬拨植骨斯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移位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是2014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从我院骨外科接收并治疗的移位跟骨骨折患者中抽取的22例.对照组患者行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小切口撬拨植骨斯氏针内固定术治疗.之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切口撬拨植骨斯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移位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作者:蒋燕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凝血四项并血脂检验的临床作用及对总胆固醇、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将其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参加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100名,并将2组的PT(凝血酶原时间)、AP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TT(凝血酶时间)、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HDL-C(高密度脂蛋白)、TG(高脂血症)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PT、APTT、FIB、TT、TC、LDL-C、HDL-C及TG指标均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具有密切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脂等指标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临床中可依据此指标展开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邹士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眼底激光与雷珠单抗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所选时间为2015年8月-2017年8月,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眼底激光治疗,实验组则同时实施雷珠单抗治疗,对比2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P<0.05;实验组视网膜水肿改善、眼底渗出、眼底出血吸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接受眼底激光与雷珠单抗联合治疗,可有效对患者的视力进行改善,意义重大.
作者:吴迪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宫颈组织DNA定量分析、活检病理诊断与P16蛋白联合检测,探讨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中的意义,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病原因,到细胞内DNA水平的变化,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过程中细胞内物质基础的改变,使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早期得到明确诊断,为临床医师选择正确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DNA定量分析是以IOD值≥2.5归为DNA异倍体细胞,当DNA异倍体细胞≥3个时,进行宫颈活检组织检查,在常规病理活检诊断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P16检测,达到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筛查的目的,通过整理2017年我院例经DNA定量筛查后DNA异倍体细胞≥3个的病例,经过随访进行活检同时做免疫组化的病例共例.结果 P16蛋白的表达随着活检病理上皮内瘤变级别的升高而增加,呈正相关,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DNA定量指数(DI值)与宫颈病变级别及P16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DNA定量分析避免了对大多数妇女直接进行常规病理活检时的创伤,三者联合检测又提高了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的敏感性和正确性,避免漏诊,结果客观,为临床医师早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判断预后及疗效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效提高了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董惠;成慧;牛俊波;李斐;刘翠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将急诊护理应用于配合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急救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中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间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昏迷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流程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急诊护理方案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1h后血糖以及1d后血糖.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1h、1d后血糖较对照组有明显回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急诊护理方案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急救工作中,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血糖回升,对于患者的康复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周桂芝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