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OGTT血糖异常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分析

杨茜;阮玲玲

关键词:葡萄糖耐量试验,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 对OGTT血糖异常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妊娠结局.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2017年6月-2018年9月间来我院妇产科做产检的121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在孕24-28周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孕妇在3个时点(空腹、服葡萄糖后1h、服葡萄糖后2h)测定的血糖异常项分为1项异常一组(共43例),2项异常二组(共31例),3项异常三组(共26例).比较3组孕妇的血糖水平和妊娠情况.结果 3组孕妇在BMI、FINS、FBG、HOMA-IR、1 hPG和2hPG指标上,有统计性差异.对孕妇加以饮食和运动干预后,3组孕妇的FBG、1hPG和2hPG指标间有显著差异.对孕妇加以胰岛素干预后,3组孕妇的血糖水平相关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血糖异常项多的三组较其他两组有更大的出现羊水污染、新生儿低血糖等不良妊娠事件的风险,不良妊娠率在组间有显著差异.讨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加以饮食和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孕前体重指数越高的孕妇血糖水平控制效果越差,在OGTT试验中血糖异常项目多的孕妇有较大的不良妊娠风险,临床上需要根据孕妇血糖情况做分层管理,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糖尿病天地杂志相关文献
  • 探究米格列醇联合二甲双胍与二甲双胍单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米格列醇联合二甲双胍与二甲双胍单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米格列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单药治疗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FBG、2 hPG及HbA1c较单药治疗组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体重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格列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对改善血糖水平、减轻体重的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增加;对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米格列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是一个合理的选项.

    作者:秦玉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探析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的给药方法,将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并用胰岛素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各50例.甲组给予常规皮下注射,乙组给予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对比其效果.结果 (1)治疗后乙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甲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2)甲组患者胰岛素剂量高于乙组,血糖达标的时间长于乙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3)甲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8.0%,高于乙组的4.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胰岛素常规分次皮下注射给药相比,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临床价值更高.

    作者:姜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同型半胱氨酸、BNP联合CR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研究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利钠肽(BNP)联合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3月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干预;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9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采用双抗体免疫荧光法测定两组BNP水平;采用雅培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两组Hcy水平;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患者预后与同型半胱氨酸、BNP、CR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cy、BNP联合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与Hcy、BNP、CRP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Hcy、BNP联合CR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与预后存在相关性,能评估患者预后.

    作者:赵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治疗的现状调查

    目的 对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情况,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和调查.方法 将本院本科室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收治的共7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68、,门诊就诊2型糖尿病患者530例.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相关资科,对二甲双胍联合其他口服药和胰岛素的相关数据加以分析和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中,年龄大于等于65岁患者353例,未使用二甲双胍患者226例,占比64.02%,使用二甲双胍患者127、,占比35.97%,未用患者中肌酐值大于250umol/L的患者46例;年龄18岁以上65岁以下病人445例,未使用二甲双胍人数130例,29.21%,使用二甲双胍患者315例,占比70.78%,未用患者中肌酐值大于250umol/L的患者32例.结论 在基层医院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现状并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措施.

    作者:兰俊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在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中应用髓内钉固定与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 将我院收治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9月的9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47例患者,试验组使用微创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钢板内固定的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 试验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髓内钉固定治疗效果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马超;聂莹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在急诊科的应用

    目的 探究胰岛素不同方式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急诊科接收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采用常规式治疗方式,即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方式开展临床治疗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急诊科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31.8±10.9)h,明显短于对照组(55.2±20.5)h;观察组尿酮转阴时间为(10.8±4.2)h,明显短于对照组(38.6±11.2)h;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12.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5.2±1.8)d,明显缩短与对照组(33.6±3.2)d.结论 将胰岛素应用在急诊科中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方式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式治疗方式,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该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头孢米诺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

    目的 对头孢米诺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方法 收集医院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2例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其中呼吸道感染30例,泌尿系统感染27例,腹内感染15例,均予以头孢米诺抗感染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腹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显效率为86.67%、81.48%、9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皮疹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米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疗效确切,但用药期间也要做好对不良反应的监测.

    作者:叶常青;谢燕如;蔡丽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30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50例)与多样性护理的观察组(150例),观察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糖水平低,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患者多样性护理方式,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梁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治疗高血压药物奥美沙坦酯的合成工艺改进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治疗高血压药物奥美沙坦酯的合成方法改进研究.选择以4-(1-羟基-1-甲基乙基)-2-丙基咪唑-5-羧酸乙酯和N-(三苯甲基)-5-(4'-溴甲基联苯-2-基)四氦唑为起始物料,经缩合、水解、酯化、脱保护反应合成奥美沙坦酯.

    作者:刘正成;辛飞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集束化护理对宫颈癌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评价

    目的 探讨对宫颈癌化疗患者实行集束化护理对其生存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受化疗的宫颈癌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行集束化护理,对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 对宫颈癌化疗患者实行集束化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接瑞玲;宋时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度、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结果 在健康知识掌握度上,观察组为96.67%较对照组80.0%明显较高,且P<0.05.在满意度上,观察组为100.0%较对照组83.33%明显较高,且P<0.05.结论 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即可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满意度,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周艳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在颅内压增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总结此类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有创颅内压监测仪,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本组32例患者,治愈8例,治愈率为25%;好转20例,好转率为62.5%,死亡4例,死亡率为12.5%;结论 对颅内压增高患者进行有创颅内压ICP监测,能准确判断颅内压力变化情况,根据颅内压监测数据,为临床制定诊断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降低该病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蒋璐;吕继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麻醉过程中S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活动的变化

    研究麻醉剂戊巴比妥钠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探讨在麻醉过程中,大鼠海马CA1区场电位和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变化趋势.运用多通道在体记录技术,分别在16只雄性SD大鼠海马CA1区植入8通道在体电极,记录麻醉过程中海马CA1区单个神经元放电活动及相应场场电位的活动状况,运用单个神经元峰电位、功率谱和KC复杂度作为指标分别表示麻醉过程中EEG的变化.结果发现,在戊巴比妥钠的麻醉作用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放电活动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具体表现为注入麻醉剂后,大鼠海马CA1区放电活动迅速被抑制,发放频率降低,后缓慢恢复,呈现持续抑制的特点,且场电位和神经元放电之间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作者:楼涛;杨文伟;邹艺;吴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P—糖蛋白表达水平对胆囊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P—糖蛋白(P—gP)表达水平对胆囊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53例胆囊良恶性肿瘤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22例胆囊癌组,与31例胆囊良性肿瘤组,采用免疫组织法检测胆囊癌、胆囊良性肿瘤及正常胆囊组织中的P—gP表达阳性率,分析P—gP表达水平对胆囊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胆囊癌组P—gP阳性率77.27%(17/22),染色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细胞膜与胞浆中;胆囊良性肿瘤组P—gP阳性率25.81%(8/31),染色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腺体上皮与边缘细胞中;正常胆囊组织中P— gP阳性率12.50%(2/16).组间比较,胆囊癌组P—gP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胆囊良性肿瘤组与正常胆囊组(x2=13.678、15.546,P=0.001、0.001);胆囊良性肿瘤组与正常胆囊组P—gP阳性率无比较差异(x2=1.116,P=0.291).观察胆囊癌患者的P—gP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病理分级、Nevin分期的患者P— gP阳性率比较无差异(P>0.05);但有淋巴结转移者P—gP阳性率93.7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3.33% (P<0.05).结论 P— gP表达水平具有鉴别诊断胆囊良恶性肿瘤及评价胆囊癌预后效果作用,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谈宗男;朱宏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浅述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治现状及中医药治疗优势

    慢性萎缩性胃炎又被医学上称为萎缩胃炎,英文简称CAG,作为一种消化道类多发的病变.依据临床经验总结可知,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一定癌变几率,且一旦患者胃部产生CAG,则难以逆转.由于患者在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后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信号与普通消化道疾病没有显著区别,因此,在临床上诊断具有较大难度,医生需要进行胃镜、组织病理检查辅助确诊.其治疗方法分为改善性治疗和干预性治疗,但都存在一些短板制约.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上,选用中医药具有治标治本、毒副性小、利于病理改善等优势.

    作者:魏丙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温通针法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应用温通针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7月本中心就诊的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艾灸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温通针法治疗,治疗4个月经周期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痛经程度积分情况.结果 从治疗效果方面看,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研究组的痛经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使用温通针法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经期疼痛,减少疼痛时间,有利于行气活血,并且温通针法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运用和推广.

    作者:陆伟峰;吕晓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妇科临床教学查房的规范管理

    妇科临床教学查房是实习带教中的中心环节,是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思维碰撞和纽带,对实习同学的临床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怎样规范教学查房,保证实习同学更好的从中获益成为我们主要探讨的问题.

    作者:宋倩琳;戴红;雷萍;贾海军;黄士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医护理方案在膝痹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推拿科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间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择87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方式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护理成效.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膝关节功能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分,观察组护理后的LKS评分为(84.5±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1.2)分,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结论 中医护理方案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应用价值明显,值得展开深入的推广应用.

    作者:吴晓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合并心肌梗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究冠心病合并心肌梗塞患者的优质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合并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运用美国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价患者舒适度,比较两组各维度评分与总分.结果 优质护理组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73.33%)(P<0.05);优质护理组舒适度评分[(93.10±8.27)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65.18±6.44)分],且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4个维度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心肌梗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与舒适度,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实践.

    作者:邹莹;吴立新;张平平;杨燕;马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2月具有病理结果的、宫颈癌筛查患者190例作为对象,病理检查前所有患者均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TCT检查,将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T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190例入组患者终确诊宫颈癌47例,确诊率为24.74%;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TCT检查终确诊45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74% (P>0.05);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TCT检查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人乳头瘤病毒检测、TCT检查(P<0.05).结论 将人乳头瘤病毒检测联合TCT检查用于宫颈癌筛查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桂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糖尿病天地杂志

糖尿病天地杂志

主管: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糖尿病天地(上旬教育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