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

国家级期刊(非官网)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8757
  • 国内刊号:11-9358
  • 影响因子:
  • 创刊:2014
  • 周期:季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还需要咨询该刊物的详情?->
相关期刊
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产品参数: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期刊标签: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国际刊号:2095-8757
国内刊号:11-9358
邮发代号:
创刊时间:2014
发行周期:季刊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简介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ISSN 2095-8757;CN 11-9358/R)于2014年创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浙江医院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在载体形式上与纸质媒体互补的多媒体光盘期刊(CD-ROM),刊期为季刊。自创刊以来,本刊始终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反应我国老年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老年病学术交流的办刊宗旨;坚持在学术上追求高起点、创新性,在技术上追求先进性、实用性和规范化,信息报导上追求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充分发挥电子期刊信息量大、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全面报道老年病的新技术、新方法。


栏目设置

杂志收录/荣誉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投稿要求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社征稿要求

  1 征稿范围

  本刊将设以下栏目:专题论坛、专家述评、研究快报、基础与临床论著、老年病防治、视频讲座、指南与综述、会议专题、学术动态、消息等。征稿范围包括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治与康复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诊疗规范和康复技能,以及老年医疗体系、管理规范及相关社会学议题,国内外老年会议报道和论文荟萃等。

  2 投稿要求

  2.1 稿件(含视频稿件,下同)需附作者单位推荐信,注明单位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

  2.2 稿件首页内容包括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学历、技术职称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传真和Email,并标明正文字数、表数及图数。

  2.3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资助,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并附证书复印件。

  2.4 本刊对重大研究成果将使用“快速通道”,论文将在最快时间内发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发表的论文,作者应提供关于论文创新性的书面说明和查新报告。

  2.5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立即返回回执,作者日后联系时需注明稿件编号。接到本刊回执3个月后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系该稿仍在审阅中。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并在2年内拒绝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

  2.6 请白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一般不退还。

  2.7 稿件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不返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

  2.8 稿件一经接受刊登,由全部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使用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版)和纸版等其他方式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3 撰稿要求

  3.1 一般要求:文稿应具科学性、创新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术语规范,文稿附图量不限,提倡多附图。当报告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的、地区性的或国家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3.2 文题:力求简明,且能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文题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3.3 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依次排列,投稿后不应再做更改;作者单位按照邮政编码、所在省市县、单位全称、具体科室的顺序列于文题页左下方。作者应是:(l)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主要观点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方面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

  3.4 摘要:述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讲座和综述栏目文章需附中、英文摘要,均为300~500字(词)。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文章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列出主要数据)、结论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其他文章采用指示性摘要。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文中所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其后加列国名;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第一作者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如“*”。

  3.5 关键词:除学术动态栏目文章和法规、指南外,其他文章均需在文前标引3~8个中、英文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的词,可按下列方法处理:(l)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表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关键词之间用“;”分隔,每个英文关键词首字母大写。

  3.6 医学名词和药物名称: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白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尚未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所编《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3.7 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列出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着间用“,”分开。

  3.8 计量单位:执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一书。首次出现不常用法定计量单位时在括号内注明与旧制单位的换算关系。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母,如吸光度的符号为A。

  3.9 数字: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如“1329.4765”应写成“1 329.476 5”。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成5~95%,(50.2±0.6)%不能写成50.2+0.6%。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cm×3cm×5cm,而不写成4×3×5cm3。

  3.10 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s,中位数仍用M或大写SE;(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10)以上符号均用斜体。;(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或大写SD;(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

  3.11 图表:图(表)随文,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应有必要的说明性文字置于图(表)的下方,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特殊染色方法和高、中、低倍数。照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并在背面标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说明文字应简短,不应超过50字,所有的图在文中相应部分应提及。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l/3确定有效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3.12 图片:每3张图单独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张图片均应有必要的图题及说明性文字置于图的下方,并在注释中标明图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图中箭头标注应有文字说明。大体标本图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特殊染色方法和高、中、低倍数。图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采用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并应经过剪切后充分显示关键部分,特征性部位应在图中箭头标记并配文字说明。大体标本图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图片应注明特殊染色方法和具体放大倍数。

  3.13 视频资料:要求图像清晰稳定,色彩自然,无跳、漏现象,视频文件采用AVI格式、ASF格式或MEPG格式。声音不失真,无明显过高、过低,无明显噪音;可以配有背景音乐,但必须不涉及侵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效果要相匹配,声音与画面要同步。每个视频文件名称均应与正文中的名称相符,若为动态图像,则图像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文中应标记为“动态图×”。

  3.14 幻灯片:文字、图表显示清晰,文字表达要求规范、简洁、准确无误,图表符合出版规范。

  3.15 参考文献:按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于右上角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姓名,3名以上只列前3名姓名,后加“等”、“et al”(西文)。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缩写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专著] 序号 作者(超过3名,只列前3名,其后加等或et al).书名[M].版次(第1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迄页.[论文集] 序号 作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迄页.[期刊] 序号 作者(超过3名,只列前3名,其后加等或et al).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页-迄页.引用电子文献时,在以上著录格式之后依次标明更新或修改日期(用圆括号)、引用日期(用方括号)、获取和访问途径,同时在文献类型标识中标明其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例如:联机网上数据,[DB/OL];光盘图书,[M/CD];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等。举例:

  1 左明良,尹立雪,李春梅,等.超声评价不同心脏起搏位点对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5,3(4):200-204.

  2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808-810,824-825.

  3 叶欣,费兴波,何申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肿瘤[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31(1):38-40.

  4 Eriksson R,Persson HW,Dymling SO,et al.Evaluation of Doppler ultrasound for blood perfusion measurements[J].Ultrasound Med Biol,1991,17(5):445-452.

  4 投稿方式

  投稿可经本刊官网在线投稿或邮箱投稿,本刊邮箱:zhlnbyj@126.com。如电子图片、视频资料容量超过10M,亦可刻录成光盘(CD或DVD均可)或存储于U盘,邮寄至杭州市灵隐路12号浙江医院5号楼《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编辑部


杂志分析报告

名词解释: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种指标,指某一期刊论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被引论文刊载的时间跨度

期刊发文量:通常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学术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计算期刊发文量是评估期刊生产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者选择投稿期刊时常常考虑的因素之一。

期刊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数占该刊总被引次数的比例用以测度某期刊学术交流的广度、专业面的宽窄以及学科的交叉程度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平均引文率: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用以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发文量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总被引频次

杂志文章摘录

  • 老年房颤患者卒中的预防策略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1].西方国家数据显示,60~70 岁人群的房颤患病率为 3.7%~4.2%,80 岁 及 以 上 人 群 房 颤 患 病 率 高达 10%~17%[2].2009 年 我 国 房 颤 流 行 病 学 调 查显示,60 岁及以上人群的男女患病率分别为 2.0%和 1.6%,成人房颤的终身患病风险为 20%[3],我国61~70 岁、71~80 岁、80 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较51~60 岁人群分别增加了 2 倍、5 倍及 6 倍[4].年龄是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及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抗凝治疗能显著降低老年房颤患者相关的卒中风险,同时亦面临出血风险的增加.本文将从老年房颤患者卒中及出血的特点、抗凝治疗的获益、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nts, OAC)的选择及抗凝治疗面临的问题等多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蒋小琴;秦明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激素补充治疗抗衰老技术规范化指南

    激素补充治疗抗衰老是指女性卵巢功能衰退[1]、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2-4]以及成年生长激素缺乏症等疾病,导致性激素和生长激素不足,引起机体健康问题而采用的临床医疗干预措施.该治疗方法应在有适应证而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应用.通过适当补充所缺乏的激素,有助于缓解围绝经期妇女的不适症状以及中老年男性的机体和精神衰退,增加肌肉含量,减少脂肪成分,从而提高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改善生活质量,达到抗衰老目的[5].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目前的临床证据显示,这些激素的合理应用(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②激素应用,必须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相结合,包括运动和饮食管理.③激素的补充剂量为生理剂量,剂量不足会影响疗效;反之,若补充过多则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作者: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抗衰老分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内分泌系统在机体衰老过程中的作用(续)

    衰老是生物体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退行性变化的综合结果,即在衰老过程中生理机能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退化,体内各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也逐步衰退,包括肌肉和骨骼萎缩、脂肪组织中脂肪堆积、免疫功能减弱、血管收缩等[1]。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应激反应、未折叠或受损蛋白过量堆积、长期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受损等都能导致器官功能退行以及生物体的衰老[2-5]。但全身不同器官的退行在衰老过程中有同步化的趋势,内分泌调控可以视为其中一种假说,即血液中的激素或细胞因子对于各个组织器官的同步调控,从而导致系统性的衰老。首先,很多激素与细胞因子在血液中的水平会随着衰老或环境因素而变化,从而导致组织器官的功能退行。其次,人为延缓某些特定组织和器官的退行,例如运动增强肌肉活力,能起到改善整体衰老的作用,这一现象在多种动物(包括小鼠、果蝇和线虫)实验研究中被证实:通过遗传手段、增强单一组织器官的功能可以打破上述衰老同步化、逆转其他组织的退行进程,延长生物体寿命;更重要的是,这种单一器官延缓整体衰老,是通过分泌不同激素和细胞因子来实现的。本文将重点讨论内分泌系统在生物体衰老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逆转整体衰老的可能。

    作者:宋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肌血流再灌注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拮抗剂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血流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2014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老年病科就诊且为首发急性心肌梗死需急诊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52例STEMI患者,其中入院30 min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患者纳入早期给药组(26例),入院30 min后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患者纳入为晚期给药组(26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球囊扩张后血流再灌注情况(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呈色分级)、90 min ST段回落百分比,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如30 d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因心肌梗死再住院等)的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前早期给药组TIMI 3级血流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晚期给药组(23.1%、3.8%),心肌呈色分级达3级者比例亦明显高于晚期给药组(34.6%、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3、3.90,均P<0.05);球囊扩张术后两组患者TIMI 3级血流和心肌呈色分级达3级者的比例均无明显差异(92.3%、88.5%,69.2%、65.4%;χ2=0.22、0.09,均P>0.05)。与晚期给药组比较,早期给药组90 min ST段回落百分比明显提高(88.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P<0.05);而且早期给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5±7)、(19±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P<0.05)。两组患者均无30 d死亡、再发梗死及大出血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早期给药组仅2例发生小出血,晚期组仅1例再住院、2例发生小出血,两组患者出院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11.5%;χ2=0.22,P>0.05)。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老年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肌血流的再灌注,且并未增加出血、死亡等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作者:宋双双;刘玲玲;司良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大数据技术在老年人衰弱粗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大数据技术在老年人衰弱综合征粗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完成Fried衰弱表型评估.再利用大数据技术(Hadoop)收集、整理患者病例资料中的各项指标,以累计缺陷衰弱指数法(frailty index,FI)为基础,并结合其他评估工具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模拟计算FI值.通过不断调整指标项目,确定与Fried衰弱表型评估在相关性和一致性等方面契合的指标集合.结果 Fried衰弱表型分期:无衰弱28例,衰弱前期68例,衰弱22例;大数据技术自动评估粗筛:无衰弱8例,衰弱110例(不区分衰弱前期与衰弱).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本组老年患者计算的模拟FI平均值为0.58±0.20.FI值的增加与Fried分期呈正相关(r=0.607,P<0.01).以Fried衰弱表型分期结果为标准,将本组老年人分为无衰弱和衰弱(衰弱前期+衰弱)两组,代入终确定的FI值绘制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AUC)为0.912(95%CI:0.861-0.963,P<0.01),得出FI临界值为0.28,其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99%、75%、0.74.将FI=0.28引入大数据技术评估模型,其对老年人群的衰弱筛查结果与Fried衰弱表型分期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169(P<0.01).结论 采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模型对入院老年人进行衰弱粗筛是可行的,其筛查结果与Fried衰弱表型分期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龚瑞;刘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老年人夜尿症的危害及其治疗和管理策略

    夜尿症是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之一,老年人夜尿症是指老年人夜间迫于尿意而需起床排尿≥ 2 次,并且每次均中断睡眠[1],其他原因(如失眠、焦虑、遗尿症等)所引起的夜间排尿次数增加则不属于夜尿症.老年人是夜尿症的高发人群,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均表明夜尿症的发病率随增龄逐渐升高.一项韩国社区老年人(≥ 65 岁)夜尿症调查显示,社区老年人群中夜尿症的发病率高达 56.0%[2];我国一项对中老年人夜尿增多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70岁以上老年人夜尿症的患病率高达 48.9%,并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3].夜尿症会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降低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4]、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5-6].本文现对老年人夜尿症的病因、分类、危害及其相应的管理策略进行重点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尤其是老年病科医护人员对老年夜尿症及其危害的认识,从而提升临床诊疗水平.

    作者:孟亚莉;郑松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平板触控计算机监测健康老年人手指主动运动模式的研究

    目的 利用平板触控计算机记录健康老年人主动运动过程中手指运动速度和潜伏期等参数,分析影响手运动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10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查体健康老年人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平板触控计算机的手指运动监测系统(finger movement monitoring system,FMMS)进行监测,记录重复视觉刺激启动的主动运动过程中双侧手指的平均反应时间、平均移动时间、小反应时间及小移动时间.分析手指运动模式与年龄的相关性,并比较左右手及不同性别的差异.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健康老年人手指运动模式与年龄的关系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8个FMMS手指运动指标,即双侧(右左手)平均反应时间、双侧平均移动时间、双侧小反应时间、双侧小移动时间,均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r=0.624、0.624,0.557、0.586,0.616、0.616,0.545、0.591;均P<0.01),且均与年龄呈直线回归关系(b=5.468、5.894、3.530、3.713、4.041、4.569、2.328、2.521,均P<0.01).FMMS手指运动模式左右手的平均反应时间、平均移动时间、小反应时间、小移动时间均存在差异,右手手指运动速度明显快于左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61、-4.596、-5.158、-4.190,均P<0.05);但不同性别老年人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32、0.563、1.431、0.889、1.220、0.509、0.751、0.389,均P>0.05).结论 基于平板触控计算机的FMMS可对手指运动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健康右利手老年人手指运动的参数与年龄明显相关,且右手运动参数明显优于左手参数.

    作者:白志强;王逍;赵国望;李阳;唐鹏;陈丽;李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阿仑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对成骨细胞的调节及对OPG/RANKL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细胞增殖及OPG/RANK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获得成骨细胞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阿仑膦酸钠(1×10-10、1×10-9、1×10-8、1×10-7、1×10-6、1×10-5、1×10-4 mmol/L)与骨化三醇(1×10-8、1×10-7、1×10-6、1×10-5、1×10-4、1×10-3、1×10-2 mmol/L),测定成骨细胞AKP活性及观察茜素红染色情况,继而确定佳单药浓度.比较两种单药及联合用药(均选择佳单药浓度)对成骨细胞AKP活性、细胞增殖及OPG/RANKL蛋白表达的影响.多组间AKP活性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两组间的比较采用q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成骨细胞诱导分化成功.阿仑膦酸钠与骨化三醇的佳单药浓度分别为1×10-6mmol/L、1×10-4 mmol/L.相对于无药物处理的成骨细胞组,各药物处理组差异明显,其中阿仑膦酸钠+骨化三醇的联合用药组成骨细胞AKP活性强、钙结节形成多、细胞增殖明显,其次为骨化三醇单药组,再次为阿仑膦酸钠组;另外,单纯成骨细胞诱导组及联合用药组的OPG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RANKL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且联合用药组较单纯成骨细胞诱导组OPG蛋白的升高水平更显著、RANKL蛋白的下降水平更显著.结论 阿仑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具有显著的调节成骨细胞AKP活性、钙结节形成、细胞增殖及OPG/RANKL蛋白表达的作用.

    作者:杨明;陈剑;陈意磊;马建军;张建锋;万双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基于新指南共识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逐渐被关注.在糖尿病患病人群中,老年人群的患病率高,而且老年患者急性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巨大,同时老年糖尿病也更容易导致和加重老年综合征的发生、发展,造成骨折、认知障碍、营养不良、慢性疼痛、尿失禁、多重用药等一系列老年综合征,进而引发功能下降和致死、致残的高风险疾病.尽管如此,既往的多个随机对照研究中,伴有或不伴有多种合并症的老年患者通常也是被排除在外的.长期以来,高龄共病的老年糖尿病管理缺乏专业指南的指导,这给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

    作者:康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杂志往期目录

更多评论>>

网友反馈(不代表本站观点)

小荷** 的反馈:

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收到书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感谢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编辑部大大,感谢~~感谢

明哥** 的反馈:

等得好心急哟,编辑大哥大姐们,能不能快点审下我的稿子

rahimajoke** 的反馈:

你好,请问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字数要求最高包括参考文献是多少字呢?是不加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还是加上参考文献6000字以内呢?

康新隆** 的反馈:

投稿一周,就说初审没过,我好想大哭一场,投这个刊物怎么这么难[伤心][难过]

快点毕业** 的反馈:

各位学友,这个期刊是不是投稿就会通过初审? 看我很多投稿的朋友说,初审后被拒稿的也很多啊……

嘟噜噜~** 的反馈:

退修了三四次,基本都是格式和缩减字数,可能文章比较符合期刊主题。样刊是平邮,大家一定要写好自己的详细地址,越细越好流泪

haiyu** 的反馈: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校稿认真负责,每次打电话都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的不解之处。外审专家的审稿意见也很诚恳详细,对文章帮助很大!杂志质量还是挺不错的。

baiqian** 的反馈:

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编辑的态度非常认真、和蔼,来回修改了好几次,很快就录用了。国内的顶级杂志,影响力很大,看来我的选择还是没有错的。给你们竖个大拇指。

小小小硕** 的反馈:

五天了还是已发回执状态 什么情况?有人知道么

flytoyou** 的反馈:

退得挺快,挺好的[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