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加口服药失效转换为门冬胰岛素50

关键词:老年, 型糖尿病, 基础, 甘精胰岛素, 口服药, 失效, 转换, 血糖控制, 血糖波动, 患者, 关节肿痛, 阿卡波糖片, 医院就诊, 生活方式, 人民医院, 皮下注射, 二甲双胍, 多尿, 消渴丸, 广东省
摘要:患者女性,63岁.主诉反复口干、多饮、多尿10年,多关节肿痛6年.现病史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遂到陆丰当地医院就诊,查随机血糖16+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在给予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加用了消渴丸8~10粒Bid-Tid,血糖控制不理想,波动于10~ 15mmol/L;约2010年开始加用了二甲双胍0.25gTid,近3年病情时好时坏,夜尿明显增多,患者随机加用阿卡波糖片50mg/次,因合并疾病干扰,进餐和服药不规律,未监测血糖;2015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时,因餐前血糖波动于8 ~ 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于16 ~ 20mmol/L左右,加用甘精胰岛素26u/天,睡前皮下注射,自诉血糖控制尚可.患者因全身多关节肿痛加重来院就诊.
糖尿病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一例关于高预混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例报告

    患者肖某,女,55岁,职员.主诉口渴多饮8年,视力下降、下肢麻凉5年,加重2天.现病史患者8年前出现口渴多饮,就诊于某院发现血糖增高,空腹血糖11 mmol/1,餐后两小时血糖15mmol/1,诊断为糖尿病,开始胰岛素治疗.5年前出现视力下降,下肢麻凉,就诊于某院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期、周围神经病变,先后于2012年和2014年进行右眼底激光光凝术.2天前再次出现右眼视力下降,伴双足针刺样疼痛,来院就诊,收入院.患者入院前应用诺和灵50R早15u晚15u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降糖,空腹血糖6~ 9mmol/1,餐后2小时血糖10~18mmol/1.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立足国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大部分中国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伴有餐后血糖升高.在流行病学筛查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患者的比例高达50%,糖尿病前期中约70%为单纯性的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餐后血糖增高是导致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升高的重要原因,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因此,控制餐后血糖是促使HbA1c控制达标和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策略.这是制定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的背景.

    作者:秦映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针对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间分阶段抽选了80例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在系统随机分组下进行分组,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护理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同时对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15.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别为(83.6±15.3)分、(71.6±13.9)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治疗安全,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太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倡议:诊断、管理与护理实践指南

    概要高血糖是妊娠期女性所要面对的常见的问题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估算,六分之一的活产儿(16.8%)的母亲在孕期存在不同类型的高血糖,这其中16%的孕妇属于妊娠期间的糖尿病(diabetes in pregnancy,孕前已存在1型或2型糖尿病,或首次孕检被诊断糖尿病),而大部分孕妇(84%)属于妊娠期糖尿病(GDM).目前,在全球范围内,GDM与糖耐量减低(IGT)、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都在升高,更需要重视的是,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发病年龄在降低,而生育年龄却在增加,育龄妇女中的超重和肥胖率也在增加,因此孕期面临高血糖威胁的女性越来越多.

    作者:摩西·霍德;阿尼尔·卡普尔;大卫·塞克斯;徐赫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患者人数居全球首位.糖尿病防治的关键在于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及尽早规范化干预.糖尿病管理的终目标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微血管并发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ASVD),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研究显示,我国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达标率仅32.6%;在心血管风险因素控制方面,我国T2DM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达标率分别为47.7%、28.4%和36.1%,仅5.6%的患者3项指标均达标.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不容乐观.

    作者:母义明;纪立农;杨文英;洪天配;朱大龙;单忠艳;郭立新;陈硌路;童南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门冬胰岛素5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门冬胰岛素50治疗37例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7例经口服药治疗血糖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50,3次/日,餐前注射,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低血糖发生情况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37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水平有不同程度改善,HbA1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较低.结论 门冬胰岛素50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特别是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效果突出,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韩文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关注糖尿病的“特殊化”管理(上)

    近几年我国正在逐渐完善“特殊”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已经发布了一些专门针对特殊人群糖尿病管理的指南或共识,比如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3年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不过这还远远不够.本文将汇总近期国外发布的针对特殊人群糖尿病管理的指南或共识中的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2015年发布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倡议:诊断、管理与护理实践指南”将在本期其他栏目详细介绍,本文将略去此指南.

    作者:徐赫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中医标准化诊疗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标准》是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7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的基础上,研究、整合、优化以往中医糖尿病标准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实际,研究而形成的能够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诊疗标准.此标准确定了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属中医“痿病”范畴,对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处理原则、辨证施治、成药治疗、辅助疗法、西医治疗、病情监测等分别进行阐述,旨在进一步推广和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时的特色与优势,规范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诊疗行为,促进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升.此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和科研机构中从事中医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诊疗及科研工作的执业医师使用.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国际妇产科联盟妊娠期糖尿病实用指南》带来的启示

    目前,糖尿病合并妊娠(diabetes in pregnancy,DIP)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据报道,GDM在我国的发生率已达18.9%,成为孕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且呈现发病年轻化趋势,形势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我国成年2型糖尿病发生率亦逐年攀升,据报道已达11.6%.GDM母儿已明确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远期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而孕期有效管理及产后合理指导可使上述不良结局明显降低.由此可见,制定合理且有效的GDM实用指南尤为重要.

    作者:魏玉梅;杨慧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专科护理服务实践与效果

    目的 研究糖尿病护理小组实际开展护理服务的效果水平.方法 根据糖尿病患者个体情况采用有效的专项护理服务方式,尽可能完善糖尿病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采用有效的培训控制标准,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尽可能完善实际的护理标准.结果 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专项服务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护理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通过有效的专科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质量水平,在护理服务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实践性意义.

    作者:唐玉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加口服药失效转换为门冬胰岛素50

    患者女性,63岁.主诉反复口干、多饮、多尿10年,多关节肿痛6年.现病史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遂到陆丰当地医院就诊,查随机血糖16+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在给予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加用了消渴丸8~10粒Bid-Tid,血糖控制不理想,波动于10~ 15mmol/L;约2010年开始加用了二甲双胍0.25gTid,近3年病情时好时坏,夜尿明显增多,患者随机加用阿卡波糖片50mg/次,因合并疾病干扰,进餐和服药不规律,未监测血糖;2015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时,因餐前血糖波动于8 ~ 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于16 ~ 20mmol/L左右,加用甘精胰岛素26u/天,睡前皮下注射,自诉血糖控制尚可.患者因全身多关节肿痛加重来院就诊.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糖尿病临床杂志

糖尿病临床杂志

主管:糖尿病天地·临床(下旬)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