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饮食护理在甲亢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杨蓓莹

关键词:甲亢, 糖尿病, 饮食护理,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摘要:目的 分析饮食护理在甲亢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74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该次实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饮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4.6%)相比于对照组(78.4%)更高,术后1 d和术后7 d的HAMA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护理满意度(94.6%)较对照组(75.7%)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甲亢并糖尿病患者实行饮食护理可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并能改善其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社区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路径,观察组实施社区延续干预性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前后的血糖值指标变化情况、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糖尿病治疗的患者,开展社区延续干预性护理路径,能提升病患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杨洪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并分析在糖尿病护理中健康教育临床护理的作用结果.方法 挑选出该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1月临床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共计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健康教育临床护理方法施用于观察组,将一般常规护理措施施用于对照组,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等指标以及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的程度差异,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有更为可观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健康教育护理更为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此护理方式适合在全院各科室推广.

    作者:匡秀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10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每组55例,分别称为研究组、对照组,分别使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与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变化;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疾病知识、血糖监测、自我管理、心态调节、行为习惯等几项健康知识能力进行测试;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各项健康知识能力测试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对护理更为满意(96.36%>80.00)(P<0.05).结论 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对于糖尿病人具有优秀的护理效果.

    作者:王宇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治疗中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的联合应用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治疗中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的联合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该次实验研究对象,对照组34例患者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实验组34例患者为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与口服瑞格列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给药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各项数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7.1%vs 85.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可有效改善个体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作者:崔磊;安琪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老年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内瘘护理分析

    目的 探究老年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内瘘护理应用效果以及要点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患者自愿性作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内瘘护理),各50例.对比两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为期3年的研究期间,均出现不良反应,但是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0%(观察组)、76.00%(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瘘护理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发生闭塞、感染、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能够提高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期限,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用前景十分良好.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期间眼科及内分泌科收治的28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按照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将所有患者分成无视网膜病变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3组;按照肾脏受损程度,并以尿微量蛋白(ALB)排泄水平将所有患者分成无尿蛋白组、微量尿蛋白组及临床尿蛋白组3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指标,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结果根据视网膜病变分组的3组之间的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受损程度加重,糖尿病肾病也逐渐加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间呈正相关性.结论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在病变程度上存在正相关性,因此临床通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预测肾功能受损程度.

    作者:刘春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评价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采用评价依帕司他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该院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用甲钴胺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依帕司他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控制情况、用药前后神经传导的改善情况以及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92.45%)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60.38%)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用药后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用药前的相比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用药后的腓总神经、桡神经以及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患者用药后的相比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副作用发生率(7.55%)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19%)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帕司他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降低临床用药的不安全性.

    作者:宋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全科团队管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有效性评价

    目的 研究全科团队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2月期间在册管理的糖尿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采取全科团队管理模式,同期全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社区管理,12个月后比较两组管理后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率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也比对照组好,观察组患者FBG、2 hPG和HbAlc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科团队模式管理,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而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后让患者的血糖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在糖尿病患者减少并发症、控制疾病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钱亚婷;施争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该医院于2016年9月—2018年2月期间接诊的72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冠心病、2型糖尿病药物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冠心病、2型糖尿病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治疗效果、心电图缺血改善情况、血糖水平以及硝酸甘油停减情况.结果 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心绞痛治疗效果、心电图缺血改善情况、血糖水平以及硝酸甘油停减情况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提升空间较大,在此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缺血情况和血糖水平,且显著减少硝酸甘油的用药量,值得推广研究.

    作者:曹英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及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进修单位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40例,按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血糖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控制血糖水平.

    作者:郭珠英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针对性护理对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症状的影响

    目的 针对性护理对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糖尿病眼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原则,所有患者被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针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的糖尿病眼病护理方式.针对于观察组患者,在普通治疗的前提下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血糖水平变化情况与接受护理前有了较为显著的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眼病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后,其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大大提高,糖尿病眼病患者血糖低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因此,临床针对性护理的介入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系统化全面护理对糖尿病并发压疮的防治作用分析

    目的 研究系统化全面护理对糖尿病并发压疮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间90例糖尿病并发压疮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和系统化全面护理,对比其两组血糖水平改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并发压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5.01±1.32)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7.02±1.66)mmol/L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糖尿病并发压疮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化全面护理对糖尿病并发压疮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蒋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口服降糖药的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该院糖尿病病人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的200例糖尿病患者的处方、一般资料等信息,通过对患者进行体检、询问等方式,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药物的使用频度及不合理用药.结果 该院口服降糖药的使用频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比例也越来越高,其中磺酰脲类降糖药使用频度在口服降糖药中排第一,阿卡波糖的销售总金额在口服降糖药中排第一,各类降糖药的使用频度均逐年增加,200例患者中的诊断书写不规范、选药不合理、用法不适宜所占比例分别为1.0%、2.0%、3.5%.结论 近年来该院在口服降糖药的使用中,磺酰脲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排在第一并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院在糖尿病人的治疗中使用口服降糖药基本合理.

    作者:何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试析糖耐量异常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

    目的 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糖耐量异常周围神经病变是其病情加重及发展的早期主要因素,该文针对糖耐量异常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分别探讨了无创、有创检查方法及生物基因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 随着科技术及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与早期评估周围神经损害的方法相配合,提高了糖耐量异常周围神经损害的诊断准确率.对早期糖尿病患者采用比较敏感的诊断周围神经改变方法,能够使糖耐量周围神经病变的提高检出率.结论 在疾病早期对患者加强管理及干预治疗,对于减轻其周围神经损害导致的身心损害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宁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营养和运动指导治疗儿童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营养和运动指导治疗儿童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该院接受糖尿病治疗的85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儿分别接受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营养和运动指导下接受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后受试患儿的血糖指标FPG和2 hPG水平,血脂指标TC、TG水平,以及受试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营养和运动指导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FPG、2 hPG水平和TC、TG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的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独立性以及社会适应性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营养和运动指导下给予糖尿病儿童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可明显降低患儿的血糖、血脂水平,同时还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其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皮下注射胰岛素这一治疗方式.

    作者:刘巧玲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为了有效提升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该文主要从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片的角度对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片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便提高它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2月45例予以地特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命名为对照组,45例予以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片的2型糖尿病患者命名为观察组,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片的优越性.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占比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占比93.33%,两组对比观察组更优(P<0.05);两组患者FBG、PBG、HbA1c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占比11.11%,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占比2.22%,两组对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的临床治疗中,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片不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秦亚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对病情转归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病情转归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该文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114例,按照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延续性护理方法应用到糖尿病患者护理中,有助于强化患者的血糖效果,提升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

    作者:张华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护理中建立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方式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护理中建立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方式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建立糖尿病护理小组行专科护理.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护理中建立糖尿病护理小组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度,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邢少燕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对合并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对合并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及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该院的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分析患者在接受两种护理方式以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的低血糖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切口延愈发生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较低,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降低,满意度也有所提高,值得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陈艺苗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改善糖尿病患者失眠症状的研究

    目的 为了改善糖尿病患者失眠症状,分析采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失眠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计算机软件相关程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接受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的设为对照组,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措施基础上辅以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设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措施对疗效以及睡眠质量指数评分的影响.结果 研究表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的有效人数为23例(51.11%)和33例(73.33%),观察组总有效率更占优势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分别为(19.43±1.30)分和(19.44±1.4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分别为(6.57±1.55)分和(8.56±1.7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P<0.05).结论 糖尿病伴有失眠症状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失眠症状,而且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高成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