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生;朱红典
目的 了解糖尿病肾病临床救治中配合展开优质干预技术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重点抽选96例因患糖尿病肾病、于2014年11月—2016年11月进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的患者,均展开血透疗法,同时予以随机分组:其中47例Ⅰ组糖尿病肾病患者救治工作中配合展开基础干预,而49例Ⅱ组则展开优质干预,并给予两组血透质量、满意度及其SAS计分等展开横向比较.结果 47例Ⅰ组内总有效率74.47%,49例Ⅱ组是95.92%(P<0.05);Ⅰ组内满意度74.47%,Ⅱ组是97.96%(P<0.05);Ⅰ组内SAS计(49.03±3.52)分,Ⅱ组(44.27±3.78)(P<0.05).结论 对于接受血透疗法救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配合展开优质干预技术疗效确切,实践价值有保障,推荐选用.
作者:赵霞;刘晓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前期诊断中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数值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1040名21~27岁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体检,分别测量他们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数值,进而调研5年中发展成糖尿病的概率.结果 1040名测试者当中,分别以空腹血糖5.6~6.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5.7%~6.4%、二者联合作为衡量标准,第一次诊断中糖尿病前期患者数分别为192、78名和34名,5年后发展成为糖尿病前期的人数分别是22、6名和12名.结论 以空腹血糖5.6~6.9 mmol/L、糖化血红蛋白5.7%~6.4%作为标准做出的诊断都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在诊断糖尿病前期的应用中应该以将二者联合作为诊断标准.
作者:王小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沙格列汀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用药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于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6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33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沙格列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2个月的临床治疗,研究组患者的心肌酶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肝脏、肾脏功能均显著好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未发现较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P>0.05).结论 沙格列汀治疗无肝肾功能损伤、轻度或中度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十分满意,建议临床应用.
作者:徐红双;孙亚华;金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使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8例获得性肺炎合并有2型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根据氨溴索使用剂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23例)和研究组(25例):在对糖尿病和获得性肺炎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联合应用常规剂量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研究组给予大剂量.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咯痰的CGIC、疗效、血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CGIC差异具有均衡性;治疗后研究组CGIC及疗效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氨溴索对糖尿病患者获得性肺炎治疗效果显著,且对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是安全有效的祛痰方法.
作者:耿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与2型糖尿病及血清尿酸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100名健康志愿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尿酸及其他代谢指标,比较其差别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关系;同时将病例组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3组:正常尿蛋白组,微量白蛋白组及临床白蛋白组,以正常尿蛋白组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及其他代谢指标,分析在糖尿病肾病发展中不同阶段的变化水平.结果 病例组血清尿酸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代谢综合征发生率糖尿病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临床白蛋白组的血尿酸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尿蛋白组(P<0.05),微量白蛋白组的血尿酸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尿蛋白组(P<0.001);在临床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组中,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升高在2型糖尿病及慢性糖尿病肾脏病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李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科肿瘤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在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肿瘤合并糖尿病手术病例资料,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结果 56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2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治疗后都治愈,因1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自动放弃治疗出院以外,其余53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且顺利出院.干预后,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效改善(P<0.05),护理满意度为98%.结论 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做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杜秀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26例,随机分为2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满意度为96.8%,平均住院时间为(13.5±2.6)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止病情发展,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
作者:薛淑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根据血液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高通量组和常规组,实验组患者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液透析,再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人20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hs-CRP、IL-6以及TNF-α等微炎症指标与正常健康人相比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的BMI、TP以及ALB等指标与正常健康人相比明显降低(P<0.05),常规血液透析后患者的BMI、TP以及ALB会继续显著下降(P<0.05).结论 采取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会加重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对营养状态产生不良影响,而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缓解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营养状态.
作者:李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0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仅接受钙尔奇D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血糖水平以及骨密度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治疗后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血磷、血钙以及骨碱性磷酸酶水平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常规降糖的基础上进行益肾壮骨合剂联合钙尔奇D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骨密度以及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薛少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围产期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8月该院产科共收治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围产期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出院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①对照组孕产妇合并症发生率为36.7%(11/3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4<0.05).②对照组围生儿合并发生率为30.0%(9/3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3<0.05).③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各组数据相比,均为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围产期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母婴合并症的发生率,可以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入院编号单双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40,传统护理辅助)和针对组(n=40,针对性护理辅助),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针对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水平、并发症总发生率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低,针对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作者:宋倩倩;雷密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西格列汀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对患者的血压、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该院2015年1—12月间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该次研究资料,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西格列汀进行治疗,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 血脂、 血压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HbA1c、FBG、TG、TCH、LDL-C、SBP、DBP及HOMA-IR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能够有效抑制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症状,降低血压、血脂水平,应在T2DM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中推广应用.
作者:白秋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接收的4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健康档案进行整理、分类,重点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方案、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时间、饮食情况、运动情况、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低血糖发生的原因.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40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时间大多在夜间,其中分布在夜间2:00-3:59占据了30.00%,分布在4:00-5:59占据了27.50%;造成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药物性低血糖、饮食不当、运动不当、高龄及其他,分别占据35.00%、32.50%、15.00%、10.00%及7.50%.结论 了解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查伍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胰岛素泵+二甲双胍缓释片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抽签分组的方法;对照组:胰岛素泵;观察组:胰岛素泵+二甲双胍缓释片;对比两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生理指标评价结果 .结果在生理指标评价结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 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表现加以分析,合理选择胰岛素泵+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血糖控制效果,凸显胰岛素泵+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作者:努尔卡马力·瓦依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自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50例,将其设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该院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正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100例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而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肢斑块、狭窄及闭塞检出率以及下肢动脉内径、血流速度.结果 实验组的下肢斑块、狭窄及闭塞检出率(84%、32%、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下肢斑块、狭窄及闭塞检出率(1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下肢动脉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的下肢动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下肢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的下肢动脉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患者病情的评估、判定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作者:文巧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对糖尿病综合管理中医学营养治疗方面现有的不同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检索CBM、 万方、CNKI数据库,选取合格的文献并从中提取相应信息.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改良后的医学营养治疗在FPG、2 hPG、HbA1c、TC、TG、BMI方面与传统医学营养治疗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效果更倾向于干预组.结论 与传统模式相比,改良后的医学营养治疗措施对2型糖尿病的控制有更显著的积极影响,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马崇淇;郝志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甲钴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B12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NIS-LL、TS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甲钴胺治疗,临床效果可靠,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崔艳;吴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葛酮通络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并发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并发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葛酮通络胶囊治疗和血塞通片治疗.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实验组的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病变计分及血液流变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葛酮通络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并发脑梗死后遗症康复作用显著.
作者:高艳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间该院收治的46例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1个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肝脏胰岛素抵抗指数、Matsuda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各项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A1c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OMA-IR、HRI、MSI及HOMA-βF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提高T2DM合并NAFLD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与肝脏胰岛素抵抗症状,可于该病的药物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永衡;李建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法测C肽、胰岛素对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抽取该院于2014年4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到该院体检的80名健康人群,将其设为对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测C肽、胰岛素,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受检人员分别经过检测后可知,餐前C肽以及餐后3 h C肽水平经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前胰岛素水平以及餐后3 h胰岛素水平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学发光法能够有效测出C肽、胰岛素水平,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郭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