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成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美脲治疗对其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自2015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格列美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实验组血糖及血清总胆固醇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给予格列美脲治疗能够显著提升降糖效果,改善血糖及血脂水平,加上治疗效果快,低血糖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赵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出院时自我注射胰岛素正确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该院2016年3—9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开展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胰岛素注射错误率为6.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护理过程中开展PDCA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出院时自我注射胰岛素正确率,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密切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卓丽红;王惠玲;苏东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分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接收的9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是2011年1月—2013年2月接收的病例,分成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使用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使用舒适护理,对两组的并发症、负情绪、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护理后,护理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2.17%,常规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5.22%,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周的透析治疗,护理干预组的焦虑评分平均(44.22±3.29)分,抑郁评分平均为(44.21±3.26)分,比常规护理组低(P<0.05),护理干预组护理态度满意度是89.13%、护理方式满意度是86.96%,比常规护理组高(P<0.05).结论 舒适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和情绪均有很好的改善效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高,能够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周洋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改变与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 收取该院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2月—2017年3月,分别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入院初患者全天血糖高与低值的差值(血糖波动差值)和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研究患者血糖代谢和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根据检测结果发现,在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正常者有11例,占18.33%,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患者有49例,占81.67%,其中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正常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6.19±1.15)%;血糖波动差值4.0~9.1 mmol/L(4.0;6.4;5.3;6.7;9.1;5.7);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9.43±3.31)%,血糖波动差值8.3~11.4 mmol/L(11.4;8.3;8.4;10.9;10.7;8.9),显著高于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正常患者(P<0.05).根据研究结果显示,4组患者(不典型病变、严重病变、典型病变、早期病变)之间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血糖波动差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改变与血糖代谢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有效、及时控制患者血糖,降低患者自身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减少血糖波动对减轻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病变程度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邹文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213眼),根据临床分期给予不同范围的光凝治疗,非增殖期患者(n=54,98眼)采用局限性光凝治疗,增殖期患者(n=66,115眼),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视力和疗效.结果 治疗后视力提高101眼(47.4%),无变化91眼(42.7%),视力下降21眼(9.9%);非增殖期总有效率为94.9%,增殖期总有效率为84.3%,两个时期总有效率为89.2%.结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激光光凝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促进视功能恢复,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鑫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神经内分泌激素治疗,对患者的心室重构和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其特点.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6例心肌梗死患者未出现糖尿病症状,将其作为对照组,另外40例患者为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采取相同的神经内分泌激素治疗,分别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室重构情况和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室重构情况也有明显的区别,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期末内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与无糖尿病患者相同的治疗方法时,患者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的降低情况较差,在患者心室重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但是仍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张姗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病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为此类患者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将该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腔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化护理,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牙龈指数(GI)及牙龈出血指数(GBI),同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GI和GB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干预后的GI和GBI均低于对照组,且相对于干预前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67%vs 83.33%,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疗中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较好,不仅促进了牙周炎康复,同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姜为爱;薛昌敖;林娟;罗宁;吴新;蔡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GLP-1RA)通过激活GLP-1受体(GLP-1R),以葡萄糖依赖性刺激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同时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而降低血糖,从多方面针对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治疗,临床上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该文就GLP-1RA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菲;于苏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沙格列汀对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患者252例.将入选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沙格列汀组或者阿卡波糖组.两组患者均继续维持二甲双胍治疗,沙格列汀组患者在原降糖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片5 mg/d,1次/d;阿卡波糖组加用阿卡波糖50 mg,3次/d.随访观察期24周.每4周随访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PG、2 hPG、HbA1c的变化,并记录随访期间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上述指标的在两组的变化.结果 ①沙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治疗后FPG、2 hPG较该组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与阿卡波糖组治疗后相比,沙格列汀组2 hPG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24周后,沙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各组HbAlc均有降低(P<0.05);与阿卡波糖组相比,沙格列汀组HbAlc下降幅度更大(P<0.05);沙格列汀组HbA1c达标率为48.82%显著高于阿卡波糖组的3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访期间,阿卡波糖组胃肠道异常发生率高于沙格列汀组(16.80%vs 3.94%,P<0.05);沙格列汀组与阿卡波糖组的低血糖事件和因不良事件而终止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9%vs 6.40%、5.51%vs 4.80%,P>0.05).结论 对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沙格列汀可有效降糖,提高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且不增加低血糖和胃肠道反应风险.
作者:梁辉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胶囊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P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3年3月—2016年5月住院患者中50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两组,治疗组给予加巴喷丁胶囊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片治疗,观察两组疗效、VAS、加巴喷丁胶囊、卡马西平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共治疗8周.结果 两组的VAS评分随着治疗进度的进行逐渐降低;治疗2、4、6、8周时治疗组加巴喷丁的VAS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有效率和卡马西平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嗜睡、头晕、胃部不适、恶心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巴喷丁胶囊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P的疗效优于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樊泽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针对临床小儿糖尿病的诊治方法 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集的20例小儿糖尿病患儿资料,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0例患儿,都采取诺和灵和胰岛素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采取饮食、运动等治疗措施,基于此治疗组患儿补充中医治疗方法,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指标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治疗组患儿相关指标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有9例治疗后有效,有效率高达90%.对照组患儿有7例治疗后有效,有效率高达70%.两组患儿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小儿糖尿病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对于控制患儿血糖指标及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都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何秀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护理方法 .方法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使患者病情得以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在糖尿病基础护理中通过强化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采取综合护理,有效地保证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
作者:刘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复方丹参注射液在2型糖尿病病患用药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分析.方法 在该院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患中抽出100例开展用药治疗研究,其中50例2型糖尿病病患划入常规降糖组,主要行一般的降糖用药治疗,另外50例2型糖尿病病患划入复方丹参组,主要行复方丹参注射液用药治疗,比较常规降糖组和复方丹参组病患颈动脉内的中膜厚度(IMT)情况、内径比率、血清指标(ET-1、EDVD以及NO)情况、餐前餐后血糖值情况.结果 复方丹参组病患的IMT值、内径比率、血清指标(ET-1、EDVD以及NO)和餐前餐后血糖值都优于常规降糖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2型糖尿病病患行复方丹参注射液用药治疗可改善其内皮功能,降血糖效果较好.
作者:范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疗法在糖尿病足皮肤溃疡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采用封闭负压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发生感染例数、肉芽组织覆盖率、新生上皮出现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间、换药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封闭负压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9例,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6%,明显优于对照组78.65%(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125.5±11.29)mmHg、DBP(80.2±6.3)mmHg、FPG(5.32±0.37)mmol/L、2 hPG(7.55±2.17)mmol/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显著降低血压和血糖,疗效确切.
作者:陈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6年1—12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妊娠结果 .结果观察组在子痫前期、蛋白尿、体重增加以及分娩时间短于37周、空腹血糖检测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围产儿发生巨大儿、低血糖、早产儿方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对患者妊娠结局具有较大优化,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丹青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中医分期辨证论治对血糖达标和胰岛素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根据2013年4月—2015年3月该院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来分析研究,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0例.对照组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使用胰岛素和中医分期辨证论治.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PG平均(6.30±1.33)mmol/L,2 hPG平均(8.03±1.34)mmol/L,HbA1c平均(6.22±0.42)mmol/L;对照组分别为(7.79±1.27)mmol/L,(10.01±1.83)mmol/L,治疗后(7.21±0.74)mmol/L;两组的FPG、2 hPG及HbA1c均有所降低,观察组较为明显,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36例,达标率72.0%;对照组达标21例,达标率为42.0%,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低血糖次数(5.15±0.72)次、高血糖次数(21.32±2.78)次,对照组为(9.23±0.23)次、(30.37±3.02)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分期辨证论治对血糖控制效果突出,能够提升患者的血糖达标率,降低低血糖和高血糖发生率,改善胰岛素功能.
作者:张晓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10月—2017年2月该院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均分为两组,即A组(常规治疗)与B组(A组治疗前提下给予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低血糖与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均得到改善(P<0.05),B组改善的程度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低血糖与住院情况: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A组,住院用时短于A组(P<0.05).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不仅能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迅速恢复,还可减少低血糖事件,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蒋跃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5例糖尿病患者和接受体检的45名健康者进行调查研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法测定空腹血糖(FPG),采用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HbA1c,并对患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 糖尿病组FPG和HbA1c高于健康组(P<0.05);HbA1c不同临界值诊断糖尿病的特异度和灵敏度高于FPG;HbA1c≥7.0%组脑血管事件、高血压、脂肪肝、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高于HbA1c≥6.5%组(P<0.05).结论 HbA1c诊断糖尿病的特异度和灵敏度高,检测简便快速,对早期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及患者合并症情况的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新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联合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330例,将所有患者平均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于对照组患者,该院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对于观察组患者,除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措施外,给予患者依那普利联合人胰岛素结合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6周,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恢复情况良好,治疗的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排泄率和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降低,但是观察组的降低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bA1c、PBG、FBG结果都明显降低,但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依那普利结合人胰岛素治疗,治疗结果良好,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李晔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