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性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冯玲;李子玲

关键词:活性维生素D, 2型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摘要:近年来,全球糖尿病的整体发病情况呈快速上升趋势,IDF发布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有3.82亿人患有糖尿病,90%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是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及外周血管病变等,大血管并发症是导致人们生活质量下降,甚至造成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目前研究表明活性维生素D不仅调节钙、磷及骨代谢,而且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就活性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其大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对青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青年糖尿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且观察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4例青年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临床确定护理措施期间,对照组(52例):选择基础干预措施展开;观察组(52例):选择基础干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展开;终就两组青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以及焦虑抑郁程度加以对比.结果 同对照组青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对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P<0.05);同对照组青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对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P<0.05).结论 对于青年糖尿病患者,其心理状态表现为多样化,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实施,对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有效控制表现出显著价值,此外对于系列不良情绪可以确保获得理想缓解,从而促进青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好转.

    作者:罗琪娴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依帕司他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分析

    目的 研究依帕司他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对患者肾功能与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4例作为该次研究病例,按照计算机表法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加依帕司他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含量.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血清中的各项肾功能指标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中ROS、LHP与AOPPs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帕司他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具有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全身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值得应用.

    作者:张晓兰;黄文龙;郭晓珍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消化科及内分泌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遵从数字分配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胰岛素行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主要指标情况、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肝功能主要指标水平、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主要指标水平、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恩替卡韦在临床中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能够尽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李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护理研究现状

    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护理现状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21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9.07%,对照组为87.9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7,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加强护理干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病发率,降低经济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秀琼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加味生地六味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加味生地六味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院2016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选取9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生地六味汤.观察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肌酐(SCr)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87%)高于对照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FBG、2 hPG、UAER、TC、TG、BUN、SCr等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UAER、TC、TG、BUN、SCr等指标均有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常规治疗中给予加味生地六味汤效果显著,可准确改善患者血糖等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红;王鲁冰;蒋美惠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性分析与针对性干预研究

    目的 研究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孕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风险性及针对性干预效果.方法 该院2015年5月—2017年7月共撷取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78例.按照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门诊就诊尾号奇偶数,分奇数为观察组、偶数为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数据对比为:20.51%、43.59%,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8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6.92%,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 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能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性,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陈爱昭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妊娠糖尿病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糖尿病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效果.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6月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妊娠糖尿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自然分娩),选择随机的方式对该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每组妊娠糖尿病产妇各50例,比较2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及心理状态评分.结果 观察组妊娠糖尿病产妇空腹血糖(4.23±1.01)mmol/L;餐后2 h血糖(7.42±1.03)mmol/L,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观察组妊娠糖尿病产妇SAS(28.59±1.13)分;SDS(29.87±1.11)分,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全程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应用于妊娠糖尿病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同时还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值得研究.

    作者:孙红丽;丁相萍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方式应用下患者血糖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2月取医院收治的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84例,借助数字随机分组模式,包括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分别给予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血糖指标情况,并比较胰岛素使用量.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观察组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使用量观察,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血糖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 h血糖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麻醉方式选择中,硬膜外麻醉方式下,胰岛素使用量较少,且对血糖指标影响较小,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瑞娟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按相应研究标准选取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将患者分成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社区护理干预,以治疗依从性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依从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依从率71.7%;另外,观察组患者血糖指标HbA1c、FBG、2 hPBG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效果显著,同时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海燕;孔洋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在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补肾抗衰片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在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治疗中应用补肾抗衰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5年11月—2017年4月内分泌科收治的68例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联合拜糖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补肾抗衰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生化指标均低于该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生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同期,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该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总有效率(94.1%)高于对照组(76.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抗衰片治疗肾虚痰瘀型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及临床症状,疗效明显.

    作者:郎冰军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94例作为该次护理管理对象,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及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应用基于全程健康教育基础上的护理干预及管理模式,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生活质量、心理状态随访评价相比,研究组健康知识、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评价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情况相比,研究组所有患者的实际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在状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总满意率97.87%;对照组总满意率87.23%;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且增加医患和谐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淑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后的相应急救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急救护理措施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归分析98例老年糖尿病眼病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导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及急救护理措施.结果 两组年龄、肝肾功能、是否合并感染、服用降糖药和饮食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急救护理前平均空腹血糖为(3.25±0.32)mmol/L;急救护理后升至(4.52±0.34)mmol/L(P<0.05).结论 ①低血糖是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与随意变换用药、胰岛素剂量随意更改、擅自变更饮食计划等有直接的关系;②临床应结合老年患者个体情况从强化糖尿病用药认知入手,严格遵医嘱用药用餐,特别是胰岛素剂量问题,同时严格执行有规律的用餐计划,确保血糖稳定.

    作者:雷密容;宋倩倩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高电位疗法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高电位疗法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随机筛选该院2015年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防治办法的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饮食防治和二甲双胍防治策略;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电位疗法治疗,比较3月后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皮疹、神经系统反应和其他反应上数据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电位疗法对2型糖尿病预防作用明显,从药理作用来讲,其为中草药萃取药物,能明显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维持血糖平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常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临床分析及治疗效果的观察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诊治的55例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效果,总结临床治疗措施.结果 经过治疗,所有患者均顺利分娩,没有出现母体或新生儿死亡事件.显效患者40例,有效患者12例,无效患者3例,治疗的有效率为94.55%.结论 对妊娠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母婴健康安全.

    作者:郭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疾病转归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对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择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27例(96.42%)高于对照组14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低血氧饱和度、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低血氧饱和度、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糖尿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各项指标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马海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肺功能的变化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肺功能的变化作分析.方法 研究中纳入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为对象,将其依病情分组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对照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为观察组40例;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水平低、疾病严重程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损伤程度更重.

    作者:寇美丽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和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和高血压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3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观察血液透析期间各项指标对血压的影响.结果 影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血压异常的主要因素在于透析年限,在患者透析治疗玉1年时,其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3.66%,高血压的发生率22.06%;在治疗1~3年时,其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1.55%,高血压的发生率13.89%,在治疗3~5年时,其低血压的发生率为32.16%,高血压的发生率7.71%,在治疗5年以上时,其低血压的发生率为66.44%,高血压的发生率13.24%,随着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越长,患者血压影响情况的发生率越高;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流量等指标对低血压异常发生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随着患者年龄不断增加,其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血液透析当中出现的低血压症状与超滤率存在相关性.在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液治疗时,需要注重透析年限对患者血压异常情况的影响,并且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和处理患者低血压情况,加强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的耐受性.

    作者:赵秀珍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7月期间,收集该院收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192例,随机选择其中的96例设为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余下96例设为治疗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并统计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 ①血糖指标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血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并发症分析,治疗组发生率为3.1%(3/96),对照组为2.1%(2/9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可有效调节血糖指标,而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谭湘姗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浅析妊娠期糖尿病的常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目的 通过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分析其证候和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4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及其症状特点制定调查表,总结并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 ①前10个证候为失眠、健忘、尿频、头晕、腰酸、自汗、水肿、舌淡有齿痕、倦怠无力、脉细数、大便干结,苔薄白等.病性主要为以阴虚、气虚、阳虚和湿为主,病位主要在心、脾、肝、肾.②常见中医证型为心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困证、肾阴虚证、未定证型类.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中医病位主要在心、脾、肝、肾,病性以阴虚、气虚、阳虚和湿为主,中医证型主要以心阴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

    作者:吴小绸;孙晓峰;丘文君;岑谋娟;张璐璐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尿酸代谢的研究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尿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8月收治的T2DM患者200例,按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管理和运动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给予阿卡波糖治疗,持续服药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F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的水平变化.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BMI、FPG、2 hPFG、HbA1c、TG、TC、LDL-C、U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BMI、FBG、2 hPFG、HbA1c较治疗前下降(P<0.05),TG、TC、LDL-C、UA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HDL-C无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MI、FPG、2 hPFG、TC、LDL-C、HDL-C、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均可降低BMI、FPG、2 hPFG、HbAlc的水平,但两组HbAlc无明显差异.此外,阿卡波糖还可以降低TG、TC、LDL-C、UA的水平,升高HDL-C的水平.可知,阿卡波糖可以明显改善血脂及尿酸的代谢,早期预防T2DM慢性并发症及延缓心脑血管病的进展.

    作者:郑淑红;孙小力;张滨;赵欣;王云枫;郭长秀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