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丽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硬化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该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该研究的对照组,两组均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下肢动脉斑块检出率以及血管壁内-中膜厚度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颈动脉、下肢动脉的斑块检出率与IMT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斑块情况,从而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进而有助于预防粥样硬化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乔智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临床诊断糖尿病应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方法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对2015年1-12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数字随机法为分组依据,具体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分别实施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方法,对两组的诊断有效率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诊断有效率分别为95.35%、74.42%,观察组的诊断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是诊断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有效率,对于疾病的早发现有着积极意义,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诊断方法。
作者:王景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运动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06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运动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实验组中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儿、巨大儿、胎儿畸形、新生儿低血糖等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应用运动治疗的效果十分满意,能够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各项临床指标得到快速的控制,对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史丽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2-2015年期间在该院诊断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具有可比性的30例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下肢血管病变超声检查,检查所用仪器和检查人员相对固定。结果观察组6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血管内径狭窄、血流量少、频谱宽度较宽,50例患者存在斑块,构成比为83.33%;,8例患者出现狭窄,构成比13.33%;10例患者出现闭塞,构成比为16.67%。对照组30例患者中,血管内径明显较宽,血流量明显、频谱宽度较窄,4例患者出现斑块,构成比为13.33%;2例患者出现狭窄,构成比为6.67%,未见出现闭塞的患者。两组患者中出现斑块、狭窄和闭塞的构成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也有利于无症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预防,具有方便、无创、重复性好、价廉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患者美容整形围手术期心理焦虑及血糖控制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36例行美容整形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有针对性专科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空腹血糖水平、SAS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值、SAS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合并糖尿病患者美容整形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焦虑状态。是成功完成糖尿病患者美容整形手术,保障患者手术安全的必要保证。
作者:杨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采取抽签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予以规范化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情况以及餐后2h的血糖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糖尿病妊娠结局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可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桂连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该院进行诊断、治疗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体检的86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糖尿病诊断、治疗的检验项目予以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诊断及治疗的检验项目结果具有典型性,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及疾病的控制,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孙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9月间就诊于该院的60例(120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位30例(60眼)。 A组应用23G微创切割手术治疗。B组应用传统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接受1周及2周后的矫正视力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天及1周后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应用23G微创切割手术治疗后,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术后视力,同时对术后的眼压影响较小。
作者:朱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19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9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比较治愈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6.9%,住院时间为(7.9±2.3)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治疗中的疗效满意。
作者:董明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2型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心血管疾病,其对人体的损害较大,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早期预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是护理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佳对策。该文主要从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指导、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变3个方面着手,分析了早期预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防治对策。
作者:张雪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在妊娠糖尿病的护理中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70例,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35例,常规组使用一般护理的方式,干预组则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行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早产与巨大婴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常规组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方式,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郭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该文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控制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影响程度。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关资料,采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筛查患者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情况。结合是否存在该症状将患者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等指标进行监测,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以上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病例组有患者24例(其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6例),对照组有患者26例(其中男患者19例、女患者7例)。在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等指标方面,病例组患者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每小时睡眠产生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次数、体重指数分别与血糖指标具有正相关关系,表明低通气次数是控制血糖指标不佳的主要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产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不具有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将升高产生慢性并发症的可能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控制血糖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也是产生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宋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使用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病人,按照病情分为3组,比较3组的合并脑梗的病变特点以及有关因素。结果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组与单纯脑梗组病人发病率存在差异,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组、单纯脑梗组以及单纯老年2型糖尿病组之间FBG、HbA1C、CH、FINS、TG指标均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有腔隙性、多脏性以及再发性,其该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有甘油三酯、高血脂指数等,需要进行控制。
作者:薛炬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产妇自然阴道分娩中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该科行自然阴道分娩的糖尿病产妇314例进行护理,随机分为观察组157例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15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平均产程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等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然阴道分娩的糖尿病产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产妇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比较妊娠期糖尿病新旧诊断标准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执行妊娠期糖尿病旧诊断标准150例孕产妇为对照组,另选择该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执行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150例孕产妇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率、产妇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诊断率为6%,显著高于对照组(2%)(P<0.05);观察组羊水异常、羊膜腔感染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经阴道分娩率为69.3%,显著高于对照组(55.3%)(P<0.05);且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0.7%,显著低于对照组(44.7%)(P<0.0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巨大儿、低体重儿、黄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新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和控制管理,能够显著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经阴道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献文;沈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儿的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中毒的抢救、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方法对该院收治的46例以酮症酸度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有多尿、多饮和消瘦等表现。患者均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胰岛素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儿有恶心、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呼吸感染症状以及精神差、呼吸深大等症状。患儿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补液、胰岛素治疗后症状均好转并出院。结论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儿的临床特征有多种,患儿一旦确诊后应采取抢救措施,给予补液、补钾、胰岛素降血糖等治疗。
作者:刘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创新模式对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强化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于2014年1月-8月在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确诊为IGR患者60例,按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予以中西医结合创新模式强化管理,为期1年;对照组患者行自主的常规门诊诊治。两组均在干预前后进行血液复查及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措施后,两组在糖尿病知识的认知(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治疗知识、运动治疗知识、药物治疗知识及血糖监测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包括饮食控制、每天坚持运动、主动监测血糖、随身携带援助卡及自我足部检查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3.3%(1/30)转为糖尿病,50%(15/30)的患者转为正常;对照组23.3%(7/30)转为糖尿病,20%(6/30)的患者转为正常,两组患者的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创新模式对IGR患者进行强化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控制体重,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同时增强其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李芙蓉;刘秀健;罗颖波;焦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步走的干预方式对糖调节受损(IGR)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福州地区的汉族人群为目标对象,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确诊的糖调节受损人群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有关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对照组进行常规生活方式干预,试验组在保持原来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健步走训练,在干预过程中两组均进行相关指标的监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调节受损(IGR)试验组FPG、2 hPG、FINS、HOMA-IR、HOMA-IS均下降,ISI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步走的干预对糖调节受损人群血糖水平、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均有良好调节作用。
作者:黄守清;许艺惠;尹莲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3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1年4月-2014年5月期间,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成各有68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一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瑞格列奈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空腹血糖(6.25±2.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5±1.24)%及并发症发生率(4.41%)明显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丽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各项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按照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低水平组[25(OH)D<27.7 nmol/L]36例和高水平组[25(OH)D>27.7 nmol/L]34例,选取该院体检健康者30例设为健康组,检测3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各项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各项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 HbA1c、FPG、PTH、BMI水平由高到低为:低水平组、高水平组、健康组,且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Fins、Ca水平由高到低为:健康组、高水平组、低水平组,且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Cr、TC、TG、LDL、HDL水平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HbA1c、FPG、PTH、BMI水平呈负相关,与Fins、Ca水平呈正相关,与Cr、TC、TG、LDL、HDL水平无显著性关联。
作者:宋长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