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王景莲

关键词:医疗, 诊断, 糖尿病, 检验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诊断糖尿病应用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方法的效果与价值。方法对2015年1-12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数字随机法为分组依据,具体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分别实施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方法,对两组的诊断有效率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诊断有效率分别为95.35%、74.42%,观察组的诊断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验是诊断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有效率,对于疾病的早发现有着积极意义,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诊断方法。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创伤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对创伤性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30例创伤骨折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术前、术后进行全面护理干预,术前护理包括心理干预、血糖控制等,术后护理包括饮食护理、并发症预防、骨折局部护理以及康复护理等,观察30例患者术后愈合、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好,以正常的血糖水平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未发生伤口化脓性感染及并发症。结论创伤性骨折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应全面化、系统化地展开,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及治疗措施,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苏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二维超声结合组织多普勒评价糖尿病患者心肌功能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维超声结合组织多普勒对患者心肌功能结果的作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来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5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对象,设为试验组。对照组则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来该院体检中心的健康受检者50例。比较和评价二维超生结合组织多普勒的应用对糖尿病患者心肌功能的结果影响。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口腹血糖等一般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的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二维超声测量,试验组糖尿病患者的左室质量和左室心肌指数与对照组健康受检者差别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患者的左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等测量指标与健康受检者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研究结果,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维超声结合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衡量和评价患者心肌功能的基本情况。为临床医师提供了科学有力的基础。为积极预防糖尿病心肌病的出现和发生提供了早期的诊断数据。

    作者:刘力芳;李小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胰岛素泵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19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9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比较治愈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6.9%,住院时间为(7.9±2.3)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炎治疗中的疗效满意。

    作者:董明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糖脂代谢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糖脂代谢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妊娠的孕产妇各15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的检测,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血糖值(4.12±1.01)mmol/L、总胆固醇值(6.32±1.09)mmol/L、甘油三酯(3.49±1.21)mmol/L、高密度脂蛋白(1.73±0.39)mmol/L、低密度脂蛋白(3.43±0.89)mmol/L,对照组血糖值(3.79±0.52)mmol/L、总胆固醇值(5.39±0.98)mmol/L、甘油三酯(2.35±0.7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80±0.37)mmol/L、低密度脂蛋白(2.98±0.7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载脂蛋白A1(192.35±42.33)mmol/L、(192.35±42.33)mmol/L,对照组(191.36±34.46)mmol/L、(116.49±42.39)mmol/L,数据对比显示载脂蛋白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载脂蛋白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存在着糖脂代谢两个方面的异常,这种异常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更加明显。在孕期进行血糖、血脂的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有着一定的意义。为了能够提高孕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特别是针对存在子痫前期家族史等符合多发群体的孕产妇应该加强血压、血糖、血脂的检测,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大成都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有效保证孕产妇生命安全。

    作者:王江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延续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干预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延续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干预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该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后延续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建立微信平台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相关实验室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护理知识掌握、对疾病的认识、自护认识、主动参与护理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空腹血糖、尿素氮及血肌酐等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生理职能(RP)、生理机能(PF)、躯体疼痛(BP)、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精力(VT)、-般健康状况(GH)、精神健康(MH)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搭建微信平台进行延续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望成为未来开展延续护理的佳选择方式之一。

    作者:吴小燕;余巧文;吴雪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早期预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防治对策

    2型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心血管疾病,其对人体的损害较大,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早期预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是护理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佳对策。该文主要从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指导、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变3个方面着手,分析了早期预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防治对策。

    作者:张雪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并髋部骨折高龄患者骨代谢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髋部骨折高龄患者骨代谢的改变情况,并了解其机制,进一步探析2型糖尿病与髋部骨折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2型糖尿病并髋部骨折高龄患者(A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B组)、健康者(C组)。每组78例。测定3组患者甲状旁腺素(PTH)、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CT)、骨密度(BMD),3组进行比较。结果高龄2型糖尿病并髋部骨折患者与单纯糖尿病者比较,骨代谢各指标及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与健康者比较,BGP、CT、BMD均较低(P<0.05),PTH则较高(P<0.05)。结论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骨吸收有所增加但骨形成降低,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量改变与髋部骨折无直接关系。

    作者:范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作用的分析

    目的:探究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作用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该院就诊的11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式,以此为基础,观察组使用弥可保进行治疗2个月后,观察患者的治疗前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变化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3.22%,对照组为71.19%,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临床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变化和尺神经治疗动作电位波幅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临床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呈现出了一定变化,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变化复幅度上来看,观察组患者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使用弥可保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成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周围神经受损情况,对疾病转归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存在,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冯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及快测血糖检验的比较

    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及快测血糖检验的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来该院的体检人员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实验组人员进行静脉血采集,对照组人员进行末梢血采集,采用血液分析仪和快测血糖分别测定血常规和血糖,对比分析两组人员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快测血糖值结果。结果实验组人员的平均白细胞计数为(5.57±1.43)×109L、平均红细胞计数为(4.97±0.60)×1012L、平均血红蛋白水平为(146.60±13.30)g/L、平均红细胞比容为(43.70±3.40)%、平均血小板计数为(265.30±59.70)×109L、平均快测血糖值结果为(5.20±0.41)mmol/L,其中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其他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人员的快测血糖结果和对照组人员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对于血常规结果的影响比较大,对于快测血糖的结果基本无影响,静脉血采集的优势比较明显,其采血量较大,检测结果比较准确,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滕明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并比较分析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应用不同方法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2-2015年期间治疗的8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血糖控制较为理想和痰菌转阴病人数量,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相应相对数值表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40例患者中,27例患者血糖控制较为理想(占67.5%),30例患者痰菌转阴(占75.0%);干预组40例患者中,37例患者血糖控制较为理想(占92.5%),38例患者痰菌转阴,占95.0%,两组血糖控制较为理想比例和痰菌转阴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给予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积极的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提高血糖控制较为理想比例和痰菌转阴率,获得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脂检验对糖尿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血脂检验对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28例糖尿病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再随机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28例健康者设定为对照组,两组均取血样与生化试验,比较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指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比对照组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脂指标与健康者对比明显出现异常,所以,临床对糖尿病患者血脂要加强检验,及早确诊疾病进展情况,为患者糖尿病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田克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态度、不良生活方式和糖尿病知识对糖尿病病人血糖的影响

    目的:探讨态度、不良生活方式和糖尿病知识对糖尿病病人血糖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2014年每年在该院门诊糖尿病病人对血糖控制的态度分比较重视和非常重视、按不良生活方式较多和较少、按对糖尿病知识掌握一般及较多,分别按单因素选取100例,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查,再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血糖控制越重视、不良生活方式越少、对糖尿病知识掌握越多,血糖控制越理想。结论加强对血糖控制的重视、减少或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普及糖尿病知识,对其血糖控制有显著意义。

    作者:孙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初发2型糖尿病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各项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按照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低水平组[25(OH)D<27.7 nmol/L]36例和高水平组[25(OH)D>27.7 nmol/L]34例,选取该院体检健康者30例设为健康组,检测3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各项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各项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 HbA1c、FPG、PTH、BMI水平由高到低为:低水平组、高水平组、健康组,且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Fins、Ca水平由高到低为:健康组、高水平组、低水平组,且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Cr、TC、TG、LDL、HDL水平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HbA1c、FPG、PTH、BMI水平呈负相关,与Fins、Ca水平呈正相关,与Cr、TC、TG、LDL、HDL水平无显著性关联。

    作者:宋长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联合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对临床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2015年1-12月,选取该院120收治的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对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水平进行测定,评价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肾损伤的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无阳性者,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2.5%和51.7%;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水平,结果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联合尿微量白蛋白与尿糖进行检测,其效果明显,应值得大力推广和使用。

    作者:王明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糖尿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采取抽签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予以规范化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情况以及餐后2h的血糖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糖尿病妊娠结局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可控制血糖,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作者:桂连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VEGF,HIF-1α在糖尿病肾脏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不同阶段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分别测定2013年3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11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VEGF及HIF-1α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采用亲和层析法。结果VEGF在临床白蛋白尿组(ODN)(537.61±54.61)、微量白蛋白尿(MA)(462.51±53.40)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55.06±4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表达在ODN、MA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组,VEGF、HIF-1α的表达与尿微量白蛋白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在ODN组与微量白蛋白组和正常白蛋白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且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不同时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血清中的VEGF和HIEF-1a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且它们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关系,有可能成为监测DN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宋秋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创新模式对糖调节受损患者强化管理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创新模式对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强化管理的效果。方法收集于2014年1月-8月在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确诊为IGR患者60例,按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予以中西医结合创新模式强化管理,为期1年;对照组患者行自主的常规门诊诊治。两组均在干预前后进行血液复查及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措施后,两组在糖尿病知识的认知(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治疗知识、运动治疗知识、药物治疗知识及血糖监测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包括饮食控制、每天坚持运动、主动监测血糖、随身携带援助卡及自我足部检查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3.3%(1/30)转为糖尿病,50%(15/30)的患者转为正常;对照组23.3%(7/30)转为糖尿病,20%(6/30)的患者转为正常,两组患者的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创新模式对IGR患者进行强化管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控制体重,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同时增强其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李芙蓉;刘秀健;罗颖波;焦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干预

    目的:对存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DR病症)的患者予以良好的眼科护理,探究临床实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存在DR病症的166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划分为均等数量的两组,分别是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83例,对实验组83例患者予以整体化新型眼科护理,而给予对照组8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式基础上两组患者实际视力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经过整体化新型眼科护理之后,实际满意率高达98.7%;而对照组在常规护理之后实际满意率是79.5%;此外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视力状况相对较好。结论对于存在DR病症的相关患者予以整体化新型眼科护理效果较为良好,因此可将该种整体护理应用于现今眼科临床实践中。

    作者:陈代霞;谢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肾移植术后糖尿病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肾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肾移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肾移植术后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情况。结果120例肾移植手术患者术后5例并发糖尿病,治愈者3例,1例患者因为血糖达到1100 mg/mL的时候发生酮症昏迷,通过一系列抢救措施后得以恢复;另外1例患者肝功能损害,导致移植肾发生破裂,切肾后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结论肾移植术后并发糖尿病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肾移植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柳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胰岛素的不同给药方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分析比较胰岛素不同的给药方式在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符合妊娠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3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的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泵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对比中,观察组血糖恢复水平优于对照组,餐后3h观察组胰岛素恢复水平较对照组要稳定,且血糖达标时间观察组要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两组患者母婴并发症对比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给药方式对治疗妊娠糖尿病效果明显,可有效稳定患者血糖,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