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华利
目的:研究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精神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实施教育的方法不同随机分为44例的观察组、44例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的方法,观察组采用自我效能健康教育的方法。观察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研究,观察组HbA1c、FBG、T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通过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效能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认知能力及保健能力,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也改善了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淑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主要探讨氟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2014年1—9月该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及对照组39例,将治疗组用氟伐他汀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TC、TG、LDL )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血脂均下降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运用氟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TC、TG、LDL )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诊断2型糖尿病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90例(观察组),给予24 h血糖监测,同时与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比分析,再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成A组(<6.6%)、B组(6.6%~9.5%)和C组(>9.5%),对其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FT3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T4和TSH水平两组相仿(P>0.05)。相比A组,B、C组的FT3水平明显更低(P<0.05),而FT4和TSH 3组对比相仿(P>0.05)。结论临床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FT3),对确诊2型糖尿病并鉴别其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作用,值得普及应用。
作者:宫淑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温和灸联合血塞通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予温和灸联合血塞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1%,对照组总有效率72.5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和灸联合血塞通能明显减低治疗组患者TC、TG、LDL-C,升高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灸联合血塞通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排泄,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TC、TG、LDL-C,升高HDL-C有关。
作者:刘焱;白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该院糖尿病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行人性化服务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非常满意15例,满意13例,不满意12例,护理满意度为70%;观察组对护理非常满意23例,满意15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95%。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张清爱;花长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产妇分娩时采用全程助产护理干预对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于该院进行分娩的糖尿病产妇136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接生护理的对照组68例和全程助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产妇68例。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产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的新生儿及产妇情况均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产妇进行分娩时采用全程助产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明显的提高分娩效果。
作者:杨小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中西医护理对低血糖的预防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予以中西医护理,分析患者护理后的低血糖发生率及低血糖症状改善情况。结果75例患者共报告12例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16%。经过一系列中西医护理措施,患者的嗜睡、浑身无力及脸色苍白等低血糖症状症状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正确的中西医护理可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并有效改善患者的低血糖症状。
作者:孟凡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胃大部切除不同重建术式对糖尿病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5月该院50例进行胃大部切除术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BillrothⅡ式重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Billroth I式重建术进行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探讨胃大部切除不同重建术式对糖尿病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行重建术后的3个月和6个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96.00%,对照组患者建术后的3个月和6个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6.00%和44.0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胃大部切除后行Billroth I式重建术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不大,无明显的治疗效果,胃大部切除后行BillrothⅡ式重建术对糖尿病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糖尿病症状。
作者:邓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从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抽取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4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胰岛素结合抗感染的治疗。对比42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并且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水平,并结合抗生素作为辅助治疗的药物,可以优化治疗的效果。
作者:林大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如何在术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护理,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32例在该院接受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其实施有效护理,以使患者内瘘能够在短时间内成熟,同时降低其感染及栓塞等情况的出现。结果32例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经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服务,其内瘘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成熟并投入使用,没有出现栓塞等并发症情况的产生。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能够使内瘘在较短时间内成熟并投入使用,同时还能极大的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在疾病的临床护理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卢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来该院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足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疗法,进行降糖、降脂,改善患者血供,以及溃疡创面换药等治疗。实验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药进行清热解毒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并记录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12,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05%,明显低于实验组的治愈13例,显效16例,有效13,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清热解毒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足具有缩短疗程,减轻痛苦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书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入住该院进行治疗的68例患有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8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后,52例治愈出院,16例患者发生死亡,其中3例患者死于室颤,5例患者死于心源性休克,8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合并心肌梗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死率较高,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及控制血糖稳定,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戚大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防治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性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明显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疾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项盛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纤溶活性变化。方法选取该院于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40例心衰患者、40例糖尿病心衰患者以及40名健康体检的正常人,分别将其设为A组、B组、C组和D组。分别测定各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物(PAI-1)活性和D-二聚体(DD)含量。结果 A组、B组与D组相比,两组的血浆tPA活性明显降低(P<0.05),而PAI-1和二聚体(DD)明显增加;A组合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C组与A,B,D组相比,C组的血浆tPA活性明显降低(P<0.05),而PAI-1和二聚体(DD)明显增加(P<0.05)。结论 A组、B组、C组均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且C组的表现更加明显。
作者:张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糖尿病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影响。方法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植入种植体后,对其植入体周围骨组织的恢复愈合情况进行对比。部分对比实验使用糖尿病大鼠与非糖尿病大鼠完成。结果在对比实验中,在植入种植体后糖尿病个体周围骨组织恢复愈合情况较差,而采用一定措施使血糖浓度得到降低后,糖尿病个体与非糖尿病个体间其周围骨组织愈合情况无明显差别,均恢复较好。结论植入体周围骨组织受糖尿病影响较为明显,使用一定方法降低糖尿病患者自身血糖浓度、避免感染现象的发生可保证植入体的成功植入。
作者:孙长玲;任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和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和基本生活习惯进行调节和指导,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案等护理方法。而对B组实行常规护理,包括血压、血糖水平的定期检测以及常规性的宣传教育和病房巡视等。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两组患者在达标率和依从率情况上,A 组血糖和血压达标率以及医嘱依从率分别为93.10%、86.21%、98.28%,B 组则分别为48.28%、60.34%、79.31%,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疾病的控制有一定的作用,给该疾病的预防起到启示性作用。
作者:徐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为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进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应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实验组应用胰岛素泵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聂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社区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护理中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该社区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44例糖尿病患者,按照每组122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加用社区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饮食控制有效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采用社区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饮食习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65例糖尿病孕妇血糖检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孕妇65例,让其口服50 g的葡萄糖进行筛检,且对孕妇1 h 的血糖水平进行相应的OGTT 试验、对其饮食进行控制、观察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及运动前后血糖改变的具体情况。结果血糖严重程度不一样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控制饮食、运动、胰岛素治疗后其血糖浓度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孕妇而言,对其血糖进行检验是非常有必要的,若检验出孕妇患有糖尿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可以对孕妇的饮食严格进行控制,让其进行适当的运动或者给予其胰岛素进行治疗,这样可以使孕妇出现糖尿病的几率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纵仁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该院2013—2014年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口服二甲双胍250~500 mg,每天3次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清TNF-α和可溶性细胞内粘附分子等数据变化。结果治疗后NMD明显改善,HOMA-IR出现降低趋势,空腹血糖、血胰岛素、血清以及sICAM-I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针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不仅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降低心血管发生概率,而且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心肌重构、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作者:胡颜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