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6项检验的临床分析

陈思

关键词:冠心病, 糖尿病, 血脂检验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6项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6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组为单纯糖尿病患者(30例),合并组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30例),并选取同时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对比3组血脂结果。结果合并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对比单纯糖尿病组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1(ApoA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种血脂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血脂水平存在较为显著异常性,对其予以合理检测,能够有效评估冠心病发生风险。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刍议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预后与病毒原因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与病毒性肝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20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预后与病毒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有其他并发症增加的患者,其病情好转率以及治愈率呈下降趋势,在不同的个体、不同并发症以及不同临床肝炎的患者,其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型肝炎、肝硬化、重叠感染组以及乙型肝炎患者,其预后较差,且随着并发症的增加其预后的效果也会随之降低。但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其预后呈良性现象,并不受性别以及年龄的影响。

    作者:王永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1年4月—2012年4月,组中入选的对象均为该段时间内在该院接受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200例(21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加强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监测治疗期间的血糖、视力情况和并发症。结果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视力获得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手术期间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视力情况,颇具应用价值,值得重视和推广应用。

    作者:熊永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活血益气通络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活血益气通络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6月来该院就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110例,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瘀血阻滞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活血益气通络活药物,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腓总神经的感觉、运动传导速度,观察四肢疼痛、发凉、肢软无力、肢软麻木、感觉减退、肌肉萎缩等症状体征。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5.9%)优于对照组(54.6%),P<0.05。两组患者的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且观察组腓总神经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益气通络汤药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提高感觉及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韩清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75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4年9月对收治的75例支气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监测血糖及运动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经系统的治疗和护理,除少数病情严重且年龄过大患者无明显效果,其余患者病情好转及痊愈,总有效率为98.77%。结论本着二病同治的原则,采取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合理应用抗生素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等措施,可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李郁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10例糖尿病孕妇血糖检验研究

    目的:研究讨糖尿病孕妇血糖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妇产科接受孕前检查的糖尿病孕妇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空腹血糖值和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查,分析孕妇的血糖水平,对确诊为糖尿病的孕妇给予积极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参与调查研究的210例糖尿病孕妇中,89例空腹血糖值异常,占42.3%;137例1 h血糖异常,占65.2%;131例2 h血糖异常,占62.4%,40例3 h血糖异常,占19.0%,38例患者同时合并两项及两项以上血糖异常,占18.1%。经综合治疗,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安全分娩。结论通过饮食、运动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进行血糖控制是预防和避免围术期不良母婴结局的有效途径,而孕妇血糖水平的检测对于妊娠糖尿病的及早发现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尿转铁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尿转铁蛋白( TRF)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正常人组及糖尿病组,留取晨新鲜尿测定对比尿微量白蛋白(UAER)及转铁蛋白(TRF)。结果糖尿病病人中蛋白尿组和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转铁蛋白升高者分别为100%、26.5%,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性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

    作者:林创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儿童糖尿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难点和对策

    目的:分析儿童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对其的护理难点和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对患儿临床特征的分析采取护理干预对策,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儿的临床特征并针对护理难点,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有利于患儿血糖水平的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并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海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护理及预防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和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心理和基本生活习惯进行调节和指导,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案等护理方法。而对B组实行常规护理,包括血压、血糖水平的定期检测以及常规性的宣传教育和病房巡视等。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两组患者在达标率和依从率情况上,A 组血糖和血压达标率以及医嘱依从率分别为93.10%、86.21%、98.28%,B 组则分别为48.28%、60.34%、79.31%,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疾病的控制有一定的作用,给该疾病的预防起到启示性作用。

    作者:徐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饮食干预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饮食干预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2年6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饮食干预,并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FPG、2 hP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干预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段林;纪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妊娠致胎儿窘迫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于糖尿病合并妊娠导致胎儿发生窘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8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合并妊娠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产妇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妊高症、泌尿系统感染、早产及胎儿窘迫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干预的产妇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产妇胎动异常率(26%)小于对照组,胎心率异常率(14%)也比对照组产妇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处理糖尿病合并妊娠产妇具有良好效果,可以降低胎儿窘迫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妊娠结局与血糖,应用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5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随机分为A、B组各29例。 B组予常规护理,A组在此基础上予人性化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健康教育、运动指导。比较组间血糖指标变化。结果 A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与B组比较明显改善。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更好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儿童糖尿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儿童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能有效促进糖尿病患儿的健康成长,为糖尿病患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选择该院自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36例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1)通过相关护理后,对照组36例,依从性好19例,一般3例,差14例,观察组36例,依从性好26例,一般5例,差5例,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治疗结束后,对空腹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住院天数3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儿血糖,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祖全花;孙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外科手术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腹外科手术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在该院进行腹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13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9例患者。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传统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术后的血糖值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中和术后的血糖值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69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0%;对照组69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腹外科手术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患者伤口愈合时间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患者在术中、术后血糖值均维持在正常水平,患者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张洪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从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抽取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42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胰岛素结合抗感染的治疗。对比42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4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并且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合并肛肠感染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水平,并结合抗生素作为辅助治疗的药物,可以优化治疗的效果。

    作者:林大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彩超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析彩超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以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以同时期的30例体检健康者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彩超检查,比较两组的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血管闭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踝肱指数低于对照组,且<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彩检出率较高,彩超能帮助临床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病变情况,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彩超检查还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

    作者:刘晓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36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糖尿病36例进行化疗治疗、辅助治疗及糖尿病治疗等措施,分析治疗后5个月后患者的糖化蛋白率及白血病缓解率。结果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由治疗前(9.79±1.15)%,降低至(7.13±1.07)%,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血病总缓解率为6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治疗加以辅助治疗,同时给予降糖药或人工摄取胰岛素对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付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8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足部神经筛查评分、踝肱指数及血糖值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各项指标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加用中医护理干预,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病情的变化,促进了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了患者足部神经的传导功能,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姚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自由基代谢与糖骨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采用糖骨康汤剂进行治疗时对患者血清中自由基代谢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患有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服用西药常规性的降糖药合并糖骨康汤剂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服用西药常规性的降糖药合并服用天盖力片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糖化血红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以及空腹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和治疗前相比,都发生了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这两组患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和治疗前相比,骨密度发生了明显的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中患者的骨密度升高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升高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骨康可以有效地调节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中自由基的代谢水平,并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作者:赵振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症的护理

    目的:讨论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症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来该院诊断为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症患者23例,并进行及时的补液、纠正电解质絮乱、积极治疗并发症等治疗,患者脱离危险后进行环境护理、病情护理、呼吸、补液、心理等高质量的护理。结果经治疗护理后,所有患者的血糖均得到控制,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下降,并于大约15 d左右康复出院。结论及时的治疗以及良好的护理是降低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症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阿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护理管理在糖尿病专科护理中的效果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糖尿病专科护理中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护理人员护理能力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糖尿病控制效果以及护理人员护理能力提升效果。结果在护理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更优,且在糖尿病低血糖、血糖偏高、糖尿病足等影响因素发生率上明显偏低。护理人员能力评分方面,两组护理人员研究前分数无明显差异,研究后观察组护理人员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对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管理不仅能够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能力,还能够帮助控制患者血糖状况,适用于糖尿病专科护理。

    作者:蔡晓芹;冯潇宇;赵亚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