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症的护理

王阿玲

关键词:糖尿病, 高渗性非酮症, 护理
摘要:目的:讨论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症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来该院诊断为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症患者23例,并进行及时的补液、纠正电解质絮乱、积极治疗并发症等治疗,患者脱离危险后进行环境护理、病情护理、呼吸、补液、心理等高质量的护理。结果经治疗护理后,所有患者的血糖均得到控制,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下降,并于大约15 d左右康复出院。结论及时的治疗以及良好的护理是降低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症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产合并胎膜早破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对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发生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患者,其中4例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孕周的新生儿在新生儿窒息、ROS、缺血缺氧性脑病、感染、死亡等方面有差异。结论对不同孕周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作者:范阿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血糖控制方法对腹部手术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血糖控制方法对腹部手术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该院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2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应用CSII方法进行血糖控制的患者在低血糖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明显低于MSII组。结论在围手术期应用CSII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朱铁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82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松解术术前、术后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松解术患者行术前术后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行术前术后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焦虑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焦虑程度和护理满意差异显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松解术的行术前术后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宋艳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临床内科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临床内科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探讨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6月该院7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组,70例无大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系统性的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其治疗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吸烟史、低血糖情况均优于研究组患者。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欠佳,是导致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努力改变患者的不良习惯,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石昌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对宫外孕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行腹腔镜手术对宫外孕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该科接受治疗的宫外孕合并糖尿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比较两组血糖水平、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术后即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手术、停留尿管、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周围脏器及切口感染情况,异位妊娠率和宫内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对稳定患者血糖也起着重要作用,治疗宫外孕合并糖尿病疗效优于常规开腹手术,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燕;田丽;陈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该院门诊治疗使用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方案3个月以上,但药物剂量达MAX1/2时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28例,保持原有治疗方案加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在疗程为16周的治疗期间调整胰岛素剂量达到FPG为4.4~6.1 mmol/L,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和体重等数据,并做处理。结果经治疗后,患者FPG、HbA1c均出现降低,降低幅度为4.5 mmol/L和2.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发生2例低血糖,并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与治疗前相比患者体质量增加0.7 kg(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情况下加用地特胰岛素可有效降低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有效增加体重。

    作者:赵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92例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产生的影响

    目的:观察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吲达帕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降压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392,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以起到降压和改善各项临床指标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润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6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治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62例,列为观察组,对其采取饮食、运动及胰岛素注射治疗;另外选取同期入院检查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列为对照组,而本文不进行积极治疗。之后观察并对比两组孕妇及新生儿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膜早破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及妊高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发生巨大儿、高胆红素血症及低血糖的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及其胎儿均以出现较高的并发症,需在孕期采取糖尿病的积极治疗,可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阙海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究84例糖尿病合并口腔霉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价值

    目的:对84例糖尿病合并口腔霉菌感染的临床治疗价值进行探究。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合并口腔霉菌感染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生理盐水进行治疗,研究组进行抗霉菌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5.2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口腔霉菌感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影响,必须及时对其进行治疗,临床中通过胰岛素及抗霉菌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大量推广运用在临床中。

    作者:宋宝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原因探讨

    目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原因探析。方法对已有关于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因素的文献进行分析综述。结果 GDM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比较多,包括孕期OGTT空腹后1 h血糖值偏高、孕期使用胰岛素、糖尿病家族史等。结论科学筛选出合理的预测因素,对这些因素早筛查早预防,减少GDM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的情况。

    作者:宋文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循证护理模式在儿童糖尿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儿童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能有效促进糖尿病患儿的健康成长,为糖尿病患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选择该院自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7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36例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1)通过相关护理后,对照组36例,依从性好19例,一般3例,差14例,观察组36例,依从性好26例,一般5例,差5例,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治疗结束后,对空腹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住院天数3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儿血糖,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祖全花;孙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该院2013—2014年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口服二甲双胍250~500 mg,每天3次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清TNF-α和可溶性细胞内粘附分子等数据变化。结果治疗后NMD明显改善,HOMA-IR出现降低趋势,空腹血糖、血胰岛素、血清以及sICAM-I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针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不仅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降低心血管发生概率,而且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心肌重构、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作者:胡颜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干预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期干预对于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3年9月在该院进行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前没有进行相关检查,仅在生产时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观察组患者入院后被明确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且接受孕期干预治疗。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出现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几率要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孕期干预能够显著提高自然分娩率,且能明显改善围产儿结局。

    作者:高鸣燕;李娴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探讨

    目的: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急性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控制血糖,减少急性并发症的发病率。

    作者:查娟娟;何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术后护理探讨

    目的:探究如何在术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护理,总结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3月32例在该院接受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对其实施有效护理,以使患者内瘘能够在短时间内成熟,同时降低其感染及栓塞等情况的出现。结果32例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经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服务,其内瘘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成熟并投入使用,没有出现栓塞等并发症情况的产生。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能够使内瘘在较短时间内成熟并投入使用,同时还能极大的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在疾病的临床护理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卢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糖尿病伴发卵巢囊肿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糖尿病伴发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2013年收治的糖尿病伴发卵巢囊肿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剖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出血量、血糖水平及需使用胰岛素控制病情的情况;ELISA法测定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对激素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即时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需使用胰岛素控制病情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FSH、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和P则无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糖尿病伴发卵巢囊肿疗效优于剖腹手术,且对患者卵巢功能损伤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丽;陈钊;王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儿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分析儿童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2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酮症酸中毒发病原因,对其进行胰岛素治疗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措施。结果21例患儿经过治疗护理,4~12 h后血糖下降至12 mmol/L,5~42 h后酮体消失;昏迷4例抢救1~24 h后苏醒,后痊愈出院。结论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正确、精确的应用胰岛素,合理的进行饮食控制,加强健康教育及自我监测,以提高病情控制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董丽;王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有效性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氨溴索口服液在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治疗的100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于对照组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且加入常规剂量的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且加入双倍剂量的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通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恢复状况,进行对比实验,以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采用双倍剂量的氨溴索口服液进行治疗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口服液在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方面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大剂量氨溴索口服液在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作者:宋洪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讨糖尿病门诊护理患者失访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糖尿病门诊护理患者失访的原因,并探寻相应的对策。方法对314例失访的糖尿病患者采取电话随访的方法进行开放式提问,以明确并总结失访的具体原因。结果206例患者成功联系上。受访糖尿病患者门诊护理失访原因主要有缺乏糖尿病门诊护理意识;糖尿病门诊点未在建档医院;患者感觉良好未重视糖尿病门诊护理;年龄大、行动不便;距离远就近复诊。结论应用加强糖尿病门诊护理方面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让患者认识糖尿病门诊护理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复诊意识和自我护理意识。

    作者:安百芬;范丰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1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该院1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28例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患者作为该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例。实验组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单一的西医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8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0.00%,(P<0.05)故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眼底出血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过程中,大力实践和推广。

    作者:栗田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