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晗
目的:对门诊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教育后的患者自我行为与知识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该院糖尿病护理门诊接受教育的12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后,其自我行为与知识的改变情况。结果行个体化教育的所有糖尿病患者,其自我管理技能相对教育前显著提高,患者的糖代谢指标相对个体化教育前也有了明显的改观。所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糖尿病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的糖代谢水平。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超敏CRP(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0例健康妊娠者的血清,分别测定hs-CRP、Hcy水平。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妊娠组(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妊娠期糖尿病组血清hs-CRP与Hcy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s-CRP和Hcy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病情发生发展的预测因子。
作者:徐希坤;于云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通过手术方案为糖尿病并发急性阑尾炎病人实施治疗的方式及实际作用。方法在该院2013年5月-2014年7月接收的糖尿病病人中抽出30例并发阑尾炎的病人。遵循病人的意愿,把要求接受常规手术方案的病人归纳到对照组,其他15例选择接受腹腔镜手术的病人分到实验组,收集不同组别糖尿病病人在手术阶段的失血量、创口受细菌感染的概率等数据。结果从不同组别病人在手术过程的失血情况、创口受细菌感染的情况以及留医时间看,实验组的情况皆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由于罹患糖尿病的病人体质衰弱,所以应尽量选择腹腔镜手术方案帮助并发急性阑尾炎的病人实施治疗,从而达到防控细菌感染以及治愈阑尾炎病症的效用。
作者:于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8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同时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情况。结果在血糖水平改善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糖控制、相关知识掌握以及自我管理优良率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张凌云;赵海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糖尿病(DM)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将导致多种器官的的损害,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尤为重要。该文对糖尿病的实验室检验指标及意义作了进一步的简要概述,以增强人们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由继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为了使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得以有效治愈,该研究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论述,并对护理干预的方法做出了研究。方法对该院患者实施心理治疗,并加强日常护理。结果患者的精神面貌得以改善,不良情绪减少。结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抑郁症减轻,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蔡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各项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文娟;郭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例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方法把该院于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78例病人进行探究,将这78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病人患有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这种疾病,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糖尿病的有效治疗,对照组的患者患有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这种疾病,对照组的患者没有进行合理的糖尿病的治疗。对这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进行对比,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制成表格,便于统计和观察。结果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和治疗后,两组的病人的CT影像主要呈现出脑梗死的现象,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上都有一定的改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临床上的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看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患有糖尿病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因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进行糖尿病的有效医治具有积极的效果,可以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大大改善,并且可以促进病情的好转,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与管理。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该组4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监测,监测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适,未对患者的日常活动造成影响,未出现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监测结果显示,有233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共计315例次,发生时间长持续5 h,发作时间主要为晚上10点至第二天凌晨6点。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好的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在应用过程中需加强管理,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作者:韩竺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亚临床甲减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于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病例组,100名血糖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病例组及对照组的甲状腺功能并进行分析。结果100例门诊体检非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异常发生率11%,20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异常者80例,发生率为38.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临床甲亢、亚临床甲亢、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分别为4.3%(9/208)、10.6%(22/208)、6.3%(13/208)和17.3%(36/208);甲状腺功能减退者23.5%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者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以亚甲减多17.3%;且女性26.0%明显高于男性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中甲减或亚甲减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亚甲减较为常见,受患者患者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影响,加强对糖尿病患者中亚甲减的筛查和早期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5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6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65例单纯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比较3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归纳总结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对比肝炎合并糖尿病组和肝炎组,发现两组患者多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其中肝炎合并糖尿病组的为45例,占到总数的69.23%,肝炎组为47(72.31%);对比肝炎合并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发现超过半数的患者患有II型糖尿病,肝炎合并糖尿病组42例,所占比率为64.62%,糖尿病组为44(67.69%)。结论乙型肝炎患者易合并II型糖尿病。因此,乙型肝炎患者应加强对血糖的监控,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的发作。
作者:李玉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医药应用在社区糖尿病防治的有效性。方法该次入选的64例糖尿病患者均为该社区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录的,将其均分为研究、对照两组,给予对照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医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防治的有效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BG、2 hFBG及HbAlc等水平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药防治社区糖尿病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晓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住院的妊娠糖尿病孕妇80例,将所有孕妇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系统性护理。结果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新生儿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行系统性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孕妇血糖水平,降低母婴并发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桂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胸外科合并糖尿病住院病人长时间卧床,机体抵抗力降低,各种原因致肺活动受限,咳嗽反射减弱,难于咯出呼吸道分泌物并淤积于中小气管,极易诱发肺部感染。针对坠积性肺炎的易发因素或病理生理改变,予以环境护理、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有效呼吸、吸痰、预防误吸、饮食和口咽部护理、健康教育等科学有效的护理活动,可促进病情的好转,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进一步规范治疗措施提供了依据。
作者:齐月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卡介多糖辅助治疗哮喘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接收并使用常规法治疗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使用卡介多糖辅助法治疗哮喘合并糖尿病患者31例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4%,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介多糖辅助治疗哮喘合并糖尿病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可以降低营养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永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运动强度和方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主要为有节律的等张的连续性有氧运动,直至患者完全掌握,观察患者运动治疗后的血糖和血脂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在责任医护人员的指导下4~7d内基本掌握了运动方法,在原有治疗情况不变的情况下,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住院时间亦有明显缩短。结论运动治疗简单安全,可重复性强,能有效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辅助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潘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对ICU危重患者应用微量泵注入胰岛素时的观察与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应用微量泵注入胰岛素治疗的ICU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评价指标为两组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血糖的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均较护理前降低;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及血糖的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雅峰;龚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1、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清酶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者26例、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及非糖尿病患者50例,总共192例病患,将其分别作为1型组、2型组及对照组。对3组病患的血糖值(GLU)、血清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HDL-C)及(LDL-C)、载脂蛋白A (ApoA)、B (ApoB)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将1型组病患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表明,1型组病患的GLU、BUN、LDL-C、ALT、ApoB指标值较高,而HDL-C、ApoA值较低(P<0.05)。将2型组与对照组对比,其 GLU、BUN、LDL-C、TG、ALT、AST及ApoB较高,HDL-C、ApoA值较低(P<0.05)。将两种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表明,1型组病患的GLU、BUN、HDL-C指标值略高于2型组(P<0.05)。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要高于2型病患,而两种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表现出异常状况,2型病患出现冠心病的风险要略高于1型病患。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应着重关注脂代谢异常及其脏器受损问题。
作者:李世亮;张新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ASAI一11级全身麻醉下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70例,其中非糖尿病患者(NA)和2型糖尿病患者(DA)各35例,且各自成组,进行全身麻醉,选取麻醉诱导前3 min、麻醉诱导后3 min、气管插管后10 min、切皮后15 min、手术开始后1 h和气管拔管后10 min六个时点立即抽取静脉血,并且进行血糖水平的测定,并详细记录患者的血糖值。结果两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后都出现了血糖浓度上升现象,但是2型糖尿病患者组(DA组)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非糖尿病患者(NA),对比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时在采用全身麻醉后,由于麻醉和手术的应激效应,会导致患者血糖浓度出现明显上升,进而增大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给麻醉和手术过程造成更大的风险,所以,需要加强对患者血糖的监测,来保证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
作者:王洪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和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性癫痫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和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癫痫发作的次数,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作者:宋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