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刘星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 综合护理, 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措施和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73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选择综合护理,对照组33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并发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通过综合护理,能够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减少并发症,促使妊娠质量的提高。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与管理探讨

    目的:分析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与管理。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期间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该组4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监测,监测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适,未对患者的日常活动造成影响,未出现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监测结果显示,有233例患者发生低血糖,共计315例次,发生时间长持续5 h,发作时间主要为晚上10点至第二天凌晨6点。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好的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在应用过程中需加强管理,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作者:韩竺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诱导初诊糖尿病“蜜月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诱导初诊糖尿病患者并且缓解期(蜜月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观察各项指标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祁丽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和指导

    临床护理及其护理指导应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将积极的治疗和护理紧密结合。应采取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运动护理等基础护理措施,做好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应用的护理,进行皮肤护理和生活护理,按要求做好血糖、尿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工作,不断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系统治疗,维持血糖在一定范围,纠正代谢紊乱,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倪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对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该院糖尿病肾病患者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由临床确诊,采取血液透析方案治疗。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前期3个月内实施常规护理,接受透析治疗3个月后实施综合性护理。对比患者在前期阶段与后期阶段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综合性护理实施后,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中通过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方式,可提高治疗效果,达到减少各类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值得临床引起重视。

    作者:胡倩倩;李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究高龄糖尿病患者合并肛肠病围手术期处理的效果

    目的:探究高龄糖尿病患者合并肛肠病围手术期处理的效果。方法以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龄糖尿病合并肛肠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期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形围手术期的全面处理,对照组行常规处理,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处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龄糖尿病合并肛肠病患者术前准备和监测病情、术中和术后监测体征、术后预防并发症等围手术期全面处理,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医院工作的满意度,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兰喜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分析抗糖尿病药物的临床用药效果

    目的:分析抗糖尿病药物的临床用药情况,为合理和科学使用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对我院2013年1-12月的抗糖尿病的品种、规格、日剂量、日用金额、用药频度以及药物利用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口服抗糖尿病的药物中,阿卡波糖为常用药物,其次是格列吡嗪,统计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发现,销售数量多的为诺和灵N笔芯,其次为诺和灵笔芯50R和国产猪胰岛素针。结论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和注射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上均有明显的效果,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合理、科学的使用抗糖尿病药物对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患者的耐药性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姜龙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效果评价

    目的:对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其效果进行评价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4月入住该院进行治疗并发生感染的67例普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后,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感染率较高,发生感染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手术的切口处,感染致病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引发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患者的住院天数,患者的年龄、空腹血糖值、有无并发症、有无恶性肿瘤以及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结论对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手术后的感染率,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黄小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4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分析4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检测结果,并与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以及正常体检者的检测结果做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血清CRP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和体检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时,血清CRP检测有利于对患者预后做出有效预测,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伊新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尿病眼病28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糖尿病对眼病病人,病情控制、症状影响。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9月期间因眼病就医的28例糖尿病眼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与糖尿病相关的多种眼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为常见,在糖尿病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中几乎所有的l型糖尿病及60豫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非视网膜眼部并发症包括白内障、青光眼和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结论糖尿病眼病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糖尿病并发症,可引起患者眼部多种疾病甚至失明。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对胃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糖代谢影响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对胃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糖代谢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于2010年1月-2013年4月在该院行胃切除及消化道重建术的胃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20例采用Billroth I式进行消化道重建,另外25例采用Roux-en-Y式进行消化道重建。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BMI指数变化、餐后血糖变化以及胰岛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显著(P<0.05);胰岛素功能改善较明显(P<0.05);消化道重建采用Roux-en-Y式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采用Billroth I式的患者(P<0.05)。结论 Billroth I式和Roux-en-Y式者两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对胃癌伴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糖代谢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Roux-en-Y式效果更显著。

    作者:聂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糖尿病治疗中所起到的护理效果。方法根据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21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人。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策,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策,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终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14%,护理组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另外,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0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4.91%,护理组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对策相比优质护理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护理效果,而且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显著而积极的影响,并且在实施优质护理期间也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因此该护理方法应于临床重点推广。

    作者:李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消渴方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临床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中药消渴方配合西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到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2例,随机将其等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增加中药消渴方用药,评估两组的临床总疗效,同时对比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用药安全性等。结果施治后,观察组取得了88.89%的临床总疗效,要显著性较对照组的66.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指标值对比相仿(P>0.05),经治疗后均出现改善,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施治期间,两组均有患者出现不适,观察组是2.78%,对照组是5.56%,差异对比相仿(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中药消渴方配合西药进行治疗,疗效更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体内血糖水平,且安全性可靠,值得普及应用。

    作者:张朝霞;宫海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津力达颗粒联合亚莫利治疗2型糖尿病

    目的:探讨津力达颗粒联合亚莫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中收治的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0例,治疗组患者主要采用津力达颗粒联合亚莫利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只采用亚莫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了94%,而对照组只有76%,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比于之前显著降低;而治疗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津力达颗粒联合亚莫利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黄俊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患有毒性弥漫性甲状腺合并糖尿病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采用常规西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采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中医学中的理论,进行对症的中药辅助治疗,比较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过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甲状腺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明显降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和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率为80%,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孙向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对2型糖尿病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门诊口服降糖药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该院门诊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DD分析法对该组患者2年内DDDs(药物使用频度)、DDC(药品限定日费用)等情况进行分析,并按照顺序排列。结果格列齐特、阿卡波糖、格瑞列奈片、格列吡嗪以及格列美脲、格列喹酮、二甲双瓜是门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药物种类包括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第二代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等,阿卡波糖、格瑞列奈片、格列齐特使用排名情况变化不大,格列吡嗪变化大,其他药物两年之内的变化情况并不明显。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选择给药方案应根据患者实际血糖水平、胰岛素功能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选择针对性阶梯治疗方案。

    作者:梁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新诊断标准下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新诊断标准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情况,评价新诊断标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30例妊娠期女性,对其开展75gOGTT试验,根据IADPSG标准实施临床诊断。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为13.41%。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工作中应用IADPSG诊断标准能够使存在GDM风险的妊娠女性及时被诊断出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实现规范化管理,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出现率。

    作者:刘莉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糖尿病全关节置换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老龄化问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老人的健康问题。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将对社会人群的健康问题造成严重的威胁,该研究基于糖尿病患者进行全关节置换的问题展开论述,对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的思考,为相关人士的研究和工作提供一个科学的参考。

    作者:纪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刍议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彩超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彩超诊断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从该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49例作为该研究的实验组对象,并与作为对照组的49名健康人群同时进行双下肢动脉的彩超检查。对两组患者下肢动脉的血管管径狭窄、管腔闭塞以及血流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下肢动脉血管的管径狭窄和管腔闭塞方面,实验组要明显多于对照组,在血流量情况方面,实验组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进行彩超诊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动脉管径、管腔和血流动力学的评价准确性,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观察母乳喂养对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子代儿童期超重的影响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母亲进行母乳喂养是否可以使子代儿童期的超重风险性得到降低。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子代30例,征求患者意见后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随访观察,其中对照组GDM母亲子代采用人工喂养方法,观察组GDM母亲子代采用的是纯母乳喂养方法,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在婴儿出生后3个月内采用母乳喂养方法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对两组GDM子代的体重变化情况的影响。结果矫正了孕期增重、孕前BMI、性别、出生体重、孕期血糖水平、年龄、父亲体重等混杂因素后,观察组GDM子代儿童期超重发生风险比对照组子代低,且出生后6个月内随着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GDM子代超重发生风险越低。结论出生6个月内,延长对GDM子代进行母乳喂养能够降低其儿童期超重的风险,出生超过6个月后,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可能达不到降低GDM子代儿童期超重风险的作用。

    作者:刘春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灸应用于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60例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上述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除进行常规临床治疗外,应用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7例,经临床治疗有效患者10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0.00;相比较对照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2例,经临床治疗有效患者8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6.67%。即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观察组患者均应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合并针灸疗法对于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较对照组患者应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具有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祝锁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