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波
目的:研究卵巢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卵巢癌合并糖尿病病人88例实施临床护理对策。结果经过护理对策的顺利进行,稳定了病情,经统计,显效53例(60.23%),总有效率90.91%。结论经过心理护理、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的实施,有效延长了病人的生命长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实践证明,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和住院时间。
作者:王卫红;赵迎春;管亚静;金南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药物干预治疗糖尿病继发性骨质疏松在口腔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继发骨质疏松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使用对症治疗,观察组13例使用依降钙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SOS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为(3799.85±126.59)m/s,显著高于对照组(3619.37±117.39)m/s,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继发骨质疏松患者需采用药物干预治疗,推荐使用降钙素,可增强患者骨密度,进而提升口腔种植的稳定性,提升远期疗效。
作者:刘万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联用依那普利及吲达帕胺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64例,在常规饮食控制、戒烟酒等条件下,按随机数表法予以分组治疗,将单纯实施依那普利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增加吲达帕胺治疗者纳入观察组,研究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与血压改善效果。结果施治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各项血糖指标要较施治前有显著性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对比相仿(P>0.05)。施治前,2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值相仿(P>0.05),经施治后均出现明显改善,且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在药物安全性方面,2组治疗期间均有不适出现,其中观察组是3.13%,对照组是6.25%,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联用依那普利及吲达帕胺方案治疗,对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糖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普及使用。
作者:陈延成;由文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为膳食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已经确诊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30例健康的正常人群作为观察组,根据标准方法测量人体指标,使用生化方法分析糖脂代谢,对两组人群的营养状况进行正确的评估。结果观察组的糖尿病体质指数、血清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糖尿病患者中,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正确的评估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田春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重点探索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应用于高龄糖尿病患者的念珠菌性间擦疹的疗效。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02月01日至2014年02月0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高龄糖尿病合并念珠菌性间擦疹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特比萘酚乳膏治疗15例对照组,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治疗15例观察组,对此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稍差,有效率仅仅达到73.3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高达100%。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远远不如观察组。两组高龄糖尿病合并念珠菌性间擦疹患者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合并念珠菌性间擦疹患者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张敬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应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低血糖发生率发生的变化。结果12周治疗后FPG、2hPG、HbAlc均有明显减低(P<0.05),BMI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素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方案有效,安全、简便易行,值得在医院2型糖尿病治疗中进行更为广泛的推广。
作者:王守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抗糖尿病类药物的应用情况,以此为临床对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提高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计算机药品数据系统中西药门诊处方及住院部处方的1822例次,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其药品名称、用药频度及药物使用指数等进行筛选、统计和分析,并观察其数据指标及排列情况。结果降糖类药物的应用中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及二甲双胍排在前三位。胰岛素的应用中诺和灵30R笔芯的使用量多,次之是诺和灵50R笔芯。结论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降糖类药物的应用为多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胰岛素是一类具有高效控制血糖的药物,临床可加强其使用的推广。
作者:杜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的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胰岛素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和胰岛素相关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和6.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抗性得到有效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新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结果:观察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媛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整体发病率也不断上升。糖尿病属于一种多发病及常见病,其中又以2型糖尿病为常见,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当机体患上2型糖尿病之后,其心脏、脑部以及肾脏等重要器官都会受到不同程度伤害,还可能会引起各种心血管并发症,加大了其死亡几率。在此背景之下,研究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相关监测指标各项判断标准显得尤其关键。笔者就以此作为基本视点作如下综述,以期能为临床研究提供一点参考价值。
作者:崔淑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15例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血钾、肌酐以及24h尿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h尿蛋白为(825.7±120.6)mg,显著低于对照组(1225.4±125.6) m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酐为(57.1±7.8)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64.1±8.4)mmol/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可降低患者醛固酮水平,对肾损伤进行延缓,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志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营养指导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实施糖尿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月后干预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6.79±0.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4±0.58%,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饮食指导措施的实施改善了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糖、血压情况,且降低了其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路秀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与研究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以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然后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循证护理模式、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所获得的临床总满意率为95.2%,而对照组患者所获得的临床总满意率为76.2%,两组之间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在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活动中,循证护理模式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蔡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到2013年医院收治的51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加强生命体征和血糖的监测、日常生活护理,降糖药物应用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对51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显效29例,占57%,好转17例,占33%,无效5例,占10%。总有效率90.2%。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患者,因其病情复杂,有针对性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病情,降低该病的致残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崔生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高龄痴呆症伴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高龄痴呆症伴糖尿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综合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对照。结果观察组血糖各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痴呆症伴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推广。
作者:董玉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效果,改善胰岛素状态,不良反应少,应当普及应用。
作者:步砚军;郑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详细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各项指标(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变化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空腹血糖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高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循证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本组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常规组与循证组,其中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循证组予以循证护理措施,且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循证组患者血糖、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予以循证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其血糖,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白娜;费洪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随访及“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其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及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空腹血糖、知识掌握平均得分、自我管理能力平均得分分别为6.04±1.01mmol/l、72.65±8.54、65.96±9.6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7±1.04mmol/l、72.65±8.54、65.96±9.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能有效控制患者空腹血糖,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常治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营养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方面的影响。方法对13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化营养干预,认真观察营养干预前后所有患者的饮食行为以及血糖控制状况。结果经过6个月随访,对全部患者在进行系统化营养干预以后,糖尿患者的饮食结构相对合理,每日热能的摄入量和饮酒零食习惯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全部患者干预后的空腹血糖指标和餐后2h血糖指标分别为(6.92±1.37)和(11.29±1.06)mmol/L,与营养干预前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化营养干预,非常有利于对血糖指标的控制,并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锦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