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应用循证护理对精神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效果

蔡海英

关键词:循证护理模式, 干预效果, 总满意率, 精神病
摘要:目的:探讨与研究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以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然后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循证护理模式、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所获得的临床总满意率为95.2%,而对照组患者所获得的临床总满意率为76.2%,两组之间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在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活动中,循证护理模式值得应用与推广。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况进行回归性分析,并从中选取10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06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抗结核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咯血、空洞形成、痰结合菌阳性、结核中毒、病灶累及不少于两个肺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实验组患者给予药物控制血糖,血糖控制良好的实验组患者的咯血、空洞形成、痰结合菌阳性、结核中毒、病灶累及不少于两个肺野的发生率接近对照组患者,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好血糖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明显帮助。

    作者:李洪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颈动脉和下肢动脉超声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的比较

    目的:观察和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和下肢动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为HbA1c≥8%,年龄、男性因素也是相关因素。病程5年的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硬化几率更高,较发生颈动脉硬化几率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动脉周扬硬化检查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有效的提高检出率,尽早干预,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丹;梁显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液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

    临床血液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生化检验项目主要包括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和果糖胺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检验人员应指导临床医生针对就诊者和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一种或几种检测项目,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同时根据检测值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和用药剂量,提高治疗效果,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孙娇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划分为对照组,将有斑块的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各1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的方式进行诊断,根据超声二维应变检测出的情况计算动脉硬数β,并且将动脉硬数与颈动脉二维短轴图像测量收缩期峰值CS和CSr进行比较,分析β与CS、CSr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诊断后,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CS和CSr情况明显低于正常患者的水平,并且,观察组患者的CS和CSr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在β与CS、CSr的关系进行分析时发现,对照组、观察组的β高于正常水平,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CS的关系为:r=-0.89,β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为:r=0.62。结论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这种诊断方式能够详细地反应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情况,真实地传递颈动脉受累信息,临床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许颖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初次诊断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5例。给予本组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白糖、胰岛功能以及餐后2h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获得很大改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能够对血糖进行有效地控制,恢复部分胰岛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刘惠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2011年0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就诊并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3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时机分为三组,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及孕晚期组。孕早期组在孕18周以内、孕中期组在孕18周-32周、孕晚期组在孕32周以后确诊并且进行降糖治疗。对所有患者利用饮食调理、运动指导、个体给药等综合进行治疗,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且治疗过程中,对各产妇进行孕期监护。检测3组分娩前后血糖,观察孕妇围产并发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结果3组孕妇在分娩前及分娩后检测血糖,孕晚期组患者血糖水平高,孕中期组次之,孕早期组患者低,P<0.05;3组孕妇围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孕晚期患者高(52.6%),孕中期次之(42.9%),孕早期患者低(20.9%),P<0.05;3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孕晚期组高(44.7%),孕中期次之(30.6%),孕早期组低(14.0%),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时机影响妊娠结局,治疗时机越早,干预效果越好,早期干预治疗可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李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龄痴呆症伴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策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高龄痴呆症伴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高龄痴呆症伴糖尿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综合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对照。结果观察组血糖各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痴呆症伴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推广。

    作者:董玉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C-P、HbAlc和hs-CRP的改变及意义

    目的:探究和分析妊娠糖尿病患者C-P、HbAlc以及hs-CRP的变化以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份到2014年10月份接收的妊娠糖尿病患者50例为实验组,同期选择50例正常对照组以及50例正常妊娠组。采用生化以及化学发光免疫法对三组患者hs-CRP、HbAlc以及C-P进行检测,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的hs-CRP、HbAlc以及C-P水平。结果在hs-CRP、HbAlc以及C-P比较上,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妊娠组无明显差异,P>0.05,数据资料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比正常对照组以及正常妊娠组高,P<0.05,数据资料存在统计学意义。Hs-CRP阳性患者的HbAlc以及C-P水平比阴性患者高,P<0.05,数据资料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糖尿病的C-P、HbAlc以及hs-CRP水平改变明显,联合HbAlc以及C-P进行检测,相比单一检测的特异性更高。

    作者:王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相互联系分析

    近年来,国内糖尿病病患总人数不断增加,已成为临床医学界的研究重点及难点。医学界专业人士研究发现,糖尿病病患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非常大,且有大约百分之七十的糖尿病病患都是因为心血管疾病而死亡,所以深入研究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相互联系显得尤其关键。文章以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相互联系作为主要视点及研究对象,从多方面分析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相互联系,以期能够为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潘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评价糖尿病患者颅脑肿瘤开颅术后1周内应用地塞米松对血糖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颅脑肿瘤开颅术后1周内应用地塞米松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进行颅脑肿瘤开颅术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80例。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应用地塞米松,对照组不应用地塞米松。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后的1d~2d血糖浓度有所升高,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d血糖浓度升高,之后恢复正常。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颅脑肿瘤开颅术时,要根据患者实际的症状和手术情况,调整地塞米松的使用量,控制患者的血糖浓度。

    作者:史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糖尿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下呼吸道感染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威胁患者健康的重要疾病,本文结合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三年间收治的45例糖尿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痰液和肠道分泌物中病原菌耐药性的检测和分析,重点探讨造成糖尿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并观察该类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相应的治疗效果。通过回顾性的临床资料分析,本文笔者得出糖尿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咳嗽、胸闷、发热、恶心以及血压升高等症状,患者痰液和肠道分泌物中所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我院采取口服丁胺卡那抗生素以及万古霉素抗生素治疗方法,治疗周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3至6周,45例患者之中有效治愈的患者为24例,症状明显减轻的为18例,无效病例为3例,总治愈率达到了93.33%。

    作者:邢宏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Ritratto低电压急诊介入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与研究Ritratto低电压急诊介入治疗方案应用于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活动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分别为24例患者,并且对两组患者分别给予Ritratto低电压急诊介入治疗方案、常规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而对照组患者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结论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活动中,Ritratto低电压急诊介入治疗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许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研究采用相同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治疗单纯肺结核和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时的疗效

    目的:研究采用相同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治疗单纯肺结核和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时的疗效。方法3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治疗的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抗结核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病灶吸收率为20%,对照组患者的病灶吸收率40%,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先进行血糖控制,而后进行抗结核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金日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针灸温阳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通过针灸对DPN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实施温阳治疗的详细方式以及取得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本医院接受诊疗的DPN病人中抽选30例,遵照病人的要求,采取温阳治疗法给其中15例病人进行DPN病症治疗,并将这些病人归纳为实验组,其他15例要求接受普通治疗的15例病人归纳为对照组,使用甲钻胺药物配合参附药剂滴注治疗本组。分别在未治疗阶段以及治疗治疗给病人检验血糖指数,并将数据进行整理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病人接受温阳治疗取得高达93.33%的康复概率,而对照组康复的概率仅73.33%,同时使在血糖指数控制方面,实验组接受了温阳治疗后,血糖检查指数明显降低,实验组的降幅比对照组高,血糖调控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于通过针灸方式实施温阳治疗能有效帮助DPN病人控制病症,改善寒凝阳虚的体质,因此基层中医院可以在治疗DPN的方面对温阳治疗进行普及。

    作者:李丽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超声影像特点的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采用血管内超声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像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DM),分为DM组26例,非DM组44例,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对两组共70例患者相关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统计冠脉造影结果,DM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三支病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DM组(P<0.05)。结论 DM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多支冠脉病变发生率比非DM组高,且病情严重,更容易恶化。采用IVUS对患者进行检查,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赢取更多的救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闫翠艳;陈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探讨骨科手术患者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该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骨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分析,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结果40例患者中,2例患者切口愈合不良,其余患者愈合良好,术后空腹血糖控制在6.5-9.2mmol/L之间,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骨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之后,血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与维持,保持在6.5-9.2mmol/L之间,能够进行一些复杂、大型的手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孙青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分析

    目的:比较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糖尿病患者66例,分为研究组(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与对照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各33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达到目标血糖值时间、胰岛素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对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且能有效缩短达到目标血糖值时间及减少胰岛素用量,值得推广。

    作者:鄂维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西格列汀联合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应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低血糖发生率发生的变化。结果12周治疗后FPG、2hPG、HbAlc均有明显减低(P<0.05),BMI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素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糖方案有效,安全、简便易行,值得在医院2型糖尿病治疗中进行更为广泛的推广。

    作者:王守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结核性胸膜炎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合并糖尿病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抗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胸腔积液吸收的时间和结核中毒症状缓解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胸腔积液吸收的时间和结核中毒症状缓解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结核性胸膜炎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对两种疾病同时进行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一发现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何长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90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本次主要对糖尿病合并上消化出血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治疗后,探讨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结果90例患者当中85例(94.00%)均痊愈出院,4例(4.44%)患者未出院,1例(1.12%)患者死亡。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尤其在出血量较大的时候,十分有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引发生命危险,因此及时的抢救,控制患者呕吐情况,预防应激性出血以及保护胃肠道粘膜十分重要。

    作者:张金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糖尿病新世界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