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祥
目的:观察和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和下肢动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为HbA1c≥8%,年龄、男性因素也是相关因素。病程5年的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硬化几率更高,较发生颈动脉硬化几率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动脉周扬硬化检查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有效的提高检出率,尽早干预,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丹;梁显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比不同麻醉方法下糖尿病患者肝癌切除术时肾损伤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分期进行原发性肝癌切除手术的患者26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使用不同的麻醉方法进行手术,其中利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的是对照组;利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是研究组,并对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手术完成、手术后各项指标水平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24小时和72小时两个时间点胱抑素c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测试结果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下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肝癌切除术时能有效减轻患者肾损伤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荣学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到2013年医院收治的51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加强生命体征和血糖的监测、日常生活护理,降糖药物应用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结果对51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显效29例,占57%,好转17例,占33%,无效5例,占10%。总有效率90.2%。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患者,因其病情复杂,有针对性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病情,降低该病的致残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崔生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初次诊断糖化血红蛋白大于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5例。给予本组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白糖、胰岛功能以及餐后2h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获得很大改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强化治疗,能够对血糖进行有效地控制,恢复部分胰岛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刘惠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重点探索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应用于高龄糖尿病患者的念珠菌性间擦疹的疗效。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02月01日至2014年02月0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高龄糖尿病合并念珠菌性间擦疹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特比萘酚乳膏治疗15例对照组,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治疗15例观察组,对此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稍差,有效率仅仅达到73.3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高达100%。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远远不如观察组。两组高龄糖尿病合并念珠菌性间擦疹患者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合并念珠菌性间擦疹患者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张敬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加强优质化护理服务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优质化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之后,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进行一般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70.00%,观察组护理为显效3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对照组护理为显效、有效、无效,依次为20例、15例、15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2=12.035,P<0.05)。结论加强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骆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以及高危因素。方法比较我院2010年至2013年收治的13例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和25例儿童青少年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情况。结果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儿胰岛素,C肽水平,体重指数明显高于1型糖尿病患儿。结论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儿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1型糖尿病,减肥及生活方式的改善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丽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人健康行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以健康教育为基础的饮食、心理及运动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为患者提供持续性的跟踪随访与合理指导,并检查督促患者的执行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持续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健康行为的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晨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随访及“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其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及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空腹血糖、知识掌握平均得分、自我管理能力平均得分分别为6.04±1.01mmol/l、72.65±8.54、65.96±9.6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7±1.04mmol/l、72.65±8.54、65.96±9.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能有效控制患者空腹血糖,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常治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进一步分析和探讨糖尿病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有10例合并糖尿病,将合并糖尿病患者设置为观察组,非糖尿病患者设置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所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在围手术期,观察组中有1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2例出现肺部感染,3例出现肺栓塞,1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肺部感染,此外,观察组患者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长,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来说,糖尿病的存在会增加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
作者:吕志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强化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方法分析130例糖尿病患者,分析对患者进行强化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在患者入院时给予强化教育,出院时及时跟踪随访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行为。结论通过强化健康教育你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郭璐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赛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2014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患者护理前后KPS评分得到明显提高,P<0.05,护理前后患者血糖指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临床护理在急性脑梗塞合并糖尿病的护理中,有非常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牛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化疗期间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化疗实施心理护理、控制饮食、血糖监测、预防感染、合理应用血糖药物和抗癌药物及静脉炎和药物外渗的护理等方法。结果本组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化疗期间75例经过护理,有效7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3%。结论通过加强对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化疗期间的护理,有效地减少了死亡率。实践证明有效的护理方法,不仅有效控制了疾病并发症,减轻了患者化疗期间的痛苦,而且患者延长了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张丽红;韩东月;孙铭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收集我院于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糖尿病患者66例,分为研究组(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与对照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各33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达到目标血糖值时间、胰岛素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对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且能有效缩短达到目标血糖值时间及减少胰岛素用量,值得推广。
作者:鄂维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与探究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与标准,选取在2013年01月10日——2014年01月10日入住我院糖尿病科的患者60例儿童糖尿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对象,探析这60例儿童糖尿病患者在运用循证护理前后的效果。这60例患者在使用循证护理之前是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详细统计这60例患者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观察与分析循证护理前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关专业知识普及度、护理工作质量与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模式较传统护理模式而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及家属的糖尿病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较好,护理工作质量与效果较好,并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极高。由此可见,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结论糖尿病对儿童的危害极大,严重影响儿童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必须加以重视。经过临床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应用价值极高,是一种值得广泛运用与推广的临床方法。
作者:南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10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6例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为治疗组,12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在对照组和治疗组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4%,对照组有效率为9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是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关键,此种治疗方法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疗效。
作者:方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及机制,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8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B组患者同时辅以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与A组对比,B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血浆Hcy含量和血浆脂联素APN改善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实验室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李永芹;曾苓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历13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为妊娠期进行干预并且血糖控制情况良好组,对照组为妊娠期未进行干预血糖控制不良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的身体状况。结果两组分娩时孕周及结束妊娠的方式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研究组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出现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且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头颅B超异常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很大,在妊娠期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能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宋慧;田小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伴发糖尿病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伴发糖尿病的72例列为研究组,其余列为对照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患者病情、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ANSS阳性与阴性状量评分中阴性因子、一般护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一般健康及精神健康等四项内容上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伴发糖尿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生活质量损害更为严重。
作者:穆荣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痛性甲状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无痛性甲状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均予以抗甲状腺治疗,对照组12例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13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F-1水平、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无痛性甲状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菊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