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翠艳;陈浩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48例,回归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探讨治疗的效果。结果经治疗,48例患者中,46例患者病情好转,合并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死亡1例,遗留轻度痴呆1例,治疗的有效率为95.8%。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发现不及时会造成大脑不可逆转损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上需及时诊治,并进行有效的预防。
作者:陈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以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到2013年5月在我院接糖尿病足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基础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总有效率为75.76%;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总有效率为93.94%。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足住院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足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汤萌萌;牟玉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加味增液汤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糖尿病性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为常规西医治疗组,治疗组服用加味增液汤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增液汤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疗效显著。
作者:李盼盼;宋宗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助产士营养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饮食教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专业助产士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营养知识教育,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教育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用餐后血糖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助产士应加强患者营养教育护理工作,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明;苏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重点探索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应用于高龄糖尿病患者的念珠菌性间擦疹的疗效。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02月01日至2014年02月01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高龄糖尿病合并念珠菌性间擦疹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特比萘酚乳膏治疗15例对照组,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治疗15例观察组,对此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稍差,有效率仅仅达到73.33%。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高达100%。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远远不如观察组。两组高龄糖尿病合并念珠菌性间擦疹患者的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合并念珠菌性间擦疹患者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张敬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影响效果。方法176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皮肤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健康指导等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53例(60.23%),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优35例(39.77%),总有效率68.32%。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丛晓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与研究Ritratto低电压急诊介入治疗方案应用于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活动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分别为24例患者,并且对两组患者分别给予Ritratto低电压急诊介入治疗方案、常规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而对照组患者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0%。结论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活动中,Ritratto低电压急诊介入治疗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许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独的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胰岛素相关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和胰岛素相关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和6.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抗性得到有效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新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针对采用尿糖同尿微量白蛋白进行联合检测,以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做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进院体检的正常者40例作为参照组,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其尿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的检测,对两组检测结果数据加以分析及比较。结果将两组患者的尿糖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相比较后,实验组患者的检验值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正常者,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对糖尿病患者行以尿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检验,有助于诊断其早期肾损伤,值得在临床活动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殿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控制情况较对照组更为理想,护理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萌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与研究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影像方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28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病人,设置成实验组;同期选择28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在对两者超声影像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探讨两组病人血流特征、管壁特征以及官腔特征等。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较之对照组病患,实验组病患下肢动脉硬化出现闭塞、斑块以及狭窄等症状的发病率相对偏高,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影像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效率,建议推广。
作者:张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和下肢动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为HbA1c≥8%,年龄、男性因素也是相关因素。病程5年的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硬化几率更高,较发生颈动脉硬化几率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动脉周扬硬化检查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有效的提高检出率,尽早干预,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丹;梁显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抗糖尿病类药物的应用情况,以此为临床对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提高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计算机药品数据系统中西药门诊处方及住院部处方的1822例次,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其药品名称、用药频度及药物使用指数等进行筛选、统计和分析,并观察其数据指标及排列情况。结果降糖类药物的应用中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及二甲双胍排在前三位。胰岛素的应用中诺和灵30R笔芯的使用量多,次之是诺和灵50R笔芯。结论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降糖类药物的应用为多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胰岛素是一类具有高效控制血糖的药物,临床可加强其使用的推广。
作者:杜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9例作为研究组,给予其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29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其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应答率为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答率72.41%,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作者:万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随访及“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其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及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空腹血糖、知识掌握平均得分、自我管理能力平均得分分别为6.04±1.01mmol/l、72.65±8.54、65.96±9.6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7±1.04mmol/l、72.65±8.54、65.96±9.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联动自我管理教育模式能有效控制患者空腹血糖,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常治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和分析妊娠糖尿病患者C-P、HbAlc以及hs-CRP的变化以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份到2014年10月份接收的妊娠糖尿病患者50例为实验组,同期选择50例正常对照组以及50例正常妊娠组。采用生化以及化学发光免疫法对三组患者hs-CRP、HbAlc以及C-P进行检测,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的hs-CRP、HbAlc以及C-P水平。结果在hs-CRP、HbAlc以及C-P比较上,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妊娠组无明显差异,P>0.05,数据资料无统计学意义;而实验组比正常对照组以及正常妊娠组高,P<0.05,数据资料存在统计学意义。Hs-CRP阳性患者的HbAlc以及C-P水平比阴性患者高,P<0.05,数据资料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糖尿病的C-P、HbAlc以及hs-CRP水平改变明显,联合HbAlc以及C-P进行检测,相比单一检测的特异性更高。
作者:王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4年5收治的患有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中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在治疗3周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这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等指标和治疗之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治疗效果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这两组患者在治疗过后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以及血流量等指标和治疗前相比,都得到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中提高的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林大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胃转流术的1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于11~20d内顺利出院。结论加强对行腹腔镜胃转流术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干预,对保证患者安全,确保手术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邹娣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利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治疗所取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8月我院内曾接收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根据患者在院治疗先后顺序,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将这两组患者分别选择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对照组中患者利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选择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治疗完成之后,分析患者所得到临床有效率,观察组中患者总有效率可达到92.5%,对照组中患者所取得总有效率为75.0%;观察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观察组中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改善情况较优秀;观察两组患者所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中患者无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患者有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差异较显著。结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选择加味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理想效果,所得到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其神经病变,并且有较高安全性,在临床上可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陈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而观察组予以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HbA1c、OGTT时2小时血糖均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FPG、HbA1c、OGTT时2小时血糖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过敏发生率及脂质代谢紊乱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思灵R)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卉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