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貂
夏天是个特别的季节,是人们公认浪漫的季节.这个季节可以肆意逛街、喝饮料、吃夜市、湖边散步.空调给人们带来舒爽的同时,也带来的一种“疾病”.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空气不流通,环境得不到改善,会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以及一些皮肤过敏的症状,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等.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之道,凡事有度.同样,糖尿病治疗也要把握“度”的问题,以免过犹不及.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疾病重视,并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非常好的,但这个“度”就需要好好把握,对糖尿病的治疗也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否则,将会引发新的问题.
作者:王翠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糖尿病预防要明确病因为了进行糖尿病预防,现在的人们可以说是各有各的招数,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招数,一定要建立在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比较了解,而且对糖尿病的病因比较了解的情况下.下面看一下人们对糖尿病的看法是怎样的.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在胰岛素发明之前很多糖尿病患者只能面临死亡的威胁.随着胰岛素的诞生,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来弥补自身的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虽然口服降糖药一直在不断发展,但胰岛素制剂仍然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而且对各类型糖尿病均有效.
作者:王翠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饮食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这一点糖友都了解.然而具体应该如何控制饮食,却又众说纷纭.当然,大概的方向还是相同的,都是饮食结构合理,控制热量摄入,低脂低盐,补充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合理的膳食规律.
作者:王翠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糖”这个字带给糖友太多的麻烦了,首先不能随心所欲的吃糖,还要经常测血糖、尿糖.就光是血糖和尿糖就够让糖友糊涂的了,其实不只是糖友,普通人也可能一不小心就被它们俩给弄糊涂了,有时候血糖高了尿糖没变化,有时候血糖高了尿糖也高了,血糖没什么问题尿糖反倒高了……从根本上入手,彻底弄清血糖和尿糖是亲是疏就当之无愧是好的办法.
作者:王翠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在孩子的认识里,糖尿病是什么样的病,并不清晰,他们甚至不知道一个疾病伴随终生是什么样的概念,更别提注意自己的身体了.孩子在意的只是妈妈的眼泪,无法品尝的美食,还有打针吃药的痛苦.如果,在孩子看来,父母像其他小朋友的父母一样,依旧可以满脸笑容,自己依旧可以和别的孩子交朋友,那么糖尿病对他们来说,有什么可怕的呢.关于自己的病情,他们更愿意相信是童话一样的故事,愿意相信自己的与众不同是自己的特点,甚至愿意相信自己来自遥远的神秘星球.
作者:《糖尿病新世界》编辑部;罗春燕;秦筠;王翠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骨质疏松症被医学界称为“无声杀手”,这是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常无症状,等感到腰酸背痛、腰弯驼背、身高变矮时,往往认为人老骨脆是自然规律.因此不像那些立即危害生命的疾病那样受到应有的重视.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1型糖尿病的分期1型糖尿病就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毒物等因素诱发机体产生异常自身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胰岛素分泌减少,多数患者体内可检出抗胰岛β细胞抗体.万事万物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我们知道预防1型糖尿病好的办法就是适当运动.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2型糖尿病因1.遗传因素:和1型糖尿病类似,2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更为明显.2.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尿液检查无痛、快速、方便、费用低廉,患者可经常自行检测.虽然尿糖不一定能永远如实地反映血糖的水平,但在多数人和多数情况下,尿糖和血糖是一致的,所以尿糖检测不失为一种糖尿病病情检测的好方法.
作者:依貂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生病对糖尿病患者有何影响?感冒发烧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进食及用药,更重要的是,这种应激状态会刺激机体分泌大量的应激性激素(如肾上腺素)来对抗疾病,而后者会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显著升高及大幅波动,极易诱发“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前者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后者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他叫钟声,50多岁,有着20多年糖尿病史.如今,多项并发症集于一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使他双目失明;糖尿病肾病,使他每周接受3次透析;糖尿病足,他的两只脚麻木不仁,踩上去全然没有一点感觉,且破溃不愈.
作者:殷立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胰岛素泵——利糖尿病患儿使用胰岛素泵在原则上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但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的孩子使用会更好.因为在使用胰岛素泵之前或使用过程中要对糖尿病患儿进行胰岛素泵一般知识的培训,孩子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能听得懂,应用起来比较方便,效果会好些.
作者:王翠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夏季炎热的天气,使人喘不过气来.夏天是一个燃烧的季节.烈日中天,狗吐着舌头,蝉烦躁地呜叫,柏油马路被晒得软软的,鱼浮出水面出来换气.酷暑下劳作的人们挥汗如雨,一个个汗流颊背庄稼晒得直打蔫,懒洋洋地站在那儿,久旱盼甘露的田地有的裂了缝,农夫心中如汤煮,忙着抽水灌溉.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从表面上看,肥胖与糖尿病是独立的两种疾病,肥胖者并不一定都发生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也并不一定都呈肥胖状态.但目前已有众多的证据支持肥胖与糖尿病密切相关,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因素.流行病学证据显示,肥胖程度越严重,糖尿病的发病概率越高.
作者:王翠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在黑夜与白昼的交替中,人世间出现了黎明和黄昏,黎明代表着希望,黄昏代表着安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将自己一天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值连成一条线,他可能会发现两个明显的高峰.第一个从凌晨三四点开始,逐渐上升,到早上七八点钟达到峰顶,这个现象被称为“黎明现象”.
作者:王翠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很多糖友在刚查出患有糖尿病的时候,彷徨失措,不知道怎么做.即使有医生的指导,心理还是比较紧张.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刚患糖尿病的糖友应该做哪些事情.初诊糖尿病的病人应做哪些检查1.检查空腹及餐后血糖.根据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情况,可以了解血糖水平,决定用药.
作者:林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病例一:我去年年底查出糖尿病,今年45岁.起初我怀疑是医院误诊,又去了别的医院,结果是一样的,但是自己始终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就是不相信自己会得这种病,我该怎么办?很多人在初次被诊断为糖尿病时,都会对自己说:“不,我不会得糖尿病!”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
作者:依貂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经历了一个春天的酝酿,丁香花终于在五月里变得红红紫紫.几声无名的鸟语,打破了心头忧怨已久的寂寞,连同初夏的暖阳一起挑逗着对你的热爱.若不是和风细雨还不知道季节的更替;若不是柳绿桃红,还不知道生命的蓬勃;若不是你把孩子们纷纷催到树林和田野,我不会伫立时间的末尾,回头再把已逝的童年缅怀.
作者:《糖尿病新世界》编辑部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