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品管圈模式在神经外科留置胃管护理的应用

李采霞;徐友芳

关键词:神经外科, 品管圈, 护理, 留置胃管, 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模式在神经外科留置胃管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神经外科住院部于2014年9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12例需要留置胃管的颅脑外伤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胃管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留置胃管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品管圈评价维度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留置胃管成功率为92.9%,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品管圈评价维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管圈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提高护理品管圈评价维度,大大提高留置胃管成功率,在提高神经外科患者留置胃管成功率上值得推广.
心电图(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防治新进展

    近年来,静脉血栓栓塞(VTE)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发病率因呈上升趋势,越来越重视.尽管静脉血栓栓塞在妇科肿瘤中引起高死亡率和发病率,但许多肿瘤学家仍低估了其严重性,且尚未建立完善的VTE的策略.诱发VTE的危险因素、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近期研究结果可能有利于正确启动的VTE的基本药物预防和治疗方案.恶性肿瘤术后VTE的诊治需要多学科临床医生的协调工作,但不同国家和不同国际临床实践指南间缺乏共识,目前尚无一致的针对VTE的诊疗指南.本文的旨在阐述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作者:莫金凤;尚慧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阿奇霉素不同疗程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有效率分析

    目的 探究分析阿奇霉素不同疗程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患儿5天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儿7天为1个疗程,对比不同疗程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中以7天为1个疗程,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同时临床各指标改善时间显著缩短.

    作者:陆颖;邓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高压氧综合护理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苏醒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压氧综合护理运用到早期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中,对于患者的意识情况与生活质量所予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早期STBI患者84例,并凭借不同护理方式施行分组,组1的42例患者辅以常规的护理,组2的42例患者予以高压氧综合护理,比照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总分、生活质量总分.结果 组2患者的GCS总分、生活质量总分都好于组1(P<0.05).结论 高压氧综合护理运用到对早期STBI患者施行护理后,能够减小患者的颅内压,促使患者的意识与生活质量都得以好转.

    作者:孙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行急诊PCI的护理配合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行急诊PCI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行急诊介入(PCI)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全程护理干预)与常规组(常规护理),各35例,两组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社会限制、角色功能、总体健康与情绪功能)与预后结局对比.结果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较为显著,预后结局较为理想(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行急诊PCI治疗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其自身预后结局,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临床症状,促进其病情早期康复,改善护患关系,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使得终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与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与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良性前列增生患者,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SPP),观察组应用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TUERP),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时,采用TUERP能够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龙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价值

    目的 探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接受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共10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实验组则接受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治疗的结果 .结果实验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其总有效率(98.00%)较对照组(86.00%)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接受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与异丙托溴铵联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蔡先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COPD伴发的高血压病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COPD伴发高血压病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84例COPD伴发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44例)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两组DBP、SBP水平均显著降低,但实验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显著更大(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 针对COPD伴发高血压病患者采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可取得确切效果,有效控制其血压水平,且安全性比较高,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冯浩;谢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进入本院的8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依据心电图检查结果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ST-T段压低,对照组:非ST-T段压低,每组44例患者.结果观察组阳性率为95.45%,阴性率为4.55%,对照组阳性率为54.54%,阴性率为45.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冠心病诊断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50.00%,准确指数为84.09%.结论 应用常规心电图ST-T段改变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价值比较高,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故方案值得进一步采纳.

    作者:罗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复方丹参滴丸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每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脂水平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临床中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能降低血脂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作者:莫玉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对阵发性房颤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分析在阵发性房颤中治疗中应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并诊治的4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比索洛尔药物治疗,选取同期在我院开展阵发性房颤治疗患者41例为治疗组,实施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阵发性房颤治疗中应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药物治疗,能够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建议临床中借鉴.

    作者:黎创幸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急诊科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应激改善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急诊科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应激改善状况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诊内科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应激改善及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显著好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精神性焦虑和身体性焦虑指数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结合急诊患者病情和需求,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行,采取心理护理干预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红;陈嘉辉;张秀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模式在小儿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开展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模式在小儿急诊输液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急诊收治的输液患儿13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门诊输液护理,观察组采取小儿急诊输液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意外拔管率、护理投诉率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意外拔管率、护理投诉率及满意度评分[97.02%、2.99%、4.84%、(8.35±0.59)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输液治疗的小儿患者中建立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梁翠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在医院等级评审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在医院等级评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在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中加强病案信息管理技术,分别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对与病案室有所接触的医、护、患各50例共150例作为满意度调查对象,即对照组及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对院病案管理信息管理的满意度;同时由分管院长、临床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共32例组成评估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2016年度、2017年度病案信息管理质量,统计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满意率92.67%(139/1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3%(122/150);2017年度病案信息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2016年度评分(P<0.05).结论 在医院平级评审中加强病案信息管理技术水平,有助于促使我院病案管理更加完善.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观察组分诊时间、开展心电监护时间、手术时间也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急诊护理应用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中,能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抢救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保证患者健康.

    作者:黎梅凤;陈善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观察

    目的 探讨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征.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共98例,将其随机分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设为观察组(n=50),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设为对照组(n=48),对两组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探讨.结果 观察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76.00%)高于对照组的(29.17%)(P<0.05).且观察组窦性心动过速、T波倒置或低平、ST段下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心电图异常变化发生率比较高,其中以ST-T段振幅异常、窦性心动过速为主要表现.

    作者:张志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比较腹部B超CT和超声内镜对不同临床分期慢性胰腺炎诊断价值

    目的 比较腹部B超、CT和超声内镜对不同临床分期慢性胰腺炎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3例不同临床分期慢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腹部B超、CT和超声内镜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诊断方式对不同分期慢性胰腺炎的检出率.结果对1期慢性胰腺炎,超声内镜检出率(80.0%)>腹部CT(55.0%)>腹部B超(45.0%),超声内镜与其他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CT与腹部B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3期慢性胰腺炎,三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腹部B超、CT和超声内镜对不同临床分期慢性胰腺炎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超声内镜对早期慢性胰腺炎的检出率较高,因此,早期对辨识不清的影像可考虑采用超声内镜检查.

    作者:崔伟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比较研究

    目的 分析将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全部患者都采取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患者各项指标.结果 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室性二、三联律检出方面,与常规的心电图相比,检出率明显高,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各项检出率明显要高,值得应用.

    作者:于晔;王淑琴;张翼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 分析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肌电生物反馈,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手功能评分为(97.21±1.50)分、肩部运动功能评分为(90.11±2.01)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观察组关节活动度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肌电生物反馈后,取得显著效果,能促患者上肢功能较快恢复.

    作者:邓秀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左乙拉西坦治疗婴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探究婴儿癫痫患者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以婴儿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1月,选取例数为100例,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添加治疗,实验组则实施左乙拉西坦治疗,分析两组婴儿癫痫患者治疗的结果 .结果实验组婴儿癫痫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4.00%)较对照组(60.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8.00%)较对照组(36.00%)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婴儿癫痫患者接受左乙拉西坦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黄志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强化免疫抑制方案治疗难治肾病综合征分析

    目的 探讨强化免疫抑制方案治疗难治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已确诊为肾病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醋酸泼尼松片50 mg,qd;并检测患者的尿蛋白达到正常值后药物减量至15 mg,qd进行维持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吗替麦考酚酯散片750 mg,bid;3个月后减量500 mg,qd进行维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6个月后的临床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和炎症细胞因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细胞介素6(IL-6)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白蛋白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的肾损伤可通过强化免疫方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来得以改善,这目前是临床中安全性与疗效性均较高的治疗方法,可明显降低疾病的复发风险及炎症反应水平.

    作者:欧阳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心电图(电子版)杂志

心电图(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