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致作者

关键词:
摘要:
心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双氢克尿噻治疗盐敏感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双氢克尿噻治疗盐敏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125例盐敏感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按血压水平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血压.给予双氢克尿塞12.5 mg 口服,2次/d,疗程6周,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显著下降(P<0.01),重度高血压则下降不明显(P>0.05);青年及中年组血压下降明显(P<0.01),老年组下降不明显(P>0.05).无血糖(Bs)、肌酐(Cr)、尿素氮(BUN)、血钾(K)、血清钠(Na)、血脂三项及血尿酸(UA)等代谢异常.结论:双氢克尿噻能够有效治疗中青年的轻中度盐敏感高血压.

    作者:韦福起;王大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现象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瓣置换术(aonic valve replacement,AVR)是目前治疗主动脉瓣病变(包括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的主要手段.AVR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左心室的容量负荷和/或压力负荷,促进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恢复.因此理想的AVR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应该接近甚至为零.但是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特别是小主动脉瓣环患者,AVR术后仍然会存在明显的跨瓣压差.Rahimtoola[1]于1978年首先提出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prosthesis-patient mismatch,PPM)这一概念.本文就PPM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武忠;王东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右心室流人道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44例临床观察

    目的:采用右心室流人道和传统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2种不同的方法,观察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起搏参数、并发症、心电图QRS时限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将永久性双腔起搏器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分为右心室流入道起搏组44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42例,分别观察2组起搏器植入时、起搏3个月和6个月不同时期,起搏参数、并发症、心电图QRS时限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2组不同时期,起搏参数、并发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右心室流人道起搏组心电图QRS时限明显短于右心室心尖部组,心功能改善也显著优于右心室心尖部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心功能随起搏时间延长呈逐步好转趋势,而心电图QRS时限不同时期时限较固定.结论:采用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其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传统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贵生;荣蓉;张婷婷;马锋;李隆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清胆红素与血脂及冠状动脉病变程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346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冠心病(287例)对照组(59例).分别测定血清胆红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L-C)浓度.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评分标准,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分.观察2组病例总胆红素(TBIL)与血脂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TBIL浓度冠心病组(7.6±3.2)μmol/L比对照组(12.1±3.2)μmol/L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TC、LDL-C浓度冠心病组(5.79±1.53)mmol/L、(5.34±1.48)mmol/L较对照组(3.82±1.15)mmoL/L、(2.27±0.69)mmol/L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HDL-C浓度冠心病组(1.11±0.57)mmol/L较对照组(1.46±0.23)mmol/L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TBIL与LDL-C、TC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冠状动脉狭窄指数与TBIL、LDL-C、HDL-C有相关关系;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DL-C及TBIL与冠状动脉狭窄指数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TBIL水平降低;冠心病患者TBIL与TC及LDL-C有显著负相关,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TBIL及HDL-C呈负相关.

    作者:吕晋琳;杨丽霞;齐峰;石燕昆;苗贵华;王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体会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的经验.方法:回顾2002至2007年我院心脏外科28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患者因术后发生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应用IABP辅助.结果:31例患者IABP辅助时间(62.3±22.1)h,主要并发症为出血6例、感染5例、下肢缺血3例、死亡2例.结论:IABP是治疗CABG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的有效措施,应及时放置避免并发症.

    作者:宋铁鹰;贾明;郑旭光;于颖剑;戎亚军;李五子;王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治疗效果及各自的副反应.方法:将我院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8例,随机分成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组.普罗帕酮组给予普罗帕酮70 mg静脉推注(10min推完),若无效,继续用普罗帕酮140mg缓慢静脉滴注(30滴/min).维拉帕米组给予维拉帕米5~10 mg静推.结果: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对PSVT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拉帕米副作用较普罗帕酮高(P<0.05).结论:治疗PSVT应首选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可作为一线药物,但应注意其副作用.

    作者:周春飞;陆备军;赵宇程;景云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76例

    目的:总结采用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76例的经验和体会.方法:1990年至2005年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76例,男性56例,女性20例,年龄3~16岁.漏斗胸指数(F1)>0.323例.F1=0.2~0.3 40例,F1<0.2 13例,全组均采用保留双乳内动脉,腹直肌血管行胸骨180°翻转,翻转后将保留的双乳内动脉及腹肌血管置于胸骨前.结果:全组病例术后均有明显效果,胸骨无缺血坏死.肺不张或肺感染6例,胸腔积液2例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9~20 d(年均16 d),随访6个月~13年胸骨正常平坦,无一例复发.结论:带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近远期效果满意.

    作者:石云;张利;罗国军;赵青;陈瑜;徐安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hsC和sICAM-1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和心血管事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压、降糖、抗凝、抗血小板及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调脂药物采用血脂康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分别测定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ICAM-1及hsC,观察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再住院、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及死亡等MACE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辛伐他汀治疗组TC、LDL-C、hsC、sICAM-1水平降低(P<0.05);6个月内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显著减少.结论:辛伐他汀可显著减少老年ACS患者MACE的发生率,降低血hsC、sICAM-1水平,改善预后.

    作者:张青;葛海龙;贾春芳;周玉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醛固酮在乳鼠心肌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醛固酮对培养心肌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评价10-6M、10-5M醛固酮及10-5M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对心肌细胞表达TNF-α的影响.用凝胶滞留实验(EMSA)验证NF-κB是否参与TNF-α的转录调控,筛选TNF-α可能启动子的位点.结果:TNF-α的免疫组化染色在对照组心肌细胞呈阴性,10-5和10-6M醛固酮作用心肌细胞48h,心肌细胞胞浆中出现棕色颗粒,10-5M醛固酮与螺内酯共同孵育的心肌细胞内TNF-α染色呈阴性.与单纯培养的对照组心肌细胞相比,10-5M,10-6醛固酮刺激心肌细胞24h致心肌细胞TNF-α表达的mRNA显著增高,与螺内酯共同堵养的心肌细胞中TNF-α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醛固酮组心肌细胞的核蛋白与TNF-α上游含有潜在NF-αB结合位点的2段寡核苷酸(-619~-591 and-508~481)的结合强于对照组,螺内酯能阻断这一效应.结论:正常情况下培养的新生鼠心肌细胞内无TNF-α合成,醛固酮通过醛固酮受体促使培养的心肌细胞表达TNF-α,NF-κB核转移是醛固酮激活心肌细胞表达TNF-α的一条通路.

    作者:李世英;邱劲;刘国仗;颜红兵;鲁晓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心脏移植脑死亡供体的选择标准与管理

    据估计美国每年有1.2万名潜在的器官供体,美国每年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有6000~8 000人,但每年只有2 000~3 000的供体用来做心脏移植.这种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每年死亡率为17%,而在迫切需要心脏移植的患者死亡率为45%[1].美国联合器官共享网络(UNOS)统计显示1998年有5 798例潜在的心脏移植供体,但只有2 450例被用于心脏移植,使用率仅为42%.造成各个地区使用率差异的原因包括供体的年龄、死亡原因和供体的选择和管理标准等,但即使在成功率高的地区,仍然有很多的供体心脏被放弃使用.供体和受体数目巨大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供体的管理和选择问题,以及死者家属器官捐献同意率不到50%.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还需要很长时间.

    作者:张海波;孟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成人型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成人型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07年6月,我们采用胸-腹主动脉转流治疗5例成人型主动脉弓缩窄.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上肢血压明显下降,上下肢血压差由术前平均72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4 mmHg.未见人工血管并发症.结论:成人型主动脉缩窄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和术者经验而定;胸-腹主动脉转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刘愚勇;张宏家;王晓龙;李海洋;贡鸣;孙衍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分析及超声评价的意义

    目的:调查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探讨颈动脉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228例年龄55~87岁的中老年人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及动脉硬化斑块的大小及数量,观察斑块性质.调查该组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并比较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本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为64.9%.单因素分析显示颈动脉IMT及/或斑块积分增加的影响因素有年龄、高血压(主要为收缩期血压增高)、糖尿病及吸烟等;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颈动脉硬化与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显著相关.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CIMT及斑块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结合相关危险因素综合评价,对心血管疾病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佟海燕;宋灿罗;赵春华;贾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6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与麻醉管理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的麻醉管理.方法:选择61例(冠状脉双支病变2例,3支病变53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配合麻醉管理.结果:除1例术中发生室颤,术后死亡,其余均通过药物支持和有效管理顺利完成手术.结论:保证充分暴露血管靶位,维持血容量,注意血压变化及时纠正心律失常是手术的关键.

    作者:曹道白音;李晓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高脂血症患者动脉弹性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动脉弹性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E-Tracking技术测量35例高脂血症患者与30例正常健康组颈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度(β)和顺应性(AC),同时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受试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明显低于正常组(10.15±3.98)与(16.35±2.42),P<0.05;高脂血症组Ep、β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136.27±21.11)与(112.67±29.43),P<0.01,(10.20±1.25)与(9.09±1.98),P<0.01.但高脂血症组的A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58±0.14)与(0.75±0.18),P<0.05.FMD和Ep、β负相关(r=-0.562,P<0.01;r=-0.415,P<0.01),与AC呈正相关(r=0.527 P<0.01).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和动脉弹性降低,且2者之间有相关性,提示E-tracking技术和FMD一样能够判断动脉功能异常,具有简便、快速、无创性及测量结果精确的优点.

    作者:高启旺;陈立娥;张振杰;王义成;温德惠;袁桂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呼吸管理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呼吸管理的方法与经验.方法:总结206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管理的经验.患儿年龄4~36个月,平均(15.82±8.33)个月;体质量4~16 kg,平均(12.64±3.12)kg.所有患儿均行根治手术,术后均送至心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治疗,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均选择容量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VC).结果:全组死亡8例(3.88%),其中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例,呼吸功能衰竭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5~336)h,平均(19.22±21.35)h;ICU停留时间(2~17)d,平均(4.28±2.76)d;术后住院(10~27)d,平均(13.15±6.16)d.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者18例(8.73%).痰培养阳性16例(7.77%),血培养阳性2例(0.97%),肺不张10例(4.85%),再次插管4例(1.94%),198例患儿随访1~60个月恢复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采用合理的呼吸管理方法是降低术后因呼吸功能衰竭引起患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潘禹辰;左艳;罗爱国;刘亚莉;刘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体外循环保存离体猪肢体实验中IgG和IgM抗体含量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应用体外循环灌注技术保存离体猪肢体实验中先天性抗体含量的变化.方法:10例实验用小型猪前肢为实验对象,于32℃下应用体外循环灌注技术保存样本12 h,进行普通病理检查和免疫荧光法测定先天性抗体含量,同时设立对照组,为4℃冰箱内保存猪的另一前肢12 h.结果:普通病理HE染色显示实验组标本肌肉、血管组织无明显的水肿;免疫荧光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肌肉、血管组织内先天性IgG抗体和IgM抗体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应用体外循环灌注技术保存离体猪肢体实验中先天性抗体被激活,含量增加.

    作者:许秀芳;Rieben R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致作者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缓释盐酸安非他酮联合尼古丁替代治疗对烟瘾戒断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缓释盐酸安非他酮联合尼古丁替代治疗对烟瘾戒断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8例符合试验要求的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约24支,Fagerstrom评分平均约7分).随机分成2组,一组进行单纯尼古丁替代治疗(NRT)(A组),另一组进行缓释盐酸安非他酮联合尼古丁替代治疗戒烟(B组),连续观察12周戒断效果,并随访24周的戒断率.结果:治疗第4周、第12周、第24周自述戒烟率B组均高于A组(分别为48.3%,33.3%;58.6%,37.5%;48.3%,25%),2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随访期B组烟草依赖自评量表评分均小于A组(P<0.05);B组尼古丁戒断相关症状明显低于A组,且12周体质量增加明显小于A组(P<0.05);2组12周戒烟失败者以伴随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为主;戒烟失败情景诱惑分析前5位为社交、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压力及饮酒等.结论:缓释盐酸安非他酮联合尼古丁替代治疗戒烟方式更有效,且戒断相关症状少,对合并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值得推荐,戒烟过程行为心理分析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俞红霞;林江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8例A组,同时选取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15例为B组,分别测定2组术前及术后一周血浆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结果:在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其三碘甲状腺原氮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术后一周呈下降低趋势P<0.05,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TSH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而非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T3和FT3术后一周略有下降,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O.05).结论:在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甲状腺激素的代谢有影响,术后表现为低T3综合征,而非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较小.提示非CPB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机体垂体-甲状腺轴的影响相对小、安全性高、预后更好.

    作者:马立萍;李雅君;宋士秋;安国营;郭海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与鉴定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获取及培养增殖的方法并鉴定.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BMSCs,测定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鉴定,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大鼠BMSCs,P2、4、6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一致,增值能力强,呈均一成纤维样细胞,P3代以后细胞均一地表达细胞表面抗原CD44、CD90,不表达CD34,弱表达CD11b/c,细胞表达Connexin43.结论:本实验建立了一种体外稳定培养扩增大鼠BMSCs的方法,培养的细胞成分单一,适用于对BMSCs进一步的应用研究.

    作者:卢仁荣;陈良龙;江琼;郭进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局

主办: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