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讨论MRI在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杨国丰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成像, 外伤, 脊柱压缩性骨折
摘要:目的:讨论MRI影像诊断法于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0例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对其行MRI影像法进行诊断。其中良性组58例患者伴110个病变椎节,恶性组32例患者伴52个病变椎节。将两组患者MRI检查结果及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良性组检查结果中93.2%产生椎体楔形变,72.6%产生椎体后缘角,同时82.8%患者DW1信号较低,65.35%患者表现T1WI低信号,且ADC值增大,外伤性压缩骨折累及椎间隙占85.3%,累及椎间盘者占91.4%。恶性组患者中有81.5%椎体呈倒楔形,71.3%产生椎体后缘膨隆,74.2%患者椎弓根被破坏,58.2%患者椎旁软组织出现肿块,91.5%患者DW1呈高信号,且ADC值均降低。结论在应用MRI对老年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进行诊断时,会表现出多种特征性影像,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有极大帮助。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 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 PH)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2013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AECOPD合并PH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4例,对照组患者64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感染、解痉、祛痰等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PGE1),静脉注射,10μg/次,1次/天。对比分析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同时超声检查评价肺动脉收缩压( SPAP)、肺动脉舒张压( DPAP)、平均肺动脉压( MPAP)、右室射血分数( RVEF)。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动脉压、右室射血分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PAP、DPAP、MPAP显著低于对照组,R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AECOPD合并PH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是治疗AECOPD合并PH的理想药物。

    作者:赵淞;苏苹;何宇梅;付金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昼夜节律与衰老的研究

    多数生物是以24小时或近似24小时为周期而显示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控制着觉醒与睡眠的更替,即使在全天照明或黑暗的环境条件下也照常运行。尽管在无光照条件下,昼夜节律也能自由运行,但光照对于该节律的设置调整则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温度改变、人工光照或人工黑暗条件,监测生物的生理、生化等活动是否会随昼夜节律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本文主要就纤细裸藻在温度或光照等条件的改变下,其细胞分裂周期、酶活性、芳香族氨基酸代谢等生理生化活性变化进行了综述。

    作者:何本进;梁庆华;胡才友;孙亮;朱小泉;原惠萍;杨帆;李星慧;秦娇琴;贾春媛;韩晶;杜建财;张翻弟;杨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感觉对体内平衡和衰老的影响:分子信号通路机制

    动物通过生理调节保持体内平衡、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自体内、外部的刺激,经动物体内各种类型的感受器转换成信号,转导至下游感受器,感觉信号经处理后影响激素分泌、调节体内平衡。感觉信号转导和激素分泌过程主要依赖于离子通道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另外,研究发现,感觉系统不仅影响动物的行为和生理,也影响寿命,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动物的食物摄入影响寿命。本文讨论:①动物外部感觉信号如何被感受器细胞所识别和转换;②如何进一步处理这些感觉信号以调节生理过程中维持体内平衡的肽激素的分泌;③感觉影响衰老的可能的机制。

    作者:秦娇琴;庞国防;吕泽平;胡才友;付棉;周琴;梁庆华;何本进;杨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同伴教育模式应用在老年干部病房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模式在老年干部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名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干部作为同伴教育者共同参与病房管理,比较同伴教育者参与病房管理前、后3个月的病房陪护率、患者满意度、病房总体噪音水平和基础护理评分。结果同伴教育者参与病房管理后3个月的病房陪护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同伴教育者参与前,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参与后3个月内的昼间和夜间的病房总体噪音水平均优于参与前,均有统计学意义;参与后3个月基础护理评分均高于参与前。结论同伴教育模式可有效改进病房管理工作,促进各项病房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病房的陪护管理和控制噪音污染是病房管理中的重要部分。

    作者:徐璐;尚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肺栓塞( PE)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PE的患者68例,年龄≥60岁者44例(老年组),<60岁者24例(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临床休征、血气指标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①老年组前5位的危险因素依次是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冠心病;非老年组前5位的危险因素依次是:DVT、手术史、COPD、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老年组在COPD(54.55%)、脑血管疾病(52.27%)、糖尿病(34.09%)、冠心病(31.82%)、卧床制动(29.55%)方面高于非老年组(25.00%,20.83%,4.17%,8.33%,4.17%),P<0.05。②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其次是胸痛、晕厥、咯血,主要临床体征为心动过速、肺部湿性啰音、下肢水肿。老年组出现呼吸困难(79.55%)、晕厥(34.09%)和肺部湿啰音(52.27%)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54.17%,12.50%,25.00%),P<0.05。③老年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 PaO2)为65.62±9.08mmHg,非老年组为70.10±12.54mmHg,t=3.419,P=0.001。④老年组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为25.00%,非老年组为4.17%,χ2=4.638, P=0.031。结论老年PE患者危险因素复杂,有更多的伴随症状和体征,病情相对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苏晴;柳士勋;胡锴;郑玉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硝酸银软膏配合复方桐叶烧伤油治疗溃疡期压疮

    目的:将硝酸银软膏和复方桐叶烧伤油(以下简称桐油)联合运用于压疮患者,观察用药后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3例压疮患者,62处压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外科常规消毒后给予局部外敷硝酸银软膏和桐油,每日换药2次;对照组外科常规消毒后给予百多邦换药每日1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23.53%,疗效有差异(P<0.01)。两组患者疮面愈合时间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硝酸银软膏和桐油的联合应用于压疮溃疡能够祛腐生肌,促进肉芽组织增生,促进创面的愈合。

    作者:吴克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6月我院收治的56例椎管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8例)。观察组给予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全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完全切除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部分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在椎管内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郑家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夜尿症状对高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夜尿症状对高龄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2013年春季体检中检出的高龄BPH患者6例,入选对象均接受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问卷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问卷评估,并按夜尿症状程度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入选对象轻度夜尿症状( IPSS总分0~7分)患者19例(28.79%);中及重度夜尿症状( IPSS总分8~35分)患者47例(71.21%)。中及重度BPH组PSQI量表中各维度分及PSQI总分均显著高于轻度BPH患者( P<0.01)。结论中及重度夜尿症状严重影响着高龄BPH患者睡眠质量,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作者:李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大血管等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鉴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均存在除血压升高之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且血压与各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放大了其对总体预后的影响,故高血压的预后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还与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并存有关。新近也有很多研究表明各种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预后产生影响,本文就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及综述。

    作者:金泽宇(综述);李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生物钟与衰老退行性变关系的研究

    在自然环境下,生物体内的生物钟接受外界光-暗和温度等周期信号,调整自身的时相,与外界环境保持同步。生物钟控制着昼夜节律,使其具有内源性和自我维持运转的特点。通过裸藻野生型和突变株系在生理生化等方面节律的变化,进一步分析起决定性作用的生物钟成分,从而深入剖析生物钟与昼夜节律之间的机制,及生物钟与衰老退行性变关系,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作者:何本进;梁庆华;胡才友;孙亮;朱小泉;原惠萍;杨帆;李星慧;秦娇琴;贾春媛;韩晶;杜建财;张翻弟;杨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检测在老年急性呼吸困难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N-端B型脑钠肽前体( NT-proBNP)检测在老年急性呼吸困难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及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各35例,入院后立即检测患者血浆NT-proBNP,30分钟出结果,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时再次抽血化验NT-proBNP。结果治疗前心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明显高于肺源性呼吸困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呼吸困难缓解、心功能改善,心源性呼吸困难组治疗后NT-proBN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源性呼吸困难组NT-proBNP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对老年急性呼吸困难快速、准确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心力衰竭的治疗评估、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左楠楠;王翀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骨桥蛋白的增龄性变化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在青年、中年、健康老年人及存在骨质疏松老年人中血清中含量改变,探讨其增龄性变化及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单盲法收集太和医院干部病房健康青年、中年、无骨质疏松组老年人及存在骨质疏松老年人血清标本各20份(各组均以骨密度测定结果作为入组标准),收集所有标本电解质(主要为钙、磷值)、骨密度值,并进行Westernblot法检测其中所有标本中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青中年组电解质中钙、磷值均正常范围,老年组两组中钙、磷值波动较大,有正常范围亦有明显偏低者,与骨密度值无明显相关性。在Westernblot实验中,骨桥蛋白在健康老年组和患病老年组中呈阳性表达,而在青中年组呈阴性,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在老年组和骨质疏松老年组之间的表达亦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老年组较青中年组中骨桥蛋白量明显增高,提示骨桥蛋白存在增龄性变化。骨桥蛋白含量在骨质疏松老年患者中明显增高,提示骨桥蛋白在人体老化后含量增高,并对骨质代谢造成影响,进而存在某种正向反馈机制,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症进展。

    作者:童雪影;唐祖胜;陈敏;潘庆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心衰的护理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1]。国外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防治着眼于连续的、系统的社区服务,护士已经成为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的核心[2]。因此我们要做好护理工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0~2011年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5例,均符合2007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标准[3],通过积极地治疗和悉心地护理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人身体功能退行性变的机理研究新进展

    近的研究发现了端粒介导衰老的一些新机制“不同的通路…交叉和汇合到线粒体的模型”,即:端粒缩短和相关的DNA损伤反应,会促使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发生,减少氧化损伤的防御,并破坏ATP的产能过程。这可以解释干细胞、祖细胞和有丝分裂后组织的能量生成,普遍下降的现象。

    作者:陈福军;杨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在68例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局部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6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局部阻滞麻醉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疼痛情况、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8±11.7分钟,术中发生中重度疼痛( VAS级评分≥4)6例,平均下床活动时间3.8±1.2小时,术后发生切口浆液肿8例,阴囊积液2例,尿潴留1例,无切口感染发生,平均住院时间5.5±2.9天,术后随访6月~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局部阻滞麻醉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安全、高效的,但应注意加强术中监护管理。

    作者:袁喜红;王俊;李坚;周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髂股动脉长段闭塞的可行性及疗效

    目的:分析对髂股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应用腔内支架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髂股动脉长段闭塞患者进行入组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血管旁路移植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7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均优于照组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前踝肱指数和跛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股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应用腔内支架成形术创伤小、疗效明显,安全性强,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应用。

    作者:张成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健康体检人群骨质疏松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7316例健康体检人群骨质疏松情况。对象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健康体检中心测骨密度的健康体检人群7316例。分为青年组:30~45岁,中年组:45~60岁,老年组:60岁以上。方法采用美国迈尔思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的骨密度检测系统,应用数字式放射吸收测量法( RA)来估计非惯用手第二、第三、第四手指中节指骨的相对骨矿物质密度(BMD),计算出T值和Z值。技术参数一致性误差标准示值≤±0.05。结果①男性4010(54.8%)例,其中骨量正常、骨量低下和骨质疏松分别占67.2%,24.1%,8.7%,女性3316(45.2%)例,其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分别占65.2%,17.6%,17.2%。骨质异常在男女间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女性骨质疏松比例明显高于男性。②青年838(11.4%)例,中年5676(77.6%)例,老年802(11.0%)例。青年人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分别占71.6%,23.3%,5.1%,中年人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分别占71.0%,19.8%,9.2%,老年人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分别占27.3%,28.3%,44.4%,不同年龄段人群中骨质异常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年龄越大,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③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明显增加趋势,而且女性增加幅度明显大于男性,骨质疏松在女性老年组的比例是其在男性组的2.7倍。结论不同年龄段人群都有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年龄越大,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男性。

    作者:李玲;刘超;郑海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体位训练改善老年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目的:分析体位训练改善老年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胰腺甲状腺外科接受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155例,入选对象按接受手术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术前接受了体位训练(取仰卧位,肩下垫软枕,高度20~30cm,2~3次/天,饭后进行,10~15分钟/次,后达到20~40分钟/次,持续1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接受了“老年肿瘤患者健康和QOL调查问卷( QLQ-C30中文版)”中症状子量表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的QLQ-C30中文版问卷各症状子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体位训练可明确改善老年甲状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

    作者:田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自制漱口液防治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黏膜溃疡的疗效

    目的:探讨自制漱口液防治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黏膜溃疡的效果。方法将80例白血病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自制漱口液漱口防治口腔黏膜溃疡,对照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防治口腔黏膜溃疡。比较两组口腔黏膜溃疡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口腔黏膜溃疡分级为0级发生率明显升高、口腔黏膜溃疡分级为Ⅰ~Ⅳ级发生率则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自制漱口液可有效防治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黏膜溃疡。

    作者:徐文琴;杨莉丽;朱乐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慢阻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高同型半胱氨酸( HHcy)血症和多种临床疾病相关。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高Hcy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高Hcy血症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发生和发展亦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Hcy血症,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本文就近几年Hcy与COPD的关系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杨雪娇(综述);赵国厚;袁开芬(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