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研究

袁刚;张木勋;张建华

关键词:糖尿病, 足底压力, 周围神经病变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糖尿病患者动态足底压力的改变及其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方法使用自行研制的动态足底压力测量仪,检测58名正常人(C组)、75例无明显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DM组)及30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DN组)的足底各部位动态压力. 结果 3组平均体重无明显差异[C组(64±10) kg;DM组(66±12) kg:DN组(64±11) kg,P>0.05].DN组平均峰值足压为(3.71±0.79) kg/cm2,明显高于DM组[(3.00±0.80) kg/cm2,P<0.001]和C组[(2.84±0.57) kg/cm2,P<0.001].DM组与C组平均峰值足压无明显差异(P=0.055).DN组与C组相比,足弓压力[(0.49±0.23) kg/cm2 比(0.60±0.28) kg/cm2,P=0.037]和第2趾压力[(0.66±0.21) kg/cm2 比(0.73±0.32) kg/cm2,P=0.048]明显降低,第2跖骨头压力明显增加[(3.01±0.78) kg/cm2比(2.36±0.63) kg/cm2,P<0.001]. 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动态足底压力改变,足弓和足趾压力降低,跖骨头压力和足底峰值压力异常增高,可能使足底溃疡危险性增加.
中国糖尿病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对腹部外科手术的影响

    目的了解糖尿病对腹部外科手术的影响. 方法分析68例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前后血糖水平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后拆线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手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费用等关系.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腹部外科手术组术前血糖越高,围手术期越长;手术并发症与血糖水平有关;糖尿病组平均住院日、平均术后拆线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7±1.4) d比(8.5±0.2)d,(8.8±0.2)d比(7.0±0.1)d,(7.9±0.4)d比(3.5±0.1)d 和15%比4% (P<0.01,<0.01,<0.05,<0.05)].糖尿病患者中,术前空腹血糖低于8 mmol/L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后拆线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手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空腹血糖高于8 mmol/L组;前者的手术并发症为0、后者为18%.糖尿病患者胆囊炎/胆结石、急性阑尾炎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同类手术患者[(5 749±4 179)元、(2 890±2 664)元比(3 319±1 684)元、(1 039±1 098)元(P=0.003,P=0.009)]. 结论对于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控制,使空腹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是保证手术效果和防止手术后并发症以及降低医疗费用的关键.

    作者:杨飞;许樟荣;胡成伟;周立艳;郑改然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APP17肽对糖尿病KK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App17肽对2型糖尿病小鼠尿白蛋白、总蛋白排泄量和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KKAy小鼠,根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17肽治疗组(D+17P组),17肽治疗组给予APP17肽皮下注射.12周后将3组小鼠处死.处死前1 d,用代谢笼收集小鼠24 h尿量,测总蛋白、白蛋白值;处死时心脏取血测血糖及血胰岛素水平;取肾皮质送电镜检查. 结果 (1)D组小鼠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近曲小管出现大量空泡和退变钙化的线粒体,而C组和D+17P组小鼠无此改变.(2)三组小鼠尿总蛋白和尿白蛋白排泄量由低到高依次为C≤D+17P≤D(P<0.05).(3) D组和D+17P组小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比C组明显升高(P<0.05),D组和D+17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App17肽对KKAy糖尿病小鼠肾脏病变具有保护作用,但不是通过影响血胰岛素和血糖水平实现的.

    作者:庄晓明;盛树力;艾厚喜;姬志娟;孟艳;赵志炜;赵咏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实验性应激对中国地鼠血糖增高的中枢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实验应激对中国地鼠糖代谢的中枢神经内分泌机制. 方法中国地鼠161只,分组采用三因素二水平析因设计,共分8组,雌雄均衡匹配;给予震动、旋转和合并限制等实验性应激并监测血糖,一年后检测血浆胰岛素(INS)、下丘脑β-内啡肽(β-EP)、神经肽-Y(NPY)、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 结果慢性实验性应激组血糖水平、下丘脑β-EP、ACTH和NPY含量显著高于非应激组,血浆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则显著低于非应激组(P=0.001和P=0.022). 结论慢性实验性应激使中国地鼠血糖增高.下丘脑β-EP、NPY和ACTH的含量增加,这三种物质在慢性应激作用下可能参与了地鼠糖代谢的调节.

    作者:邹涛;姚树桥;吴大兴;孙海霞;杨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糖尿病人群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我国糖尿病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探讨糖尿病与抑郁症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611例糖尿病患者和429例其他躯体疾病患者进行调查评定,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糖尿病和其他各躯体疾病者抑郁症的患病率:糖尿病组28.6%,高血压病组9.8%,甲状腺功能亢进组9.4%,慢性阻塞性肺病组7.8%,缺铁性贫血组11.5%.糖尿病组抑郁症的患病率高于其他躯体疾病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在糖尿病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生与女性、文化程度、体重指数>25 kg/m2、糖化血红蛋白>8%、慢性并发症增加密切相关. 结论抑郁症在糖尿病人群中有较高的患病率,对糖尿病的进展及预后都具有不良的影响.

    作者:赵湜;毛红;付阿丹;王红祥;姚昌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空腹胰岛素等指标的测定,旨在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及影响血清瘦素水平的因素.

    作者:彭扬;岳桂英;田坚;王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糖尿病血脂异常与冠心病

    糖尿病为全球性流行的多发病,且患病率有不断增加趋势.据报导全球有约1亿3500万成年人患糖尿病,患病率为4%,其中90%为2型糖尿病.我国3次全国性糖尿病调查, 从1980年患病率0.67%,1994年2.51%到1996年达到4.7%,估计全国糖尿病患者约3千万人.

    作者:徐成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AGE受体在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在血管、肾脏及神经组织中,存在着自身葡萄糖产生的糖化衍生物(即非酶糖化终产物,AGE),它可导致这些脏器损伤.这些糖化衍生物包括一些化学的和细胞活性物质,也被称作葡萄糖氧化产物或糖毒素.表达在血管、肾脏、造血和神经/胶质细胞上的AGE特异性受体(AGE-Rs),AGE-R1,RAGE及清道夫受体ScR-Ⅱ和CD-36在AGE的吸收和清除过程中发挥着作用.AGE-Rs也能够调节细胞的激活、生长相关的介质及细胞的增殖,从而影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受体依赖或非依赖的氧化激活触发的.

    作者:陈程;杨建梅;钱荣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胰岛素抵抗(IR)与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2大要素.尽管对于谁是原发病因仍存争议,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R是更为早期的异常[1],它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显要地位.此外,IR还与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肥胖和高尿酸血症等存在广泛联系.

    作者:杨义生;陈家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Gly972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不相关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胰岛素受体底物1 (IRS-1)基因Gly972Ar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方法选取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02例糖耐量正常的患者配偶进行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的方法进行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Gly972Ar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检测. 结果 IRS-1基因Gly972Arg突变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为2%,明显低于白人. 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IRS-1基因Gly972Arg突变不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作者:王国英;洪天配;张路;王群;马征;李琼芳;徐希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的2型糖尿病

    由于都市化生活方式和肥胖患者的增多,儿童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其病因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在诊断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的2型糖尿病时须注意与1型糖尿病、非典型糖尿病(ADM)、青少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相鉴别.治疗与成人2型糖尿病相同.但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探讨.现综述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的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和治疗等特点.

    作者:董凌燕;杨金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同胞腰臀股围的变化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同胞糖代谢异常及糖耐量正常者的腰、臀、股围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在560个临床表现为2型糖尿病的家系中,去除1型糖尿病、线粒体糖尿病和收集标本数少的家系后,得406个2型糖尿病家系.将其家系一级亲属同胞成员分为正常糖耐量组(NGT组,425例)、糖耐量减退组(IGT组,79例)、糖尿病组(DM组,694例),并以同胞配偶中的无糖尿病家族史的正常糖耐量者作为对照组(C组,429例),比较各组间腰、臀、股围及其各个比值的6个参数的差异. 结果 DM组腰围、腰臀比、腰股比、臀股比高于C组,臀围、股围低于C组(腰围P=0.0059,余均<0.001).NGT组腰臀比,腰股比大于C组(P分别为0.0009,0.0045),股围小于C组(P=0.0321),均有显著差异.腰围、腰臀比、腰股比在C组、NGT组、IGT组、DM组有逐渐增高趋势,臀围、股围在四组有逐渐减低趋势.去除用胰岛素治疗,或体重指数<20 kg/m2或空腹血糖>14 mmol/L者比较6个参数在4组中的差异,显示上述变化趋势更显著. 结论糖代谢异常患者,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其体脂有重新分布,逐渐向中心性肥胖发展的趋势.即腹围渐大,臀围,尤其是股围有逐渐相对缩小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2型糖尿病家系同胞一级亲属中的糖耐量正常者已不同于群体中的糖代谢正常者,开始出现此种变化趋势,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作者:丁虹;吴松华;林辛;李杰;项坤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研究

    目的了解中国糖尿病患者动态足底压力的改变及其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 方法使用自行研制的动态足底压力测量仪,检测58名正常人(C组)、75例无明显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DM组)及30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DN组)的足底各部位动态压力. 结果 3组平均体重无明显差异[C组(64±10) kg;DM组(66±12) kg:DN组(64±11) kg,P>0.05].DN组平均峰值足压为(3.71±0.79) kg/cm2,明显高于DM组[(3.00±0.80) kg/cm2,P<0.001]和C组[(2.84±0.57) kg/cm2,P<0.001].DM组与C组平均峰值足压无明显差异(P=0.055).DN组与C组相比,足弓压力[(0.49±0.23) kg/cm2 比(0.60±0.28) kg/cm2,P=0.037]和第2趾压力[(0.66±0.21) kg/cm2 比(0.73±0.32) kg/cm2,P=0.048]明显降低,第2跖骨头压力明显增加[(3.01±0.78) kg/cm2比(2.36±0.63) kg/cm2,P<0.001]. 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动态足底压力改变,足弓和足趾压力降低,跖骨头压力和足底峰值压力异常增高,可能使足底溃疡危险性增加.

    作者:袁刚;张木勋;张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瑞格列奈每天单次用药和多次用药对合并肾功能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作用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进行性的代谢性疾病,以控制不良的急性或慢性高血糖为特点.高血糖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关键因素,这些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明显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的危险.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安可妥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安可妥主要成分为盐酸吡格列酮,是新的噻唑烷二酮(TZD)类口服降糖药,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选择性地激活广泛存在于脂肪组织中的PPARγ受体,增加GLUT4的表达,抑制产生胰岛素抵抗的TNF-a的表达,降低脂肪组织、血浆中的FFA,降低血糖,从而进一步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

    作者: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普伐他汀延缓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糖尿病肾病(DN)是一类以进行性肾纤维化为特征的肾脏疾病,其直接原因多为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聚积. 我们观察普伐他汀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减少ECM的沉积,达到延缓肾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於文丽;徐联芳;水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常见、复杂的并发症,不但引起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升高,而且带来了复杂的护理、医疗等问题,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反复住院的主要原因.

    作者:马学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BIOSEN 5030自动血糖/乳酸分析仪--临床验证报告

    试验目的糖尿病代谢控制的重要内容为血糖监测,由于其直接关系到糖尿病的治疗,因此测血糖方法的准确性和便利程度一直是临床医生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血糖测定的主要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和己糖激酶法,如使用生化分析仪测定,则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易于批量测定,但不方便、用血量大以及不能达到实时血糖测定,其应用和患者依从性受到一定限制.

    作者:郭晓蕙;陈澜;杨建梅;高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1)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观察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与2型糖尿病(T2DM)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2)了解血浆内皮素(ET)、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T2DM 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HCMV感染与ET、TNF-α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2DM中有AS患者21例,无明显AS患者47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血清HCMV抗体IgM和IgG.用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和血浆ET的浓度. 结果 (1)T2DM患者的HCMV感染率[阳性率IgG为93%(63/68)、IgM为46%(31/68)]高于正常人群[阳性率IgG为80%(16/20)、IgM为10%(2/20)],检测抗HCMV-IgM(抗IgM作为活动性感染或潜伏感染活化指标)更有意义(P<0.01).T2DM患者ET的浓度(68.68±17.12) ng/L和TNF-α的浓度(1.79±0.43) μg/L,也高于正常人[(49.04±14.36) ng/L、(1.32±0.41) μg/L, P均<0.001].(2)T2DM伴有AS患者中,活动性或潜伏感染活化HCMV感染率(IgM阳性率57%)和血浆ET[(86.77±15.19) ng/L]、血清TNF-α[(2.01±0.45) μg/L]的水平高于不伴有AS的T2DM患者[IgM阳性率40%,ET为(60.59±10.49) ng/L,TNF-α为(1.68±0.38) μg/L(P分别<0.05,0.001和0.01)].(3)T2DM的AS过程中,表示活动性或潜伏感染活化的指标抗HCMV-IgM与内皮细胞损伤的指标ET密切相关(rs= 0.33, P<0.01). 结论患者的HCMV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 TNF作用可能参与T2DM AS的发生、发展.

    作者:倪海祥;李红;黄琦;范骏;罗苏生;邵国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主管: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