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非缺血性心肌病的疗效研究进展

赵晶晶;黄鹤

关键词:
摘要:非缺血性心肌病是除冠状动脉病变外,其余心脏病变所致的一类心肌疾病,其早期常无特异性临床症状,晚期常进展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此时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低,生存质量下降[1].对于CHF患者,既往多采用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仅适用于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级的患者,对于NYHA分级Ⅲ~Ⅳ级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无法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2].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形成因素,观察前列地尔治疗冠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疗效和相关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于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70),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酯类及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所有病例的临床症状恢复、冠脉血流变化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改变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其饮酒、吸烟史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小板平均容积(MPV)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患者胸痛症状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校正的TIMI帧数(CTFC)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量饮酒、吸烟、MPV增高等均可能是冠状动脉慢血流发生的因素,临床应用前列地尔治疗CSFP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陈玄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究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3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各5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Ⅰ组采用阿托伐他汀、Ⅱ组采用普伐他汀、Ⅲ组采用瑞舒伐他汀,均治疗6个月并观察各组血脂变化、血脂达标率、肌酐(SCr)、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等指标,观察治疗1年后各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发生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指标较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Ⅲ组TC、LDL-C指标显著低于Ⅰ组、Ⅱ组(P<0.05);3组LDL-C、非HDL-C达标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及各组间比较,ALT、CK、SCr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1年3组出现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临床疗效稳定,且总体观察安全性较好.

    作者:沈建中;田然;甄俊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OGTT 1h血糖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血糖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青岛阜外心血管医院及青岛市立医院东院的健康查体者893例,男性428例,女性465例,年龄40~65岁.按照OGTT后血糖以及空腹血糖分为正常糖耐量组(760例)、糖耐量减低组(133例),前者又分为OGTT 1h血糖正常组(608例)及血糖升高组(152例).所有入选者均行OGTT,检测葡萄糖负荷后1 h及2 h血糖.测定相关指标,包括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葡萄糖负荷后30 min净增胰岛素与净增葡萄糖的比值(△I30/△G30)、IMT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血糖升高组和糖耐量减低组体质指数、三酰甘油、收缩压、空腹血糖、HOMA-IR以及IMT均高于正常糖耐量组,HOMA-β低于正常糖耐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葡萄糖负荷后1 h和2 h血糖,糖耐量减低组高于血糖升高组和正常糖耐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MT与年龄、LDL-C、体质指数、收缩压、葡萄糖负荷后1 h和2 h血糖、HOMA-IR呈正相关,与HDL-C、△I30/△G30和HOMA-β呈负相关(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1 hPG、LDL-C、HOMA-IR进入回归方程,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190、0.090、0.262.结论 糖耐量正常人群OGTT 1 h血糖升高、LDL-C和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相关.

    作者:关静;彭丽君;贺彩霞;王红;韩欣;邹月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影响PCI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有效的方法 之一[1],临床应用广泛,其术后的远期效果是心血管介入领域关注的重点.PCI术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活动耐量增加),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尤其是应用了新型药物洗脱支架及抗血小板药物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有了进一步提高,既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又降低了高危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2].有研究证明如果冠心病危险因素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复发率和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3].本文研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规范化的指导方案提供依据,进行综述.

    作者:王霄霞;王呼萍;王士东;赵瑞芬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简易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评价胰岛素抵抗水平的简易指数(TyG)与冠状动脉病变(CAD)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于鄂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有CAD患者19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 h血糖(2h P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查,并根据患者冠脉Gensini积分将患者分为A组(Gensini积分=0分)18例,B组(1分≤Gensini积分≤20分)51例,C组(21分≤Gensini积分≤40分)46例,D组(Gensini积分>40分)78例.比较各组血糖、血脂检查及TyG指数,并分析以上各指标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 各组性别、年龄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Gensini积分升高各组TyG指数、FPG、HbAlc、TC、TG水平显著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yG指数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235,P<0.05),而FPG、HbAlc、TG、TC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TyG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CAD关系密切,能反映CAD狭窄的严重程度.

    作者:颜敏;侯宏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Sestrins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Sestrins(Sesn)属于应激反应蛋白家族,在应激的情况下表达上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1,2].Sesn包含三个家族成员,即Sesn1、Sesn2和Sesn3,它们具有特定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共用了近50%相同的氨基酸序列[1,3].Sesn1,是一种生长抑制DNA损伤诱导基因(GADD),也称p53调控蛋白26(PA26),是由肿瘤抑制蛋白(p53)调节[3].Sesn2,是一种PA26同源体,也称为缺氧诱导基因95(Hi95),在缺氧条件下被诱发[3-5].Sesn3,是一种新型的PA26结构相关基因,被转录因子Forkhead box O(FoxO)家族诱导[6].

    作者:刘佳秋;韩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右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联合脂蛋白a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准确性分析

    目的 分析右锁骨下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脂蛋白a(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以及二者联合对CA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预测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共28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进行分组,其中非CAD组137例,CAD组150例,收集其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等临床基本资料.测量右锁骨下动脉IMT、颈动脉IMT.抽取入选患者的静脉血,检测Lp-a等指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CAD组患者计算Gensini评分,以47.5分为界,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应用ROC曲线比较颈动脉IMT和右锁骨下动脉IMT及联合Lp-a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预测的准确性.通过Pearson相关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评估上述临床资料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程度.结果CAD组患者右锁骨下动脉IMT、Lp-a明显高于非CAD组(P<0.05);Gensini评分高分组右锁骨下动脉IMT、Lp-a显著高于低分组(P<0.05).分别以颈动脉IMT和右锁骨下动脉IMT来预测CA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AUC(颈动脉IMT)=0.725,AUC(右锁骨下动脉IMT)=0.836;分别以右锁骨下动脉IMT和右锁骨下动脉IMT联合Lp-a来预测CA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AUC(右锁骨下动脉IMT)=0.836,AUC(右锁骨下动脉IMT+Lp-a)=0.89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ensini评分与右锁骨下动脉IMT、Lp-a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4、0.82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右锁骨下动脉IMT、Lpa等指标对Gensini评分的影响,采用逐步回归法(stepwise),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28.537 X1+0.07 X2-22.671(Y:Gensini评分;X1:右锁骨下动脉IMT;X2:Lp-a),即在Lp-a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右锁骨下动脉IMT每增加1 mm,Gensini评分增加28.537分.结论 右锁骨下动脉IMT、Lp-a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相关;右锁骨下动脉IMT联合Lp-a能显著提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

    作者:余谦;徐通达;陈军红;张延斌;宣皓晨;王超凡;李东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炎症在心房颤动高凝状态中的作用机制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卒中及血栓栓塞事件相关,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是窦性心律者的5倍,每年发生脑卒中的机会为4.9%~6.9%,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临床上20%~30%的脑卒中归因于房颤.

    作者:余倩;毕亚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左冠状动脉解剖特征与动脉硬化及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有诸多危险因素,但冠状动脉(冠脉)解剖特征与动脉硬化及心肌梗死的关系却少有关注,也未将其视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1-3],左冠状动脉主干(LM)近分叉、分叉处及左前降支(LAD)近分叉处的外侧管壁等部位好发动脉硬化,而传统危险因素并不能完全阐明其机理.多项研究提示特殊的左冠状动脉解剖特征可引起左冠局部血流动力学及剪切力发生改变,诱发局部血管动脉斑块的形成、进展,甚至引发心肌梗死[1-7].因此推测左冠脉解剖特征与动脉硬化及心肌梗死发生的局部选择性具有某种潜在的关系.

    作者:肖栋;李为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松果菊苷通过上调miR-34a减轻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 探究松果菊苷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microRNA-34a(miR-34a)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鼠胚胎H9c2心肌细胞,建立IRI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盐酸地尔硫卓)组及松果菊苷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造模时用含10%盐酸地尔硫卓血清处理;松果菊苷(ECH)各处理组造模时用含10%对应浓度的ECH血清处理.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qRT-PCR检测细胞miRNA-34a水平.结果 ①心肌细胞IRI后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阳性药物组和ECH中、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存活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ECH中、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存活率与阳性药物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心肌细胞IRI后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阳性药物组和ECH中、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ECH高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率较阳性药物组显著降低(P<0.05).③心肌细胞IRI后生成LDH、CK、MDA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OD活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阳性药物组和ECH中、高剂量组心肌细胞生成LDH、CK、MDA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SOD活力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④qRT-PCR结果显示,心肌细胞IRI后细胞miRNA-34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阳性药物组和ECH各剂量组心肌细胞miRNA-34a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松果菊苷对心肌细胞IRI后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iR-34a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蔡华;张领;李满生;李新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如何利用REDCap实现重复测量数据的录入及管理

    临床研究中常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重复测量某一指标,对于重复测量数据,合理的进行时间点和数据采集的管理能够提高此类研究的效率.基于网络的电子数据采集系统REDCap在实现此类数据的录入时可进行特定的设置以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本研究主要介绍REDCap实现重复测量数据录入的操作方法.

    作者:李蒙;田国祥;贺海蓉;耿辉;曾宪涛;吕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美托洛尔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结合美托洛尔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北京市健宫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结果 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为90.00%,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EF)为48.52±3.86、心脏指数(CI)为(2.47±0.48)min/m2、左室舒张末径(LVEDd)为(51.11±2.16)mm、左室收缩末径(LVESd)为(38.63±2.74)mm,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高于对照组的3.33%,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美托洛尔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刘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患者脑利钠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安贞医院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脑钠肽水平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稍高于对照组的89.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左室舒张末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径(LVESd)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LVEF升高、LVEDd、LVESd降低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48 h,两组脑钠肽水平持续降低,研究组降低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有效改善脑钠肽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居兵;董然;刘韬帅;李扬;赵洋;张魁;黄琦;周宁;周绍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及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多囊卵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3月10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病例-对照研究和6个队列研究,共计175785例患者,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组23320例,正常组1524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多囊卵巢综合征组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OR=1.26,95%CI:1.14~1.39,P<0.00001).结论 与正常人相比,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作者:董斯睿;郭广玲;校林姣;龚琴琴;杨娥;李祥令;张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生活行为方式对心踝血管指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生活行为方式的关系,为心脑血管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调查收集2017年3月~5月间于广州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397例,内容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腰围(WC)、臀围(HC)、心率等基本情况资料及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睡眠状况等生活方式资料,并检测CAVI值.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CAVI正常组(CAVI<9 m/s)和CAVI升高组(CAVI≥9 m/s)间进行一般情况比较,并对CAVI增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AVI正常组与CAVI增高组比较,年龄、体质指数(BMI)、WC、腰臀比(WHR)、收缩压(SBP)、是否高血压、体育锻炼、饮酒、吸烟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WC和饮酒是CAVI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体育锻炼与CAVI增高呈显著负相关(β=-0.617,P<0.05).结论 年龄增长、腰围增大、饮酒是CAVI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可预防CAVI的增加,积极控制体重,避免饮酒,加强锻炼将有助于防止动脉血管硬化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吴俊颖;谢玉茹;徐琳;梁卫根;苏澎;原学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增强型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系统评价

    目的 探索增强型体外反搏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查找增强型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自建库至2017年6月30日时限内文献均纳入检索范围.并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个研究,13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增强型体外反搏术联合常规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绞痛症状(RR=1.31,95%CI:1.22~1.41,P<0.00001)和心电图改善方面(RR=1.23,95%CI:1.12~1.35,P<0.0001)优于常规治疗.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是确切的,且安全性高.

    作者:郭娇;侯明杰;吴艳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极大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常见的靶器官损害之一,也是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脑卒中乃至猝死等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1].左心室肥厚是机体对长期增加的血液动力学负荷的一种适应性改变,表现为室壁增厚、心肌重塑和心肌重量增加,其重塑过程涉及许多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长期的血流动力学负荷不是形成LVH的唯一因素,对多种族大规模人群的MESA研究表明LVH可以早于高血压出现[2],以及许多降压药物虽能够降低血压,但不一定改善和影响LVH 的形成[3],从而揭示LVH的形成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其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近年来,高血压LVH形成机制在细胞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一些进展,现总结如下.

    作者:束长城;魏万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RAGE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39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及48例健康受试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将CHD者分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组(185例)、重度狭窄组(212例).采用PCR-RFLP检测-429T/C、1704G/T、G82S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对照组受试者、冠脉狭窄轻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RAGE基因内含子区G82S多态性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75.0%GG,22.92%GS,2.08%SS),(62.7%GG,36.22%GS,1.08%SS),(52.83%GG,36.79%GS,10.38%SS),且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RAGE基因G82S多态性的S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中度狭窄组(P<0.05).另外,对照组受试者G-Gly-T单倍体分布频率高于其他两组CHD患者,而重度冠脉狭窄组患者G-Ser-T单倍体分布频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单倍体G-Ser-T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性明显增加(P<0.05).结论 携带RAGE基因G82S多态性的单倍体型是冠状动脉发生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胡静涛;李艳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清γ-谷氨酰胺转移酶与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γ-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钙化(CAC)积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高血压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CAC积分将患者分为CAC组(CAC积分>0;n=120)和非CAC组(CAC积分=0;n=98),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CAC的预测因素,并以ROC曲线描述其预测价值.结果 CAC组患者的γ-GT水平为(30.4±10.7)U/L,而非CAC组为(26.1±11.9)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与非CAC组相比,CAC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吸烟比、空腹血糖和高敏C反应蛋白较高,而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血清γ-GT水平(OR=1.23,95%CI:1.03~1.47,P=0.022)、年龄(OR=1.14,95%CI:1.07~1.22,P<0.001)、吸烟(OR=2.07,95%CI:1.26~1.47,P=0.004)和空腹血糖水平(OR=1.31,95%CI:1.02~1.69,P=0.036).ROC曲线分析表明,γ-GT预测CAC的曲线下面积为0.78(95%CI:0.0.71~0.85).预测的佳截点为28.4 U/L,其敏感性为67%,特异性为78%.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血清γ-GT水平与CAC密切相关,对预测CAC有一定价值.

    作者:苏敏;朱惠斌;赵宁志;陈锋;宁兴旺;李萍;谢小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小板功能检测在复杂PC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血小板功能(PTF)检测在复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行复杂PCI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126例病例资料,分别检测PCI术后1、6和12个月的PTF.根据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平均血小板聚集度分为高血小板活性(HTPR)组(ADP≥40%)64例和非HTPR组(ADP<40%)62例,HTPR组又分为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亚组(25例)和延长DAPT亚组(39例).随访观察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采用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MACCE发生的因素,Kaplan-Meier分析组间MACCE发生率.结果 12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期间HTPR组6例MACCE(9.38%),非HTPR组1例(1.61%),经Kaplan-Meier分析HTPR组的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HTPR组(P<0.05);经Cox多因素分析显示,HTPR是进行复杂PCI冠心病患者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84,95%CI:1.245~5.863,P=0.012).术后不同时间的DAPT亚组间MACCE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接受复杂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后PTF检测,对预后评估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张岩;王文璐;王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