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寿旺;李睿;周振达;黄建可
目的 建立两种出血热生物恐怖病毒(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的新型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方法针对马尔堡病毒、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和相应的TSPE引物.经多重PCR扩增之后、加入连有TAG的TSPE引物特异性识别靶目标,标记有生物素的dCTP加入到延伸序列中,TAG与微球上的anti-TAG互补,SAPE与生物素反应,SAPE发射荧光信号,信号由液相芯片仪器检测.结果液相芯片检测体系能够正确的鉴定和检测两种出血热病毒,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病毒的高通量筛查.结论建立了多重PCR基因液相芯片快速检测两种出血热病毒的新方法.
作者:杨洪;王静;刘衡川;杨宇;杨永莉;张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出入境口岸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措施,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生物安全风险识别及预防、标本操作和仪器设备安全选用、使用和维护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出入境口岸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全过程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规范.结论规范实验操作,降低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确保实验室人员生命健康,防止结核病实验室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琳;孙福军;王飞;杨秀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珠海九洲港口岸出入境人员中发热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规范口岸现场检疫查验工作,科学防控传染性疾病尤其是甲型H1N1流感.方法对检疫查验过程中发现的发热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5-12月,珠海九洲港口岸检疫查验中共发现发热病人94例,其中入境81例,检出率为1.5/万;出境13例,检出率为0.2/万.发热病人均转地方医院排查诊治,其中9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7月份发热病人检出率高(2.0/万),12月份发热病人检出率低(0.1/万).20~29岁年龄组、男性、学生及技术人员是此时段检疫查验的重点对象.发热病人体温在38.4℃以下占69.1%.体温监测是发现“发热病人”的重要手段,采集咽拭子检测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分型准确的方法.结论针对发热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加强口岸重点人群的体温监测和医学巡查,加大对旅行者的宣传力度,能有效防止各种传染病经口岸传播,规范传染性疾病尤其是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
作者:鄢光碧;胡刘康;张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边境口岸周边大沙鼠繁殖生态学特征与种群数量的变动规律,为鼠疫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鼠疫监测点用“昼夜弓型夹法”捕鼠,逐一解剖、记录雌雄、观察盆腔、双侧子宫、卵巢黄体、胚胎、子宫斑、睾丸情况.结果5年共捕获大沙鼠1 795只,其中雄性677只,雌性1118只,雄雌之比1:1.65.孕鼠81只、黄体15只,5年平均妊娠率8.6%.大沙鼠每年均在4月开始妊娠,每年繁殖有4月一个高峰,妊娠率为69.9%.其他依次是5月30.0%、6月8.6%、7月2.8%、8月份低为1.9%,自9月至次年的3月间无妊娠鼠.在81只孕鼠中检出胚胎508胎,每胎多9胎,少2胎,平均6.3胎.结论5年大沙鼠雄雌比例的显著差异、同期高妊娠、高繁殖力是大沙鼠保持优势种群的主要因素.但因受疫病、天敌、气候等影响,其数量将长期保持稳定态势.根据繁殖规律及动态变化,为监测及灭鼠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尹小平;彭定希;骄娃;叶志辉;阿布都扎伊尔;许继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设计组织能力验证活动,了解我国实验室成蚊形态学鉴定技术能力.方法采用幼虫孵化的办法获得样品,15只为1组,设计3种目标蚊种、4种干扰蚊种.结果共有境内外28家实验室参加了能力验证活动,初测满意率85.7%.目标蚊种共发放213只,总正确率为96.2%.干扰蚊种共发放207只,鉴定总正确率:81.2%.结论实验室总体鉴定能力良好,对于按蚊等种类需要加强技术培训.
作者:刘春晓;顾大勇;赵纯中;杨燕秋;史蕾;除云庆;徐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液相芯片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被喻为后基因组时代的新型芯片技术,液相芯片以其特异、灵敏及高通量等特点已在传染病快速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其原理、优点,并对该技术在传染病病原体筛查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表明其可用作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的高通量检测平台.
作者:石莹;田绿波;陈肖潇;樊学军;杨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旅行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旅行者在旅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健康问题,为旅行者提供旅行前的医学建议、旅行中的预防和自我治疗措施以及旅行后的临床诊治.为国际旅行者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保健服务是保健中心的主要业务之一,通过对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应用旅行医学实践现状分析,提出了加快保健中心旅行医学科学专业化发展的一系列建议.
作者:吴刚;李云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我国防控外来有害生物传人的国境口岸检疫对策.方法结合外来有害生物输入后产生危害的实例,分析宁波口岸2004-2009年截获外来水生植物、线虫动物门和节肢动物门的有害生物新种及稀有种属,并从国境口岸动植物检疫和卫生检疫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宁波口岸通过多年来对国际航行船舶、集装箱、货物等实施严格的检疫,共截获外来水生植物4种、外来线虫动物门物种3种和外来医学媒介生物11种,有效地阻止各类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与传播.结论国境口岸检疫在防止外来有害生物传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裘炯良;郑剑宁;赵瑞;薛新春;顾建峰;吴薇;夏德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赴美领养儿童麻疹病例疫情处理方案和经验.方法收集了广东口岸历年赴美领养儿童麻疹病例疫情资料,对个案处理的工作记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从2001-2009年,广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共发现了12例麻疹病例,总检出率为0.238‰.在麻疹疫情监控工作中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有效的手段,做到对麻疹患者早发现、早隔离和早治疗,并通过对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免疫水平检查,对麻疹易感者进行免疫保护和观察,从而使麻疹易感者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结论建立规范的领养儿童麻疹疫情的处理制度和规程,更有效和及时地防止麻疹病例传出国(境)外或在国内传播蔓延.
作者:黄永欣;梁少军;何洪涛;黎满全;冯心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证明风险分析法对于口岸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作用.方法阐述在首都机场口岸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风险分析法的应用,主要包括对可能造成疫情扩散和暴发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对其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进而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并加以实施,并在其过程中始终贯穿风险交流手段.结果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风险分析方法的应用提高了疫情防控效率,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结论在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中引入风险分析法是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和促进卫生检疫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应予以广泛推广.
作者:黄健华;王康琳;王保刚;刘德臣;朱戈;刘鲁宁;赵言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广州港南沙港区成功创建国际卫生港口,为港区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从港口卫生检疫核心能力、投资环境、货物吞吐量、通关时间和费用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结果自2008年成功创建国际卫生港口以来,南沙港区的港口核心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航线共增加24条,集装箱吞吐量大幅提升,3年产生直接经济收益10 139.7万元,其中为企业节省成本费用10 112.4万元.结论创建国际卫生港口工作对南沙港区乃至整个广州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也为国境口岸贯彻落实《国际卫生条例(2005)提供参考.
作者:胡文海;闫清丽;赵醴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和评价一种适合国境口岸及基层检验部门使用的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保障期间开展应用研究.方法针对沙门氏菌agfA基因,运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 mediated 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设计引物进行检测,在65℃恒温条件下、60 min特异性扩增,荧光显色观察结果.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试验及模拟样本灵敏度试验,与荧光定量PCR、胶体金方法进行比对.并对54株临床分离阳性样本加以验证.结果沙门氏菌属6种不同血清型菌株LAMP检测都呈阳性,其他4种肠道细菌均为阴性;LAMP法的灵敏度与RT-PCR方法接近,达103CFU/ml,是胶体金检测法的100~1 000倍;54株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样本实验符合率达到100%.结论LAMP技术能够在简易的实验条件下快速报告结果,检测成本较低、特异性高、灵敏度高,适合口岸从业人员及基层检验部门进行沙门氏菌的初步筛查工作.
作者:田桢干;阎俊;陆晔;王婷;章琪;张胜萍;王传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国境卫生检疫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的评估技术,用于评估防控能力现状,查找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口岸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卫生检疫工作的实际情况,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收集专家意见,选择能力评估的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国境卫生检疫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的评估方法.结果初步建立了国境卫生检疫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的评估方法.结论该方法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把数学处理和人的经验与主观判断相结合,把人的主观因素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更好地克服了评价工作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体现出科学性和规范性,保证评估结果准确性.
作者:蔡朝锦;周德亮;陈建国;凌敬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新时期如何开展黄热病国境卫生检疫工作.方法对黄热病的起源、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现状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结果当前,黄热病主要局限在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国家发生,年发病人数达20万例,死亡3万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黄热病疫情进入非黄热病流行区的风险日益增加,美国和欧洲均有类似报道.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仍存在着黄热病传播媒介,均为易感人群,因此,黄热病疫情传人我国并造成本地暴发的风险不容忽视.结论新时期的检验检疫部门应认真贯彻落实《国际卫生条例》,全面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采取积极主动的监管和控制措施,达到成功阻断输入性黄热病疫情可能带来传播风险的目的.
作者:张显光;戴俊;洪烨;张文;邓荆;兰和森;黄鹂;方树春;高云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传统登革热媒介监测方法的优劣,探索适合口岸地区的登革热媒介监测和综合评价方法.方法2010年8-10月之间,随机选择福州口岸7个监测点,使用人工小时法、幼虫指数法、100 ml计数法、集卵器法等实施登革热监测和风险评估.结果目前采用的监测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种种不足,特别是做为登革热预防控制和流行强度预测判定指标的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房屋指数,不太适合口岸生态环境,可能低估口岸登革热媒介流行强度.结论应加大对灭蚊磁场法、集卵器法等新型监测方法的使用力度,研究更加敏感特异的登革热监测方法.
作者:高思维;周天喜;李平航;吴青;邱元明;林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在线免疫亲和柱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减肥茶中的多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方法采用PBS/甲醇溶液提取样品中的真菌毒素,再利用可重复使用多功能免疫亲和柱在线净化样品,净化液在线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测定.结果方法可同时测定减肥茶中伏马毒素、T-2毒素、HT-2毒素、赭曲霉毒素A(OTA)、玉米赤霉烯酮等10种真菌毒素,其小检出浓度(LOQ)为1~5 μg/kg;三水平添加回收率(n=6)为65.3%~102.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5% ~ 13.2%.结论本方法在线免疫亲和净化技术与质谱定性定量同时完成,方法简便、快速,检测限满足了国内外减肥茶中真菌毒素限量要求,可用于减肥茶中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
作者:葛宝坤;赵孔祥;陈旭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对人致病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评价5种检测方法对副溶血性孤菌致病性测定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耐热溶血毒素tdh基因和耐热直接溶血毒素相关毒素trh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与神奈川溶血试验、小鼠腹腔注射和灌胃法对比,分别检测分离自腹泻者和自然环境中副溶血性弧菌标本.结果两类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在tdh基因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9.5,P< 0.01),在神奈川溶血试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9.3,P<0.01),在trh基因、小鼠腹腔注射以及灌胃检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dh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是快速筛查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好方法.
作者:张继伦;田桢干;何宇平;李平;章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ELISA检测法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对目前ELISA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寻找其问题存在的原因.结果ELISA质量控制方法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其根源在于作为ELISA质控指标的S/CO值是一比值,不具有溯源性.结论S/CO值不适宜作为ELISA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杨寿旺;李睿;周振达;黄建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为了掌握上海港远洋船舶的饮用水卫生状况,保障船员饮水安全,保护船员身体健康,探索影响船舶饮用水水质的因素.方法在上海港采集远洋船舶装载的饮用水样本分别进行理化分析和微生物检测,研究不同供水方式、不同船龄的船舶饮用水的各项微生物指标和金属指标,通过分析并进行讨论.结果共采集了159艘远洋船舶的水样样本,其微生物指标的合格率为85.53%,金属指标的合格率为76.73%.说明上海港远洋船舶饮用水的水质存在一些卫生学问题.通过统计学分析,尚不能确定船舶自制的饮用水与码头供应的饮用水在微生物阳性率和金属指标数值的总体概率有所不同(P>0.1),但不同船龄(0~10年,11~20年,21年以上)的船舶饮用水的微生物阳性率和金属指标数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船龄越小,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就越好.船龄指标提示了作为今后船舶饮用水监督的快速判定标准之一,对于保障船员饮水安全、保护船员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一珉;姚宝龙;陈建宁;王征;徐国平;李皓;谢鸣;王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荧光定量PCR检测和直接扩增检测两种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在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应用结核分枝杆菌荧光定量PCR和直接扩增检测47份疑似或确诊活动性肺结核空腹痰标本,并与液体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荧光定量PCR法与直接扩增法对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敏感性分别为46.7%和100%,特异性分别为81.2%和84.4%.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直接扩增检测是一种较为敏感而特异的快速检测方法,在国境口岸卫生检疫部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健;张建明;何洪涛;陈建东;黄永欣;雷兆良;朱云枫;黄红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