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运动康复指导改善高龄老年人衰弱状态的探讨

姚思华;徐顺霖;高炜

关键词:衰弱, 耐力训练
摘要:衰弱是高龄老年人常见的临床体征.针对衰弱的老年人进行运动干预时,根据不同的个体特征进行相应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组合,使患者临床获益.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肺通气功能非特异性表现的演变初探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肺通气功能非特异性表现的演变. 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临床资料保留完整的老年体检者中同一台肺功能机中符合肺通气功能非特异性表现(NSPF)、且截至2013年12月31日至少复查过1次肺功能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肺功能随访转归,将入组者分为阻塞组、限制组、NSPF组和正常组,各组间进行对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老年NSPF患者转归进行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转归的差异,应用Cox回归进行不同转归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结果 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共59例,男女比例52∶7,平均年龄(71.8±8.8)岁,中位随访时间4年.各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状况、初诊临床表现、胸部CT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随访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胸部CT演变情况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NSPF患者肺功能转归为阻塞性、限制性和正常的4年累及发生率分别为19.6%、7.6%和8.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11,P=0.024).肺功能类型维持NSPF不变的占多数(64.0%),其他常见转归的类型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SPF转归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与初诊CT发现肺气肿和肺大泡相关(HR=4.325,P=0.045),转归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与年龄相关(HR=1.143,P=0.020),转归为正常肺功能与胸膜增厚和胸腔积液消失相关(HR=8.889,P=0.018). 结论 在老年人群中多数NSPF可以长期存在,其常见转归的类型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其演变与初诊CT发现肺大泡和肺气肿可能相关.

    作者:金金;崔佳;许小毛;孙铁英;张洪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根皮苷对糖尿病小鼠早期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根皮苷对db/db糖尿病小鼠早期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 方法 24只雄性7周龄实验小鼠数字抽签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对照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干预组(干预组).糖尿病组小鼠给予20 mg· kg-1·d-1生理盐水灌胃,干预组根皮苷20 mg· kg-1·d-1灌胃.实验10周后,所有小鼠麻醉处死,常规分离视网膜,病理取材常规制作视网膜普通石蜡切片,苏丹红染色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并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分析各组小鼠视网膜组织糖原合成酶激酶3 (GSK3β)蛋白与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实验进程,对照组小鼠精神状况良好.与对照组比罗,糖尿病组小鼠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与体重的快速增加.干预组小鼠上述表现较对照组有所改善.光镜下观察,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小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基底膜明显增厚,而干预组小鼠视网膜病变明显得到改善.视网膜组织p-GSK3β蛋白表达糖尿病组76.2±15.8,较对照组小鼠255.4±10.7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0,P<0.01);干预组小鼠经根皮苷治疗后,p-GSK3β蛋白表达为188.5±18.4,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5,P<0.01). 结论 根皮苷可以通过减少p-GSK3β蛋白表达,抑制GSK3β蛋白活性的途径,对db/db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有保护作用.

    作者:沈琳;由倍安;胡艳艳;张珍;裴斐;张世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低剂量奥沙利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低剂量奥沙利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老年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和生存期. 方法 选取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采用奥沙利铂剂量为40 mg/m2和80 mg/m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存活率情况.结果 低剂量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高剂量组(11.9%和21.4%,x2=9.910,P<0.05).低剂量组患者疼痛评分在6以上的患者,要明显少于高剂量组(28.6%和78.6%,x2=20.056,P<0.05),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高剂量组,丙氨酸转氨酶低于高剂量组(t=13.447和6.774,均P<0.05);低剂量组患者的1年期、3年期存活率分别为69.05%、30.95%,略高于高剂量组的61.9%、2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74和0.985,均P=0.491和0.321). 结论 低剂量奥沙利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化疗的毒副反应很小,且不会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勇;冯素萍;侯国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大量脑出血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一例

    患者男性,86岁.主因“言语不利伴左侧肢体无力2d,发热1d”于2015年3月2日就诊于我院急诊科,于2015年3月3日办理急诊留观住院.患者于入院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利,含糊不清,可简单交流,左侧肢体无力,并由床旁及洗手间摔伤2次,具体受伤部位及受伤机制不详,患者受伤后未就诊.于1d前患者出现发热,高体温38.5℃,来我院急诊科就诊.行肺CT检查提示双肺纹理增粗,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考虑“支气管肺炎”诊断,给予输液抗炎治疗,经治疗后患者体温稍好转.

    作者:郭志中;郑欣;刘慧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路易体痴呆的诊断和治疗

    路易体痴呆(DLB)是以波动性认知障碍、反复发作的视幻觉和自发的帕金森综合征为主的智能减退综合征,占痴呆病因的10%~20%,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居第2位.通常50~80岁发病,男性较多见,病程一般3~6年.和AD相比,DLB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更明显,照料负担更重[1],总体花费更高,加上对神经安定药高度敏感,需要早期确诊,合理治疗.本文拟通过总结DLB研究进展,并比较其与AD和帕金森病痴呆(PDD)的不同,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识别能力.

    作者:刘春艳;邢岩;李延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人低钠血症临床分析

    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135 mmol/L,是临床上常见的水电解质代谢失常性疾病,在住院患者中其发病率高达30%[1],低血钠可引起多种临床症状,从轻到重,甚至危及生命,老年人由于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导致漏诊,现将我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965例老年人低钠血症进行分析.

    作者:王霞;王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Apelin-13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外源性给予Apelin-13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代谢的影响. 方法 4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8只,实验组32只.实验组通过高糖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模型组14只,Apelin-13给药组14只.给药组给予Apelin-13 0.1 μmol·kg-1·d-1腹腔注射,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等体积腹腔注射,连续给药10周.10周末,测定大鼠空腹血糖后取材.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心肌游离脂肪酸(FFA),免疫组化法比较各组大鼠心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体-α(PPARα)、脂肪酸转运蛋白CD36、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等基因mRNA的表达. 结果 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血清FFA、心肌FFA水平升高(均P<0.05),给予Apelin-13干预后,大鼠空腹血糖、心肌FFA水平较模型组下降,血清FFA水平下降不明显.糖尿病模型组和Apelin-13给药组心肌细胞PPARα、CD36、CPT-1 mRNA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经Apelin-13治疗后,给药组心肌细胞PPARα、CD36、CPT-1 mRNA的基因相对表达水平较糖尿病模型组下降(P<0.05).心肌细胞GLUT4表达在糖尿病模型组(1.138±0.316)和Apelin-13给药组(4.631±1.832)较对照组(9.132±2.156)下降(F=65.507,P<0.05),Apelin-13给药组较糖尿病模型组表达升高(P<0.05). 结论 Apelin 13增加心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表达,增加游离脂肪酸的利用,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PPARα、CD36、CPT-1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代谢.

    作者:杜孟泽;冯景辉;赵航;路英;吴秀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关注老年期常见疾病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老年期认知障碍的发病率日益攀升.认知障碍是以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征,临床症状十分复杂,涉及记忆、学习、计算、注意、定向、语言、视空间、运用、理解、抽象及判断等多个认知领域,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严重损害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和生活质量.导致老年人出现认知障碍的原因非常复杂,然而并未引起广大医生的足够重视,因而延误了治疗与干预.

    作者:张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痴呆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痴呆不仅影响人类的认知功能,而且已经成为导致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2013年柳叶刀杂志发表了有关中国阿尔茨海默病(AD)和其他类型痴呆症流行病学荟萃分析,该研究由跨国团队合作完成,采用的文献包括中文文献.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有919万人患有痴呆症,其中AD为569万[1].西方国家AD患者数稳中有降,而中国的AD数量还在不断攀升.

    作者:马倩男;毕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人谵妄的诊治

    谵妄临床表现多变,除了波动性的意识水平和认知功能改变以外,还可出现幻觉、妄想、定向力障碍等.老年患者由于常合并认知功能损害、抑郁等疾病,与谵妄的鉴别难度加大,甚至一些以精神运动迟滞为主要表现的谵妄可能被忽视.一、谵妄的病因高龄是谵妄的高危因素之一,急诊入院患者中80岁以上的患者总体谵妄发生率可达34.8%,为65~79岁组的1.6倍、50~64岁组的2.3倍、50岁以下组的8倍余[1].

    作者:宿映;邢婷婷;魏文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抗γ-氨基丁酸B受体脑炎两例报告并文献回顾

    目的 探讨抗氨γ-基丁酸B(GABAB)受体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特点. 方法 回顾天津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例抗γ-氨基丁酸B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过,结合文献,进行抗γ-氨基丁酸B受体脑炎临床特点的分析. 结果 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早期表现癫痫发作,类型为局灶性发作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均出现频繁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病程中伴有显著的认知、记忆损害和精神行为异常.MRI见颞叶内侧异常信号,脑电图无特异性.血和脑脊液抗GABAB受体抗体均为阳性,免疫治疗有效. 结论 抗GABAB受体脑炎临床表现为突出的癫痫发作,伴记忆、认知损害和精神障碍,影像学表现颞叶内侧病变,血清或脑脊液抗GABAB受体抗体阳性,多数患者合并肿瘤,以小细胞肺癌为主,免疫治疗有效.

    作者:李志涛;岳伟;刘然;王金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盆底肌力检测特点

    目的 分析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盆底肌收缩力特点,探讨该疾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的老年患者,其中单纯压力性尿失禁(SUI组)、轻度盆底器官脱垂(POP组)及体检志愿者(对照组)分别为60例、65例和60例,以问卷调查形式记录患者一般情况,采用肌电图描记法和压力反馈法进行盆底肌力评估. 结果 SUI组、POP组体质指数(BMI)、平均分娩次数、分娩大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F=5.29、6.27、5.26,P=0.007、0.003、0.008);而SUI组、PO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4、0.554、0.578).SUI组的快速收缩压力和电反馈信号明显低于POP组和对照组(均P<0.01);POP组的持续收缩压力和电反馈信号明显低于SUI组和对照组(均P<0.01). 结论 PFD的发生可能与BMI、阴道分娩率、平均分娩次数、分娩大新生儿体重及腹压增高史等因素有关;PFD与盆底肌收缩力下降有关,其中POP可能与Ⅰ类肌力下降有关,而SUI可能与Ⅱ类肌力下降有关.

    作者:周丹;马琳琳;邓文慧;冯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骨桥蛋白和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目的 分析血浆骨桥蛋白(OPN)、血清脂蛋白a[LP(a)]、血浆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poB/ApoA1)的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4年3月到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老年人12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血浆OPN、LP(a)、ApoB/ApoA1进行检测,分析血浆OPN、LP(a)、ApoB/ApoA1变化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间的关系. 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浆OPN(33.2±10.1)μg/L、LP(a) (357.6±66.5)mg/L、ApoB/ApoA1 0.8±0.7,均高于对照组(30.6±9.1)μg/L、LP(a) (120.5±35.7) mg/L、ApoB/ApoA10.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91、8.43、6.01,P值分别为0.021、0.035、0.041);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血浆OPN、ApoB/ApoA1、LP(a)的浓度呈上升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50、7.38、6.41,P值分别为0.031、0.039、0.037). 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OPN、LP(a)、ApoB/ApoA1水平增加,且随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而增高.

    作者:魏锦;陈亚军;王怀祯;李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

    目的 探讨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HCY)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前瞻性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1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进一步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50例和脑白质疏松组66例,选择同期健康老年人89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的FIB、D-二聚体、HCY水平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 脑小血管病组FIB、D-二聚体HCY分别为(3.3±0.9)g/L、(631.1±487.1)μg/L、(20.6±12.8)μmol/L,腔隙性脑梗死组分别为(3.3±1.0)g/L,(479.2±277.6)μg/L,(14.4±4.8)μmol/L,脑白质疏松组分别为(3.3±0.8)g/L,(750.2±577.4)μg/L,(25.4±15.0)μmol/L,均高于对照组(2.6±0.5)g/L,(202.7±81.7)μg/L,(12.8±4.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小血管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D-二聚体、HCY为脑小血管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P<0.01);腔隙性脑梗死和脑白质疏松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HCY与腔隙性脑梗死无相关性(P>0.05). 结论 FIB、D-二聚体、HCY可能是脑小血管病危险因素,但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

    作者:许媛媛;孙中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趋化因子CCL21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CCL21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连续选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1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SAP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趋化因子CCL21的水平,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血清CCL21水平在AMI组、UAP组、SAP组分别为(169.72± 14.64)ng/L、(154.42±16.50) ng/L、(143.87±9.80)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818,P=0.000);ACS组、SAP组血清CCL21浓度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74、0.350,P=0.000、0.049);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趋化因子CCL21是预测AC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9,P=0.022);应用CCL21水平判断ACS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0.028(P=0.000),诊断界点为159.15 ng/L,敏感度为0.635,特异度为0.981;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组血清CCL21水平较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8.57±7.24) ng/L比(156.92±6.53)ng/L,t=16.100、P=0.000]. 结论 血清趋化因子CCL21水平反映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是一种独立的、有效预测ACS的生物标记物.

    作者:张正伟;刘明;李璐斐;郝云涛;张宏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患者个体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良性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在老年男性中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根据患者的遗传特征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是理想选择.我们总结了近些年老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患者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关性的新研究结果.

    作者:王晓明;王建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老年代谢综合征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一例

    患者男性,74岁.因多饮多尿多食20年、口干1d于2005年3月5日入院.糖尿病病史20年,曾经使用阿卡波糖(拜糖平)、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瑞格列奈(诺和龙)等口服药,血糖控制不理想,5年前开始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仍未达标;冠心病病史10年,5年前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恢复理想;高脂血症10余年,长期服用辛伐他汀(舒降之)调脂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2/64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焦虑状态,腹性肥胖,心肺听诊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当天血生化提示空腹血糖9.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2%,三酰甘油3.71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76 mmol/L.

    作者:张剑江;李文杰;罗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常规吻合与双荷包吻合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改进吻合方式以减少吻合口狭窄的方法,为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提供帮助. 方法 收集2013年4月到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左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食管癌患者(平均年龄>60岁)374例,其中双荷包吻合组:器械吻合时分别在食管、胃壁行双荷包吻合187例;常规吻合组:器械吻合时不给予胃壁荷包缝合187例,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双荷包吻合组发生轻度狭窄7例(3.7%),常规吻合组17例(9.1%)(x2=4.452,P=0.035),中度狭窄4例(2.1%)比12例(6.4%)(x2 =4.179,P=0.041),重度狭窄3例(1.6%)比9例(4.8%)(x2=3.099,P=0.078),总狭窄例数38例比1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66,P=0.000),双荷包吻合组相对优于常规吻合组. 结论 双荷包吻合法能够更有效减少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作者:赵耀坤;赵宝生;齐博;卢建国;秦秀广;刘尚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年龄与性别对高密度脂蛋白抗氧化抗炎以及抗凋亡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年龄与性别对高密度脂蛋白(HDL)抗炎、抗氧化、抗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年龄20~60岁健康男性和女性各60例为中青年男性组及中青年女性组,60~78岁健康男性和女性各60例为老年男性组和老年女性组.检测各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等血脂指标.检测丙二醛含量以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抗氧化能力;通过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THP1)黏附试验检测HDL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和ICAM-1的表达;MTT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相对细胞存活率和流式细胞仪测凋亡水平来检测HDL的抗凋亡作用. 结果 老年女性组LDL-C、TG、TC及丙二醛含量高于其他3组(均P<0.05);中青年女性组HDL-C高于其他3组(均P<0.05);老年男性组丙二醛含量高于中青年男性组及中青年女性组(均P<0.05);老年组HDL保护后单核细胞黏附数较中青年组增加(P<0.05).老年组HDL保护后黏附分子VCAM-1和ICAM-1表达均高于中青年组(P<0.05);中青年组HDL保护后内皮细胞相对存活率高于老年组(P<0.05),中青年组HDL保护后的细胞活力高于老年组(P<0.05). 结论 随着增龄男、女性HDL的水平及其抗氧化、抗炎、抗凋亡功能降低,女性HDL抗氧化功能较男性降低更为明显.

    作者:樊丽伟;宋国华;李晓明;陈军;冯玉梅;王义围;秦树存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阿尔茨海默病的全程管理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以逐渐进展的记忆障碍、全面智能减退、个性改变以及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病情呈进行性加重,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AD是老年痴呆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随年龄而逐渐增高,是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原因.AD是持续进展性疾病,需要全程综合管理.

    作者:肖卫忠;张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