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肠外营养对老年肝切除术后患者脂质过氧化肝脏功能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奚桓;崔红元;朱明炜;吕骅;李喆;乔江春;门吉芳;韦军民

关键词:脂肪酸类, 单不饱和, 胃肠外营养, 肝肿瘤
摘要:目的 评价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肠外营养对老年肝切除手术后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指标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和对照的方法.44例老年患者接受肝切除手术的患者进入本研究;术后2~6 d给予全肠外营养,其中葡萄糖3g·kg-1·d-1,脂肪1.2 g· kg-1·d-1,氮入量0.2g· kg-1 ·d-1.研究组(22例)肠外营养中应用橄榄油脂肪乳;对照组(22例)给予大豆油长链脂肪乳.检测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碱性磷酸酶(ALP)以及血浆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变化;记录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临床结局指标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住院天数和费用等. 结果 44例患者均完成研究,无脱落病例.术后接受5d的肠外营养后,将术后7d与术后1d的丙二醛、CRP、IL-6和TNF-α差值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组丙二醛的下降幅度为(4.9±1.0)μmol/L,显著多于对照组(4.0±1.3)μmol/L,(P=0.014);IL-6下降幅度为(33.5±8.4)ng/L,显著多于对照组(28.7±6.3)ng/L(P=0.038);两组CRP[(34.8±9.2) mg/L比(31.0±6.8) mg/L,P=0.182)]和TNF-α[(30.3±6.2)ng/L比(33.6±8.1)ng/L,P=0.136]的下降幅度相似.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术后均出现下降,后逐渐升高,两组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4、0.143);研究组AST和TBIL降幅优于对照组(P=0.037、0.040);而ALT和ALP两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94、0.193);研究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2例,少于对照组5例,(P=0.409);研究组术后SIRS 8例,少于对照组11例,(P=0.362);总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总医疗费用两组结果相似(均P>0.05). 结论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肠外营养能改善老年患者肝脏术后的肝脏功能、减轻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反应,可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急性肠系膜缺血的临床特征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肠系膜缺血(AMI)的临床特征,为老年人AMI的早期预防、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将104例住院AMI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对其临床表现、误诊情况、血液生化检查、基础疾病、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结果 老年AMI患者以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ASMATE)为主要病因,中青年患者以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ASMVT)为主要病因;老年患者误诊率高于中青年患者(P=0.007).AMI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100.0%),其次是呕吐(58.7%);老年患者更易出现恶心、呕吐(P<0.05).老年组血肌酐、血尿素及尿酸水平高于中青年组(P<0.05),而D-二聚体水平低于中青年组(P=0.036).老年组并存高血压、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脑梗死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更为多见(P<0.05),中青年组饮酒史多于老年组(P=0.042).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是老年AMI患者发病独立的相关因素(P=0.000,OR=4.057;P=0.001,OR=4.585;P=0.007,OR=4.269);老年组结肠坏死者多(P=0.038),预后差(P=0.001). 结论 老年AMI患者以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为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为主,肾功能受损指标明显升高.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是老年人AMI发病独立的相关因素.老年AMI患者更容易出现误诊,且病情更重,预后更差.

    作者:闫静;杨昆;甘华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75岁及以上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方法的选择

    目的 探讨75岁及以上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治疗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 2年7月年龄75~91岁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32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 47例、GammaⅢ钉44例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41例.分析比较3组患者围术期治疗、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3组平均手术时间:GammaⅢ钉组(68.7±9.1) min和PFNA组(80.5±11.3) min较DHS组(112.2±18.4) min的平均手术时间短(均P<0.01).术中出血量:GammaⅢ组(156.9±18.5) ml、PFNA组(183.4±21.3)ml,较DHS组(296.2±29.6) ml平均术中出血量少(均P<0.01).平均骨折愈合时间GammaⅢ组(12.6±2.4)周和PFNA(13.1±2.4)周亦较DHS组(15.3±3.2)周短(均P<0.05),而GammaⅢ钉组与PFNA组间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并发症DHS组11例、GammaⅢ钉组2例和PFNA组3例(P<0.05).术后1年Harris评分DHS组(87.4±11.6)分、GammaⅢ钉组(90.2±13.0)分和PFNA组(88.9±12.3)分(P>0.05).结论 对稳定性骨折,应用3种内固定皆可;对不稳定性骨折,宜选用GammaⅢ钉和PFNA.

    作者:田庆显;徐子彧;杜心如;陆铁;单磊;周君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对年龄75岁及以上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伴糖尿病患者预后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糖尿病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75岁及以上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糖尿病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75岁以上患者254例,依据不同的血运重建方式分为PCI组(93例)和CABG组(161例).观察住院期间和12个月后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 结果 CABG组与PCI组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4.9%(8例)比1.1%(1例),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5.6%(9例)比2.2%(2例),P<0.05.而12个月后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脑卒中发生率2.2%(2例)低于CABG组6.2%(10例),P<0.05;但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6.5%(6例)比1.9%(3例),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1.65,95%CI:1.013~1.926,P=0.024)、左心室射血分数(OR=1.30,95%CI:1.018~1.652,P=0.027)是影响再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PCI术后高龄糖尿病伴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住院期间MACE少于CABG,中远期效果与CABG相似,但再次血运重建率较高,而脑血管事件风险小于CABG治疗.

    作者:葛海龙;史冬梅;郭永和;成万钧;杨丽霞;赵迎新;周玉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糖血压及体质量与胰腺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糖、血压及体质量与胰腺癌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胰腺癌患者110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住院同年龄段的非肿瘤类疾病患者11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中糖尿病、高血压和体质指数(BMI)增高患者的比例. 结果 观察组检出糖尿病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32例(29.1%)比16例(14.6%),P<0.05],其中糖尿病病程<2年、2~5年及>5~10年的胰腺癌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增高者显著多于对照组[27(24.6%)比12例(10.9%),P<0.05],其中糖尿病合并BMI增高及高血压合并BMI增高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例(17.3%)比3例(2.7%)、12例(10.9%)比3例(2.7%),均P<0.05]. 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BMI增高可单独作为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也可能几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胰腺癌的发生.

    作者:李贵;牛少辉;卢高峰;孙趁意;刘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公式评估北京社区老年人群肾功能和慢性肾脏疾病患病率的差异

    目的 了解应用不同的肾小球滤过率估测(eGFR)公式,在北京社区老年人群中评估肾脏功能和慢性肾脏疾病(CKD)患病率的差异. 方法 选取年龄≥70岁老年人489例,分别应用Cockcroft-Gault (CG)公式、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chronic kidney disease-epidemiologycollaboration,CKD-EPI)、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公式(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MDRD)、柏林倡议研究(Berlin Initiative Study,BIS)公式计算GFR(计量单位:ml· min-1· 1.73 m-2),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结果 入选者平均年龄(81.8±7.6)岁,采用CG、CKD-EPI、MDRD和BIS公式计算的eGFR平均值分别为58.4±17.2、71.9±15.3、76.7±19.1和62.7±12.7;CKD患病率分别为56.2%、22.7%、1 7.8%和41.7%.在年龄≥90岁、体质指数<20.0 kg/m2和血肌酐水平<88.4μmol/L的人群中,不同公式计算的eGFR差异较大. 结论 在老年人群中采用不同eGFR公式计算得到的GFR差异较大,并会影响CKD分期结果,应慎重对待应用eGFR公式计算的GFR及CKD分期结果.临床工作中亟待确定适合老年人群的eGFR公式.

    作者:张雪晗;谢海雁;姜鸿;秦明伟;李冬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骨折影响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是一种伴有多器官受损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同样累及骨骼系统,骨质疏松是2型糖尿病易罹患的骨骼病变.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有着更高的骨质疏松及骨折发生率,原因主要归咎于骨质量的下降和跌倒风险的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量下降,是骨微结构异常、骨量流失的共同结果,是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的重要原因.此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和肌力下降以及步态的异常造成平衡能力下降及跌倒风险增加,从而增加骨折率.

    作者:景春贝;汪艳芳;袁倩;赵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70岁及以上患者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 总结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70岁及以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行CDT治疗109例70岁以上患者急性下肢DVT的临床资料. 结果 109例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溶栓导管入路经健侧股静脉21例,患侧腘静脉44例、胫后静脉28例、小隐静脉16例.置管溶栓时间(5.47±2.13)d,尿激酶用量(380±56)万U;单纯球囊扩张42例,联合支架置入67例.溶栓期间有7例患者牙龈渗血、4例患者肉眼血尿,调整用药后消失;所有患者均无症状性肺栓塞(PE)等严重并发症.治疗1周后静脉通畅度评分及膝上、膝下10 cm处周径差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4,P=0.031).平均随访(20.7±6.5)个月共97例,治疗后6个月、18个月静脉通畅度评分分别为(77.9±10.5)%和(73.1±9.4)%;6例深静脉血栓复发,其中支架内血栓复发2例,再次CDT治疗成功.随访期间均无严重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结论 导管接触性溶栓微创,能快速解决肢体静脉回流障碍;并发症少、风险小,安全,效果满意.对无抗凝溶栓禁忌的老年患者急性下肢DVT治疗切实可行.

    作者:陈千益;王华;胡晓曼;费哲为;欧敬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华医学会第八届全国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治研讨会暨江苏省老年医学年会会议纪要

    中华医学会第八届全国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治 研讨会暨江苏省老年医学年会于2015年12月18-20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00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于普林教授致开幕词.

    作者:石婧;周白瑜;段春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肠外营养对老年肝切除术后患者脂质过氧化肝脏功能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目的 评价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肠外营养对老年肝切除手术后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指标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和对照的方法.44例老年患者接受肝切除手术的患者进入本研究;术后2~6 d给予全肠外营养,其中葡萄糖3g·kg-1·d-1,脂肪1.2 g· kg-1·d-1,氮入量0.2g· kg-1 ·d-1.研究组(22例)肠外营养中应用橄榄油脂肪乳;对照组(22例)给予大豆油长链脂肪乳.检测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碱性磷酸酶(ALP)以及血浆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变化;记录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临床结局指标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住院天数和费用等. 结果 44例患者均完成研究,无脱落病例.术后接受5d的肠外营养后,将术后7d与术后1d的丙二醛、CRP、IL-6和TNF-α差值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组丙二醛的下降幅度为(4.9±1.0)μmol/L,显著多于对照组(4.0±1.3)μmol/L,(P=0.014);IL-6下降幅度为(33.5±8.4)ng/L,显著多于对照组(28.7±6.3)ng/L(P=0.038);两组CRP[(34.8±9.2) mg/L比(31.0±6.8) mg/L,P=0.182)]和TNF-α[(30.3±6.2)ng/L比(33.6±8.1)ng/L,P=0.136]的下降幅度相似.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术后均出现下降,后逐渐升高,两组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4、0.143);研究组AST和TBIL降幅优于对照组(P=0.037、0.040);而ALT和ALP两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94、0.193);研究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2例,少于对照组5例,(P=0.409);研究组术后SIRS 8例,少于对照组11例,(P=0.362);总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总医疗费用两组结果相似(均P>0.05). 结论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肠外营养能改善老年患者肝脏术后的肝脏功能、减轻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反应,可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

    作者:奚桓;崔红元;朱明炜;吕骅;李喆;乔江春;门吉芳;韦军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人视力障碍

    视力障碍是老年人常见问题之一,应注意筛查及预防.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引起老年人视力下降的疾病,包括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屈光不正(老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在这些疾病中,老年性白内障应在初发期进行验光,当视力≤0.4时行手术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干性黄斑变性可通过药物、饮食起到一定的治疗及预防作用,湿性黄斑变性可应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老视应到正规医院验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应定期复查眼底,发现病变及时治疗,并注意控制血糖.

    作者:曾平;叶俊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与非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比较

    目的 了解老年与非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的异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非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年龄<65岁)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比例占26.29%;而年龄小于45岁的青年患者占25.26%,两者比例相近.临床表现方面:老年组高血压、镜下血尿、血肌酐、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NAG)酶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而尿渗透压、肾小球清除率(eGFR),改良MDRD公式计算)、血白蛋白水平,老年组低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方面: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病变及小血管病变的比例,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gG免疫荧光强度及IgA、C3、C4、Fi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1q阳性率,老年组低于非老年组;其中51例患者行IgG4免疫组化染色,IgG4阳性的百分率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100.00%比81.25%,P<0.05);IgG4阳性强度老年组亦高于非老年组(2.11±0.46比1.59±0.95,P=0.013). 结论 (1)非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所占比例较前有所增加;(2)老年组患者更易发生高血压、镜下血尿及肾功能异常;(3)老年组IgG4的阳性率及强度均高于非老年组,而C1q的阳性率低于非老年组,可能提示非老年组中IgG4阴性和(或)C1q阳性的患者存在尚未表现出的继发性病因,需在随访中严密观察.

    作者:刘昕;何雪梅;张燕京;孙颖;刘莉莉;毛永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心脏瓣膜成肌纤维细胞向成骨细胞样表型转化的作用机制

    目的 明确Wnt信号通路对心脏瓣膜成肌纤维细胞向成骨细胞样表型转化的调控作用. 方法 以原代培养的猪主动脉瓣成肌纤维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与心脏瓣膜钙化有关的病理因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处理细胞24 h、48 h、72 h,在实验中加入Wnt信号阻滞剂DDK 1与ox-LDL共同作用72 h.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的a平滑肌蛋白(α-SMA)活性变化,骨形成蛋白2(BMP2)、碱性磷酸酶(ALP)和成骨细胞转录因子Cbfa-1的蛋白表达;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关键效应蛋白β-catenin蛋白质表达的变化,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变化以及细胞是否向成骨细胞样表型转化. 结果 BMP2、ALP和Cbfa 1蛋白在对照组没有或仅有极弱的表达;经ox-LDL处理细胞后,α SMA、BMP2、ALP和Cbfa-1表达显著增加(P<0.01),并呈现时间依赖性的表达上调(P<0.05);β catenin蛋白的表达随着ox-LDL作用时间的增加而上调(P<0.05),并由细胞质转移至胞核.加入Wnt通路阻滞剂DKK 1后,β catenin蛋白及骨相关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 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很可能在心脏瓣膜成肌纤维细胞向成骨细胞样表型转化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调控作用.

    作者:沈迎念;王红杰;陈娣;许高;李永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抑郁与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抑郁对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连续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老年(≥60岁)PCI 45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出院时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评,将入选者分为单纯PCI组(SDS< 50分)、PCI合并抑郁组(SDS≥50分)两组,随访1年,记录其死亡情况.比较两组1年病死率,多变量Logistic同归分析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1)单纯PCI组1年病死率3.9%,PCI合并抑郁组1年病死率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2)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单纯PCI患者,伴抑郁患者1年死亡的OR值为2.55(95%CI:1.05~6.17,P=0.039). 结论 抑郁是老年PC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勇;耿庆山;刘明;王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初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及可行的治疗方案. 方法 收集我院近10年收治≥70岁老年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资料,回顾性分析影响患者治疗有效率、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因素. 结果 本组患者49例,年龄70~92岁,中位年龄76岁;其中≥80岁18例,<80岁31例.治疗以美罗华(R)联合环磷酰胺(C)、阿霉素(H)、长春新碱(O)、强的松(P)方案(R-CHOP)为基础,体能状态较差或≥80岁患者,美罗华剂量不变,CHOP以标准剂量的50%~75%为初始剂量.49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3例(46.9%),部分缓解9例(18.4%),总有效率65.3%.至随访截止日期共死亡30例,中位总生存期25个月.Ann Arbor分期Ⅰ~Ⅱ期、LDH(乳酸脱氢酶)<245 U/L、年龄<80岁、IPI(国际预后指数)≤2、6疗程R CHOP与总生存期延长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DH<245 U/L和6疗程R CHOP为独立预后因素.完成6程R-CHOP方案治疗,≥80岁组7例(38.9%),<80岁组17例(54.8%);两组患者总生存期(32个月比34个月)和无进展生存期(32个月比3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不能耐受标准剂量治疗的高龄患者,通过减低剂量并完成6程R-CHOP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6程R-CHOP是影响老年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江涛;刘辉;范芸;冯茹;张野坪;程玮;田园;常乃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研究

    目的 探讨导致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能病因. 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370例确诊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目标人群,回顾性分析且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与诱因情况. 结果 胃溃疡(36.5%和12.3%)与消化道肿瘤(16.4%和2.4%)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x2=30.149、23.093,均P<0.01);急性胃黏膜病变(8.8%和20.4%)、十二指肠溃疡(25.2%和38.9%)、胃底及食道静脉曲张(1.9%和8.5%)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老年组低于非老年组(x2=9.320、7.706、7.534,均P<0.01);静脉曲张因过度服药(18.2%和2.8%)与精神状态(17.0%和2.4%)诱导上消化道出血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x2=25.092,24.502,均P<0.01).不规律饮食(1.3%和17.5%)、酗酒(2.5%和13.7%)、过劳(2.5%和7.1%)诱导上消化道出血老年组低于非老年组(x2 =25.478、14.070、3.9270,均P<0.01或0.05).结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较多,老年常见病因为为胃溃疡与消化道肿瘤;过度服药和精神状态是诱发老年患者发生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因素,应加强预防.

    作者:周林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分支血管球囊预埋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观察分支血管球囊预埋技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冠脉分叉病变患者111例,其中行分支球囊预埋59例,行分支单纯导丝保护5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分支血管血流及置入支架情况,住院期间、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术后6个月冠脉造影血管血流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冠脉病变分布、主支血管及分支血管病变长度及内径、主干与分支之间的夹角、主支血管置入支架长度和个数、住院期间、术后6个月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主支及分支血流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主支残余狭窄>25%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预埋组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者、分支需要置入支架者低于导丝保护组8.5% (5/59)与23.1% (12/52)及42.4% (25/59)与61.5% (32/52),均P<0.05.术后6个月冠脉造影显示,两组主支血管血流TIMI3级,主支残余狭窄>25%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预埋组分支血管的血流TIMI3级者高于导丝保护组90.2%(37/41)70.6%与(24/34)(P<0.05),残余狭窄>50%者低于导丝保护组7.3%(3/41)与23.5%(8/34)(P<0.05),分支血管的狭窄程度、晚期管径丢失及支架再狭窄率均低于导丝保护组(P<0.01).术后12个月球囊预埋组MACE发生率低于导丝保护组11.9%(7/59)与26.9%(14/52)(P<0.05).球囊预埋组手术相关费用更低,(55 113±968)元与(61 023±1 311)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分支血管球囊预埋技术治疗老年冠脉分叉病变是安全的,其近远期疗效优于行分支单纯导丝保护技术.

    作者:乔勇;鄢高亮;王栋;王婧;孔文杰;马根山;汤成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帕金森病伴疼痛患者的临床特征

    目的 观察老年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伴慢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366例原发性PD伴疼痛患者,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289例和非老年组77例,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Hoehn-Yahr(H Y)分期、焦虑白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疼痛量表(BPI)等评估. 结果 老年PD伴疼痛患者UPDRSⅡ、Ⅲ、Ⅳ、H-Y分期、VAS和BPI的子项日常生活、工作、睡眠、行走能力及社交评分分别为(13.7±5.3)分、(27.3±12.9)分、(2.3±2.2)分、(2.4±1.0)期、(63.3±25.6)分、(5.3±2.7)分、(5.9±3.2)分、(6.3±2.5)分、(4.7±3.1)分、(3.2±2.1)分,高于非老年PD伴疼痛患者(12.3±6.3)分、(23.3±9.6)分、(1.7±1.3)分、(2.1±0.9)期、(56.6±25.0)分、(4.6±2.7)分、(5.1±2.8)分、(5.6±2.6)分、(3.8±2.0)分、(2.6±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76、2.539、2.287、2.381、2.050、2.021、1.997、2.165、2.420、2.134,均P<0.05);两组患者SAS、SDS和BPI另2个子项生活乐趣和情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PD患者伴疼痛组存在2种及以上PD相关疼痛类型的比率41.2%(119例),较非老年组23.4%(18例)更高,但接受相关疼痛治疗的比率更少[29.8%(86例)比51.9% (40例)](x2 =8.190、13.260,均P<0.05). 结论 老年PD伴疼痛患者疼痛程度重,与PD相关的疼痛类型多,生活质量受影响,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干预治疗.

    作者:张晓玲;翟丽萍;官俏兵;陈中栋;王琰萍;朱敏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杭州地区不同年龄中老年人肌肉质量变化特点研究

    目的 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观察不同年龄段老年人肌肉质量变化的特点.方法 选取50~89岁人群共343例,其中男性178例,女性165例,将受检人群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成4组,应用Hologic Discovery-Wi型骨密度仪,利用该仪器体成分分析功能,测定去脂体重(FFM),四肢肌肉质量(aLM),躯干肌肉质量(tLM),计算四肢肌肉百分比(Wt%),四肢肌肉质量指数(ASMI). 结果 对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各项DXA检测指标进行分析,80岁组男性下肢肌肉质量为(10.6±1.8)kg,女性下肢肌肉质量为(7.1±1.2)kg,与50岁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F=5.7、7.8),70岁组、80岁组的老年人,男性ASMI均值分别为(5.5±0.4) kg/m2、(4.9±0.7) kg/m2,女性ASMI均值分别为(4.3±0.4) kg/m2、(3.9±0.5) kg/m2,和50岁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F=24.9、9.6),肌肉质量呈衰减趋势. 结论 增龄是老年肌少症的重要因素,DXA可用于对老年人群肌肉质量的评估,而ASMI可作为可靠的测量指标.

    作者:李博;张勤;徐哲荣;杨云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老年人软组织创面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对老年软组织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按纳入标准进入我院的75例严重创伤性皮肤软组织损伤按入院时间分组,单日入院为VSD治疗组(观察组40例),双日入院为传统换药组(对照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感染率,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21.3 d,对照组30.7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0,P=0.0000).观察组治疗期间感染率为12.5%(5/40),对照组感染率为54.3%(19/3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2,P=0.000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6/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9%(15/3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87,P=0.0154).观察组住院期间无死亡;对照组住院期间因急性肺栓塞死亡1例. 结论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对老年严重软组织创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轻疼痛、减少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因长期卧床出现的并发症等,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作者:刘朝普;胡平;李昌华;何平;王建柏;韦功滨;李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和药物防治

    目的 探讨≥75岁患者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过程中发生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处理措施,提高≥75岁患者ERCP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本中心进行ERCP操作的患者82例,按年龄分为≥75岁组(42例)和<75岁组(40例),记录患者术前术中心电图检查结果、实验室血清学指标、ERCP操作参数以及并发症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 ≥75岁患者ASA分级增高、术中低温、术前感染黄疸、高血压均是ERCP术中心肌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生化指标髓过氧化物酶,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Ⅰ能早期诊断无T波变化的心肌缺血患者.掌握麻醉适应证,连续监测及早预警,使用硝酸甘油,术中充分保温,吸氧能有效缓解ERCP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心肌缺血. 结论 提前发现并有效缓解ERCP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心肌缺血,能保障ERCP在≥75岁患者中安全有效的应用.

    作者:方煊;李雅丽;陈新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