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器官尿路上皮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祝凤明;伊庆同;龚旻;胡巍;顾建军;陈楚红;叶敏

关键词:泌尿道, 上皮肿瘤,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多器官尿路上皮肿瘤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多器官尿路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合理选用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行肾盂造影(R-P)、泌尿系造影(CTU)、泌尿系成像(MRU)、膀胱镜、输尿管镜等检查提示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尿路器官发生尿路上皮肿瘤.结果 6例行根治性患侧肾、全输尿管切除术及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行根治性患侧肾、全输尿管切除术及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术;1例行患侧输尿管末段切除术、膀胱全切除术.目前8例存活,其中1例发生后尿道肿瘤行尿道全切除术;2例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32个月死亡.结论 应用超声、IVU、RP、CTU、MRU、膀胱镜、输尿管镜检查等对多器官尿路上皮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肿瘤分期和级别及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应加强监测、密切随访.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ACS患者7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39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的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TG、TC、LDL-C和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两组TC和LDL-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两组TG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HDL-C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几率显著高于高剂量组(25.6%比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人ACS的临床效果较好,能较好地降低患者血脂指标,而且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芝峰;殷跃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生长分化因子15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又称为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成员之一[1].初是在其mRNA扩增的基础上克隆而来.TGF-β超家族目前有40多个成员,为具有半胱氨酸结构的一系列二聚体蛋白质,通常被分为GDF家族、活化素、骨形成蛋白(BMP)家族、缪勒管抑制质、抑制素及TGF-β等6类[2].GDF-15存在于身体的多个组织中,如肾、胰腺、前列腺,并且在胎盘中大量表达.这个超家族中包括大量的结构关联蛋白,其在信号转导、生长与分化、免疫应答、炎症、血栓形成及肿瘤的侵袭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

    作者:周江;郭靖涛;王青雷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福善美、福美加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骨质疏松症,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住院天数也超过糖尿病、乳腺癌、心肌梗死,加重了社会卫生资源的压力和家庭经济的负担,因此应加强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

    作者:庞小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甲状旁腺肿瘤诊断和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甲状旁腺肿瘤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老年甲状旁腺肿瘤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疗效,其中男、女性各6例,年龄60~83岁,甲状旁腺腺瘤8例,甲状旁腺癌4例,病史3.2~10.0年,平均病史5.3年.其中,以骨骼肌肉系统症状为主诉者9例次,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诉者7例次,以泌尿系统症状为主诉者6例次.血甲状旁腺激素(PTH)78~2850 μg/L,血钙2.6~4.5 mmol/L.甲状旁腺腺瘤切除8例次,甲状旁腺癌扩大切除术6例次,术中及术后行血PTH及血钙检测.结果 肿瘤切除后10 min内患者外周血PTH值降幅均大于50%,术后2 hPTH正常或低于正常,24 h内出现低血钙,1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肢体或头面部麻木感,骨痛或行动困难等主要症状术后1周内均显著改善.随诊18~48个月,定期复查PTH及血钙,其中9例PTH、血钙监测均在正常范围,2例甲状旁腺癌患者分别于本次手术后1年、2年再次复发行手术治疗,仍在随访中,1例甲状旁腺腺瘤伴心衰、呼衰等严重合并症患者出院1周后突然呼吸困难死亡.结论 不明原因骨关节痛、骨质疏松、泌尿系结石老年患者宜行血PTH及血钙检测,切除老年患者甲状旁腺肿瘤安全有效;老年甲状旁腺肿瘤患者术后密切监测血钙、及时纠正低钙血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申虹;魏伯俊;王佳;童冠圣;昌红;姜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1088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肾脏损害情况分析

    目的 明确老年人肾脏损害特点.方法 1088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常规体检并检测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血肌酐、血尿素,用CK-E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B超检查肾脏结构.结果 (1)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61.5%、62.1%、11.6%;(2)尿常规检查异常率为19.0%,其中蛋白尿2.6%、血尿14.1%、白细胞尿5.4%,有慢性疾病者较无慢性疾病者尿检异常率高(P<0.01);随机尿ACR检测白蛋白尿的检出率为25.1%,高于尿常规的蛋白尿检出率(P<0.01);(3)B超显示老年肾脏改变占6.8%,肾囊肿改变多占21.8%;(4)70.7%的研究对象eGFR≥60 ml·min-1·1.73 m-2,有慢性疾病者eGFR<60 ml·min-1· 1.73 m-2的比例高于无慢性疾病者(P<0.01),且随年龄增加eGFR下降,年龄每增加10岁,eGFR下降中位数为7ml· min-1·1.73 m-2.结论 老年人的肾脏损害无论结构或功能都有其特殊性,了解老年人肾脏损害特点,有助于准确诊治老年肾脏疾病.

    作者:陈姝君;陈海平;李琳;王兆星;马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射频热凝术治疗中老年人膝骨性关节炎顽固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射频热凝术治疗中老年人膝关节顽固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我院门诊与住院的膝骨性关节伴顽固性疼痛的患者18例,用连续射频热凝去神经化治疗,并与同期行关节镜清理联合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0例进行对照.分别于术前、术后1、4、12周用牛津膝关节评分问卷及VAS疼痛评分评估.结果 射频消融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oxnrd=4.12、3.98,FvAs=3.98、4.11,P<0.05),术后1、4、12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oxford=1.215、1.426,tVAS=1.319、1.123、0.867,P>0.05).结论 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伴顽固性疼痛的患者,用射频热凝术去神经化,创伤小,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

    作者:袁义;吴立东;章海均;张波;王秋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对比剂急性肾损伤和血尿酸的影响

    目的 观察术前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和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标准联合剂量治疗(标准联合)组35例:阿托伐他汀每晚顿服20 mg及普罗布考250 mg,3次/d,术前无强化;强化联合剂量治疗(强化联合)组41例:阿托伐他汀每晚顿服40 mg及普罗布考250 mg,3次/d,术前2h顿服阿托伐他汀40 mg普罗布考500 mg;强化剂量治疗(强化)组45例:阿托伐他汀每晚顿服40 mg,术前2h顿服阿托伐他汀40 mg.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尿素、肌酐、尿酸,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方法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留取静脉血和术前清晨第一次中段尿液及术后24 h尿液测定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浓度.结果 (1)与术前比较,强化联合和强化组术后血尿素均下降,(5.6±1.4)mmol/L与(4.7±0.9) mmol/L、(5.3±1.2) mmol/L与(4.8±1.2)mmol/L(P<0.01,P<0.05),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联合组术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76.2±14.3)ml· min-1·1.73 m-2与(71.9±17.9) ml·min-1· 1.73 m-2(P<0.05);术后只有强化联合组血尿酸下降(P<0.01).(2)标准联合组术后尿NGAL升高,其尿NGAL变化值较其他两组高(均P<0.01).结论 术前联用阿托伐他汀40 mg和普罗布考250 mg,3次/d,或单用阿托伐他汀40 mg,均可改善CIAKI,只有强化联合方式在短期内可降低血尿酸.

    作者:李作成;马洪俊;王一然;李曦铭;胡越成;赵茹;肖建勇;付乃宽;丛洪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压波动及血管紧张素原M235T基因多态性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索血压波动及血管紧张素原(AGT) M235T基因多态性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的关系.方法 BD患者122例(BD组),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108例(EH组),分别对所有入组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PFLP)技术检测其AGT M235T基因多态性.结果 MM+MT基因型及M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BD组(51.6%,29.9%)明显高于EH组(27.8%,16.2%)(x2=13.543,11.995,P<0.01);BD组患者夜间收缩压波动(11.8±2.8)mm Hg、舒张压波动(9.1±2.5)mm Hg及24 h舒张压波动(11.6±6.0)mm Hg水平高于EH组患者的对应水平(10.9±2.4,8.2±3.2,10.1±4.6)mm Hg(t=2.59、2.64、2.09,均P<0.05).反杓型血压昼夜节律在BD组分布频率(32.8%)明显高于EH(16.7%)组(x2 =7.894,P<0.01).同时BD患者中,MM+ MT基因型者中反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分布频率(44.4%)高于TT基因型者(20.3%)(x2 =8.760,P<0.01).结论 BD患者夜间舒张压、收缩压及24 h舒张压波动明显且其AGT M235T基因多态性更多地表现为MM+MT型,而MM+ MT基因型的BD患者反杓型血压昼夜节律的分布频率更高.

    作者:位慧芳;麻琳;单培彦;江文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预防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4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患者脑卒中情况、基础疾病、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24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相关性肺炎者78例(31.5%),其中以入院48 h后发病者居多,为48例,48 h以内发病者30例(38.5%).78例相关性肺炎患者菌群分析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34例、大肠埃希菌22例、鲍曼不动杆菌15例、肺炎球菌11例、铜绿假单胞菌7例、奈瑟氏菌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人年龄、意识状况、基础疾病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卒中部位、鼻饲治疗等均与相关性肺炎发生相关,且与未合并相关性肺炎者相比,老年脑卒中合并相关性肺炎患者年龄偏大,存在延髓性麻痹及意识障碍比例偏高,既往有基础疾病患者比例明显增高,入院时NIHSS评分增高者及脑干卒中、鼻饲治疗者比例偏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肺部疾病史、延髓性麻痹、意识障碍、鼻饲治疗是老年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老年脑卒中合并相关性肺炎患者较非合并相关性肺炎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31.3±20.4)d与(17.6±8.1)d(t=7.57,P= 0.001);合并相关性肺炎患者病死率为41.0%,明显高于未合并相关性肺炎者4.1%(x2 =54.96,P= 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死亡的独立因素为年龄≥75岁(OR= 1.6,95%CI:1.0~2.6)、NIHSS> 13分(OR=5.0,95%CI:1.7~24.6)及肺部感染(OR=5.2,95% CI:1.8~17.3).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意识状态及NIHSS评分情况有关,对其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及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吴惠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在悉尼西南区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对策分析

    目的 比较吸入性肺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经皮胃造瘘术前、术后临床资料,并通过各项重要参数评分、综合评估指导治疗决策的制定.方法 入组患者52例,统计6个月内的生存情况,通过设定各重要参数临界点综合评分后,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评分分值差异.结果 52例患者中,经皮胃造瘘管置放前后,吸入性肺炎[50.0% (26/52)比34.6% (18/52),x2=2.52,P =0.164]与上消化道出血[5.8%(3/52)比7.7%(4/52),x2=0.15,P=1.000]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综合评分(10.9±0.3)分,生存组(9.4±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P= 0.001).结论 经皮胃造瘘并不能降低卒中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通过设定重要参数评分的方法可以预测是否需要选择经皮胃造瘘治疗.

    作者:姜跃龙;Xinsheng Liu;Daniel KY Chan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单用及联用替米沙坦和吡哆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0周龄雄性SH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高血压组(蒸馏水)、替米沙坦组(每天6 mg/kg)、吡哆胺组(每天200 mg/kg)、联合组(每天替米沙坦6 mg/kg+吡哆胺200 mg/kg),连续灌胃给药16周.WKY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每天蒸馏水2 ml灌胃.监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变化,测定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超氧化物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法)、丙二醛(硫代巴地妥酸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p65、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及ERK2,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RAGE表达.结果 高血压组血清SOD活力降低,血清AGEs、MDA增高,肾组织MDA、RAGE含量增高,肾组织NF-κBp65、ERK1和ERK2阳性表达水平增高(t=4.53、5.52、2.93,均P<0.05).替米沙坦、吡哆胺干预16周后,血清SOD活力升高,血清及肾皮质的MDA含量明显降低(t=2.43、2.73,P<0.05).单用及联用组的肾组织NF-κBp65、ERK1和ERK2阳性表达低于高血压组(F= 20.13、148.82、18.70,P<0.05),其中联合组的表达水平较单用组更低(t=3.58、2.84,P<0.05).结论 替米沙坦及吡哆胺均可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氧化应激水平,可能与降低体内AGEs-RAGE水平有关,二者联用抑制ROS、NF-κBp65、ROS-ERK1/2信号通路具有协同效应.

    作者:朱鹏立;林虹;余惠珍;林帆;孙成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之间的关系,并评估其是否为独立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方法 选择6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进行认知功能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分为认知障碍组(31例)和非认知障碍组(49例);所有患者均行72 h连续皮下血糖监测,测定平均血糖(mean blood glucose,MBG)、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日内MAGE及波动次数.结果 认知障碍组与非认知障碍组比较,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GE[(5.89±2.17)mmol/L对(3.15±0.60) mmol/L,t=8.37,P= 0.00]、MBG[(11.85±3.45)mrnol/L对(8.23±1.73)mmol/L,t= 6.23,P=0.00]、SD[(3.16±1.29) mmol/L对(1.26±0.42)mmol/L,t=9.57,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AGE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891,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餐后2h血糖、MAGE、SD与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关系为密切(β=-0.244、-0.375、-1.186、-1.455,均P<0.05).结论 日内MAGE不依赖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作者:李新玲;朱向阳;黄怀宇;徐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单纯应用甲钴胺;治疗1组:甲钴胺+胰激肽原酶;治疗2组:甲钴胺+前列地尔+胰激肽原酶,疗程4周,比较治疗后各组有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1组(80.0%)和治疗2组(100.0%)与对照组(5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18.26,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38.0±2.7)m/s、(41.9±2.9)m/s和(46.9±2.9)m/s,正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4.5±2.5)m/s、(45.9±2.3)m/s和(50.9±2.2)m/s,腓总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39.1±3.5)m/s、(42.9±3.6)m/s和(45.9±4.1)m/s,正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3.1±3.5)m/s、(46.7±2.8)m/s和(50.6±4.1)m/s;治疗2组优于对照组(t=14.25、12.97、7.12、6.93,均P<0.05)和治疗1组(t= 12.10、7.16、3.21、4.64,均P<0.05).结论 前列地尔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作者:张玉;戴红双;冯佳庆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近10年收治的96例60岁以上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及预后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预后相关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 96例老年甲状腺癌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73.6%,中位生存时间为6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肿瘤侵犯程度、同行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是预后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肿瘤侵犯程度及远处转移是影响老年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老年甲状腺癌患者预后较差,年龄、临床分期、肿瘤侵犯程度及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重要因素,需要对老年患者预后做正确评估并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

    作者:瞿金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长沙市老年人超重或肥胖影响因素的多水平模型分析

    目的 了解长沙市老年人超重或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老年人超重或肥胖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长沙市4个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身高、体质量、体育锻炼和饮食习惯等.计算体质指数(BMI),并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BMI<18.5 kg/m2为体质量过轻,18.5 kg/m2≤BMI<24 kg/m2为体质量正常,24 kg/m2≤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对老年人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和两水平模型分析长沙市老年人超重或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获有效问卷2254份,长沙市老年人超重或肥胖(BMI≥24 kg/m2)率为39.71%(895/2254).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地区、文化程度、月平均收入、婚姻状况、饮茶习惯、饮酒习惯、体育锻炼习惯和不同职业的老年人BMI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17、18.39、19.35、12.93、13.29、11.77、12.87、12.84,均P<0.05);两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长沙市老年人超重或肥胖的独立因素是月平均收入、体育锻炼、是否饮酒、年龄和职业(均P<0.05).结论 老年人超重或肥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应从科学饮食、合理营养、体育锻炼、提高健康知识水平等多方面入手,引导老年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控制超重或肥胖.

    作者:刘永泉;彭真;曾彪;孙振球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3.0 T磁共振成像在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3.0T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就诊的73例老年宫颈癌患者,评价宫颈癌的MRI表现及癌肿对周围侵犯情况,比较MRI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RI均显示73例患者的病灶,MRI对宫颈癌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对宫旁侵犯的准确度为94.2%.52例宫颈癌手术患者MRI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总的准确度为88.5%(46例);在IB期、ⅡA期、ⅡB期,MRI分期与术后病理的相关性良好(x2=61.43,P<0.01);在Ⅲ期和Ⅳ期宫颈癌与术后病理一致性较强,符合率为100.0%.结论 MRI对宫颈癌病灶显示的准确率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高.

    作者:王继萍;童岚;张丽;张荣魁;穆琳;冷吉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17-β-雌二醇对胰岛素抵抗骨骼肌细胞中葡萄糖转运体4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17-β-雌二醇(17-β-E2)和棕榈酸诱导的胰岛素抵抗骨骼肌细胞中葡萄糖转运体4 (GLUT4)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和鉴定大鼠骨骼肌细胞,采用棕榈酸诱导骨骼肌细胞形成胰岛素抵抗,糖氧化酶法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印迹法测定GLUT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棕榈酸处理增加骨骼肌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分别为(3.86±0.64) mmol/L和(5.43±0.55) mmol/L(q=4.13,P<0.05),抑制胰岛素刺激的糖摄取(P<0.01),降低GLUT4磷酸化Akt的表达(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17-β-E2 (100 nmol/L)诱导降低骨骼肌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分别为(3.86±0.64)mmol/L和(3.77±0.35)mmol/L(q=4.76,P<0.05),增加胰岛素刺激的糖摄取和GLUT4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的表达(P<0.01,P<0.05,P<0.05);17-β-E2(10 nmol/L和100 nmol/L)逆转棕榈酸诱导的骨骼肌细胞基础糖摄取和胰岛素刺激的糖摄取的降低,同时逆转棕榈酸诱导的骨骼肌细胞GLUT4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表达的降低(均P<0.05).结论 17-β-E2抑制棕榈酸诱导的原代培养的大鼠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其机制与17-β-E2上调骨骼肌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和GLUT4的表达有关.

    作者:杨非柯;刘竟芳;黎小芳;樊金莎;周菁;陈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主动脉瓣钙化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主动脉瓣钙化的发生率、瓣膜功能及与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对在我院查体的966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733例和非老年组233例,老年组根据有无主动脉瓣钙化分为钙化组526例和非钙化组207例,测量主动脉瓣有无钙化、狭窄或关闭不全,用Logistic回归分析钙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老年组主动脉瓣钙化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71.8%(526例)与14.6%(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10,P<0.01);(2)钙化组、非钙化组合并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2.1%(11/526)、1.9%(4/2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1,P>0.05);(3)老年性主动脉瓣钙化组、非钙化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发生率分别为63.3%(333/526)、19.3%(40/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10,P<0.01);(4)不同疾病发生主动脉瓣钙化的相对风险(OR)分别为:高血压(OR= 2.06,95%CI:1.400~3.031)、冠心病(OR= 3.46,95%CI:2.217~5.384),糖尿病(OR=2.66,95%CI:1.652~4.278)、慢性肾脏病(OR=2.34,95%CI:1.415~3.869,P<0.01),骨质疏松(OR=2.33,95%CI:1.119~4.838).结论 老年患者主动脉瓣钙化发生率较高,多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发生主动脉瓣钙化.

    作者:李康;杨重庆;鲁安怀;汪芳;李艳;唐国栋;朱梅倩;褚德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大剂量沐舒坦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

    老年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5%~30%,病死率可达32%[1-2].因此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本文通过大剂量沐舒坦(盐酸氨溴索)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的应用,观察沐舒坦在防治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文山;蔡志仕;林涌;潘开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多器官尿路上皮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多器官尿路上皮肿瘤的诊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多器官尿路上皮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合理选用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行肾盂造影(R-P)、泌尿系造影(CTU)、泌尿系成像(MRU)、膀胱镜、输尿管镜等检查提示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尿路器官发生尿路上皮肿瘤.结果 6例行根治性患侧肾、全输尿管切除术及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行根治性患侧肾、全输尿管切除术及膀胱全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术;1例行患侧输尿管末段切除术、膀胱全切除术.目前8例存活,其中1例发生后尿道肿瘤行尿道全切除术;2例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32个月死亡.结论 应用超声、IVU、RP、CTU、MRU、膀胱镜、输尿管镜检查等对多器官尿路上皮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肿瘤分期和级别及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应加强监测、密切随访.

    作者:祝凤明;伊庆同;龚旻;胡巍;顾建军;陈楚红;叶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