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张彦;梁禹
目前在综合性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重症昏迷者主要为重型颅脑损伤和脑血管意外患者.因这两类昏迷患者均存在实质性脑组织损伤,常具有病情重、昏迷程度深、时间长、并发症多、近100%存在肺部感染接等特点.针对此类患者在重症昏迷期间肺部感染的控制与治疗,我们选择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50例进行总结.
作者:俞苏寰;王伟;胡琴;周洁;彭启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治疗对高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脏器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MODS高龄患者85例随机分组为2组,肠内营养组43例,通过鼻饲管或内镜下经皮胃/肠造瘘术(PEG/PEJ)给予营养支持,全胃肠外营养组(对照组)42例,经中心静脉治疗,总疗程至少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及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IgA、IgG、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等指标.结果 在摄入同等热量和氮量的条件下,两组患者血Hb、BMI、血清ALB、TRF及PA水平在营养支持治疗后第1个月(t1EN=2.672、2.440、2.209、3.331和5.025,t1TPN=2.720、2.337、2.179、3.418和2.221)、第2个月(t2EN =2.279、3.021、2.337、3.005和5.779,t2TPN=2.118、2.956、3.018、3.310和2.119)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为P<0.05),肠内营养组PA水平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t=2.336,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1、2个月都出现高脂血症(t1TPN=3.609,P<0.05;t2TPN =3.114,P<0.05).肠内营养组治疗第1、2个月后血IgG、IgA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t1 EN=2.664、2.437,P<0.05;t2 EN=2.983、3.005,P<0.05),血CD3+、CD4+、CD8+、CD4+/CD8+水平在治疗2个月后改变明显(t=2.399、3.478、2.579和3.995,P<0.05),IgM于治疗后第2个月有明显升高(t=3.886,P<0.05).肠内营养组中34例PEG/PEJ术前反复发生吸入性肺炎,术后2个月内仅发生5例(x2=51.12,P<0.05);术后2个月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减少、严重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x2=13.53,P<0.05).结论 及时、充分的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高龄MODS患者全身状况及营养;PEG/PEJ术可减少因鼻饲管引发的吸入性肺炎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作者:王薇;许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小鼠肺脏基质细胞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成熟树突状细胞(mDC)分化和功能及免疫耐受的影响.方法 建立肺脏基质细胞/树突状细胞共培养体系作为对照组,体系中加入VEGF抗体作为实验组(VEGF抗体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肺脏基质细胞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CCK-8法检测树突状细胞诱导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VEGF抗体组树突状细胞表型CD86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P<0.05),诱导T细胞增殖的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通过下调CD86的表达参与树突状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过程.
作者:刘焕星;王文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患者男性,83岁.因尿频、排尿困难、尿不尽感10年,尿少6d于2007年1月19日收住我科.既往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0余年,高血压20余年,冠心病10年,肾功能不全史3年.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 10年,尿频、排尿困难、尿不尽感逐年加重,曾间断服用前列康、酚苄明片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田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所致,以肺毛细血管渗漏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的综合征.ARDS患者多伴发低蛋白血症,对于危重病患者而言,低蛋白血症是一个潜在的、独立的不良预后指标[1].临床上,常采用输注外源性白蛋白来纠正患者的低蛋白血症.我们通过对急性期ARDS患者输注外源性人血白蛋白,观察患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患者的预后,从而指导外源性白蛋白在急性期ARDS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宋晓聪;胡丹;郇姗姗;曲彦;关纯;丁晓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老年人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1].手术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肺癌手术常规需要行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传统的OLV潮气量(VT)为8~12 ml/kg,而且不加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2].近年研究显示传统OLV通气方式可引起肺损伤,建议在OLV中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ventilation strategy,LPVS),即低潮气量并用适度的PEEP,以减少肺泡过度膨胀及反复开合,从而减少OLV引起的肺损伤,起到保护肺的作用[3].
作者:谭红鹰;林文前;操隆辉;钟忠健;温浙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而急性心肌梗死(AMI)亦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上两病并存很常见.BPH可并发血尿、急性尿潴留等,增加AMI的治疗难度;AMI治疗中的抗血栓药物可加重BPH的血尿发生.探讨BPH并存AMI患者的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我们于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观察心内科住院的63例AMI并存BPH患者联合应用非那雄胺和坦索罗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作者:黄贤生;许端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2011年9月9~11日,首届协和——霍普金斯老年医学论坛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由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示范病房、美国Johns Hopkins医学院和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联合主办,《中国医学论坛报》协办.论坛邀请了多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讲授现代老年医学的理念、运作模式、技能和新的临床知识进展.
作者:谢海雁;刘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健康人群肠道微生态的差异,探讨年龄与肠道菌群组成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少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健康人群的粪样,对其主要菌群进行细菌培养和计数,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主要菌群在属水平上的定性和定量变化,计算其反映肠道定植抗力的指标B/E值(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值比).结果 粪便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成年组和老年组的双歧杆菌数量较少年组明显减少(均P<0.01),乳酸菌数量也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P<0.05);老年组类杆菌和肠杆菌数量较少年组和成年组均显著增加(均P<0.01);成年组和老年组肠球菌数量较少年组明显增加(分别为P<0.05、P<0.01),老年组与成年组比较也明显增加(P<0.05);老年组的B/E值(0.88±0.13),较少年组(1.15±0.15)和成年组(1.01±0.20)显著减少(均P<0.05).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双歧杆菌、类杆菌、肠杆菌数量及B/E值结果差异同细菌培养结果相符;荧光定量PCR检测少年组与老年组的乳酸菌数量差异、少年组与成年组的肠球菌数量差异较培养结果更为显著(定量PCR结果P<0.01;培养结果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明显减少,类杆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显著增加,肠道定植抗力也不断下降.
作者:李素军;徐哲荣;鲁海峰;杨云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与糖尿病均为老年人常见病.2008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出2型糖尿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具有较强相关性.约30%OSAHS患者患有糖尿病,这些糖尿病患者中新发病例占40 %[1];而且这些患者同时患有SAS的比率高达58%,患有OSAHS的比率为23%[23].
作者:袁颖;陶振钢;胡予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MS)并存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LUTS)影响.方法 2011年2-6月我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MS并存BPH继发LUTS患者共30例,检查并记录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MFR)、前列腺体积、肝肾功能、尿常规后,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给予辛伐他汀40 mg和坦索罗辛0.2 mg口服,每晚1次;单药组给予坦索罗辛0.2 mg口服,每晚1次,治疗8周后复诊,复查上述指标,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IPSS、QOL、和MF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治疗后IPSS评分变化值为(6.4±4.4)分,单药组为(4.2±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症状改善优于单药组.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辛伐他汀对MS并存BPH患者的LUTS有改善作用,联合用药组耐受性良好,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
作者:林秀芳;徐原宁;曹立;董碧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非那雄胺在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接受异丙托溴铵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干部科住院的COPD接受异丙托溴铵治疗的263例患者(年龄63~89岁).根据性别、合并前列腺增生、非那雄胺治疗分组,分别比较接受异丙托溴铵治疗的时间、发生排尿困难的时间、排尿困难的程度.结果 女性患者应用异丙托溴铵后,没有发生排尿困难和因排尿异常而被迫终止异丙托溴铵治疗者,男性中则有23.3%发生排尿困难,5.8%需要导尿,3.4%终止异丙托溴铵治疗.男性患者前列腺增生组应用异丙托溴铵后导尿和终止异丙托溴铵治疗者明显多于非前列腺增生组(分别为8.0%和4.7%)(P<0.05).非那雄胺治疗后,因排尿异常而需导尿处理或被迫终止异丙托溴铵治疗的例数明显减少,分别降低40%和30% (P<0.01).结论 男性COPD患者应用异丙托溴铵治疗过程中需给予非那雄胺治疗以有效减少排尿异常及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田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我国汉族人群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数目分布特点及其在肯尼迪病(KD)基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RT-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PAGE)和测序等方法对100例男性健康对照及28例临床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的男性患者进行AR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数目分析.结果 100例男性健康对照的CAG重复次数范围为15~31次,平均(23±3)次.在28例男性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中,发现3例患者CAG重复次数大于40次,分别为46、47、47次,此3例患者基因诊断为肯尼迪病,临床上均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四肢乏力,以双下肢近端为主,易疲劳,伴肌痛,肌跳,肌萎缩,血清肌酸肌酶(CK)升高,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可伴雄激素不敏感表现.结论 我国肯尼迪病的发病率可能被低估,运动神经元病进行AR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避免误诊.
作者:张玉虎;聂坤;袁彦伯;万鑫;甘蓉;赵洁皓;黄智恒;王丽敏;王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患者男性,75岁.因腹胀2个月,停止排便、排气2d入院.患者于3年前出现便秘,9个月前因便秘加重行结肠镜检查,未发现肿瘤、炎症等器质性疾病.2个月前出现腹胀,服用福松、杜秘克等通便药后腹胀改善不明显,大便黏液多、粪质少,有时为透明胶冻样便.多次大便常规、肠道菌群比、大便培养均未见异常.腹部CT检查提示肠管扩张积气,直肠、乙状结肠扩张,肠梗阻.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肛管排气、针灸等综合治疗后肠梗阻缓解,复查结肠镜见少量粪便潴留,肠黏膜正常.
作者:郭美姿;江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吊带术(TVT-O)治疗老年女性Ⅰ、Ⅱ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已行TVT-O手术治疗半年至3年的老年女性Ⅰ、Ⅱ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73例,术前年龄60~72岁,平均(64.0±6.5)岁,采用尿失禁相关生活质量问卷(ⅡQ-7)、生活质量和尿生殖系统症状总表(UDI-6)进行电话问卷调查,比较患者术前、术后日常生活与下尿路症状的差异.结果 73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术前患者做家务、活动、娱乐、外出、社交及情绪明显受到尿失禁症状影响,ⅡQ-7评分为9~25分,平均(17.0±6.7)分;下尿路症状尿急、尿频、运动、漏尿量、排尿困难及尿痛评分为8~21分,平均(14.0±4.7)分.轻度尿频8.2%(6例),尿垫使用率为97.3%(71例).11例患者诉排尿有耻骨上区不适.术后患者自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ⅡQ-7评分2~13分,平均(6.4±3.2)分,下尿路症状评分1~9分,平均(5.4±3.2)分.轻度尿频1.4%(1例).39例(53.4%)患者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尿垫使用率46.6%(34例).18例(24.7%)患者诉术后排尿有轻度耻骨上区不适.结论 TVT-O术是治疗老年女性Ⅰ、Ⅱ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较理想的选择.
作者:陈燕;芦山;王焱;杨黎;毛淑萍;张艳;姚亚雄;文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γ/Caspase-8/Caspase-3信号通路在大鼠高脂血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4周龄,体质量(110±1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叶酸组、维生索B12组、叶酸+维生素B12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叶酸组、维生索B12组、叶酸+维生素B12组分别腹腔注射叶酸(0.5 mg/d)、维生素B12 (0.05 mg/d)、叶酸(0.5mg/d)+维生素B12(0.05 mg/d),同时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腹腔注射0.9%NaCl溶液(0.5 ml/d)同时给予正常饲料喂养;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第17周末取腹主动脉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PPARγ、Caspase-8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 叶酸组、叶酸+维生素B12组腹主动脉的PPARγ mRNA水平高于高脂饮食组;Caspase-8、Caspase-3mRNA水平低于高脂饮食组(P<0.05),且叶酸+维生素B12组较叶酸组降低mRNA水平更明显(P<0.05).结论 叶酸与维生素B12可以改善血管壁PPARγ、Caspase-8和Caspase-3 mRNA的水平从而防止高脂血症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作者:吕风华;高建芝;张金盈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患者男性,64岁.因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反复咳嗽、咳痰伴轻微哮喘近1个月,于2008年5月15日来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2008年4月11日因不稳定性心绞痛、下壁心肌梗死在北京某医院住院治疗,2008年4月18日在全麻和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移植的血管取自右下肢大隐静脉,术中曾气管插管2次,术后因发热、咳嗽、气管不适和白细胞增高等,静脉滴注头孢吡肟(马斯平)2d,莫西沙星(拜复乐)5d,亚胺培南(泰能)9d,间断输注过白蛋白、血浆、悬浮红细胞(AB型),多次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住院期间行电子喉镜检查见左侧声带活动稍差,气管黏膜充血.
作者:万力;林元珠;张金芳;任强强;张国强;高顺强;王启明;白逢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以雄激素阻断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对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总结2001年6月至2009年8月我院前列腺癌中晚期(T3期以上)患者63例,平均年龄69.4岁.临床采用单纯手术去势21例;单纯药物去势15例,亮丙瑞林3.75 mg/月或诺雷德3.6 mg/月,皮下注射,连续治疗1年;手术去势加用大雄激素阻断(maximum androgen blockade,MAB) 27例,比卡鲁胺50 mg,1次/d,口服;或氟他胺250 mg,3次/d,口服.比较生存率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2、3年生存率手术去势组为100.0%、90.0%、75.0%,药物去势组为100.0%、86.7%、73.3%,MAB组为100.0%、96.2%、84.0%;MAB治疗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x2 =4.460,P<0.05).三组治疗后12个月PSA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尿流率比治疗前均显著增加(t=2.641,3.074,6.703,P<0.01);三组治疗后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B治疗组缓解有效期明显长于其余两组(F=16.57,P<0.01).结论 MAB可作为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优于单纯去势治疗.
作者:王绍勇;林海群;舒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德国的老年男性中约有一半患有代谢综合征[1]],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诊断标准,我国成年人MS年龄标化患病率为16.5%[2],2000年我国6个城市3361例≥60岁的老年人的调查发现BPH总患病率为43.68%[3].目前研究MS和BPH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是一个国际上的学术热点,但既往研究多着眼于MS各组分与BPH的关系,本文拟回顾既往研究中MS与BPH各诊断指标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作者:陈彦君;拓西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y-分泌酶组件蛋白APH-1(anterior pharynx defective 1,APH-1)在成年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的分布及表达,以及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鼠和野生型小鼠脑中的表达差异,以进一步明确APH-1与AD的关系.方法 对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种鼠交配后产下的子代进行基因分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PH-1在成年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CNS内的分布及表达,以及比较APH-1在出生后1d、7d、21 d、120 d的痴呆小鼠及同窝野生型小鼠脑内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APH-1广泛分布于成年痴呆小鼠CNS的各区域,包括大脑皮质、海马、嗅脑、丘脑、纹状体、尾状核、中缝大核、小脑、脑干和脊髓等;出生1 dAD模型鼠与同窝野生型小鼠大脑皮质内APH-1均有高水平表达,而出生7d、21d表达水平较低,且成年小鼠脑中其表达量有所回升;各时间点痴呆小鼠脑内APH-1免疫阳性反应都比同窝野生型小鼠显著增强(P<0.05).结论 APH-1在痴呆小鼠的CNS中广泛分布,但不同脑区分布和表达存在差异;且痴呆小鼠和正常野生型小鼠脑内APH-1分布和表达有区别,这些差异可能与AD的发生相关.
作者:赵蕾;龙志敏;贺桂琼;楚亚楠;宋冲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