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回肠置管造口与横结肠造口的对比研究

安大立;李志霞;刘靖;赵团结

关键词: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回肠造口术, 结肠造口术
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回肠置管造口术与横结肠造口术对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前切除术(LAR)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特点.方法 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LAR后具有发生吻合口漏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横结肠造口组与回肠置管造口组.观察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两组各发生吻合口漏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住院时间和费用横结肠造口组为17 d,2.8万元;回肠置管造口组为18 d,2.9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回肠置管造口术对LAR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与横结肠造口术无差异,是一项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发性多软骨炎二例并文献复习

    例1男性,68岁.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憋气,曾考虑为支气管炎,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之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严重时伴喘憋,呈进行性加剧,曾考虑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经抗感染及甲基强地松龙4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5 d,治疗后症状缓解.

    作者:陈谨;罗文;王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血管内皮黏附性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血管内皮黏附性及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方法 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鼠80只,C57BL/6小鼠20只,均为8~9周龄.将apoE基因敲除鼠分为2、6周模型对照组各10只和药物治疗组各30只,C57BL/6小鼠分为2、6周正常对照组各10只.治疗组每日1次皮下注射不同浓度的瑞舒伐他汀,剂量分别为1、5 mg/kg和20 mg/kg;药物处理满2周或6周时,心内穿刺取血,并收获小鼠主动脉.结果 治疗组经瑞舒伐他汀5 mg/kg和20 mg/kg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明显下降,2周时为(480.7±35.3)mmol/L和(371.5±27.1)mmol/L,6周时为(400.1±37.6)mmol/L和(305.0±19.3)mmol/L,与相应模型对照组[2周(675.0±42.0)mmol/L和6周(660.0±44.3)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经瑞舒伐他汀20 mg/kg治疗2周后,主动脉内皮单核细胞黏附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下降,分别为(2.24±0.72)%和(3.76±2.53)%(P<0.05);6周后下降更为明显,分别为(1.94±0.40)%和(3.95±2.61)%(P<0.01).瑞舒伐他汀还可抑制小鼠主动脉细胞色素b245(P22phox)表达和活性氧物质产生,两者表达模型对照组分别为(3.22±1.53)%和(4.75±2.62)μg/L,瑞舒伐他汀20 mg/kg治疗6周后,分别为(1.41±0.72)%和(2.72±0.8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具有抑制血管内皮黏附性及抗氧化应激的作用.

    作者:李伟;黄海英;吴智勇;谢方遒;张旭日;吴多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诊断与治疗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是由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所导致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及老年性骨质疏松,在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中常见.

    作者:胡大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内镜射频治疗老年人食管梗阻

    对老年人常见食管肿瘤引起狭窄、少见溃疡、化学烧灼后狭窄,以往手术治疗为唯一的方法,随着新技术应用,可采取扩张的办法及放置支架的办法来改善梗阻,还可用留置胃管或胃造瘘达到目的.

    作者:费昶;秦丽静;吕军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两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老年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和内皮素-1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对老年患者手术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患者各20例,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 h、24 h和术后3 d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DM及ET-1的浓度.结果 体外组和非体外组患者术后即刻ET-1及ADM浓度均明显升高,ET-1分别为(67.59±10.18)ng/L和(58.73±9.64)ng/L,ADM分别为(284.90±36.24)ng/L和(243.25±25.70)ng/L,且体外组升高更明显(P<0.05);体外组和非体外组术后6 h ET-1及ADM浓度开始下降,并延续至24 h后,术后3 d非体外组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体外组尚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血浆ET-1及ADM水平升高,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其影响较小.

    作者:曹广庆;吴树明;张希全;王永梅;段姗姗;周敏;刘晔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度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度,探讨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3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并根据其结果进行冠脉病变评分,同时检测颈动脉硬度;并与高血压组、高血脂组和健康老年组比较.结果 老年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紧张度(8.15±1.54)、动脉扩张性(0.34±0.07)及动脉僵硬度(640.51±150.98)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与冠脉病变积分呈明显相关(P<0.05或P<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硬度指标变化程度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平行,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作者:黄小平;肖敏;许少兰;郭玉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与颈、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2型糖尿病且病程在1年以内的患者1236例,其中老年组218例,非老年组1018例.采用GATEwAY2Dfx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股动脉IMT,并行眼底检查.结果 共检出DR 179例,其中老年DR组36例,非老年DR组143例.老年DR组颈、股动脉IMT为(0.83±0.11)mm和(0.80±0.11)mm,老年对照组为(0.78±0.12)mm和(0.75±0.13)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DR组颈、股动脉IMT为(0.78±0.13)mm和(0.77±0.13)mm,非老年对照组为(0.72±0.14)mm和(0.71±0.13)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颈、股动脉IMT≥0.8 mm组DR患病率为21.3%和23.0%,与IMT<0.8 mm组的8.3%和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老年组分别为21.3%、23.0%和8.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以DR为因变量,以年龄、血压、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胰岛素(FINS)、颈、股动脉IMT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年龄、血脂、胰岛素等因素后,颈、股动脉IMT仍与DR相关(P<0.01).结论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DR与颈、股动脉IMT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早期DR改变即与IMT相关.

    作者:李慧;孙明晓;迟家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第一届全国老年疾病循证营养与团队管理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主办,卫生部北京医院承办,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中国临床营养杂志和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等协办的第一届老年疾病循证营养与团队管理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3月28~30日在北京市成功召开.

    作者:朱明炜;唐大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贝伐单抗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目的 建立氪激光引导的棕色挪威大鼠(BN)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观察3周内CNV的生长情况,对贝伐单抗治疗试验性CNV的疗效做初步探讨.方法 对4组48只BN大鼠单眼进行氪激光光凝,建立CNV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周后,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证实有CNV形成,药物治疗组玻璃体腔内注射1 μl贝伐单抗(25 μg/1 μl),对照组则在光凝眼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平衡盐溶液1 μl.注射后1、2、3周行FFA检查,造影早期计算CNV面积.在上述各时间点各处死大鼠6只,摘除眼球,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对FⅧ-Rag蛋白的表达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 在EN大鼠CNV动物模型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1 μl贝伐单抗(25 μg/1 μl)后,1、2、3周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CNV面积及荧光渗漏明显降低(P<0.01),FⅧ-Rag蛋白表达较对照组降低(P<0.01);其中给贝伐单抗后第2周新生血管面积为(0.920±0.634)mm2,FⅧ-Rag蛋白表达量为35.57±10.52,对照组分别为(2.489±0.590)mm2和175.37±25.20,表明CNV的形成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可以抑制氪激光诱导的BN大鼠CNV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陈彤;卢颖毅;李明顺;戴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人心脏左前降支远端病变致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我院1998年1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老年左前降支远端病变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9例,占同期16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5.4%.年龄61~79岁,平均(67.2±7.9)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并存高血压6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4例,有吸烟史5例,冠心病家族史6例.

    作者:谭安安;胡波;周桃;夏豪;许家俐;李晓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变化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肥胖、微量蛋白尿和高尿酸血症等多种代谢异常的临床综合征,可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

    作者:黄延焱;吴晓琰;卢晓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启动子区-2518A/G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及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CI)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对276例接受PCI并进行冠脉造影随访的患者,采用PCR-RFLP方法进行MCP-1 -2518A/G多态性检测;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13例)和无再狭窄组(163例),判定冠脉血管病变及再狭窄与MCP-1 -2518A/G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 MCP-1 -2518A/G基因型频率为:AA纯合子21.0%,GG纯合子34.1%,AG杂合子44.9%,3种基因型血管病变支数和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中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3.9%、40.7%和35.4%,无再狭窄组分别为19.0%、47.9%和3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再狭窄组中-2518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2%和55.8%,无再狭窄组分别为42.9%和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1).结论 冠脉粥样硬化进程及PCI术后再狭窄可能与MCP-1 -2518A/G基因多态性无相关性.

    作者:高静;崔让庄;刘寅;陈倩;魏民新;赵福梅;李玉茜;郑君毅;刘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钾离子通道在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诱导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钾离子通道在缺血再灌注(I/R)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在原代培养鼠心肌细胞I/R损伤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模型中,观察钾离子通道阻断剂奎宁和氯化钡对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半胱天门冬氨酸酶(caspase)-3活性、活性氧的活性水平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实验分为4组:(1)阴性对照组;(2)I/R阳性对照组;(3)I/R奎宁干预组;(4)I/R氯化钡干预组.结果 (1)钾离子通道阻断剂能有效抑制I/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奎宁和氯化钡组细胞的成活率分别是81.1%和82.3%,与阳性对照组(5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钾离子通道阻断剂能有效的抑制caspase-3活性的激活,I/R 24 h后细胞的caspase-3活性奎宁和氯化钡组分别是188.3%和191.4%,与阳性对照组(48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钾离子通道阻断剂能有效的抑制活性氧产生,I/R 24 h后奎宁和氯化钡组在细胞内的相对活性氧活性水平分别是21.6和19.1,与阳性对照组61.4比较,活性氧活性水平降低(P<0.01);(4)细胞膜完整性实验乳酸脱氢酶水平显示,各组I/R 96 h后细胞坏死低于10.0%.结论 在I/R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模型中,钾离子通道阻断剂通过抑制caspase-3活性、活性氧产生介导保护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作者:王晓明;曹亚南;龚卫琴;刘安恒;张卫卫;师堂旺;刘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白介素-10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P-选择素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P-选择素的抑制作用.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r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6 h组、24 h组、48 h组),溶剂对照组(6 h组、24 h组、48 h组)和IL-10干预组(6 h组、24 h组、48 h组),每组各6只.参照Longa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sion,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L-10干预组于造模成功后0.5 h经侧脑室注射IL-10(1 μg溶于5 mol/L NaP 5 μl),溶剂对照组经侧脑室注射溶剂(5 mol/L NaP 5μl).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ICAM-1和P-选择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6 h组、24 h组、48 h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分别为[(31.60±1.85)、(54.11±2.32)、(29.39±5.16)个]和P-选择素[(48.61±2.30)、(50.44±4.38)、(37.89±4.74)个],较假手术组[(7.61±1.14)个]和[0个]显著上调(P<0.01);IL-10干预组ICAM-1[(24.06±2.42)、(42.00±3.26)、(45.28±2.91)个]和P-选择素表达[(27.28±1.84)、(42.78±2.51)、(36.00±3.22)个],较溶剂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结论 IL-10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ICAM-1及P-选择素的表达.

    作者:刘楠;吴志华;杜厚伟;陈荣华;郑安;黄华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中血清降钙素原的作用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的老年AECOPD患者267例,分为常规治疗组135例(常规组)和PCT指导治疗组132例(PCT组).常规组由经治医师按抗生素使用指南决定抗生素治疗方案,PCT组按血清PCT水平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住院费用及抗生素费用、抗生素使用率、住院病死率、1年随访期间AECOPD发生率、发生次数及住院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住院病死率及1年随访期间AECOPD发生率、发生次数及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CT组的住院费用、抗生素费用及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10 882(3808~16 651)元、6934(2390~10 660)元、76.5%]均低于常规组[分别为13 637(4650~19 730)元、8589(3144~12 117)元、87.4%](均为P<0.05).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老年AECOPD患者在PCT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量,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龙威;邓星奇;陆刚;谢娟;高育瑶;何伟;陆伟;张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前列腺素E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MCP-1、核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及PGE1的干预作用.采用ELISA检测上清液MCP-1浓度,原位杂交检测MCP-1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NF-κB蛋白表达.结果 (1)PGE1(0.001、0.010、0.100 mol/L)组与ox-LDL(100 μg/ml)组比较,MCP-1蛋白表达为(0.327±0.051)、(0.214±0.213)、(0.247±0.228)pg/ml对(0.655±0.013)pg/ml,MCP-1mRNA表达为(0.061±0.008)、(0.033±0.006)、(0.026±0.004)吸光度(A)/μm2对(0.220±0.032)A/μm2,PGE1显著抑制了ox-LDL所诱导的MCP-1改变.(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GE1呈浓度依赖性抑制ox-LDL所诱导的NF-κB P65蛋白表达.结论 PGE1可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MCP-1及NF-κB表达上调,这可能与PGE1介导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李方雄;卢桂静;周胜华;沈向前;祁述善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裂开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并急性尿潴留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急性尿潴留(AUR)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先行保留导尿,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患者身状况,选用不同的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治疗.2003年4月至2006年12月,我们采用经尿道前列腺裂开术急诊治疗BPH并AUR,获较佳的近、远期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刘加升;马元华;许正国;杨玉国;张立光;戚东峰;姜汉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易感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吸烟、血红素加氧酶-1(HO-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类β防御素-1(hBD-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技术,检测COPD患者HO-1、TNF-α、hBD-1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 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HO-1 L型等位基因频率为23.44%和10.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突变型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频率分别为18.24%和7.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D-1突变型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频率分别为14.28%和5.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O-1、TNF-α、hBD-1基因多态性与COPD发生相关.

    作者:李玉;都勇;姜鹏;翟芳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宁腿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是一种感觉运动系统疾病,国际RLS研究小组于1995年第1次公布了RLS诊断标准,并于2003年发布了新的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如下[1]:(1)因为下肢的不适感而渴望移动下肢;(2)迫切移动下肢的欲望或下肢不适感发生或加重于休息或不频繁活动的状态下;(3)运动(行走或伸展)可部分或完全缓解迫切移动下肢的欲望或下肢不适的感觉;(4)以上症状在夜间或晚上休息时加重或仅在夜间或晚上休息时发生.该综合征可见于任何年龄,但老年人多见.

    作者:赵路清;王鲁宁;马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回肠置管造口与横结肠造口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回肠置管造口术与横结肠造口术对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前切除术(LAR)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特点.方法 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LAR后具有发生吻合口漏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横结肠造口组与回肠置管造口组.观察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两组各发生吻合口漏1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住院时间和费用横结肠造口组为17 d,2.8万元;回肠置管造口组为18 d,2.9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回肠置管造口术对LAR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与横结肠造口术无差异,是一项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安大立;李志霞;刘靖;赵团结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